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遠景調查技術要求DD

2022-04-02 16:42:53 字數 3981 閱讀 6650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技術標準

(試行)

中國地質調查局

2023年5月

目錄1. 範圍 1

2. 引用標準 1

3. 目的任務、部署原則、工作程式 2

3.1 目的任務 2

3.2 部署原則 2

3.3 工作程式 2

4. 預研究及設計編寫要求 3

4.1 資料收集 3

4.2 野外踏勘 3

4.3預研究 3

4.4 設計編寫 3

5. 主要工作內容及技術要求 4

5.1 礦產地質調查 4

5.2物探 8

5.3化探 10

5.4 自然重砂測量 12

5.5 遙感 15

5.6 綜合研究 17

5.7 礦產檢查 22

6.質量要求 24

7.提交成果 25

7.1 報告編寫要求 25

7.2 附圖 25

7.3 附表 26

7.4 附件 26

7.5 資料庫光碟及其相關的數位化資料 26

附錄a 成果指標 27

附錄b 礦產遠景調查設計編寫主要內容 28

附錄c 礦產遠景調查報告編寫主要內容 30

參考性附錄 33

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標準

礦產遠景調查技術要求

dd2010-03

1.1 本要求規定了礦產遠景調查的適用範圍、引用標準、目的任務、工作內容、工作要求、提交的成果等。

1.2 本要求是礦產遠景調查的總體技術要求,也是該項工作質量監督及成果驗收的依據。

1.3 不同地區的礦產遠景調查,根據工作區實際情況和下達的任務,專案設計應逐項落實具體工作內容和工作量。

gb/t 13908—2002《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範總則》

gb/t 17766—1999《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

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測技術規程》

dz/t 0070—93《時間域激發極化法技術規定》

dz/t0145—94《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範》

dz/t 0151—95《區域地質調查中遙感技術規定(1:50000)》

dz/t 0171-96《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規範》

dz/t0176—2006《區域地球化學勘查規範》

dz/t 0011—2010《地球化學普查規範(1:50000)》

dz/t 0001—91《區域地質調查總則(1: 50000)》

dd2006—01《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程》

dd 2000—01《固體礦產預查暫行規定》

dd2002—03《固體礦產預查和普查中物探化探遙感工作要求》

礦產遠景調查是礦產資源勘查前期的基礎性、區域性找礦工作,通過大致查明工作區成礦地質背景、成礦地質特徵和成礦規律,評價區域礦產資源潛力,為後續礦產勘查提供靶區和新發現礦產地。

充分利用以往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礦產勘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及科研成果,突出重點礦種,兼顧綜合找礦,調查與科研緊密結合,重點部署在重要成礦區帶的成礦有利地段。

遵循資料收集、野外踏勘、預研究、設計編審、野外調查(礦產地質調查、物探、化探、重砂、遙感)、綜合研究、礦產檢查(概略檢查、重點檢查)、野外驗收、報告編審、資料匯交等程式(見工作流程圖)。其中,礦產地質調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遙感等野外調查手段的施工順序,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每項工作完成後均應開展相應的質量檢查和野外驗收。

全面收集工作區內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礦產勘查、科研等各類資料,尤其應收集典型礦床(礦點)相關資料,研究區域地質及礦產資訊,具備條件的地區還應編制礦產卡片。

設計編寫前,視工作區工作程度、具體工作任務和野外工作需要,開展必要的野外踏勘,從整體上對工作區地質、礦產,以及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植被覆蓋、社會經濟、道路交通等情況進行概略了解,對室內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必要的野外驗證,以穿越不同型別成礦建造構造單元、代表性礦化帶和自然景觀區路線地質踏勘為主。工作區內礦產資源豐富、礦(化)點分布較多時,還應對重點地段進行全面踏勘,以了解成礦地質背景和礦化特徵。

踏勘時應適當採集關鍵地段、有代表性地質、礦化現象的岩礦標本,並進行必要的岩礦鑑定或快速分析測試。通過踏勘選擇確定實測地質剖面位置,建立遙感解譯標誌

通過對工作區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野外踏勘,按礦產**型別處理物探、化探、遙感資料(包括地質構造推斷解譯和異常圈定等),研究典型礦床、分析主要成礦型別和成礦要素,綜合分析各類物探和化探異常特徵、分布範圍及檢查情況,提出礦產遠景調查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落實工作內容及解決辦法,確定野外重點工作區域的範圍和實物工作量。同時,編制區域建造構造草圖、區域礦產**型別分布草圖、區域成礦要素草圖、地質工作程度圖等圖件,作為部署野外調查工作的依據。

設計編寫主要內容及格式見附錄b。

礦產遠景調查依據工作區以往礦產地質工作程度和具體礦產調查任務確定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礦產地質調查、物探、化探、自然重砂測量、遙感、綜合研究、礦產檢查等項工作。

5.1.1 目的任務

礦產地質調查是礦產遠景調查的一項最基礎的工作,旨在通過對成礦有利地段的實測調查,以及典型礦床、礦(化)點等的系統調查研究,大致查明區內成礦有關地質體的地質構造特徵,分析區域成礦地質背景與成礦地質條件,發現新的礦化線索和礦(化)點,為物探和化探異常推斷解釋、成礦規律研究和找礦靶區圈定提供基礎地質資料。

5.1.2 基本要求

5.1.2.1 以新的成礦地質理論為指導,以地質觀察研究為基礎,倡導運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提高調查區礦產地質研究程度。原則上採用數字地質調查技術。

5.1.2.

