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企業法律顧問考試 企業管理知識筆記

2022-05-02 13:54:03 字數 4090 閱讀 7329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短期償債能力指標: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製造業的流動比率應維持在2左右)

2、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率維持在1左右)

=(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3、營業現金淨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量÷流動負債平均餘額)χ100%

(指標保持在40%以上時較好,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較強)

這個指標反映企業某一段時期內動態的償債能力.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4、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χ100%

(公用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率可以高達60%-70%,一般製造業應維持在50%左右)

從債權人角度看,資產負債率越低,說明企業資金由債權人提供的比率越小,自有資金比率越大,債權人的保障程度越高;反之。

從投資者角度看,負債利息可以在計算所得稅前扣除,因此舉債可以起到節稅作用。同時,以舉債方式籌資,既可以保持股東對企業的控制權,又可以分散經營風險,並通過財務槓桿作用提高投資者的回報。因此,對於投資者而言,只要負債利息低於資產報酬率,資產負債率就越高越好。

5、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利息保障倍數指標直接反映的是企業支付利息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付利息的能力就越強,債權人借貸本金的收回就越有保障。

利息保障倍數應當保持在3以上,如果小於1,說明企業的經營收益已經不足以支付舉債經營的利息,企業已陷入財務困境,債權人的借貸資金已無安全性可言。

應當說明,根據利息保障倍數評價企業的償債能力,也應考慮行業特點,並與企業的經營現金淨流量結合起來。在資本密集的行業,如,航空業,大量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和無形資產攤銷費要在計算利潤總額時扣除,但這些費用並不需要支付現金,因此,即使其利息保障倍數較低,通常也能按期償還債務。

營運能力指標

6、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全部資產平均餘額

該指標是反映全部資產營運能力的指標,可以衡量企業運用總資產創造銷售收入的能力。該比率越高,說明資產利用率越高。

7、應收賬款周轉率(周轉次數)=營業收入÷應收賬款平均餘額

該指標反映應收賬款變現速度,在利潤表中,通常以營業收入代替賒銷收入

應收賬款周轉率(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χ360÷營業收入

在一定時期內,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越多或周轉一次所需要的時間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現期間越短,應由賬款流動性越大,資產利用效率高,可以減少企業的收款費用和壞賬損失。

8、存貨周轉率(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餘額

存貨周轉率(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次數

=存貨平均餘額÷營業成本χ360

該指標是反映存貨流動性和企業銷售能力的指標。

存貨進出次數少,可能存在存貨過多或滯銷問題,企業必須加強存貨和銷售的管理。

存貨周轉速度與毛利潤成正比。

9、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淨值平均餘額

該指標越高,說明每1元固定資產投資所創造的營業收入越多,固定資產利用的效率越高。

盈利能力指標

10、營業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收入χ100%

用來衡量企業相對於營業收入的盈利能力,營業利潤率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11、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χ100%

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投入產出比例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12、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全部資產平均餘額

(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資產報酬率是指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與全資產平均餘額之間的比率,用於衡量企業利用全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

企業息稅前利潤的高低與資產數量、資產結構和經營管理水平有密切關係,因此資產報酬率是乙個綜合性指標,該指標越高,說明企業資產利用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強。

13、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平均餘額χ100%

淨資產收益率可以衡量企業對淨資產的運用效率,淨資產收益率越高,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強,投資者的潛在回報越高。

14、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當期末所有者權益增加時,資本保值增值率大於1,說明投資者的投資得到增值;當期末所有者權益不增不減時,資本保值增值率等於1,說明投資者的投資得到保值。

15、每投收益=淨利潤÷發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數

專案投資管理

單利――是指每期利息只按本金計算,不管期限多長,本金所生利息不加入本金再計算利息。

複利――是指不僅本金要計算利息,而且每經過乙個計息期後,還要將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計利息,逐期滾算,俗稱「利滾利」。

複利現值――是指未來現金收入或支出按複利計算的現在價值,也可以說是為取得將來一定的本利和現在所需要墊付的本金。

專案投資決策的評價指標

複利現值係數、貼現率,由終值求現值的過程稱為貼現。

1、淨現值――是指某個投資專案壽命週期內現金流入量現值減去現金流出量現值後的差額,其經濟意義為投資方案貼現後的淨收益,或者說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後的淨收益。

2、現值指數――(也稱獲利指數)是指某個投資專案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比率,也稱為獲利指數,其經濟含義為每1元投資可獲得的淨收益現值。

3、內含報酬率――是指能夠使某個投資專案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於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貼現率,即投資專案淨現值為零的貼現率。

