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和重大意義

2021-09-16 14:31:44 字數 1407 閱讀 2883

形勢與政策

院系:文化藝術管理學院姓名:王樂學號:808420100*

1、聯絡實際談談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基本內容的理解?

我國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紮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滲透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把實現農民群眾的利益、增進農民群眾的福祉當作根本出發點。

建設的各項內容中,生產發展是中心,是實現其他要求的物質基礎;生活寬裕是基本尺度;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體現了精神文明和人居環境的雙重要求;管理民主則顯示了對農民群眾政治權利的尊重。

從實際來說,2023年1月1日國家財政開始實行免收農業稅,延續了兩千六百多年的「皇糧國稅」歷史終結。但雖然目前中國貧困發生率降低到了3%以下,但扶貧開發仍面臨著解決溫飽和鞏固溫飽的雙重壓力。一方面目前農村還有2610萬人沒有解決溫飽,人均年收入人民幣668元以下,解決這部分人的問題難度很大;另一方面是農村近5000萬剛剛脫貧的人口,自我發展的能力弱,鞏固溫飽的難度很大。

作為乙個系統工程,新農村建設各項內容緊密相聯,要完整地予以把握。全面地把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要突出生產發展的中心地位。只有在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上狠下功夫,新農村建設才算抓住了根本。

2、聯絡實際談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

農村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滯後是我國當前的乙個基本國情。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已經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實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略,加快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強國的巨集偉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確保我國現代化建設順利推進的必然要求。國際經驗表明,工農城鄉之間的協調發展,是現代化建設成功的重要前提。把農村發展納入整個現代化程序,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推進,讓億萬農民共享現代化成果,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與農業協調發展、城市與農村共同繁榮的現代化道路。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任務。我們正在建設的小康社會,是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其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持久動力。擴大國內需求,是我國發展經濟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農村集中了我國數量最多、潛力最大的消費群體,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可靠、最持久的動力源泉。

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可以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使億萬農民的潛在購買意願轉化為巨大的現實消費需求,拉動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社會和諧離不開廣闊農村的社會和諧。當前,我國農村社會關係總體是健康、穩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於更好地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緩解農村的社會矛盾,減少農村不穩定因素,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總結

工作總結 姓名單位 日期 年 月 日 一 實踐目的 為貫徹xx大報告精神,以促進農村增收為核心,發展鄉鎮企業,壯大區域經濟,作為當代大學生在服務新農村建設 現代農業發展 新型農民成長等方面做貢獻。增強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自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研實踐活動

二 生活寬裕 以改善民生為根本,提高生產生活水平 1 農民收入增長情況與農民持續增收保障措施。2 農民消費結構調查 農村第三產業發展狀況。3 農村醫療 養老 助學 扶弱濟困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4 農村勞動力就業培訓 轉移 權益維護。5 失地農民的補償 轉化 安置 利益保護。三 鄉風文明 以培育新風為...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規劃

3 是通過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和發展農產品銷售 儲運 保鮮等產業,向生產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提高農業綜合經濟效益。4 增加非農業收入,就是要發展農村 二 三產業,推進城鎮化,5 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到2014年,樊家川村產業開發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1 基礎設施建設。鋪設樊家川九組三條主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