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堡煤業瓦斯綜合治理方案

2022-04-25 22:30:04 字數 3900 閱讀 9050

山西馬堡煤業****

馬堡煤業

二0一一年一月

目錄第一部分礦井現有基本情況 1

一、礦井基本情況 1

(一)礦井開採自然條件 1

1.礦井地質

2.煤塵**及自燃發火危險性 5

3.瓦斯等級 5

4.煤與瓦斯突出災害情況 6

5.地溫地壓

(二)礦井生產能力 6

(三)瓦斯賦存及湧出狀況 6

二、礦井瓦斯綜合治理現狀 6

(一)通風系統 6

(二)瓦斯抽採 7

1.抽採系統 7

2.抽採方法 7

4.抽採鑽孔布置錯誤!未定義書籤。

(三)防治煤與瓦斯突出錯誤!未定義書籤。

(四)監測監控 8

(五)防滅火 8

(六)綜合防塵 10

三、存在主要問題 10

(一)礦井通風系統能力 10

(二)礦井抽採系統 10

(四)礦井防滅火系統 10

(五)礦井綜合防塵系統 10

第二部分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10

一、指導思想 10

二、規劃目標 11

第三部分下一步瓦斯治理工作安排及瓦斯治理重點工程 11

一、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系統與裝備 11

一、完善通風系統,實現通風可靠 11

二、完善瓦斯抽採系統,構建抽採達標基礎 11

四、完善防尖與防滅火系統 12

五、實現抽採指標達標 12

六、加強盲巷管理 12

七、加強瓦斯超限事故分析管理 12

八、瓦斯治理重點工程 13

二、強化技術,推進煤礦科技進步 13

三、強化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 14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15

(一)加強對瓦斯防治工作的領導 15

(二)完善安全防護設施 15

(三)嚴格管理,落實安全規程和措施 16

第一部分礦井現有基本情況

一、礦井基本情況

(一)礦井開採自然條件

礦井邊界及井田面積

山西馬堡煤業****(以下簡稱馬堡煤業)位於武鄉縣城東北53km處墨鐙鄉馬堡村,行政區劃屬武鄉縣墨鐙鄉所轄。井田地理座標東經113°15′30″~113°17′50″,北緯36°54′35″~36°57′12″。馬堡煤業西距武鄉縣城53km,北距左權縣城22km,南(嶺)—沁(縣)公路從井田東北部穿過,武墨鐵路通至礦區,礦區有專用鐵路線,與陽涉鐵路接軌,交通較為便利。

開採深度由+1282m~+950m,井田面積12.8805km2。

1、礦井地質

(1)地層

本井田位於沁水煤田武鄉礦區,井田內地層由老到新依次為奧陶系中統峰峰組,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系組、上下石盒組及第四系上更新統。現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奧陶系中統峰峰組(o2f)

埋藏於井田深部,為煤系地層之基盤,岩性為深灰色,厚層狀海相石灰岩,夾泥灰巖和白雲質灰岩,堅硬性脆,頂部常因鐵質浸染而呈淡紅色,厚度170m左右。

石炭系中統本溪組(c2b)

平行不整合於奧陶系灰岩侵蝕面之上,為一套海陸交互相沉積建造,底部為褐紅色山西式鐵礦,多呈雞窩狀分布,鐵礦層之上為淺灰色g層鋁土泥岩及灰黑色砂質泥岩、泥岩、中細砂岩,偶夾有1-2層不穩定煤線及石灰岩透鏡體,本組厚度16.71-20.04m,平均18.

23m。

石炭系上統太原組(c3t)

連續沉積於本溪組之上,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建造,井田主要含煤地層。由灰黑色泥岩、砂質泥岩、灰色中細砂岩和3層石灰岩及8層煤層組成,底部以一層淺灰色細砂岩(k1)與本溪組分界,本組厚度100.03-144.

15m,平均138.20m。

二疊系下統山西組(p1s)

本組與太原組呈連續沉積,為一套陸相碎屑岩沉積含煤建造,井田含煤地層之一,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質泥岩、灰白色砂岩和3-5層薄煤層組成,底部以一層灰白色中細砂岩(k7)與太原組分界。本組厚度50.23-70.

14m,平均60.30m。

二疊系下統下石盒子組(p1x)

連續沉積於下伏山西組之上,井田內區域性有出露,由灰綠、黃綠色砂岩,間夾灰、黃綠泥岩、砂質泥岩及鋁質泥岩(區域性為紫紅色)組成,厚度85.05-105.13m,平均95.

08m,本組以k9中細粒砂岩為界可分為上、下、兩段,分述如下:

下段(p1x1):下部為黃綠色厚層狀中粗粒石英硬砂岩及灰綠色砂質泥岩、泥岩,含錳質結核;上部為黃色、黃綠色粉砂岩、砂質泥岩及泥岩。厚度35.

02-45.05m,平均厚度40.02m。

上段(p1x2):下部為黃綠、灰綠色中粗粒石英砂巖;上部為杏黃色、黃綠色砂岩、砂質泥岩夾砂岩及紫色泥岩,其頂部為雜色含鐵質鮞粒的鋁土泥岩(桃花泥岩)。厚度50.

