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生態實習報告

2021-09-27 07:55:35 字數 4675 閱讀 6761

城市環境保護 05346010 伍復勝

衡山的植被、土壤和地質地貌發育都比較典型,我們在2023年5月25日~2023年5月30日對衡山進行了實習考察,學到了許多有關生態、土壤和地質地貌方面的知識,我們還親身體驗了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經殿之秀以及方廣寺之深。

1.實習目的

調查衡山的自然地理概況和三個樣地的群落特徵,觀察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規律,比較沿途群落特徵的變化,認識衡山土壤的主要型別、剖面特徵、成土要素以及垂直分布規律,掌握生態植被和土壤野外調查的基本方法,認識衡山的地質狀況,積累野外植物群落調查經驗,學會辨別常見植物和製作植物樣品。

2.實習區域概況

衡山地處湘江中游,位於北緯27°10′~27°20′,東經112°34′~112°44′,北起福田鎮,南至樟木市,東起南嶽鎮,西至界牌,面積約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譽為天下南嶽。

衡山主體為燕山期花崗岩,屬於受一定程度變質的黑雲母斜長花崗岩。由於斷層發育,前山多懸崖峭壁,地勢陡峻,後山較平緩。礦物組成長石約50%,石英30%,黑雲母10%,還有白雲母、斜長石和金紅石等。

由長石、石英和雲母組成的偉晶質花崗岩,節理發育,抗風化能力弱,形成幾公尺到數十公尺厚的風化層。衡山大部分地區的土壤土層深厚,質地較輕,為砂壤或砂土。花崗岩外圍分布有第三紀紅色岩係和前泥盆紀的淺變質岩,這些地區發育的土壤土層較薄,質地粘重。

衡山山麓地區,東部主要為花崗岩,具三組節理,常有石英脈。西部主要為第三紀紅色岩係和志留奧陶紀石英砂岩及千枚狀面巖,在岩性方面,紅色岩係比較軟弱。自喜馬拉雅運動以後,衡山東西兩側發生巨大斷層,形成許多高峰、斷崖和峽谷等。

在上述地質地貌條件下,土壤成土母質多為花崗岩風化後的殘積物和堆積物,剖面多礫石。

衡山的氣候、植被和土壤分布狀況

衡山屬中**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南北來往氣流頻繁,降水豐富,乾濕季節不明顯,溫度和濕度垂直變化明顯。氣象記錄顯示,海拔70公尺處的山下年平均溫度17.5℃,最冷月平均溫度5.

0℃,最熱月平均溫度29.7℃,年降水量1509.5公釐,以3~6月雨量最多,無明顯乾季。

海拔560公尺處的半山亭年平均降水量為1659.8公釐,海拔 1230公尺處的山頂年平均溫度11.3℃,最冷月平均溫度0.

08℃,年降水量最高可達2342.6公釐。由於溝谷深遠,雲霧瀰漫,全年霧日多達253天,海拔800公尺以上,雲海茫茫,峰巒時隱時現,衡嶽煙雲名聞天下。

山上風速大,望日臺年平均風速6公尺/秒,為山下三倍,最大風速高達40公尺/秒,主峰全年七級以上風速達126天,最大達10級。

衡山植被受氣候、地形和土壤等自然因素影響明顯,由於人為干擾,植被屢遭破壞。衡山是中**帶常綠闊葉林分布的典型地區,從殘存植物來看,衡山過去闊葉林分布面積較大,而且是連續的。雖然植物種類成份不盡相同,但從山麓到山頂均有分布。

常綠闊葉林是衡山地帶性植被型別,常見樹種有苦櫧、甜櫧、多脈青岡、石櫟和樟樹等。常綠闊葉林破壞後,逆向演替,被馬尾松所替代。灌叢主要優勢種有繼木、映山紅、美麗胡枝子、茅慄和花竹等,草叢優勢種為野古草和芒草等。

常綠闊葉林現殘存約800畝,大多分布在寺廟周圍,人工植被有黑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毛竹林、油桐林和油茶林等。衡山土壤型別分布有一定規律,自下而上依次分布著紅壤及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山地準黃壤―山地草甸土。

衡山歷史悠久,自公元420~586年的南北朝起,已建成福嚴寺、藏經殿和方廣寺等著名寺廟。據不完全統計,南嶽附近約有60座廟宇和庵寺,大都建於唐宋時代。過去森林茂密,鳥獸群聚,由於人類活動不斷干擾,地帶性頂級群落現僅存十多片,約800畝。

