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 逃避國家讀後感

2022-02-05 01:59:37 字數 541 閱讀 9055

儘管國家的背後有一段屈辱的歷史,那又怎樣呢?德國人如果完全流露出愛國之情的話——狂妄,別人覺得不應該。於是,德國人從小到大就在這種與『國家」保持距離的教育和文化中成長,並不是他們不愛國,他們心中壓抑已久的愛國之情,揚國之勢早已欲待噴發,可是因為戰爭的失敗亦是納碎歷史的恥辱。

中國,不是沒一段另中國人不願回憶的歷史,可中國卻一貫給國人傳達愛國的思想,中國的輝煌,中國未來的希望,不僅僅要貫徹上下,更是要印烙在每個人的心中。而如此之大之差別,僅僅是文化差異造成的嗎?難得提醒的愛國精神就是好的嗎?

我想不盡然。德國人他們歷史上的錯誤,毫不隱晦他們先人所犯下的錯誤,認清自己國家的不足,客觀冷靜的分析問題所在。但卻少了民族的團結。

而這正是中國的優良所在,人民團結一心,共創我們的中國夢,可謂是將愛國之情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來,中國是沒有在逃避,但卻有一絲被被蒙蔽了,有時不能去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國家,什麼都是好的。

然而,中國也在改進,便得越來越理性,德國的愛國之心也在逐漸被展開,德國的本土文化如浪潮般鋪天蓋地的卷來。只有將中國和德國兩個國家的做法綜合起來,才能形成乙個更加完美的民族。不去逃避,同樣,也不被蒙蔽。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36封橫跨上萬公里數個城市的家書,貫穿了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懷,代表了母與子的世代價值觀,集結成了 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散文集。在這裡,我看到了一種相濡以沫,對於理性,對於文明正義,對於教養的理直氣壯,母與子的輩份關係,很純粹的交流。在這本書的序裡,龍應台談到18歲的安德烈 我知道他愛...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漫長的寒假中,我細細品讀了龍應台經典之作 親愛的安德烈 我有為之顫動和發自內心的心靈共鳴。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我覺得無比新奇 見解獨到。既有偏激 天真爛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烈的生活豐富多彩,喝酒 聊天 聽歌 開party 旅行 我們現在的生活 早早地起床 ...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

親愛的安德烈 這本書,是乙個母親和她的兒子通了3年的36封信的乙個合集。龍應台與她的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原因是她說過 他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孩子 而一開始,安德烈,就完全不想與母親交談,完全是為了賺稿費,才寫信的。因此,他們倆就抱著不同的心態聯絡著。即使安德烈不是真正想寫信,但龍應台卻想走進兒子的內心,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