03G101 1平法圖集相關知識問答

2022-05-16 13:03:16 字數 4696 閱讀 1427

1、把「0.4lae+15d」與「lae」 作比較取其大值,對嗎?

1、不要把「0.4lae+15d」與lae比較。lae是直錨長度標準。

當彎錨時,在彎折點處鋼筋的錨固機理發生本質的變化,所以,不應以lae作為衡量彎錨總長度的標準,否則屬於概念錯誤。可見「0.4lae+15d」與「lae」是兩類不同的概念,並不存在可比較的前提。

2、請注意看03g101-1圖集第54頁框架樑端支座下面的標註:「伸至柱外邊(柱縱筋內側)」,這是首要的,而後面的半句話「且≥0.4lae」是對直錨水平段長度的乙個驗算要求。

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讓梁縱筋伸到柱外側,然後驗算直錨水平段長度,只可以比0.4lae長,而不能比0.4lae短。

3、至於框架梁縱筋端部彎15d的直鉤,是乙個構造要求。構造要求是混凝土結構的一種技術要求,構造要求是不須經過計算的,是必須執行的。至於為什麼要規定為「15d」呢?

陳教授說過,這是經過力學試驗的,在「直鉤」上5d處至10d處都有內力(變形)存在,到15d處就沒有了。——所以,當梁的支座(框架柱的寬度)較窄時,lae減去梁縱筋直錨水平段長度後,其差數較大,若按「剩多少拐多少」的說法,把剩下的長度都拐成「直鉤」,這個直鉤就可能比15d大得多——直鉤長度大於15d以外的部分純屬浪費。

關於「15d直鉤」的問題還有很多,下面繼續討論。

2、第一排鋼筋和第二排鋼筋的間距在圖集中**可以反應出來

1、鋼筋混凝土結構就是鋼筋和混凝土這兩種不同材料的協同作用,其要點在於二者的緊密結合。因此,保證混凝土對鋼筋周邊360度的包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須保證鋼筋之間有足夠的淨距離。

2、梁第一排鋼筋與第二排鋼筋的間距是25mm 。——這個間距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間距太小了,影響混凝土對鋼筋的包裹;間距太大了,會降低梁的「有效高度」,降低梁的強度。

3、還應該注意,梁的上部縱筋的最小間距是30mm和1.5d,梁的下部縱筋的最小間距是25mm和1d 。

3、多肢箍時,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內箍包住幾跟鋼筋呢?比如梁主筋為5根,我的內箍應該怎麼箍法?如果梁上下鋼筋根數不一樣,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這時,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1、梁的主筋(不論是上部縱筋還是下部縱筋),都應該在梁寬範圍內(具體說是應該在外箍寬度的範圍內)均勻分布。

2、採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樑內箍的每個垂直肢(不論是雙肢箍還是單肢箍的垂直肢),都應該在梁寬範圍內對稱分布。

3、根據上述原則,當「梁主筋為5根」時,樑內箍應該箍住第2、4兩根梁主筋。

( 補充一下,上次我說的第3點是對於「四肢箍」中的「小箍」即「內箍」說的。)

4、對於本例來說,也可能是「5肢箍」。其中的「小箍」即「內箍」就不應該「箍住第2、4兩根梁主筋」,而應該「箍住相鄰的兩根梁主筋」——這也是乙個重要原則:「小箍」即「內箍」的水平段應該盡可能的最短。

5、對於你們提出的問題:梁上下鋼筋根數不一樣,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 ——

(1) 箍筋的垂直肢應該保持垂直。——這是最簡單的原則。

(2) 當梁的上部縱筋根數與下部縱筋根數不一致時,為了保證上述(第(1)條)原則的執行,則梁上部或下部的縱筋間距就不可能同時做到均勻。如本例,當上部的5根縱筋是間距均勻時,則下部的6根縱筋的間距就不可能均勻;反之,下部的 6根縱筋是間距均勻時,則上部的5根縱筋的間距就不可能均勻,此時會影響「小箍」即「內箍」的水平段長度。

(3) 如果設計師能考慮到這一點,盡可能做到梁的上部縱筋與下部縱筋根數一致,則對於施工來說就好辦多了。——這是對於多肢箍來說的,對於雙肢箍則沒什麼影響。

(再補充一下「梁上下鋼筋根數不一樣,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問題:)

