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實驗全總結 操作 方法 現象

2021-10-18 07:35:09 字數 5583 閱讀 3819

一.中學化學實驗操作中的七原則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複雜裝置遵循從左到右順序。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順序為:發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後「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後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後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後加入。如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後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後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後再點酒精燈)原則。

二.常用的去除雜質的方法10種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酚鈉,利用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熱的方法。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的溶液後,再通過濃硫酸。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過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達到目的。

4.加熱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劑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結晶法(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得到硝酸鈉純晶。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鐵膠體中的氯離子。

10.綜合法:欲除去某物質中的雜質,可採用以上各種方法或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三.中學化學實驗中溫度計的使用分哪三種情況以及哪些實驗需要溫度計

1.測反應混合物的溫度:這種型別的實驗需要測出反應混合物的準確溫度,因此,應將溫度計插入混合物中間。 ①測物質溶解度。②實驗室制乙烯。

2.測蒸氣的溫度:這種型別的實驗,多用於測量物質的沸點,由於液體在沸騰時,液體和蒸氣的溫度相同,所以只要測蒸氣的溫度。①實驗室蒸餾石油。②測定乙醇的沸點。

3.測水浴溫度:這種型別的實驗,往往只要使反應物的溫度保持相對穩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熱,溫度計則插入水浴中。①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反應。②苯的硝化反應。

四.常見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實驗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實驗

加熱kmno4制氧氣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別是:防止kmno4粉末進入導管;

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管;

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以縮短收集nh3的時間。

五.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的「不」13例

1.實驗室裡的藥品,不能用手接觸;不要鼻子湊到容器口去聞氣體的氣味,更不能嘗結晶的味道。

2.做完實驗,用剩的藥品不得拋棄,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潑金屬鈉、鉀等例外)。

3.取用液體藥品時,把瓶塞開啟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標籤應向著手心,不應向下;放回原處時標籤不應向裡。

4.稱量藥品時,不能把稱量物直接放在托盤上;也不能把稱量物放在右盤上;加法碼時不要用手去拿。

5.用滴管新增液體時,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試管)或接觸筒壁(試管壁)。

6.向酒精燈裡新增酒精時,不得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也不得少於容積的1/3。

7.不得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對點另乙隻酒精燈;熄滅時不得用嘴去吹。

8.給物質加熱時不得用酒精燈的內焰和焰心。

9.給試管加熱時,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試管口對著自己或旁人;液體的體積一般不要超過試管容積的1/3。

10.給燒瓶加熱時不要忘了墊上石棉網。

11.用坩堝或蒸發皿加熱完後,不要直接用手拿回,應用坩堝鉗夾取。

12.使用玻璃容器加熱時,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燈芯接觸,以免容器破裂。燒得很熱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沖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3.過濾液體時,漏斗裡的液體的液面不要高於濾紙的邊緣,以免雜質進入濾液。

六、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及小數點問題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數點為兩位

2.量筒沒有0刻度。小數點為一位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小數點為一位

4.托盤天平的標尺**數值是0。小數點為一位

七、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1、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

2、co2、cl2、so2與氫氧化鈉溶液;

3、c2h4、c2h2與溴水反應

八.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儲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儲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儲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乾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儲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儲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儲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素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九、滴加順序不同,現象不同

1.agno3與nh3·h2o:

agno3向nh3·h2o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nh3·h2o向agno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2.naoh與alcl3:

naoh向alcl3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alcl3向naoh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3.hcl與naalo2:

hcl向naalo2中滴加——開始有白色沉澱,後白色沉澱消失

naalo2向hcl中滴加——開始無白色沉澱,後產生白色沉澱

4.na2co3與鹽酸:

na2co3向鹽酸中滴加——開始有氣泡,後不產生氣泡

鹽酸向na2co3中滴加——開始無氣泡,後產生氣泡

十、實驗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學化學實驗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廣口瓶中儲存,通過水的覆蓋,既可隔絕空氣防止白磷蒸氣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點之下;液溴極易揮發有劇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進行水封減少其揮發。