2在預研究工作基礎上,綜合分析主要礦產成礦地質作用型別及其成礦有利地段,結合工作區地形、地貌、地質和已知礦產展布特點,在成礦有利地段針對成礦有關地質體和地質現象,採取實測方式進行重點調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利用原有資料為主,通過稀疏路線調查,了解區域地質概況。

5.1.2.

3 已開展過1:50000區調的地區,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1:50000區調原始資料及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成果資料的基礎上,重點針對成礦有利地段開展實測精度為1:

50000~1:10000的礦產地質調查。未開展過1:

50000區調及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的地區,實測精度以1:50000比例尺為主,根據資料水平、研究基礎、主要礦種等實際情況,可適當靈活掌握,但必須在設計中加以明確。

5.1.2.

4 礦產地質調查應採用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圖為底圖,地形圖的比例尺大小應與礦產地質調查比例尺精度相匹配。沒有相應精度的地形圖時,可使用1:25000遙感影像圖作為野外手圖。

5.1.2.

5 充分利用已有的調查與研究成果,在礦產地質調查實際資料的基礎上,編制反映區域成礦地質背景特徵的建造構造圖,並進一步分析和解剖地質作用(沉積、火山、侵入、變質、構造)與成礦關係,為編制反映成礦地質作用特徵的各礦產**型別相應的地質構造專題底圖提供實際資料。

5.1.2.

6 地質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工作區內成礦有關地質體的岩石型別、分布、形態、產狀、物質組成、相互接觸關係等基本地質特徵,以及成礦有關地質體的形成時代、形成環境和演化規律。

5.1.2.7 礦產研究程度:大致查明含礦層、礦化帶、蝕變帶的分布範圍、形態、產狀、礦化型別及控制因素、主要礦產的時空分布特徵等。

5.1.3工作內容與要求

5.1.3.

1 對成礦有關的沉積岩:在已劃分的岩石地層單位基礎上,進一步劃分其岩性及岩石組合,大致查明沉積岩層的岩石型別、物質成分、沉積特徵、含礦性、接觸關係、時空分布變化,建立岩石地層層序,分析其沉積相與沉積環境,研究沉積作用與成礦作用關係。

5.1.3.

2 對成礦有關的侵入巖:在已劃分侵入體的基礎上,大致查明其岩石型別、形態與規模、礦物成分與岩石地球化學特徵、結構構造、接觸關係、包體與脈巖的規模、產狀、組分等,以及成礦有關侵入體內外置觸帶的交代蝕變、同化混染和分異特徵、礦化特徵等,圈定接觸帶、捕虜體或頂蓋殘留體,測量接觸帶產狀。根據侵入體相互接觸關係和同位素年齡資料確定侵入體的侵入時代和侵入順序,研究其時空分布規律及與圍岩和成礦的關係、控礦特徵,研究侵入體及岩漿作用與成礦關係。

礦產遠景調查技術要求 論證後修改

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技術標準 礦產遠景調查技術要求 試行 中國地質調查局 2010年5月 目錄1.範圍 1 2.引用標準 1 3.目的任務 部署原則 工作程式 2 3.1 目的任務 2 3.2 部署原則 2 3.3 工作程式 2 4.預研究及設計編寫要求 3 4.1 資料收集 3 4.2 野外踏勘...

15萬礦產遠景調查工作方法的探索

中國地質大學地調院 許榮科提綱 一 礦調定位 二 礦調內容及特點 三 如何做好礦調 四 核心是找礦 五 研究生如何在礦調中快速提高 六 結束語 一 5萬礦調定位 中比例尺基礎地質調查,其調查目的是獲取與成礦相關的基礎地質 地化 地物資料,並在此過程中發現新的礦化線索。20萬區調和礦調 價效比最高的資...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專案設計編寫要求

為進一步規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專案設計的編寫 審查和認定工作,中國地質調查局根據專案的性質,把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專案分為 物探化探異常查證 區域礦產資源潛力調查評價 礦產資源普查評價和地下水資源勘查四種型別,各種類專案應分別按照 礦產資源評價物探化探異常查證設計編寫要求 區域礦產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專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