10-60.14m,平均厚度55.06m。

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p2s)

連續沉積於下石盒組之上,井田內有出露,由黃綠色砂岩間灰、黃綠、紫紅色泥岩、砂質泥岩及鋁質泥岩組成。本組殘留厚度大於385.95m,一般分為三段。

下段(p2s1):由黃綠、淺黃色夾紫紅色泥岩、鋁土泥岩、砂質泥岩和黃綠色硬砂岩組成,底部以一層黃綠色中粗粒硬砂岩(k10)與下石盒子組分界;本段厚120.31-150.

24m,平均125.50m。

中段(p2s2):以黃綠色中細粒長石砂岩為主,間夾紫色、暗紫色泥岩,含菱鐵質結核,底部以一層黃綠色中粒硬砂岩(k11)與第一段分界,本段厚150.13-170.

04m,平均160.25m。

上段(p2s3):以紫紅色泥岩為主,夾黃綠色砂質泥岩,層理發育,底部以一層黃綠、灰綠色中細粒硬砂岩(k12)與第二段分界。本段殘留厚度大於100m。

第四系上更新統(q3)

不整合覆蓋於下伏基岩之上,岩性為土黃色亞砂土,質地均一,結構疏鬆,具垂直節理及大孔隙,沉積厚度各處不等,為0-30.00m。

井田內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現分述如下:

太原組(c3t)

該組為一套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厚度100.03-144.15m,平均138.

20m。岩性為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質泥岩、灰色砂岩、石灰岩及煤層。石灰岩主要有3層,位於該組中下部,由下而上分別為k2、k3和k4石灰岩,含煤8層,根據地岩性、巖相特徵,可大體劃分為6個旋迴。

簡述如下:

由k1砂岩底至k4灰岩頂,包括第1-第4沉積旋迴。平均厚度69m左右,含煤5層、石灰岩3層,海陸相交替沉積,旋迴結構清楚。在每個沉積旋迴上部,大都在瀉湖、分流間灣和沼澤相基礎上逐漸過渡為泥炭沼澤相,沉積了,厚度不等的煤層,隨後覆蓋以厚層碳酸鹽岩沉積,反映了地殼頻繁公升降,海陸互動變遷的古地理環境。

與沁水煤田整體沉積規律相一致,井田內主要成煤期為第1旋迴。由於泥炭沼澤環境相對穩定,地殼緩慢下降與有機物的堆積速度一致,沉積了井田穩定可採的15號煤層,為井田主要可採煤層。

在第2-第4旋迴上部,井田範圍內均普遍發育有泥炭沼澤相沉積,分別形成14、13、11及10號煤層,其中11號煤層為不穩定區域性可採煤層,其餘均屬不可採煤層。

15號煤層厚度大、發育穩定,可作煤巖為對比的良好標誌層,此外相間於各煤層間的三層穩定石灰岩即k2、k3、k4石灰岩為沁水煤田太原期三次大規模海侵的產物,井田內層位穩定,單層平均厚度分別為5.00m、2.80m和2.

50m,也為太原組地層良好的對比標誌。

第1旋迴基底砂岩(k1)發育不穩定,區域性相變為泥岩,砂質泥岩,反映了井田不同區段沉積環境的區域性變異。

由k4灰岩頂至k7砂岩底,包括第5、第6兩個沉積旋迴。平均地層厚度69m,含煤3-4層,砂岩2-4層,旋迴結構基本清楚。

k4灰岩頂至k6砂岩底為5旋迴。該旋迴由分流河道起始,發生3次小規模的海侵,分別於分流河道、沼澤相基礎上,區域性發育為泥炭沼澤相,沉積了6、8、9號等煤層,其中6號屬不穩定零星可採煤層,8號煤層為穩定可採煤層,9號煤層為較穩定大部可採煤層。

馬堡煤業瓦斯治理總體方案

山西馬堡煤業 礦井瓦斯治理總體方案 一 工作面布置情況及採煤方法 全井田共布置2個水平,標高分別為 950 900m。現開採的8號煤層採用長壁輕型綜採採煤法,15號煤層採用長壁輕型綜採低位放頂煤採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8號煤層布置82軌道下山和82回風下山綜合掘進工作面,8201綜採工作面和82...

瓦斯綜合治理措施

鄭州嶸昌集團巨集鑫煤業 鄭州嶸昌集團巨集鑫煤業 二0一二年元月 目錄一 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制度 2 二 瓦斯超限停止作業撤人措施 5 三 瓦斯排放管理措施 6 四 瓦斯檢查儀器校正維修制度 9 一 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制度 一 由礦長負責按 規程 規定配齊專職瓦斯檢查員。每班必須配備一名專職瓦斯檢查員...

定 瓦斯綜合治理措施

登封市嵩基周山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2013年瓦斯綜合治理措施 登封市嵩基周山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二0一二年二月 2013年瓦斯綜合治理措施 為牢固樹立 瓦斯超限就是事故 意識,切實加強我礦通風及瓦斯管理,合理配備井下風量,徹底消滅瓦斯超限事故,經礦委及安全辦公會議研究決定,特制定2013年瓦斯綜合治理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