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學校小學部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實施方案

2021-12-21 17:23:39 字數 1747 閱讀 9317

一、目的意義

通過開展教學大比武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理念,增強課堂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優化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益,提公升學科教學質量和新課程實施水平;進一步推進校本教研,促進教師相互學習和交流,整體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學科骨幹。

二、參與人員

全體教師(滕殿章、張永光、郭華麗、王曉平、王燕、姜鳳、李美玲、王德麗、初巧榮、劉松豔、楊東風、劉曉、徐明、郎好美、徐憲萍、葛志成、張沈棟、尹兆棟、於小鈞、張廣軍、王霞、陳采豪、陳學泰、周東熙、羅建春、劉節生、綦守珍、邱金光)。

三、內容及要求

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三個專案。各比賽專案的基本要求是:

(一)備課

準確地貫徹學科課程標準和教學理念,專案齊全,結構合理,詳實實用。體現學期教學計畫、單元整體備課的要求,突出課時目標、教材及學清分析、課程資源及教學**、學習活動、課堂練習、檢測評價等要素的設計。各學段、各學科的備課具體要求詳見《教學常規》中的「備課」款。

(二)課堂教學

從學科課程標準出發,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及個性,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做到目標精準、內容明確、過程合理、形式得當、教法有效、評價到位,突出學科特點。合理利用現代教學媒介。具體要求見《教學常規》中的「課堂教學」款。

(三)作業與批改

作業設計應著眼於時間、型別、自由度三個方面,做到關照差異、彈性布置、多樣呈現、著眼效度。重視作業批改的及時性,做到有作必改,有改必評(含單元檢測)。使用規範實用的批改符號,保證批改的正確率。

及時記錄並反饋評改結果。具體要求詳見《教學常規》中的「作業設定與評改」款。

四、步驟與方法

(一)步驟

1、教師提交課堂教學申請(11月29日)

2、根據教師申請,劃分課堂教學小組(11月29日)

3、分組講課(12月11日----12月12日)

4、作業展評(12月13日上午)

5、備課展評(12月13日下午)

6、各組彙總教師比武成績(12月16日)

(二)方法

1、課堂教學:採取隨堂聽課的方式進行。參賽教師抽籤確定講課次序,依據學期教學計畫確定授課內容,授課時間為1課時。

組內所有教師對照各學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對本組內每一位參賽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百分制量化評價。每一位參賽教師的平均得分以70%的權重計入總分。學校領導班子和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觀課評課及成績統計。

2、備課:依據學期教學進度計畫,採取授課後集中展評、跟蹤評價的方式進行。組內所有專任教師對照所在學段備課評價標準,對本組內每一位授課教師所參賽學科的備課情況進行百分制量化評價(尤其是所授課時的備課,要重點考查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一致性)。

備課以儲存在教導處微機e盤「備課」資料夾中的為準。每一位參賽教師的平均得分以20%的權重計入總分。不設定作業或者沒有批改的學科,該項以30%的權重計入總分。

學校領導班子和教研組長負責成績統計。

3、批改:依據學期教學進度計畫,採取集中展評的方式。所有教師將所任教學科的所有作業於12月5日集中擺放到多**教室。

參加比武教師對本組所有教師的所有作業進行百分制量化評價。每一位參賽教師的平均得分以10%的權重計入總分。不設定作業或者沒有批改的學科,該項不計分。

學校領導班子和教研組長負責成績統計。

校級比賽結束後,各組彙總所有參加比賽教師的三項成績,根據總分由高到低排序。按參加教師人數的10%比例,確定參加市級總決賽的人選,並上報教研室。

五、結果使用

教師教學大比武結果作為評選各級「名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必要條件。校比賽結果納入教師期末考核成績。

腳東小學教師教學大比武活動總結

育溪鎮腳東小學教師課內教學大比武 活動總結 本期,在全省教師大比武活動背景下,我校教師在學校具體組織安排下積極參與,順利地完成了本次活動。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 高度重視,保障研究活動正常開展。1 召開行政會議,成立機構,明確職責。成立腳東小學 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 領導小組,由高家元校長任...

大營鎮中心小學教學設計既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方案

為進一步落實學校師資發展規劃,在全校營造教學研討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高教師文字解讀 教學設計 課堂駕馭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為培養我校優秀師資後備人才創造平台,經學校研究決定舉辦全校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具體事項如下 一 參賽物件 凡在職任課教師均需參加,不得缺賽。二 評比內容 每位教師自...

中心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小結

經過為期兩天半的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圓滿完成了各項規定動作,實現了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的總體目標 通過課程標準 教材和教法的學習及研修活動,提高教師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認識,進一步把握課程教學理念,樹立新的教學觀 師生觀和質量觀 通過研討和實踐,規範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水平 課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