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簡介

2021-09-14 17:32:53 字數 4860 閱讀 9278

海上敦煌貴地陽江

前言有乙個支點的話,地球也可以撬動。「南海i號」,無疑會成為中國海洋文明的支點。

「南海i號」,這艘為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所載文物最多、儲存最完整的沉船,從八百多年前的宋朝走來,從南海的二十公尺下深處走來,承載著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和燦爛,承載著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光榮與夢想。

人們已經習慣用「南海i號」來簡稱沉睡在南海八百年之久的這艘古船,而為古船命名的那位老人,中國歷史博物館已故老館長、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俞偉超,在臨終前念念不忘這艘南宋沉船。他在一九八六年倡議並在一九八七親手建立了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他這樣看待「南海i號」:

這是國內發現的第乙個沉船遺址,它意味了乙個開始。一直懸而未決的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口的考古懸案很有可能在這艘船上找到蛛絲馬跡。」

當中國水下考古隊員第一次進入「南海i號」時,他們驚呆了:在乙個僅幾平方公尺的小艙內,他們就撈起了四千多件文物。出水的文物以瓷器為主,都是從福建、江西等地著名窯口出產的高質量精品古瓷器,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窯、磁灶窯、江西景德鎮窯系及浙江龍泉窯系的產品,造型獨特,工藝精美。

據有關人士稱,「南海i號」上的文物約為六萬到八萬件,這相當於廣東省館藏文物的總和。

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專案組負責人、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在廣東陽江考察時,欣然提筆寫下了「海上敦煌在陽江」七個大字。

海上敦煌,貴地陽江。「南海i號」無疑是陽江走向世界的一張華貴的名片。

碧海深處夜夜心

——「南海i號」考古發現篇

中國水下考古和「南海一號」幾乎是同時被提起的兩個符號,而在很多人看來,這兩個符號幾乎就是重疊的。

2023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合作在廣東台山與陽江交界的海域內尋找一條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行動中,意外在一條宋代商船中打撈出200多件綠釉小瓷盤、錫壺、青白釉瓷器蓋等,同時發現的一條銅鎏金帶鉤,在國內尚未出土過,可能是外國人的飾物。

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國水下考古事業之父俞偉超夜不能寐,興奮地為這艘南宋沉船命名——「南海i號」。考古界認為,這一發現極有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因此立即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矚目。

「海上絲綢之路」是以船隻為載體、以航海技術為依託、以海外**為主要目的的,綿延於東西方數個國家的海上**通道。廣東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陽江海陵島則位於這一古代通往西方的**航線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於二00二年初派專員到陽江考察,將陽江列入「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港口。

2023年,在長達14年的等待之後,「南海i號」沉船水下考古調查工作再度展開。圍繞這艘沉船的發掘、打撈和保護,開創了中國水下考古從無到有的時代。

考古人員對「南海i號」沉船先後進行了8次試掘或物探調查,打撈出水大量的金、銀、鐵、陶瓷類器物以及萬餘枚銅錢。出水文物中還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洋味」十足,與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飯」飯碗很類似。還有一些陶瓷首飾盒等物品,式樣、造型及風格都與國內同類物品風格迥異,顯然都是專門為國外客戶專門製作的。

考古學家據此認為,早在千年之前,「來樣加工」這一國際商業合作及**形式就在中國出現了。

千呼萬喚始出來

——「南海i號」打撈出水篇

從來沒有一艘船象「南海i號」一樣受到國內外眾多**如此長時間的關注。

由於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南海i號」發現後,調查、打撈工作曾幾度擱淺。2023年10月,「南海i號」文物保護工作會議提出了「原地打撈、整體保護、就地展示」的方案,2023年5月19日,中國國家文物局論證通過,基本確定「南海i號」打撈方案。

2023年12月6日,為「南海i號」量身定做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在廣東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奠基。該博物館將填補中國乃至亞洲海上絲綢之路專門性博物館建設的空白,博物館總建築面積25840平方公尺,總投資為1.9億元人民幣。