2.水浴:酚醛樹脂的製備(沸水浴);硝基苯的製備(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鉀溶解度的測定(室溫~100℃)需用溫度計來控制溫度;銀鏡反應需用溫水浴加熱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氣法可以收集難溶或不溶於水的氣體,中學階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氣體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質降低其溶解度,如:

用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氯氣。

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難溶氣體中的易溶雜質,如除去no氣體中的n02雜質。

5.鑑別:可利用一些物質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進行物質鑑別,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標籤的無色液體,用水鑑別時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於水下的是溴乙烷。

利用溶解性溶解熱鑑別,如:氫氧化鈉、硝酸銨、氯化鈉、碳酸鈣,僅用水可資鑑別。

6.檢漏:氣體發生裝置連好後,應用熱脹冷縮原理,可用水檢查其是否漏氣。

十一.化學實驗中的先與後21例

1.加熱試管時,應先均勻加熱後區域性加熱。

2.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先拿出導管後撤酒精燈。

3.製取氣體時,先檢驗氣密性後裝藥品。

4.收集氣體時,先排淨裝置中的空氣後再收集。

5.稀釋濃硫酸時,燒杯中先裝一定量蒸餾水後再沿器壁緩慢注入濃硫酸。

6.點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氣體時,先檢驗純度再點燃。

7.檢驗鹵化烴分子的滷元素,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檢驗nh3(用紅色石蕊試紙)、cl2(用澱粉ki試紙)、h2s[用pb(ch3coo)2試紙]等氣體時,先用蒸餾水潤濕試紙後再與氣體接觸。

9.做固體藥品之間的反應實驗時,先單獨研碎後再混合。

10.配製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鹽溶液時,先溶於少量濃鹽酸中,再稀釋。

11.中和滴定實驗時,用蒸餾水洗過的滴定管先用標準液潤洗後再裝標準掖;先用待測液潤洗後再移取液體;滴定管讀數時先等一二分鐘後再讀數;觀察錐形瓶中溶液顏色的改變時,先等半分鐘顏色不變後即為滴定終點。

12.焰色反應實驗時,每做一次,鉑絲應先沾上稀鹽酸放在火焰上灼燒到無色時,再做下一次實驗。

13.用h2還原cuo時,先通h2流,後加熱cuo,反應完畢後先撤酒精燈,冷卻後再停止通h2。

14.配製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先用燒杯加蒸餾水至容量瓶刻度線1cm~2cm後,再改用膠頭滴管加水至刻度線。

15.安裝發生裝置時,遵循的原則是:先下後上,先左後右。

16.稱量藥品時,先在盤上各放二張大小,重量相等的紙(腐蝕藥品放在燒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藥品。加熱後的藥品,先冷卻,後稱量。

17.鹼液沾到**上,先水洗後塗硼酸溶液。

18.酸(或鹼)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後用布擦。

19.檢驗蔗糖、澱粉、纖維素是否水解時,先在水解後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銀氨溶液或cu(oh)2懸濁液。

20.用ph試紙時,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測溶液塗到試紙上,再把試紙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比,定出ph。

21.配製和儲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氣氧化的鹽溶液時;先把蒸餾水煮沸趕走o2,再溶解,並加入少量的相應金屬粉末和相應酸。

十二、化學實驗現象總結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淨的氫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化學實驗中各種加熱方式的操作方法總結

各種加熱方式的操作方法總結 天然氣燈火焰分為焰心 還原焰 氧化焰 最高溫度在還原焰上部的氧化焰中。一 直接加熱 適用於較高溫度下加熱不分解的固體 溶液或純液體。試管中的液體一般可以直接放在天然氣燈上加熱,而易分解的物質仍應間接加熱。一 直接加熱試管中的液體的方法 1 用試管夾夾在試管中上部,切忌用手...

2019高考化學重要實驗現象總結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的同時生成白色物質。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3.硫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的氣味。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 有刺激性氣味...

高考化學重要實驗現象小結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的同時生成白色物質。2.木炭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白光,放出熱量。3.硫在空氣中燃燒 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的氣味。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 有刺激性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