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汙染控制工程》實驗指導書 修訂

2022-05-10 20:46:05 字數 2831 閱讀 3712

福建工程學院

實驗指導書

課程名稱: 水汙染控制工程

系 (部): 環境與裝置工程系

專業: 環境工程

班級姓名

學號實驗一自由沉澱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掌握顆粒自由沉澱實驗的方法;

(2)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澱規律,根據試驗結果繪製自由沉澱曲線。去除率~沉速曲線(η~u 曲線)、去除率~時間曲線(η~ t 曲線)和未被去除顆粒百分比~沉速曲線(p~u 曲線)。

二、實驗原理

濃度較稀的、粒狀顆粒的沉澱屬於自由沉澱。自由沉澱的特點是:靜沉過程中顆粒互不干擾、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層流區符合stokes公式。

懸浮物去除率的累積曲線計算:

其中: η —— 總去除率

p0 、p —— 未被去除顆粒的百分比

us、u0 —— 沉澱速度

實驗用沉澱柱進行,如右圖。

初始時,沉澱時間為0,懸浮物濃度為c0,去除率η=0。

設水深為h(實驗時為水面到取樣口的垂直距離),在ti 時間能沉到h深度的最小顆粒di的沉速可表示為:。

實際上,沉澱時間ti 內,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顆粒是由兩部分顆粒組成,即沉速的那一部分顆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時,顆粒沉速的顆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這部分顆粒雖然粒徑很小,沉速,但這部分顆粒並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勻分布在整個柱內,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們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時間小於或等於具有沉速ui的顆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時間ti,則這部分顆粒也能從水中被除去。

在 ti 時間,取樣點處實驗水樣的懸浮物濃度為ci,沉速()的顆粒的去除率:,其中,表示未被去除的顆粒所佔的百分比。

繪製 p~ui 關係曲線,可知,是當選擇的顆粒沉速由u1降至u2,即顆粒粒徑有d1減到d2時,此時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徑在d1~d2間的那部分顆粒的百分比。當無限小時,dp代表了小於d1的某一粒徑d佔全部顆粒的百分比。這些顆粒能沉到柱底的條件是:

顆粒由水中某一點沉到柱底所用的時間,必須等於或小於具有沉速ui 的顆粒由水面沉至柱底所用的時間,即滿足:

, 由於自由沉澱顆粒均勻分布,又為等速沉澱,故沉速的顆粒只有在水深 x 以內才能沉到柱底,因此沉到柱底這部分顆粒,佔這種顆粒粒徑的百分比為,同一粒徑顆粒的去除率為,令,,則。

由上述分析,反映了具有us的顆粒佔全部顆粒的百分比,而則反映了在設計沉速u0前提下,具有沉速的顆粒去除量佔本顆粒總量的百分比,則反映了設計沉速u0時,具有沉速為us的顆粒所能被去除的部分佔全部顆粒的比率。

這部分沉速的顆粒的去除率為:

顆粒的總去除率:

工程中常用去除率公式:

三、實驗裝置與裝置

1、沉澱裝置:包括有機玻璃沉澱柱、儲水箱、水幫浦、攪拌裝置和配水系統等。

2、秒錶。

3、測定懸浮物的裝置:濁度儀、玻璃棒、燒杯等。

4、實驗用水採用自來水和矽藻土配製。

四、實驗步驟及記錄

1、將一定量的矽藻土投入到配水箱中,開動攪拌機,充分攪拌混合,注意混合後濁度不可太高(50~70ntu為宜),以保證滿足自由沉澱的要求。

2、取水樣200ml(測定初始溶液的濁度為c0),並且確定取樣管內取樣口位置(本次實驗取二個取樣口)。

3、啟動水幫浦將混合液打入沉澱柱到一定高度,停幫浦,停止攪拌機,並且記錄高度值h0,此時沉澱時間t=0。開動秒錶,開始記錄沉澱時間 t。

4、觀察懸浮顆粒沉澱特點、現象。

5、當沉澱時間t為5、10、20、30、60、120分鐘時,取樣口高度分別為45cm和80cm,在每個取樣口分別取水一次,取樣體積70~80ml,用濁度儀測定相應的濁度(ct),記錄資料。

