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必備 高中歷史重點知識總結

2021-11-04 05:13:07 字數 4419 閱讀 6359

高中歷史重點知識總結

單元一祖國歷史的開端(先秦)

一、階段特徵:

本階段講述從西元前2023年夏朝建立到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的中國歷史,簡稱先秦。此階段時間跨度大,社會性質變化-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從奴隸社會又進入封建社會。其中夏商西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和鼎盛時期,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階段,春秋是奴隸社會的瓦解,戰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和祖國走向統一的時期。

(一)、政治-由奴隸社會到統一的封建社會:

1、夏商周是奴隸社會的形成,發展,鼎盛時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基本制度。

2、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統一趨勢的出現。

3、生產力的發展,土地關係的變革,春秋時期的改革,戰國時期的變法,百家爭鳴理論促使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二)、經濟-奴隸經濟到封建經濟

1、夏商周奴隸社會的農工商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井田和貢賦制度是奴隸社會的生產關係。

2、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使用和推廣,井田向私田過渡,齊國的「相地而衰徵」,魯國的初稅畝推動土地私有化;戰國時期的變法,尤其是商鞅變法徹底廢除了奴隸制生產關係,建立了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

(三)、民族-華夏族為核心的民族融和

中原華夏族,周邊的匈奴,東胡,戎,羌等,通過戰爭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國家走向統一。

(四)、文化-封建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孔子和老子分別創立了儒家和道家學派,反映了春秋時期奴隸制度瓦解的狀況。

2、戰國時期,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分別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發表對社會變革的看法,提供不同的哲學,倫理和治國思想,對後代影響十分深遠。

3、春秋戰國時期,天文曆法,物理和中醫有了相當發展,許多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二、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表現.

三大發展趨勢: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由**割據走向政治統一;民族衝突走向融合。

表現:(1)①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推廣,私田逐漸取代了井田,封建生產關係逐漸取代了奴隸生產關係;②政治上各國的改革變法,包括春秋時期的改革和戰國的商鞅變法,逐步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③思想上奴隸社會禮制崩潰,在百家爭鳴中形成了各種封建治國思想,特別是法家更反映了封建制度的需要。

(2)①經濟上封建經濟發展,各地經濟聯絡增強;②政治上爭霸和兼併戰爭實現了區域性統一,為大統一準備;③制度各國變法逐步形成統一的制度準備;④理論上法家思想提倡**集權,為統一提供理論依據;⑤民族上,華夏族和周邊民族融和為推動統一;⑥長期戰亂,人心渴望統一。

(3) 周邊匈奴,東胡,戎,越等和華夏族通過戰爭,交流等逐漸趨於融合。

三、商鞅變法的背景,目的,性質,內容和評價.

背景:(1)經濟-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主貴族矛盾深刻,紛紛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階級統治;(3)政治-諸國爭霸,兼併富國強兵的需要;(4)理論-法家理論初步形成,要求改革變法加強集權;(5)直接-秦孝公的支援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國強兵,爭霸天下.

性質-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

內容: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井田,開阡陌;政治上廢特權,行軍功受爵,廢分封,行縣制;思想上燔詩書而明法令,加強思想控制;社會上令民為拾伍,實行連坐.-全方位地廢除了奴隸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

評價:積極-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促進封建經濟發展;加強新興地主階級**集權;使秦國強盛起來,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消極-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世有不良影響.

四、封建社會初期治國思想的演變和終結.

演變:法家獨尊-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形成了多種學派,其中法家主張改革,法治和**集權,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被秦國利用來作為治國的主要依據,建立了統一的集權國家秦朝,但法家失於**,秦朝二世而亡.

漢初用道-秦朝亡於**,漢初天下凋敝,西漢採用了黃老無為思想,恢復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於**集權,出現了王國問題,威脅西漢統治.

漢武尊儒-漢武帝加強**集權,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張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漢武帝採納改造後的儒學為治國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此,儒家為主(表),法家為輔(裡),佐之以道的治國思想形成.

認識:中國治國思想由儒法道佛組成.儒家有利緩和矛盾維護統治,法家有利加強**集權,道家恢復經濟,佛道麻醉人民.

五、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現代價值.

(1)春秋創立-孔子提出仁,禮,主張以德治國,主張逐步改良.

(2)戰國發展-孟子仁政,重民,反對苛政,保證農時,寬刑薄稅.

(3)秦朝摧殘-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由民間轉入地下.

(4)西漢獨尊-董仲舒改造,吸收法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封建社會的官方正統思想.

(5)宋朝系統-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將儒學發展為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實際是為封建綱常辯護.儒學系統化,但也逐漸失去活力.

(6)明清受批-四書五經僵化了思想,李贄指責批判孔子,揭露道學虛偽;黃宗羲反對君主**提倡法制;顧炎武提倡經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樸素辨證,發展的思想,主張革新.

(7)近代崩潰-在戊戌變法後開始受到批判,新學的傳播,科舉的結束都是對儒家的打擊;新文化運動中徹底被批判,儒家失去了其主流地位;2023年後儒家受極左思潮影響,被當作封建糟粕完全否定.

