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打溝調研報告

2021-09-21 07:12:55 字數 4331 閱讀 9203

關於全縣「水打溝」情況的調查報告

中共嫩江縣委辦公室調研組

(2023年11月)

近年來,由於土地不斷公升值,我縣開荒占地現象普遍,致使植被遭到嚴重破壞,造成了大量水土流失,形成多條「水打溝」。目前,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加重,「水打溝」數量呈增加態勢,侵蝕面積不斷擴大,對耕地、公路以及房屋的侵害程度不斷加劇,成為我縣較為嚴重的農田病害之一,已嚴重制約了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並直接影響農民收益,亟需進行有效治理。為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切實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和農田保護工作,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近期我們按照縣委主要領導的指示,組成專門的調研組,通過實地踏查、入戶走訪、諮詢專業人員、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縣「水打溝」的成因、危害、分布和治理措施以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提出了建議,為縣委決策提供參考。

一、基本情況

(一)「水打溝」的成因

「水打溝」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土嚴重流失造成的。它是在一定地形、地質、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出現在土質疏鬆、缺少植被和暴雨較多地區的斜坡和塬畔。遇有驟雨或積雪急劇消融時產生急流,急流沿著凹形匯水斜坡向下傾瀉,具有較大流量、流速,沖刷能力很強。

在流動過程中發生顯著線狀沖刷,形成「水打溝」,並把沖刷下來的碎屑物質夾帶到山麓平原或溝谷堆積下來形成沖積層。平時溝內無水或水量極小,遇有驟雨,短時間內水量大、水流急,水流攜帶大量泥砂順勢而下,常常沖毀道路農田,甚至房屋等設施。

由於我縣地處大小興安嶺與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多低山丘陵,加之近年來毀林毀草現象較為嚴重,所以「水打溝」在我縣分布十分廣泛。

(二)「水打溝」的危害

「水打溝」的形成發展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有機質土壤大量流失造成土壤板結,土壤沙化,地力減退。較強的沖刷能力造成耕地肥沃的表土逐年流失,少數地塊石頭外露、土石參半,變成了「黃土橛子」、「破皮黃」、「火燒雲」。溝壑的縱橫交錯使農業生產用地被切割得支離破碎,侵吞耕地,糧食減產,嚴重影響農業機械化生產作業,肥料投入增多,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影響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航拍測量,我縣境域內水土流失面積達4432.68平方公里(包括九三各農場、部隊各農場)。據初步統計,僅我縣管轄範圍內,「水打溝」的溝蝕面積就達1379.

36公頃,侵害耕地程度相當嚴重,造成糧食年減產2000餘噸,年直接經濟損失達700餘萬元(按畝產大豆200斤、每斤1.75元計算),間接損失無法估量。

(三)「水打溝」的型別

「水打溝」通常劃分為大、中、小三種型別。即:長度在100公尺以上的為「大型溝」;長度在50至100公尺之間的為「中型溝」;長度在50公尺以下的為「小型溝」。

據調查,我縣境域內有大型(長度100公尺以上)「水打溝」近千條,佔總數的30%左右;中型「水打溝」(長度50-100公尺之間)700餘條,佔總數的20%左右;小型「水打溝」(長度50公尺以下)約1670條,佔總數的50%左右。大型「水打溝」長寬深均不等,其中比較大的如位於前進鎮雲龍村境內的一條「水打溝」深10餘公尺、最寬處達30餘公尺、長300公尺左右;再如位於伊拉哈鎮五四村境內的一條「水打溝」長達2000餘公尺、寬10餘公尺、深3公尺。

「水打溝」按發展速度可劃分為「發展溝」和「穩定溝」兩種。即:發展速度較快的為「發展溝」;發展速度較慢或不再發展的為「穩定溝」。

據了解,我縣境域內「發展溝」約佔70%左右;「穩定溝」約佔30%左右。

(四)我縣「水打溝」分布情況

經調查統計,我縣14個鄉鎮共有『「水打溝」3340條,溝壑總長度800公里以上。其中平原鄉鎮「水打溝」1381條,佔總數的41.3%;面積1195.