6、注意:每次取樣前應先排出取樣口中的積水,減少誤差,在取樣前需讀取沉澱柱中液面的高度h,並記錄資料。

7、實驗記錄用表。

顆粒自由沉澱實驗原始記錄

五、實驗結果整理和分析

1. 基本引數整理

實驗日期水樣性質及**

沉澱柱直徑:d= mm 柱高:h= m

根據實驗裝置繪製沉澱柱草圖及管路連線圖

2. 實驗資料整理及分析

(1)未被去除懸浮物百分比:

c0 — 原水濁度,ntu;

ci — 沉澱時間t後,水樣濁度,ntu。

(2)相應顆粒沉速: mm/s

原始資料整理取樣口高度 cm

(3)以顆粒沉速 ui為橫座標,以 pi為縱座標,在座標紙上繪製p~u關係曲線。

(4)應用工程公式,利用**法列表計算不同沉速時,濁度的去除率η。

濁度去除率η的計算取樣口高度 cm

(5)以η為縱座標,分別以u、t為橫座標,繪製η~u,η~t關係曲線。

3.比較兩個不同取樣口(沉降高度)的水樣繪製的曲線差別。

六實驗結果討論

1、本實驗中哪些因素對實驗結果影響較大,該如何改進?

2、繪製自由沉降曲線的意義?

3、按照公式計算不同沉澱時間t的沉澱效率,並繪製η~u,η~t關係曲線,和本次實驗的結果對照分析,指出上述兩種整理方法的適用條件。

實驗二絮凝沉澱實驗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絮凝沉澱的實驗方法。

(2)通過實驗加深對絮凝沉澱概念、特點的理解。

(3)能利用實驗資料繪製絮凝沉澱靜沉曲線,學會通過曲線求某一深度的顆粒總去除率。

二、實驗原理

懸浮物濃度不太高,一般在50~500mg/l範圍的顆粒沉澱屬於絮凝沉澱。

絮凝沉澱的特點是沉澱過程中由於顆粒互相碰撞,凝聚變大,沉速不斷加大,因此顆粒沉速實際上是變化的。我們所說的絮凝沉澱顆粒沉速,是指顆粒沉澱平均速度。在平流式沉澱池中,顆粒沉澱軌跡是一曲線,而不同於自由沉澱的直線運動。

在沉澱池內顆粒去除率不僅與顆粒沉速有關,而且與沉澱有效水深有關。因此沉澱柱不僅要考慮器壁對懸浮物沉澱的影響,還要考慮柱高對沉澱效率的影響。

水汙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 指導書

適用於環境工程專業 瀋陽大學科技工程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一 課程設計目的 課程設計是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水汙染控制工程 課程是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本課程設計是綜合應用水汙染控制工程和有關先修課程所學基礎知識,以水處理構築物和相關裝置為主,進行水處理工藝設計的實踐環節。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可...

水汙染控制工程

一 名詞解釋題 每題 3分 1.水的社會迴圈 人類社會從各種天然水體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後成為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它們最終流入天然水體,這樣,水在人類社會中構成了乙個迴圈體系,稱為 2.生化需氧量 表示在有氧的情況下,由於微生物的活動,可降解的有機物穩定化所需的氧量 3.化學需氧量 表示利用化學氧化劑...

水汙染控制工程複習

緒論一 水迴圈 2 3 1 概念 地球上的水從地表蒸發,凝結成雲,降水到徑流,積累到土中或水域,再次蒸發,進行周而復始的迴圈過程。2 自然迴圈 是由自然力促成的水迴圈。3 社會迴圈 是指是由人類活動而不斷的遷移轉化,形成的水迴圈。二 水汙染 1 概念 是指排入水體的汙染物在數量上超過該物質在水體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