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讀後感

2021-12-31 20:18:38 字數 2221 閱讀 1383

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兩個方面,社會保障在此被劃入了社會發展的範疇。這種劃分表明,社會保障不能僅視為經濟政策,單純為經濟發展服務,這是對社會保障的「短視」和曲解。社會保障水平本身就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衡量標準,社會保障是目標(共享、穩定、公正、和諧)而非手段。

相反,經濟發展為社會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從這個角度來看經濟政策更是實現社會目標的手段。

風險管理與社會保障:通常意義上風險管理的研究物件主要指個人和企業等微觀主體,它們的風險屬於個體風險。而社會風險是不同於個體風險的,它不是個體風險的簡單累積,而是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由於勞動協作化、生活社會化、資訊傳導快捷化、致險因素增加、階層利益集團形成)形成的一種可能導致嚴重社會危機的風險。

化解社會風險,不僅需要提高社會成員個人抵抗風險的能力和儲備,更需要合理的社會制度安排,因為僅依靠個人力量是無法化解社會風險的。從防範社會危機的角度出發,國家當然應承擔起建立社會風險化解機制的責任。社會保障機制正是通過社會救助、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等制度安排化解社會成員的個人風險、保障其基本生存和安全需求,並促進其進一步發展。

一般來說,保險是進行風險管理最普遍的手段,它通過聚資建立**,對特定危險的後果進行賠付。對於個體風險來說,保險是一種很好的風險財務轉移機制。對於社會風險而言,保險機制同樣能發揮巨大的作用,這也是社會保險在社會保障制度中地位顯著的原因。

然而,正如前面所指出的,社會風險不是個人風險的簡單累積,以化解個體風險為主的保險機制也不是萬能的,雖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社會風險的個體風險單元。所以,一方面,保險機制本身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形成了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兩大分支,前者遵循自由市場規則,後者則是在**主導下強制施行;另一方面,社會保障制度除社會保險外,還構築了社會救助制度這一「第一道防線」為社會成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提供了社會福利制度以促進社會成員生活質量的提高,這都是社會風險管理的需要。

化解風險到創造安全的社會環境,再到促進社會成員協調發展,化解風險正是社會保障制度促進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落腳點。

貧困問題與社會保障:貧困的致因由個人因素為主導逐漸發展到社會因素為主導,這是需要國家出面解決貧困問題的主要原因。貧困雖然屬於經濟問題,但簡單地增加財富並不能解決貧困問題,而需要通過社會保障等再分配手段才能實

現目標。

社會公平與社會保障:「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這是阿瑟.奧肯關於平等與效率的精闢論述。

就社會保障而言,公平更是它的本質特色。社會保障的公平性我覺得可以理解為兩層含義:一是公平是社會保障追求的目標之一(巨集觀層面),社會保障制度通過各項制度安排促進社會成員獲得更公平的參與機會,維持社會成員發展的起點公平與過程公平,並縮小發展結果的不公平;二是社會保障制度內在的公平性(微觀層面),在保障範圍、保障待遇、保障過程中,社會保障制度安排都遵守了公平性原則。

生產與分配:社會保障屬於分配與再分配領域,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的關係可以簡單化為「生產與分配」,生產與分配實際上是「依賴與協調」的關係。社會保障正是一種「維護生產效率的同時對收入分配進行合理調節,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的機制。

經濟體制與社會保障:主要是指計畫經濟或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保障制度安排。經濟體制是社會保障制度的物質基礎,不同的體制下社會保障制度截然不同。

如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國家保險,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保險,不同的社會保障制度必然具有與經濟制度的內在契合性。市場經濟成為目前主流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存在的市場失靈痼疾使得社會保障等國家調控政策的存在具有了必然性。市場經濟的經濟主體多元性、市場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特徵也決定了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普遍化、法制化、社會化。

應該關注的是,我們國家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市場化」到底到了什麼程度?只有清楚了這一點,才能設計出與之相匹配的社會保障制度。

經濟政策與社會保障:一般認為經濟政策的目標是經濟增長(經濟增長理論是目前經濟學研究的熱點),但我認為,經濟增長只是經濟發展的「量」的衡量,發展應該包括「質」與「量」兩兩個方面(可能經濟學的角度出發,更偏重可以量化的東西)。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中有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領域:

一是社會保障與勞動力市場,社會保障會對就業政策(勞動力流動、勞動力供求、勞動力價值)產生影響;二是社會保障與資本市場,對儲蓄、投資產生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三是社會保障與公共財政,社會保障是公共財政主要組成部分,對其收支差生影響。

互制與互促關係:二者既相互促進,也相互制約。這是對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係的全面總結。

前面在談生產與分配關係時也隱含了這層意思,但這裡談的更具體。互促表現在經濟發展為社會保障提供穩定的財政基礎,社會保障為經濟發展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優質餓勞動力、雄厚的社會保障**。互制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社會保障的規模、結構、標準,政策也有制約性;社會保障水平過高過低又會反向制約經濟發展。

社會保障學

名詞解釋 一殘疾人福利 1儲蓄保險金制度 儲蓄保險金制度主要存在於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的儲蓄制度。該制度要求企業和職工定期交納規定的保險金,共同出資建立特別 款項記入每個雇員的帳戶,專款專用。當雇員發生規定的偶然事故時,按時規定將各帳戶下的儲蓄保險金,連同利息一次發還給受益人。但有在有些情...

農村社會保障

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大多數,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農村,土地既是生產資料,又是生活資料 土地屬於集體所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受歷史傳統文化影響,農村具有家庭供養 自我保障 家族互助的長期傳統。根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國家在農村實行與城鎮有別的社會保障辦法。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中國農村...

街角社會讀後感

你想是怎樣的人,你就是怎樣的人 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就會離這個目標不會太遠。剛開始選擇 街角社會 這本書 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的 因為我喜歡看的書的型別 比較偏向故事性的 有趣的 而理論性的東西對於我而言比較缺乏吸引力 因此我決定選擇這本書 街角社會 這本書主要是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義裔青年的生活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