8公頃,佔總面積的86.7%。山區鄉鎮共有「水打溝」1959條,佔總數的58.

7%;面積183.56公頃,佔總面積的13.3%。

平原鄉鎮與山區鄉鎮相比,雖然數量少但是面積大,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平原鄉鎮開墾土地時間較早,經過多年沖刷,「水打溝」大多已發展成大中型。從山區鄉鎮「水打溝」數量所佔比例可以看出,近年來隨著土地的不斷利用開發,山區鄉鎮水土流失亦在加重,「水打溝」在不斷增多並向大中型發展,發展速度較快。

(五)主要治理措施

「水打溝」治理難度較大,費用較高。目前我縣治理的「水打溝」都是以大中型為主,平均治理一條大中型「水打溝」需要資金大約5至10萬元不等,特大型的需要幾十萬元。

「水打溝」每年都有發生,民間大多採用改橫坡壟,築截流埂、地邊埂,溝頭防護小壩;用鏈軌車、推土機等機械進行平整,用挖掘機清淤;向溝中填充石頭、沙袋、秸稈等進行封堵平整,用人工挖掘進行改道等辦法進行治理。但這些辦法只適用於「水打溝」形成初期且坡度小於15度的地形,對於已形成一定侵害程度的「水打溝」,這些辦法作用不大、效果不佳。

就我縣實際情況,治理「水打溝」最有效的措施是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生物措施主要是指植造水保林、護坡林和種樹種草。即在溝內穀坊周邊植造以楊樹和柳樹為主的防護林,也可以在溝內穀坊周邊植種紫花苜蓿等草類植物和沙棘樹,但由於技術操作不規範等原因成活率較低。

工程措施主要是指以修建穀坊、跌水、溝頭砌護、削坡整形等為主。治溝應先治坡後治溝,對溝壑上游匯水先進行有效攔蓄,減少減緩水量和流速造成的沖刷。溝頭進行整形砌護,防止溝頭進一步加深、延伸、擴大。

溝內修建階梯式穀坊(一般採用石穀坊和土穀坊),進一步削弱匯水流速,沉積水中泥沙,增強溝體穩定,減輕耕地或河道淤積。對溝體兩側進行削坡,防止溝岸進一步坍塌,削坡整形後,周邊營造水保林,達到穩固保土保水的作用。這兩種辦法相結合,最終可達到徹底**的目的。

另外,治理後期還要進行持續的養護,這是最為關鍵的環節。

(六)治理情況

「水打溝」在我縣形成發展歷史已久,早在80年代就引起關注並已經開始治理,但多年來一直以民間自發的治理為主,由於缺少技術和資金等原因,治理成效甚微。近年來,水務、國土、農委等有關部門通過向上爭取專案、申請專項資金,加大了對「水打溝」的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3.

7平方公里,佔水土流失總面積的7.3%;治理較大型「水打溝」100餘條,治理長度35公里,治理面積200餘公頃,佔「水打溝」總面積的14.5%,主要集中在長福、前進、伊拉哈三個平原鄉鎮。

如長福鎮於2023年積極向上爭取,爭取到「水打溝」專項治理資金304萬元,治理了全鎮82條「水打溝」,成效顯著。現境域內60%的「水打溝」經過治理效果十分明顯,例如巨勝村長發屯邊一條長2000多公尺、寬5-8公尺、深3公尺左右的「水打溝」經過治理已變成穩定溝,護坡柳樹全部成活,效果比較理想。雖然當時鎮域內「水打溝」全部得到了治理,但由於後續養護缺乏資金等原因,有40%左右的「水打溝」穀坊已被沖毀或失效,護坡林也被毀。