6、最近和施工經驗豐富的工程技術人員討論了這個問題,他介紹了他們在工程施工中的習慣做法:

把梁的6根下部縱筋按間距均勻來布置。梁的5根上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4根與梁下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別上下對齊,梁上部縱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按四肢箍)其內箍套住梁上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縱筋的第2根和第5根)——這樣保證了內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

7、這樣,又得出了梁鋼筋布置的一條原則:縱向受拉鋼筋優先均勻布置。(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鋼筋是縱向受拉鋼筋,所以優先把梁的6根下部縱筋按間距均勻來布置。)

4、在施工圖上不時出現「左右支座」與「上部跨中」原位標註並存的問題。(但是在03g101-1圖集上沒有解釋過這類問題。)

例1: kl6(10)集中標註的上部鋼筋為2φ25,箍筋為φ8@100/200(2)

第8跨的左右支座原位標註為4φ25;

第9跨的左支座原位標註預設,右支座原位標註為8φ25 4/4,同時有上部跨中原位標註為4φ25 。

第10跨的左支座原位標註預設,右支座原位標註為8φ25 4/4 。

例2: kl25(7)集中標註的上部鋼筋為2φ25+(2φ12),箍筋為φ8@100/200(4)

第6跨的左右支座原位標註為7φ25 5/2;

第7跨的左支座原位標註預設,右支座原位標註為5φ25 ,同時有上部跨中原位標註為5φ25 。

這類標註應該如何理解?

1、前面說過,「上部跨中」原位標註在03g101-1圖集中是乙個遺漏專案,在圖集中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但是在00g101圖集中對「上部跨中」原位標註有過解釋,就是:「梁某跨支座與跨中的上部縱筋相同」,換句話說,就是「全跨貫通」。

——這種標註方法已在全國工程界廣泛應用,在03g101-1圖集第31頁的例子工程中也頻頻出現,只不過在圖集中沒有做出解釋罷了。

2、這樣,對於「左右支座與上部跨中原位標註並存」的問題,在03g101-1圖集中就更沒有解釋了。我們只好在上述「第1條」的理解基礎上,做一些推理。

3、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某跨樑「上部跨中」的原位標註是對該梁集中標註的上部縱筋的一種區域性修正。例如,某跨樑「上部跨中」的原位標註是5φ25,就是對集中標註的上部通長筋2φ25的區域性修正,就是說,在該跨的上部通長筋變成5φ25了。

——這樣一來,「左右支座與上部跨中原位標註並存」的問題,就變成「集中標註」與「左右支座原位標註」的關係。——這正是我們已經熟練掌握了的內容。

下面,我們就以這樣的「理論」去分析上面提出的兩個工程例項。

4、對於「kl6(10)」這個例子,我們關注的是第9跨的上部鋼筋。它的前後兩跨(第8跨和第10跨)都是「左右支座原位標註」,這就決定了這兩跨的上部跨中(1/3跨度範圍內)只有集中標註的上部通長筋2φ25 。但是第9跨就不同了,因為它的上部跨中原位標註為4φ25,這就規定「4φ25」代替了上部通長筋「2φ25」而作為本跨的區域性貫通筋。

問題是第9跨的這個「4φ25」貫通到何處為止?第9跨的左支座原位標註預設,然而鄰跨(第8跨)的右支座原位標註為4φ25,此時根據對稱原則,我們可以知道第9跨的左支座鋼筋也是4φ25,——恰好與跨中的「4φ25」貫通。再看第9跨的右支座原位標註為8φ25 4/4,同時鄰跨(第10跨)的左支座原位標註預設,此時根據對稱原則,我們可以知道第10跨的左支座鋼筋也是8φ25 4/4 。

這樣,本例的結果就出來了:第9跨跨中的「4φ25」向左貫通到第8跨右支座1/3跨度處,向右貫通到第10跨左支座1/3跨度處。同時,第9、10兩跨的中間支座處還有第二排4φ25的「扁擔筋」。

5、對於「kl25(7)」這個例子,我們關注的是第7跨的上部鋼筋。kl25集中標註的上部鋼筋為2φ25+(2φ12) 。第7跨的鄰跨(第6跨)是「左右支座原位標註」 7φ25 5/2,這就決定了第6跨的上部跨中(1/3跨度範圍內)只有上部通長筋2φ25和架立筋2φ12 。