2.調查方法

2.1植物群落調查方法

為了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的生境、種類組成、外貌特徵以及群落結構隨海拔上公升的變化情況,我們在衡山的不同高度處選取了三個樣地進行生態群落的樣方調查。每乙個植物群落都用繩子圈出一定的樣方面積,用捲尺在離地面1.3公尺高度上測量出喬木的胸圍,用測高儀讀出喬木高度。

由於條件限制,只能估算高大喬木的蓋度,對於灌木層和草本層大都是採用目測的方法估算其高度、蓋度和株叢數。通過比較不同海拔高度上植物群落之間的特徵差異,我們得出植物群落在衡山的地帶性分布規律。

2.2植物樣品製作方法

2.2.1製作工具:標本夾、剪刀、野外記錄表、樣品袋、舊報紙、標籤紙、透明膠紙

2.2.2樣品採集

a.盡可能選擇根、葉、莖、花和果,盡量保持樣品標本的完整性

b.取樣要有代表性,要採集在正常環境下生長的健壯植物,要採集能代表植物特點的典型枝

c.保護好所採集的植株,把採集到的標本放到樣品袋裡面

d.要給所採集的標本掛上標籤,註明所採集的地點、日期和採集人姓名,記下植物生長環境和形態特徵等

e.隨時記下花的顏色,因為標本乾後顏色褪了,鑑別時無法判斷

f.雌雄異株的植物,應注意找到兩種植株都採下來

e.肉質植物應用開水燙一下再壓,以免以後容易掉葉子,應該採集成熟的果實

h.百合科植物應採到地下莖和鱗莖

i.寄生植物應記下寄主名稱,或者連寄主也採集部分植物體做標本

j.非整株植物要避免陽光直照,標本袋要放在陰涼處

k.採集過程記得拍下植物的**

2.2.3標本製作:從野外採集和壓制後的標本還要使其迅速乾燥,每天早上換兩三次報紙

3.調查結果及分析

我們在半山亭附近調查了**帶常綠針葉林馬尾松群落,在觀日台氣象站附近調查了**帶常綠闊葉林石櫟-多脈青岡群落,在藏經殿附近調查了**帶落葉闊葉林甜櫧-銳齒槲櫟群落,沿途還認識了水杉、銀杏和蔥子三尖杉等植物,下面是一些典型植物的介紹

3.1調查結果:為了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的生境、種類組成、外貌特徵和群落結構隨山體高度的變化情況,我們在衡山的不同高度處選取了三個樣地,進行生態群落的樣方調查,調查記錄如下

樣方1馬尾松群落(海拔400公尺左右)

樣方2長葉石櫟-多脈青岡群落(海拔1200公尺左右)

樣方3甜櫧-銳齒槲櫟群落(海拔1000公尺左右)

3.2群落特徵分析

3.2.1樣方1馬尾松群落(海拔400公尺左右的延壽亭附近)

馬尾松是我國分布最廣的喜陽耐貧瘠樹種,適合在年平均溫度13℃~20℃、年降雨量800公釐以上的環境條件下生長。一般馬尾松在幼年時耐蔽蔭,3~4年後開始迅速生長,10~30年期間生長最旺盛,40~60年後生長衰退。馬尾松球果成熟,種子有刺,依靠風力傳播,天然更新能力極強,能夠迅速占領被破壞的森林,是良好的樹種,分布面積廣。

衡山的馬尾松林一般分布在海拔850公尺以下的山地,面積約有1.5萬畝,分布區土壤多為山地紅壤和山地黃壤,酸性,中等自然肥力,腐殖質厚5~8厘公尺。其群落結構一般可分為喬木層、灌木層和草本層,林冠鬱閉度多為0.

6~0.7,在海拔400公尺左右的延壽亭附近,馬尾松平均樹高20公尺左右,較粗,胸圍平均約1公尺,喬木層蓋度65%,可見馬尾松是該群落明顯的優勢種和建群種。由於喬木層長得不算太密,有較多陽光穿透下來,灌木層就顯得比較豐富,灌木層高0.

6~2.5公尺,層蓋度在70%左右,主要有繼木、大青、楓香、算盤子、野鴨椿、紫珠、山梅、黃檀以及細齒短柱茶等,其中繼木的蓋度獨佔40%,是優勢種。因為灌木比較多,佔據了較大生態位,所以草本層植物相對較少,主要有淡竹葉、細葉苔草、狗脊蕨和爬山虎,層蓋度為20%,淡竹葉為優勢種。

我們調查的馬尾松群落是人工種植的,但其林下植物是自然生長的,由於建群種是人工種植,總的來說該群落受人為因素影響很大。雖然喬木層結構單一,但是自然生長的灌木層就比較豐富了。

樣方1馬尾松群落(海拔400公尺左右的延壽亭附近)

3.2.2樣方2長葉石櫟-多脈青岡群落(海拔1200公尺左右的觀日台附近)