(8)新的曙光- 新時期以來,儒學對東南亞,東亞等國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

現代價值—和諧論;統一觀;重視德化;重視家庭人倫;民本思想。

單元二封建國家大一統(秦漢)

一、階段特徵:

本階段講述從西元前221年年秦始皇統一到公元220年東漢滅亡的中國歷史,簡稱秦漢。此階段是封建社會的第乙個高峰,即封建大一統時期。其中秦朝是第乙個統一的封建多民族國家,西漢鞏固了多民族的統一封建國家,東漢是封建統一走向**的時期。

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的政治大一統和**集權格局,經濟的封建農工商結合的自然經濟格局,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格局,大開放中心性外交的格局,應用性的科技文化格局基本定型,對後代影響十分深遠。

(一)、政治-封建大一統:大統一和制度形成;

1、統一:秦朝順應歷史趨勢,完成了中國歷史第一次大統一,影響十分深遠。

2、制度: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主義**集權的制度,為後代所沿用。兩漢從多方面發展和完善了這一制度。

3、治國思想:治國思想趨於穩定,從法家,道家到改造後的儒家。

(二)、經濟-封建經濟第乙個高峰。

此塊屬於星號內容,一般情況下高考不考。適當瀏覽,特別是生產工具和貨幣的圖。

(三)、民族-多民族國家的建立鞏固

1、秦漢周邊生活著匈奴,西域,白越,諸夷等少數民族,大多出於奴隸社會階段或更早。

2、秦漢採取有效的手段,鞏固了多民族國家,促進了民族交流,開拓了邊疆。這些手段包括自衛戰爭,通使聯絡,經濟文化交流,設立管轄機構,和親等。

(四)、外交-大開放的基本格局

1、秦漢形成大開放局面,源於國力強盛,政策開放,軍事保障,交通開闢。

2、秦漢在東亞初步形成東亞文明中心,通過兩條絲路和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歐洲建立聯絡。兩條絲綢之路是重點。

3、秦漢和各國進行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處於領先的地位。

(五)、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

1、秦漢的科技領先世界,包括天文曆法,地動儀,九章算術,醫學等。

2、秦漢的哲學,宗教,史學均有開創性重大貢獻。

3、秦漢的文學藝術有鮮明的大一統的時代特徵。如漢賦,兵馬俑等。

二.**主義**集權制度的乙個核心,兩對矛盾(含義),五方面內容和趨勢,六個階段,兩面影響。

乙個核心:皇權至高無上.

兩對矛盾含義和趨勢:**主義的決策方式;**集權的權力原則-兩者相互聯絡.皇-相矛盾;**-地方矛盾.

五方面內容和趨勢:**官制削弱宰相;地方官制分權弱權;選官制度不斷強化;監察制度不斷嚴密;法律體系日趨完備.

六個階段:秦建立,漢鞏固,隋唐完善,宋元強化,明清頂峰.近代結束.

兩面影響:前期積極為主,後期消極上風.積極-鞏固多民族統一國家,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民族融合,中華文明的連續穩定發展;消極-皇權**,激化階級矛盾;保守阻礙新生因素。

單元三封建國家**和民族融合(魏晉南北朝)

階段特徵:

本階段講述從公元220年曹魏廢漢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的中國歷史,包括三國鼎立,西晉短期統一,十六國和東晉並立,北朝(北魏,東西魏,北齊周)和南朝(宋齊梁陳)對峙等四個階段。這一時期,政治**,政局動盪,但蘊含統一,經濟江南持續開發,民族出現大融合局面,對外關係絲路中斷,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一)、政治-封建國家**和長期動盪;

(二)、經濟-南方的開發和北方的恢復。

1、特點:江南開發中原相對緩慢,士族和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發展,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交流加強。

(三)、民族-民族遷徙和大融合

(四)、外交-暫時中斷。

由於受這一時期國家**和政局動盪影響,傳統的絲綢之路不太暢通,但佛教的傳入出現高潮。

(五)、文化-鮮明的時代特徵

這一時期,應用科技方面的數學,農學,地理取得一批成果,佛教流行,道教變成統治階級的宗教,文學承上啟下,書法,繪畫和石窟藝術取得重大成就。

單元四封建國家的繁榮(隋唐)

高中歷史必修三總複習重點知識點歸納

顧炎武 倡導經世致用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王夫之 具有樸素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影響 批判繼承傳統儒學,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了生機,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4 前國家圖書館館長 研究世界宗教的學者任繼愈說 儒學之所以能持續2000多年,主要是因為它不斷地吸取新的內容。試聯絡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闡述儒學的...

高中歷史知識總結

班主任期末工作總結 班主任工作千絲萬縷 繁瑣羅嗦。乙個學期來,卑人能時刻牢記 愛崗敬業 和 為人師表 的職業道德之宗旨,在實際工作中不辭勞苦 焚膏繼晷地主動開展班級管理和德育建設,在上級諸多領導的關心 支援 指導和幫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並且有了良性的發展。概括性地說有以下幾點 一 主動貫徹落實學校...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框架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夏朝制度的形成 商朝 實行宗法制 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 背景 早期政治制度內容 夏商周時期1 分封制 主要封國 諸侯的權利和義務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西周政治制度影響 含義 2 宗法制 特點 影響 1 前提 秦的統一。要求 掌握秦統一的過程和意義 皇帝制 特點 地位 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