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複習萬有引力定律

2021-10-11 17:01:30 字數 1467 閱讀 1672

牛頓對行星運動的解釋:

牛頓從他本人發現的牛頓第二定律出發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天體執行的規律,他對行星運動的規律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個層次:

1、設行星都沿圓周運動,那麼行星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應滿足:

由克卜勒第三定律

則式中為行星質量,r為行星運動的軌道半徑。式中的常數k對太陽系來說保持不變。

從牛頓第三定律出發,太陽吸引行星的力應與行星吸引太陽的力大小相等。既然與行星質量成正比,那麼行星吸引太陽的力也應與太陽的質量m成正比,也就是說常數k是乙個與太陽質量m成正比的數。

再引進乙個常數g,並令:

則太陽吸引行星的力:

常數g是與太陽質量無關的恒量。

2、行星與衛星之間的作用力與太陽和行星之間的作用力同屬乙個性質的力。關於這一點牛頓是從月亮執行的週期t、軌道半徑r等已知引數計算得出,月球和地球之間的作用力也是跟它們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之間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

3、地球對地面物體的吸引力跟地球對月球的吸引力屬同種性質的力。

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的半徑為r,而月球到地心的距離恰為地球半徑的60倍,而月球作勻速圓周運動的加速度恰為重力加速度的1/3600,這說明地球對物體的吸引力和地球對月球的吸引力也屬同一性質的力。

以上這些為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打下堅實基礎。

三、萬有引力定律:

1、內容:任何兩個物體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兩個物體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就是萬有引力定律。

2、公式

應注意:

(1)公式中g稱作萬有引力恒量,經測定。

(2)公式中的r為質點間的距離。對於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可把它看做是質量集中在球心的乙個點上。

(3)從可以看出,萬有引力是非常小的,平時很難覺察,所以它的發現經歷了對天體(質量特別大)運動的研究過程。

四、萬有引力恒量的測定:

自牛頓發表萬有引力定律以來,人們試圖在實驗中測出引力的大小,其目的在於給「萬有引力定律」進行鑑別和檢驗。因為沒有被實驗驗證的理論總是空洞的理論,更無實際意義。

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承擔了這樣一項科學難題,他發揮了精湛的實驗才能,取得了極其精確的結果。

實驗裝置是用的扭秤(如右圖所示),秤桿長2.4,兩端各置乙個鉛質球,再用另外兩個球靠近,研究它們的引力規律。

實驗原理是用力矩平衡的道理。

實驗結果:首先驗證了萬有引力的正確性。另外測定了萬有引力恒量為:

目前萬有引力恒量的公認值為:

小結: 1、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絕不是牛頓一人的成果。它是人類長期研究奮鬥的結果,甚至有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2、萬有引力定律的確立,並不是在2023年牛頓發表之時,而應是2023年卡文迪許完成實驗之時。

3、萬有引力定律的公式: 只適用於質點間的相互作用。這裡的「質點」要求是質量分布均勻的球體,或是物體間的距離r遠遠大於物體的大小,這兩種情況。

4、運用萬有引力定律解決具體問題時,要特別注意指數運算。

5、在計算過程中,如果要求精度不高,可取來運算,這樣可使計算簡化。

2019屆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複習

2012屆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複習原子和原子核 一 原子結構 1 電子的發現和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1 電子的發現 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對陰極射線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從而發現了電子。電子的發現表明 原子存在精細結構,從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觀念。2 湯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湯姆生設想原子是乙...

2019屆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複習

3 帶電粒子的加速 含偏轉過程中速度大小的變化 過程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功能之間的轉化過程。解決這類問題,可以用動能定理,也可以用能量守恆定律。如選用動能定理,則要分清哪些力做功?做正功還是負功?是恒力功還是變力功?若電場力是變力,則電場力的功必須表達成,還要確定初態動能和末態動能 或初 末態間的動能增...

2019屆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複習

2012屆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複習第十章恆定電流 電路基本規律串聯電路和併聯電路 知識要點 1 部分電路基本規律 1 形成電流的條件 一是要有自由電荷,二是導體內部存在電場,即導體兩端存在電壓。2 電流強度 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q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電流強度 3 電阻及電阻定律 導體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