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2022-02-10 11:17:42 字數 3429 閱讀 9938

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及其運算性質、法則、公式等基礎知識的前提,又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基礎。數學概念是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以及它們的本質屬性在人的思維中的反映,它是小學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深深感到學生在運算中發生錯誤,解題能力差,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某些數學概念掌握得差。

只有組織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才能起到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 創設求知情境,導人新課

從教育心理學中知道,「需要」是產生動力的源泉。「興趣」是內在的動機,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離開了這種動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可能有主動進取精神,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更說不上積極思維,這樣就不可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去利用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努力創設求知情境,讓學生產生探求數學知識的強烈興趣,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化到主動地去獵取知識,處於最佳的心理狀態,為教學新概念創造良好的氣氛。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先不出示《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題,而是先問學生,在自然數中你們能找到兩個大小相等的數嗎?學生答找不到,我接著說:「對,在自然數中是找不到兩個大小相等的數,而在分數裡我們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大小相等的分數,這是為什麼呢?

學習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後,我們就能解開這個謎。」繼而引出課題,匯入新課。

二、 從具體到抽象,逐步形成概念

概念是從現實世界的具體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數學概念教學中,必須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公升為理性認識,並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觀察比較,或讓學生動手操作,獲得必要的感性認識,然後通過語言來逐步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

例如,在教學體積概念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乙個鉛筆盒和一塊黑板擦,問學生誰大?緊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兩個稜長分別是2厘公尺和4厘公尺的方木塊,問學生哪個大?通過這樣比較,學生初步獲得了物體有大小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概念的本質屬性.拿出乙個梭長是4厘公尺的正方體空紙盒,先將梭長是2厘公尺的方木塊放入盒內,學生便清楚地看到這方木塊只佔據了盒子的一部分空間,然後把乙個梭長為4厘公尺的方木塊放入盒內,正好佔滿紙盒的整個空間,學生又從這一具體事例中獲得了物體佔空間的感性認識,在這個基礎上就能較自然地匯出:

物體所占有空間的大小,叫做「體積」這一概念。

三、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深化概念

課堂練習是教學上的反饋活動,是學生對教師輸出資訊的反映訊號。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起到鞏固概念、深化概念的作用,而且通過練習可以學習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技能技巧。因此,精心設計好練習題並及**講、糾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在概念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及教學規律,合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進行教學,處理好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概念清晰、能力增強。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學生後繼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反思一師生在課堂上不僅要有知識方面的資訊傳遞,更應有情感方面的互動。一年級的新生由幼兒園進入小學,他們面對的是乙個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學習模式。他們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

根據一年級新生的心理特點,我耐心的指導他們,真誠的鼓勵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反思二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主動**新知的興趣,誘發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

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

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並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反思三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乙個圓嗎?

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反思四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在教學中要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

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並能學以致用。例如:在教學完人民幣的認識這一課後,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用品創辦小小商店,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購物活動。

在活動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五現在教學的例題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離於生活之外的應用題或文字題,已變成了各種形象生動、鮮活直觀的生活情境:買東西、去旅遊、做遊戲、找規律等等事例;像這樣,多方面的提公升教材層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就變得生動有趣。我們教師運用起這樣好玩的教材教學,自己都能感到特別興趣。

反思六教學《元、角、分》,我就結合實際讓他們去發表他們的意見,在解決自身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實際問題。這時的教學已不再是單純的「掌握知識」,而是昇華到了乙個新的境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教學意義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

反思七在分類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應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試著分一分,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許多孩子們的分法令我始料不及,他們除了按年齡,按性別,有的還按衣著分、按髮型分,按面部表情分。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乙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反思八知識**於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在《位置》中,教學完前後、上下、左右時,我出現了「去火車站」一題,請學生們試著用方位名詞告訴叔叔去火車站的路,當一當小小導行員。

許多孩子躍躍欲試,不僅說得很詳細,還給了建議走哪條路比較近?可見孩子們是非常樂意展現自我的。

反思九數學課其實是思維訓練的場所。老一輩人常常認為數學學得好的人往往比較聰明,這並不無道理。因為數學學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重任,一套好的數學教材不在於它的封面設計得多麼美麗,也不在於設計得多麼新穎,關鍵是是否能給學生們廣闊的思維訓練空間。

在加減法(一)5的加減法一課中,小雞吃公尺的數學故事是這樣設計的:5只小雞吃公尺,有兩個盤子都裝有公尺,同學們猜猜看,小雞吃公尺時會出現什麼情況?和以往的教材「5可以分成幾和幾」相比,無疑前者給了學生乙個更大的思維想象空間,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與教材的新思想靠攏,在上《前後》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裝扮成不同的小動物,依次是小熊、烏龜、公雞、兔子、大象、小狗。請他們說說大象現在排在第幾?如果我想讓大象排在第二,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呢?

當然學生們的方法不一定都很好,但是實現了數學課的價值,進行了思維的鍛鍊。

反思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加強心算、允許估算,計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有的學生發現了5+8其實用8+5來想更好,把5拿來分成2和3;有的學生認為剛學了9+5=用它來推算出結果更簡單;更有學生掰起手指頭一手比8,一手比5,重疊的是3,那就是13。

在我們看來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學生的應用中它們卻很自如,原因源於這些都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多樣化的知識由此產生。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一學期來,本人熱愛本職工作,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為了下一學年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學期的教學經驗及教訓。在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及...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我所教的小學五年級數學,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畫,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繼續推進主管教育部門 自主 創新 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 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 設想結合起來,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帶來不的困惑。一 新課程標準走進教師的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反思

四年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猴場小學 田松 有的教師注重精講知識,留出大量的時間練習各式各樣的習題,雖然學生解題能力尚可,但卻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潛能 有的教師讓少數優等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操作 演示 活動 匯報 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際上多數學生作陪客旁觀,個別學困生更如霧裡看花,不知其所以然。這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