2023年4月,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設計方案已敲定,其立面由五個不規則的大小橢圓體連環相扣組成,整體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鷗。中間最大橢圓體為「水晶宮」——海水環境密閉展廳,「南海i號」沉船打撈出水後將完整陳列其間。此種保護和陳列設計方案,在世界範圍的考古類主題博物館中前所未有。

廣東有關方面稱,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標誌性建築物。

2023年7月1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落成典禮上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已批准了「南海i號」的打撈方案。

整體打撈方案步驟大致如下:

一、先勘測定位沉船位置,並打下十二根定位樁;

二、定製乙個巨型鋼沉箱(即「沉井」),使用「靜壓法」將沉井緩緩壓入淤泥,整體罩住沉船船體及其周圍淤泥;

三、挖空沉井兩側區域內的泥沙;

四、從上沉井底部兩側穿引三十六根方形的鋼梁,形成乙個封底的「鋼箱」;五.、穿起吊鋼絲,上、下沉井分離,並用起重船將上沉箱整體起吊,再放到全潛駁上;

六、全潛駁起浮、拖航;

七、將沉箱拖移至 「水晶宮」內。

2023年5月5日上午,「南海i號」考古打撈沉井裝船出運。隨著沉井運抵「南海i號」考古打撈現場,緊張的考古打撈工作全面展開。

2023年12月22日,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i號」在被發現整20年之後,終於重見天日。12月27日凌晨,「南海i號」沉井完全登陸,實現整體打撈的成功。12月28日下午,「南海i號」成功入住「水晶宮」。

「海上敦煌」在陽江

——「南海i號」之價值影響篇

南海i號,以往的史籍中找不到她的名字、她的身世。在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中,她不過是一粒細沙。但毫無疑問,她滿載大宋王朝遠航雄心,託運鄰邦與中國商賈的財富夢想。

在中國短短20年的水下考古事業中,她被賦予新座標的深刻意義。

「南海i號」入住「水晶宮」後,預計博物館每年的運營費用需要2000萬元,而此前整體打撈「南海i號」以及建設「水晶宮」已投入3億多元,不少人提出,斥巨資打撈和保護一艘古沉船到底值不值?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說,「南海i號」的考古價值遠大於其經濟價值,打撈「南海i號」不能簡單用金錢來衡量。它對中國水下考古學科的建設是乙個巨大的推動,同時,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保護和發掘,它也是乙個重要的節點,目前海上絲綢之路的遺跡主要是一些沿海的城市、碼頭,只有「南海i號」是出現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上一艘完整的沉船,相當於重新向今人展現了乙個古代社會單元,「南海i號」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價值彌足珍貴。

全國政協委員、社科院學部委員、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認為,文物是有形的,相對容易發掘的,但更重要的是隱含的文化資訊,「南海i號」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他說,最有價值的不是船上的一兩件物品,而是整體的沉船。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表示,從「南海i號」出水的一些文物中,清晰地看到南宋時期平民生活的歷史,看到了中國古代遠洋**的歷史,這些文物是從歷史書外走出的鮮活物證。

「南海i號」承擔的角色,是多個層面的。2023年廣東國際旅遊文化節開幕式上,一部以「南海i號」沉船打撈故事為背景的多**寫意史詩《蔚藍船說》貫穿整場晚會,極力展現著嶺南文化從古至今不斷對外交流與融合的史詩畫軸,更好地詮釋著廣東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

今天,「南海i號」還被沉井緊緊包裹著,若要目睹她的真容,應該在五年以後或者更長時間。

因為這條沉船,中國的考古專家們把探尋的問號由陸地轉向大海,在中國綿長的海岸線上尋找星羅棋布的沉船,中國歷史中一度鼎盛的海洋文明脈絡開始浮現。

今後,「南海i號」將作為古代中華文明活的見證,展現在國人面前,向世界顯示,在過去很長乙個時期裡中華文明在東亞和世界的領先地位。

「南海i號」整體打撈四「功臣」

隨著「南海i號」整體打撈工作的進行, 「華天龍」號、「南天龍號」、「半潛駁船『重任1601』」、主拖船「德鵬」號等原本陌生的名字,開始進入了公眾的視野。他們無疑是「南海一號」整體打撈的「功臣」