長葉石櫟群落屬於**帶常綠闊葉林,建群種是殼斗科植物,其生態特點是終年常綠,葉片大型橢圓形、具光澤、革質**,與陽光垂直,又稱照葉林,枝端頂芽有鱗片保護。其生態習性為喜濕潤,肥沃,主根粗長,鬚根不多,能耐寒氣,可分布到近山頂部,尤其是多脈青岡的分布海拔高,生長好。

群落需要一定的外貌和結構,能形成群落環境,不同物種之間還會相互影響,有一定的動態特徵和邊界特徵,還有一定的分布範圍。海拔1200公尺左右的觀日台附近發育著典型的**帶常綠闊葉林長葉石櫟-多脈青岡群落,建群種是長葉石櫟和多脈青岡,喬木層蓋度高達80%,其中長葉石櫟高度一般在七八公尺,平均胸圍在90厘公尺左右,多脈青岡高度約五六公尺,胸圍四十多厘公尺,該群落喬木層還有包石櫟、亮葉水青岡、竹葉稠和楓香等高大植物。由於喬木層生長茂盛,競爭力強,灌木層和草本層的豐富度就比較小了,灌木層蓋度只有25%左右,高度在0.

3~2.5公尺,尖葉山茶有一定優勢,雖只有一棵卻蓋度佔了15%,紅果吊樟、桃葉黃楊和魚骨木都是一些常見的植物。草本層也不多,層蓋度為15%,高度比較均勻,一般10~20厘公尺,球迷草是優勢種,還生長有細葉苔草、魔芋和細辛等草本植物。

**帶常綠闊葉林的五個科是樟科、殼斗科、木蘭科、金縷梅科和山茶科,因為山頂風大,紫外線強烈,樹木很明顯就沒有海拔400公尺左右的馬尾松那麼高了,不要看這些樹那麼矮,其實很多樹都有100年以上的年齡。常綠闊葉林是自然生長出來的,但不一定是原生的,原生的已經不多了,就是說該群落以前可能破壞過,但也儲存了很長時間,原生的不可能是這麼一小片。

常綠闊葉林和馬尾松林不一樣,其種類結構比較複雜,這裡的建群種可能只有一兩個,但喬木層的種類是很多的,馬尾松的喬木層種類就比較單一了。

樣方2長葉石櫟-多脈青岡群落(海拔1200公尺左右的觀日台附近)

3.2.3樣方3甜櫧-銳齒槲櫟群落(海拔1000公尺左右的藏經殿附近)

藏經殿附近發育著山地黃壤,腐殖質層一般厚8~10厘公尺,自然肥力高,這一片分布著甜櫧-銳齒槲櫟群落,林冠鬱閉度0.8左右,除了甜櫧和銳齒槲櫟等優勢種以外,還生長有長葉石櫟、尾葉櫻、木薑子和雷公鵝耳櫟等高大喬木。灌木層也比較豐富,層蓋度為40%,其中花竹和樟科絨楠的蓋度所佔比例較大,大青生長較多,灌木層還有一些偶見種,如綠葉甘姜、野鴨椿、尾葉山茶、雲錦杜鵑、川榛和小葉女貞等植物。

草本層所佔生態位很小,層蓋度只有10%,細辛、球迷草和黃精生長相對較多,細葉苔草、魔芋和韓信草顯得比較稀少。

衡山實習報告

實習時間 2011年6月24日 2011年6月26日實習地點 南嶽衡山 實習路線 1 6月24日 湘潭 衡山 南嶽大廟 實習基地 南嶽樹木園 忠烈祠 2 6月25日 忠烈祠 南台寺 福嚴寺 鄴候書院 鐵佛寺 丹霞寺 湘南寺 南天門祝融峰 祝融殿 返回,沿途觀察植物 土壤情況,注意垂直地帶性分布以及天...

古生態實習報告

北京門頭溝習報告 前記 期待已久的實習今天終於成行了,如此強烈的渴望倒也不僅是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野外地質工作了,更是因為終於有機會追隨這位年近七旬的長者一路歡笑 寓學於樂。在此我首先要向我的實習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誠的謝意,感謝您不辭勞苦親自指導實習 感謝您的開朗為人和富有激情的教學帶給我們的...

北京生態實習報告

實習路線 逸夫二樓 燕南園 北大西門 蔚秀園 承澤園 海淀公園 六郎莊 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 京密引水渠 頤和園南如意門 昆明湖南岸 頤和園北岸 頤和園東宮門 萬壽山北坡主要內容 一.關於尊重自然 就實習路途中所遇到的植被情況進行分析 二.關於改造 就京密引水渠和海淀公園改造後群眾的反響進行分析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