同時,每年都有新的「水打溝」出現,治理工作任重道遠。

二、存在的問題和原因

(一)缺乏統一規劃協調

「水打溝」治理工作作為生態修復這項系統工程的一部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必須由水利、土地、林業、農業、畜牧、科技、財政、執法等部門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但目前我們對此還缺乏統籌協調和通盤考慮,把生態修復工作包括「水打溝」治理孤立地作為一項工程來搞,執行效果不夠理想。

(二)監督管理工作薄弱

農民對保護土地和環境的意識淡薄,小農意識造成只顧個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大局利益。特別是近些年土地不斷公升值,使得「開地頭、拱地邊」現象屢禁不止,嚴重破壞了耕地周圍植被保護屏障,造成了嚴重水土流失和「水打溝」的形成發展。但由於監督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環節,林地草原已逐漸被蠶食殆盡。

現有林地草原仍然存在破壞現象,甚至已修建的水保工程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和損壞。

(三)治理資金匱乏

縣級財力有限,投入生態修復的資金更加有限。鄉村兩級沒有收入**,村集體沒有積累,農民思想認識不高造成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比較困難。治理資金匱乏難以實施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治理速度遠跟不上治理的要求,甚至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都難以滿足;一些已建設的水保工程措施不配套或治理標準低,難以發揮設計年限內應有效益;一些當初經過治理效果較好的地方,由於後期養護缺乏資金又被沖毀;不能及時治理的小溝發展成大溝,既加劇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治理難度和治理成本。

(四)治理方法不夠科學完善

全縣現有水土保持及「水打溝」治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僅2人,各鄉鎮、村屯根本沒有此類專業技術人員。由於缺乏治理經驗及資金原因,民間大多採取修建土穀坊等措施。單純地採取這種方式效果不理想。

如普遍採取的壓柳式穀坊形式治溝,一是其材料可靠性不足,柳條不易成活,使用壽命短;二是安全性較差,壓不好、夯不實,容易被沖毀、沖垮。民間還普遍採用的機械平整的辦法亦不可取。一方面,存在運輸不便等問題,同時會對「水打溝」周邊地表造成損害,且治理效果無法持久。

另外,由於缺少技術指導,有的已修建好的石穀坊和土穀坊得不到及時維護保養,失去了設計標準作用;插柳也不能按照技術要求完成,導致柳條成活率低或乾旱枯死。

三、對策及建議

加快「水打溝」治理特別是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推動縣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諧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選擇,同時又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規劃,搞好協調,全民動員,齊抓共管,才能取得實效。

(一)加大組織領導力度

一是編制全縣水土保持治理規劃。按照縣域內水土流失的型別、分布、成因,以及不同區域的自然狀況和經濟社會條件,編制全縣水土保持治理規劃,明確不同區域的目標、任務與措施。二是加強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領導。

張溝藝術幼兒園調研報告

一 基本情況 張溝藝術幼兒園的前身是張溝鎮中心幼兒園,2000年8月改制成為民辦幼兒園。它位於集鎮中心,滄浪路中段,張溝富迪超市旁,占地面積4250平方公尺,建築面積2250平方公尺。藝術幼兒園倡導快樂學習教學方式,除開設語言 計算 美術 科學 舞蹈 常識 手工等主題課程外,還開設聽讀遊戲識字課程 ...

2023年水洞溝上半年年自檢報告

水洞溝收費站2009年 上半年站內自檢通報 根據 寧夏公路管理局銀川分局效能目標管理考核辦法 的通知,我站本著政治合格 紀律嚴明 業務精通 服務文明 內業資料規範完整的檢查標準,結合我站實際情況,定於2009年7月12日由站長帶隊對全站各部門的工作進行 了全面的檢查,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 好的方...

水菁溝隧道施工方案

1 編制依據 範圍 1.1 編制依據 1 杭瑞高速貴州省畢節至都格 黔滇界 公路bd t14合同段兩階段施工圖設計 2 交通部頒布的有關技術標準 規範 規程等 3 施工現場調查獲得的有關資料 資料以及現場實際情況 4 我單位積累的施工技術能力 機械裝置能力及相關工程的施工經驗 1.2 編制範圍 杭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