一號功臣:華天龍——亞洲第一吊

主要功績:負責「南海i號」的起吊

亞洲第一吊「華天龍」全稱4000噸全迴轉打撈起重工程船,是目前亞洲最大的打撈起重工程船,最大起重能力達4000噸,由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投資建造,總投資達6億多元,由上海振華港機集團****設計施工總承包。

「華天龍」號船體總長174.85公尺,型寬48公尺,滿載排水量83702.9噸,設計最大起重能力4000噸,全迴轉起重能力2000噸。

出廠試吊時,按規範作110%負荷試驗,起重量達4400噸,可在8至300公尺水深、7級風、-20℃至45℃環境溫度條件下作業。

二號功臣:吊船「南天龍號」

主要功績:負責打撈「南海i號」 的沉井投放

「南海i號」整體打撈工作進入第一步的關鍵環節投放沉井,為避免海底埋藏了近800年「南海i號」在打撈過程中解體,在至此之前,廣州打撈局已經專門製造巨型沉井,沉井長35.7公尺,寬14.4公尺,高12公尺,重達530噸。

沉井照住沉船後,將從底部兩側穿引36根鋼梁,形成乙個封頂的鋼箱,從而把「南海i號」整體起吊出海。5月17日下午兩點,廣州打撈局「南天龍號」吊船公升起吊臂,將沉井在「南海i號」沉船上方定位。隨著吊繩下放沉井寸寸沉入水中,準確地照住了海底28公尺深處的「南海i號」船艇,20名潛水員輪流下水開始水下作業,由此「南海i號」整體打撈工作正式轉入海底。

三號功臣半潛駁「重任1601」

主要功績:負責「南海i號」起浮

半潛駁「重任1601」從廣州打撈局的四艘半潛駁中脫穎而出,承擔了「南海i號」沉箱的起浮工作。這艘船由日本建造。正是半潛駁「重任1601」載著 「南海i號」駛向專為其建造的海上碼頭。

四號功臣:「德鵬」號

主要功績:拖運至臨時碼頭

「德鵬號」的主要任務是拖運「南海i號」至水晶宮南部的臨時碼頭。

「南海i號」考古大事記

●2023年,中國救撈總公司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陽江海域尋找東印度公司沉船時,意外發現一艘古代沉船,從中打撈出200多件瓷器。考古界認為可能與海上絲路有關,引起世界矚目,該船被命名為「南海i號」。

●2023年,考古部門對「南海i號」正式展開調查。

●2023年4月,中國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聯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水下考古專業隊員共12人,搜尋和定位沉船遺址。

●2023年3月至5月間,水下考古隊再度下水,對海底沉船進行細挖掘、細打撈,打撈出文物4000多件。

●2023年10月,廣東省文化廳召開《「南海i號」整體打撈方案》專家論證會。

●2023年11月,廣東省副省長雷于藍主持召開會議,規劃、立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專案。

克新一號簡介

克新一號 馬鈴薯簡介 馬鈴薯 土豆 主要是以塊莖繁殖為主的作物,在生長期易被病毒侵染造成病毒性退化,且常受晚疫病 軟腐病等多種病害威脅,使本屬於高產作物的馬鈴薯常常不能高產穩產,2010年陽泉西辰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引進了 克新一號 一級原種,經試種達到了高產穩產的目的。現本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向廣大農戶提...

東方紅一號簡介

東方紅一號衛星 dong fang hong i red east 1 是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按當時各國發射衛星的時間先後排列,中國是繼蘇 美 法 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衛星上的儀器艙裝有電源 測軌用的雷達應答...

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簡介

1992年9月21日,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即 921工程 在 921工程 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載人航天 三步走 的發展戰略,即第一步,實現天地往返,航天員上天並返回地面 第二步,實現多人多天飛行 航天員出艙和太空行走 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等多項任務,並發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實驗室 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