4、淨態投資**期――是指收回原始投資額所需要的年限,用原始投資額除以每年現金淨流量計算求得。

淨態投資**期=原始投資額÷每年相等的現金淨流入量

5、平均報酬率――(也稱會計收益率)是指投資壽命週期內,平均每年的現金淨流量與投資總額的比率。

平均報酬率=年平均現金淨流入量÷原始投資額

第六節本量利分析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範圍內,不受業務量變動的影響,其總額保持固定不變的成本。如:行政管理人員的薪酬、財產保險費、按使用年限法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等。

在一定的業務量範圍內,固定成本總額不受業務量變動影響,但是單位業務量所分攤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成反比,即隨著業務時的增加,單位業務量的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減少。

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範圍內,其總額隨業務量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變動成本總額隨業務量變動成正比例變動。

本量利基本公式

利潤=銷售收入-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單價χ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χ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

貢獻毛益――也稱為創利額、邊際貢獻、邊際利潤等,是本量利分析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是指產品銷售額扣除產品變動成本後為企業做的貢獻。

單位貢獻毛益=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

貢獻毛益總額=單位貢獻毛益χ業務量

=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

貢獻毛益率――是指貢獻毛益在銷售收入中所佔的比率,可直接反映銷售收入變動時,貢獻毛益總額將發生的變動。

貢獻毛益率=單位貢獻毛益÷單位售價

=貢獻毛益總額÷銷售收入總額

盈虧平衡點――也稱為保本點、盈虧臨界點,是指企業的銷售收入等於總成本時的狀態,既企業處於既不盈利也不虧損的狀態。

計算盈虧平衡點,實際上就是計算利潤為零時的業務量,如前所述,貢獻毛益首先要用來彌補固定成本,如果補償後有剩餘,才能為企業提供利潤。當貢獻毛益總額正好等於固定成本總額時,表明企業不盈利也不虧損,達到盈虧平衡。

貢獻毛益總額=固定成本總額

展開後,銷售量χ單位貢獻毛益=固定成本總額

即:盈虧平衡點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單位貢獻毛益

相關因素變動對盈虧平衡點的影響

固定成本、單位變動成本、銷售單價、銷售品種結構

1、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成本總額上公升,盈虧平衡點銷售量提高。反之。

2、當其他條件不變時,單位變動成本上長,盈虧平衡點銷售量提高,反之則下降。

3、產品銷售單價上公升,其他條件不變,盈虧平衡點下降,反之。

4、如果貢獻毛益率高的產品所在比重增加,則加權平均貢獻毛益率提高,盈虧平衡點的銷售下降,反之。

實現目標利潤的計算公式

目標利潤=銷售量χ單位貢獻毛益-固定成本總額

實現目標利潤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單位貢獻毛益

實現目標利潤銷售額=(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貢獻毛益率

固定股利政策

普通股成本=每年固定的現金股利÷[普通股籌資金額χ(1-普通股籌資費率)]

固定股利增長率政策

普通股成本=第一年預計現金股利÷[普通股籌資金額χ(1-普通股籌資費率)]+固定

股利增長率

常年企業法律顧問方案

收費有a b c d四個方案 自行選擇一種方案 a類 收費標準人民幣1萬元 年 1 建立法律檔案檔案和合同管理制度 2 對客戶業務經營管理上的法律問題提供意見 建議 3 審核 修改各類法律檔案,如協議 合同等 4 參與或跟蹤商務談判等重要經濟活動 5 為訴訟 仲裁案件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涉及訴訟 仲裁...

2019企業法律顧問考試《企業管理知識》考試大綱

2011企業法律顧問考試 企業管理知識 考試大綱第 1 頁 第一章巨集觀經濟基礎知識 第 2 頁 第二章企業與管理基本知識 第 3 頁 第三章企業戰略管理 第 4 頁 第四章人力資源管理 第 5 頁 第五章企業市場營銷 第 6 頁 第六章企業投資管理第 7 頁 第七章企業財務管理第 8 頁 第八章國...

2023年企業法律顧問考試大綱 企業管理知識

第一章巨集觀經濟基礎知識 第一節國民經濟的度量 一 國內生產總值 二 儲蓄 三 利率 四 國際收支賬戶與匯率 第二節巨集觀經濟分析框架 一 總供求模型 二 勞動力市場 三 產品市場 四 貨幣市場 第三節失業與通貨膨脹 一 失業 二 通貨膨脹 三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係 第四節經濟增長與經濟週期 一 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