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計畫和教案

2022-04-05 21:02:59 字數 4943 閱讀 4878

三年級數學第五冊期末複習計畫

一、教學目標

通過總複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全面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兩個班學生整體學習興趣濃厚,在課堂上積極性高,表現慾強。大部分學生學習較為主動,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基礎知識比較紮實。

但整體較為浮躁,特別是在計算方面,粗心現象普遍存在,經常出現抄錯數,寫錯符號,忘記進製等情況。每班均存在部分學生對於獨立解決兩步應用題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由於不能很好的理解題意導致。另外還有少部分學生學習狀態不穩定,還需要老師和家長做好思想引導工作。

三、 複習內容:

萬以內的加、減法,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四邊形,時、分、秒及千公尺和噸,分數的初步認識。本冊第八單元「可能性」和第九單元「排列、組合」是為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

下面就各部分內容的複習作一簡要說明。

1.「萬以內的加、減法」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萬以內的加、減法是在二年級下學期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三位數的加、減法,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難點是連續進製的加法和連續退位的減法。根據《標準》對數與代數內容的安排,第一學段只學習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而第二學段沒有安排筆算加減法的內容;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的筆算加減法。因此,本單元的內容要讓學生切實學好,並注意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有餘數的除法」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為後面繼續學習除法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要讓學生會解決有餘數除法的問題。

3.「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和掌握計算方法,能夠比較熟練地筆算、估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並能夠解決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實際問題。多位數乘一位數是筆算乘法的開始,要讓學生切實掌握。

4.「四邊形」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周長的概念,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至於四邊形的概念和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學生初步認識就可以了。

5.「時、分、秒」和「千公尺和噸」的複習。

本學期所學的「時、分、秒」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它們之間的進率,並進行簡單的計算和估計。「千公尺和噸」主要是讓學生建立公釐、分公尺、千公尺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建立噸的質量觀念,知道千克和噸之間的進率;能夠進行時間和質量的簡單計算和估計。這兩部分內容與現行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比,加強了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加強探索性,並注重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6.「分數的初步認識」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簡單分數的含義,初步體會把乙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乙份就是幾分之一,這樣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都是分數。至於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和計算,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的含義。

7.「可能性」和「數學廣角」的複習。

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驗證等活動,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或組合數。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四、複習的目的

1.進一步熟練地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熟練地口算一位數乘整

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

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進一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能準確地比較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公尺,初步建立1千公尺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公尺=1000公尺;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進一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進一步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複習重點難點:

重難點是複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邊形,有餘數的除法,分數的初步認識,千公尺和噸的認識,時、分、秒等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可能性,排列、組合的內容要讓學生通過練習了解它們的思想方法。

六、課堂複習教學實施策略

1、繼續認真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理清各單元知識要點。將學生的零散知識集中起來,使知識縱成行、橫成片,形成互相聯絡的知識網路。在複習過程中查漏補缺,抓學生的薄弱環節。

2、複習時少講精講,讓學生多練,在練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適時採用變換練習的方式,開展遊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3、重點指導學困生,縮小他們與優生的差距。多鍛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逐漸培養學習自信心。

4、複習時有張有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繼續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5、引導學生分組交流、複習,優化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在四人學習小組中發表意見,討論,交流,傾聽的能力,學會合作。

七、複習內容及安排

一、千公尺的認識、噸的認識、時、分、秒 (1課時)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有餘數的除法(1課時)

三、四邊形(1課時)

四、多位數乘一位數(3課時)

五、分數的初步認識(1課時)

六、可能性、(1課時)

七、數學廣角(1課時)

八、綜合複習、練習(2課時)

第一課時複習時、分、秒、千公尺和噸

複習內容:第一單元和第五單元的知識點

教學目標:

1. 認識長度單位千公尺,建立1千公尺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公尺=1000公尺;認識質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 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4.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及難點:

