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身心靈佛教佛學」等概念的回答

2022-03-16 00:56:43 字數 2225 閱讀 6693

關於「身心靈」、「佛教」、「佛學」等概念的回答

我接觸佛教、靈修等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吧,有些問題還是不太明白,藉此機會向您請教一下:

1、身心靈分別指什麼?那合一是指什麼?因看了很多相關書後對容易對很多名詞、概念搞混淆,比如「小我」「真我」「一我」「潛意識」「集體潛意識」「心」「心念」「意念」「意識」「覺知」......

等等吧。《心經》裡說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如如不動是指「心」嗎?念頭到底是產生於頭腦還是產生於心?

頭腦和心又是什麼關係?

身是指我們的色體,心是指我們的妄心、幻心(本無實體、本無實有),靈是指純覺無思的心(又稱直心)。

我所認識的「合一」是:純心無合,純覺無幻,一真法界。

心經中「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所描述的是心,此心是無心。心經之心,是無心之心,真心也。

念頭產生於心,藉借和合。當念頭產生,「頭腦」產生;若無念頭,即無頭腦。

頭腦和心是什麼關係?頭腦是幻化,心是產生幻化的地方。實際情況是:唯有一心,沒有頭腦。當頭腦產生,心是頭腦;當無頭腦,心回到它自己。心是空體。

2、比如我看到了遠處的一棵樹或山,它僅僅是我心裡的樹或山,還是絕對真實(或相對真實)的存在?別人同樣也可以看到這棵樹或這座山,那別人的心裡世界也可以和你的一樣,或有相同、重疊的部分嗎?

沒有絕對真實,世界相對於你的心而公升起。當心改變,則世界改變;當心不同,則世界不同。

你看到一棵樹或一座山,我也看到一棵樹或一座山,我們各自看到了一棵樹或山,這叫「自相」;我們「共同」看到了一棵樹或山,或我們看到了「相同」的樹或山,這叫「共相」。共相是基於同業妄見而生,自相是基於別業妄見所生。它們皆是妄計分別,是無始以來見病所成。

在佛教體系,我們所看見的世界被稱為「器」(又稱器世界),它因「根」而成,藉「緣」而有。修行人常說「根器」這個詞,當我們說「根器」時,它實際上既表達了觀察這個世界主體,又表達了在這個主體下所呈現的客體。根器根器,當根不同,則器不同——當眾生以它不同的根,來度量它面前的世界時,則所成的器世界不同。

例如,人眼中的世界和乙隻貓眼中的世界不同,而乙隻貓又和乙隻狗眼中的世界不同。因為它們的根性不同,所以由其根性度量出來的世界也不相同。但同一物種,因具有類似的根器,所以它們眼中的世界有相似的「共相」,這也是為什麼同類生物能夠更大程度、更容易交流的原因。

同類生物之間,因它

們之間有「共相」,所以,它們心裡的世界可以被稱作「相同」或「重疊」。但不同的生物之間,它們的共相世界差異很大,相同或重疊部分越發「減少」。

3、佛學和佛教有什麼不同?「佛教裡面滲透了太多的頭腦,幾乎讓頭腦佔據了主流」,我好像似懂非懂,能給我明示以下嗎?對待佛教應持一種什麼態度,怎麼修才不至於偏離?

在我看來:佛學,就是將佛所教授的真理變成了一種知識,而知識屬於頭腦,因此佛學是一種頭腦上的學問。「佛教」這個詞有兩種讀法,也有兩種含義。

當它讀作佛jiāo時,它是指佛的教授;當它讀作佛jiào時,它是一種組織、機構。

當佛教是指一種組織、機構時,它相當於椰子殼;當佛教是指佛陀所教授的內容時,它相當於椰子內部的汁液和瓜瓤。

佛教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它的形式越來越厚大嚴重,而其內容相對卻顯得單薄減少。這就好像一種椰子發生了嚴重的變異,它的皮越來越厚,而裡面的瓤越來越少,其汁液的味道也變得不如從前了。當然,這只是針對持有幻象的眾生來說的,它只是「看起來」是那樣。

相對於持有這種幻象的眾生來說,佛說「正法、象法、末法」,而實無正法象法末法。

對待佛教應該持有怎樣的態度?盡量跳過椰子殼,直接去吮吸椰子的瓜瓤汁液。怎麼修才不到於偏離?

理解佛教的精髓並實踐,在自我體驗的基礎上去理解經典。在正確的地方、正確的方向上努力,是正修行,不偏離的修行。

4、「無因果、無輪迴」是指對覺悟了人是那樣嗎?對乙個沒有覺悟的凡夫來說存在因果嗎?

「無因果」、「無輪迴」,是對認識到並體驗到這的人來說的;對於未體驗到、未覺知的人來說,「因果、輪迴」的體驗和體會到無那的人一樣真實。猶如在夢中時,你所經歷的一切你感覺是那麼真實,它們彷彿千真萬確的存在、實在、真切,一旦醒來,發現那一切虛妄不實、了不可得。因果輪迴,猶如夢幻,非有非無,非是僅用頭腦思考所能理解的,非體驗到不足認識到。

5、西方國家說的「吸引力法則」是真的嗎?乙個凡夫能否通過改變自己的心念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或達成「心想事成」嗎?

任何事情的達成,皆是因緣具足、因緣和合。不具足因緣,不足以和合成事。人的心念及行動,在某一件事情的達成中,只佔其中的因緣之一,它的力量及比重,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但不是全部。

人心不能掌控它掌控不了的。認為人能夠掌控全部的因緣,是不實際的。「吸引力法則」或「心想事成」只表達了部分事實——它是幻象般的,認為它是

是實有的、超能的,更加墜入幻象。

五一身心靈講座主持詞

尊敬的各位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僅代表先元文化誠摯歡迎大家的到來!謝謝大家一直以來持久的支援與厚愛!先元文化成立至今,已經風沐雨將近四個年頭!在這四年裡,我們腳踏實地,孜孜以求,一步乙個腳印走到今天!感謝大家的一路相伴!智慧型的人,會利用一切時間和同樣智慧型的人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智慧型!更智慧型...

關於佛教經論的研究方法

徐恆志居士著 一 端正學習教理的態度 二 研究經論的步驟 三 研究經論的要求和方法 四 學習教理的一些體會 一 端正學習教理的態度 一 佛 應該研究佛教教理 我們知道,世間任何學問都有它一定的理論基礎,佛教是宇宙間的偉大真理,也是一種偉大的學術,三藏十二部多至八千餘卷,所說的義理廣大無邊,凡世間出世...

關於離異家庭子女身心發展的調研報告

隨著離婚率逐年公升高,由母親或父親帶著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單親家庭日漸增多,這已成為我國家庭發展的一大趨勢。據有關社會學專家估計,進入2000年後,我國大陸的離婚率將以每年200萬對的速度遞增。而這些父母離異後的不完整家庭,往往是一些青少年形成心理和人格障礙以至成為青少年犯罪的溫床。因此我們在實習學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