但是第7跨就不同了,因為它的上部跨中原位標註為「5φ25」,這就規定「5φ25」 作為本跨的區域性貫通筋,它取代了上部通長筋「2φ25」,同時也取代了架立筋「2φ12」 。

再看看第7跨的區域性貫通筋「5φ25」的長度:它向右伸到右端支座(因為右支座原位標註為5φ25);向左一直通到第6跨右支座1/3跨度處。同時,第6、7兩跨的中間支座處還有第二排2φ25的「扁擔筋」(因為第6跨右支座原位標註為7φ25 5/2)。

標題:如何從第54頁的圖上看出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構造?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構造在第54頁的圖上看不出來。

在第54頁圖的標題下面有題注:「當梁的上部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 有人說:

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當梁上部無通長筋時,架立筋搭接長度按lle計算。是不是這樣呢?

1、先解答第乙個問題。

03g101-1圖集第54頁圖中「ln/3」處的搭接點,既是上部通長鋼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點,又是架立筋與支座負筋的搭接點。二者並不混淆,也不矛盾。不少人提出此類問題,都是由於對畫圖規則(「檢視」)和鋼筋的工程結構(鋼筋的位置)不甚了解所至。

從鋼筋的位置來講,梁的兩根上部通長鋼筋都位於箍筋的兩個頂角,如果畫出梁的「俯檢視」,則是在梁的兩側;而架立筋則在梁的當中位置。例如,一道梁,集中標註的上部縱筋為2φ25+(2φ12),箍筋標註為φ8@100/200(4),即為四肢箍;原位標註的支座負筋為4φ25 。則從「俯檢視」上看,這道梁的兩側有2φ25的上部通長筋(目前也是貫通筋),而梁當中有2φ12的架立筋,與中間的2φ25支座負筋在「ln/3」處搭接,其搭接長度就是150mm 。

如果剛才的例子,把梁的上部通長鋼筋標註為2φ18+(2φ12),則從「俯檢視」上看,這道梁的左右兩側有2φ18的上部通長鋼筋,與左右兩側的2φ25支座負筋在「ln/3」處搭接,其搭接長度是lle。同時,梁當中有2φ12的架立筋,與中間的2φ25支座負筋在「ln/3」處搭接,其搭接長度也還是150mm。

所以,54頁圖中的 lle 所表示的不是架立筋的搭接長度,而是上部通長筋的搭接長度。上述這些情況,在梁的「俯檢視」上能看得很清楚,但是,現在第54頁的圖是一張「正檢視」,這就把上述兩類不同的搭接點「重疊」在一起了,這才引起了這麼多的疑問。

2、再回答第二個問題。

第54頁圖的題注:「當梁的上部既有通長筋又有架立筋時,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長度為150」 。有人就這句話做起文字遊戲,得出「言外之意是當梁上部無通長筋時,架立筋搭接長度按lle計算」的結論,這是不對的。

關於鋼筋圖集03G101 1部分勘誤

03g101 1勘誤 03g101 1勘誤1至10項 1 第15頁第3.3.1條第三行末 3.3.4 應為 3.3.3 2 第27頁圖4.2.5單跨井字梁 jsl7 1 應為 jzl7 1 3 第43頁圖a中的柱內側鋼筋引註 lae 應為 la 4 第47頁轉角牆構造中上下相鄰兩排水平筋交錯搭接的左...

11G101 1之柱平法制圖規則變化

規範變化對 建築工程造價 建築工程量計算 重要影響的解 讀 五 柱平法制圖規則變化 1 柱根 嵌固部位 在11g101 1p8,2.1.3說明 在柱平法施工圖中,應按本規則第1.0.8條的規定註明各結構層的樓層標高 結構層高及相應的結構層號,尚應註明上部結構嵌固部位位置。這點在原03g101系列中未...

G 03點檢管理制度 03G

天豐公司煉軋總廠裝置管理檔案 裝置點檢管理制度 1目的和適用範圍 1.1裝置點檢管理制度是天豐煉軋總廠 以下簡稱總廠 裝置管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管理制度。本制度規定生產裝置必須按裝置專業 區域及有關分工原則由責任心強的裝置專職點檢員實施點檢管理。專職點檢員通過對裝置的認真點檢和管理準確地掌握裝置的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