注意培養學生形成較好的時間和質量單位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重建知識結構

出示一情境(動物王國),讓學生感受到計量單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匯入:同學們都喜歡動物嗎?動物世界有許許多多很奇妙的東西,今天我就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一位才是我們班的動物小博士!出示這些動物資訊。(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判斷)。

①駝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它不能飛,但奔跑迅速,一步可邁出8公尺。( )。

②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體重相當於35頭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條舌頭就重約3噸。( )。

③刺蝟熟睡時,幾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裡,過30分( ),再撈上來,它仍然睡著,乙個冬眠期能睡200多天。( )。

2、小組組匯報交流:得出正確答案。(在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中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

3、小結並揭題:上面這些小動物的本領都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單位來表示,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整理和複習已經學過的時間單位、長度單位、質量單位。

二、突出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本節課複習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廣,給知識的系統整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1、同學們,你們能夠快速地給這些單位找到自己的家嗎?(使學生對所有的單位有乙個總體上的區分,不至於單位混淆。)

開展學生動手擺一擺,給單位找家:

時間單位:時、分、秒。我們學習了這些單位有什麼用啊?(做到學有所用,讓學生自己來闡述數學知識的作用!)

長度單位:千公尺、公尺、分公尺、厘公尺、公釐。我們學習了這些單位有什麼用啊?(做到學有所用,讓學生自己來闡述數學知識的用處!)

質量單位:噸、千克、克。我們學習了這些單位有什麼用啊?(做到學有所用,讓學生自己來闡述數學知識的用處!)

2、感受每乙個單位的大小。

①分組比較。(小組內各個單位間的大小比較,注意比較比較時,用乙個單位去比較。)

時間單位哪個最大,哪個最小?(時﹥分﹥秒能不能這樣說,為什麼啊)

長度單位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千公尺﹥公尺﹥分公尺﹥厘公尺﹥公釐能不能這樣說,為什麼啊)

質量單位哪個最大,哪個最小?(噸﹥千克﹥克能不能這樣說,為什麼啊)

②分別感受1個單位的大小。

③說說什麼時候用時間單位?什麼時候用長度單位?什麼時候用質量單位?(找一找,生活中1個單位大小的例項。)

④強化:(估計、估測)(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絡,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

1小時、1分鐘、1秒鐘你能分別做些什麼?

什麼東西的長度約是1千公尺、1公尺、1分公尺、1厘公尺、1公釐?

什麼東西的重量約是1噸、1千克、1克?

3、進率

①填寫:

時-→分-→秒 1小時=(60)分 1分=(60)秒

千公尺-→公尺-→分公尺-→厘公尺-→公釐 1千公尺=(1000)公尺 1公尺=(10)分公尺

1分=(10)厘公尺 1厘公尺=(10)公釐

噸-→千克-→克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②強化記憶:如妙用左手五個手指"直觀法"巧記長度單位間的進率。

③單位換算

7分=( )秒 2小時=( )分

3千公尺=( )公尺 40公釐=( )厘公尺

8000公尺=( )千公尺 2分公尺=( )厘公尺

7000公尺+3000公尺=( )千公尺 5000千克=( )噸

7000公尺-2千公尺=( )千公尺 4噸=( )千克

4、應用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計畫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數學複習計畫 一 複習內容 1 萬以內的加減法。2 有餘數的除法。3 多位數乘一位數。4 四邊形。5 時 分 秒和千公尺和噸。6 分數的初步知識。二 複習目標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複習計畫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數學複習計畫 一 複習內容 1 萬以內的加減法。2 有餘數的除法。3 多位數乘一位數。4 四邊形。5 時 分 秒和千公尺和噸。6 分數的初步知識。二 複習目標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

三年級上冊數學期末總複習

知識點梳理 第1單元測量 1 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 公釐 厘公尺 分公尺 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 公尺 做單位 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 千公尺 做單位,千公尺也叫 公里 2 1厘公尺的長度裡有 10 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 相等 都是 1 公釐。3 1枚1分的硬幣 尺子 磁卡 小鈕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