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校開放性教育的研究報告

2021-09-06 17:52:49 字數 4952 閱讀 4053

課題研究報告

嘉祥聾校開放性教育課題研究小組

一、課題的提出

我校是山東省嘉祥縣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學校,教育的物件為耳聾學生。由於沒有公升學壓力,作為聾校的領導和教師都將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形成了聾校相對封閉的環境。影響了耳聾學生的健康成長。

具體表現為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相脫離,教學內容、方式單一,採用保護式的教育方法,難以培養他們成為積極適應社會,在社會競爭中具有一定生存能力和競爭力的社會成員,

根據《聾校課程改革方案》所述:課程標準應適應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讓絕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都能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參與平等競爭所必須的能力。現行的聾校教材對耳聾學生在文字上的要求是降格的,這一點我們可以與普通小學的教材相比較不難發現。

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設定極大的豐富了聾生的知識,提高了能力。由此我們應在教材內容上下功夫,在授課形式上突出「新」字,更重視學生動手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而著需要改變相對封閉的聾校環境及整個社會的參與。

為此,我們確定了本課題的研究,並聘請山東省濰坊幼教特教師範學校的國家亮老師和嘉祥縣教育學會教科室主任張淑顯為顧問,從2023年開始積極探索聾校開放性教學的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操作。於2023年正式成立了「聾校開放性教育的研究」課題組,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習的內容,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富於創新意識的合格公民;同時通過親身的實踐,努力轉變教師的數學觀念,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以進一步推進我校青年教師的成長。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及其基本假設

本課題的理論依據有以下幾方面;

1、系統論的方**原理。從系統論的角度看,「開放」是指一事物系與其它事物系統是角度處於積極的相互作用和資訊,能量交換狀態。通過開放,系統吸收資訊,能量輸出資訊,能量,發揮系統的作用,使系統內部結構不斷得優花和發展。

因此,開放一切事物系統生存發展的條件。

學校教育是乙個系統,學校內各組織、學科,教學內容,班級,乃至每乙個教師,學生都是乙個系統,而些小又與更廣的社會系統(如社群、學生都是乙個系統家庭,文化等)密切聯絡。開放性是觀代社會的本質特殊,是現代社會教育的本質特殊,也是觀代人的本質特殊。

2現代特殊教育理論。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來合因教科文組多次召開世界特殊教育會論。根據21世紀社會發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特殊教育理論,如;;把特殊兒童看作「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特殊教育學校要從考試為中心過渡到以兒童為中心的轉道上來」;強調「個別化教育」「全納性教育」,指出「存在著設立或維持把『特殊』和『正常』兒童合開的管理結構的危險『要親視社會』對有特殊需要兒童的關心和態度」社群應「擴大與有特殊需要兒童的接觸,增進理解和可接受」,使殘疾兒童「回歸主流」社會;強調特殊「課程的靈活性」,「生活化」和「豐富特殊兒童的學習內容」。

總之,現代特殊教育把殘疾兒童作為人類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強調他們具有獲得與正常人共同生活和為他們提供特殊教育服務的權利,因此,21世紀的聾校也應當具有一種全納性和開放性的教育模式。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早在而是世紀三十年代即提出「用生活來教育」,「教育做事合一」,「社會即學校」的理論,強調學校要以兒童為中心,為兒童提供一種豐富多彩,可自由選擇的開放式的教育環境。

因此我們提出的開放性教育,就是要在運用以上教育理論和系統的方法原理基礎上,根據特教教育學校的特點和要求,吸收國內外有關的研究成果與經驗而提出來的。

聾校開放性教育的基本涵義是:以耳聾學生發展為中心,把學校教育看作是乙個與內外系統相互開放協同,形成乙個有利於每乙個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具有積極開放的心態和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成為社會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貢獻和自尊、自信的成員。

本課題的基本理論依據為:在聾校教育中,運用現代開放性教育思想,以耳聾學生發展為中心,改革現有的教育模式,實施開放性的教育目標、內容、方式、方法,可以較好地提高特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基本素質。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課題的研究,為學生營造乙個開放的,富有生機的育人環境,逐漸培養學生具有積極開放的生活態度,具有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發揮和培養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為耳聾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2、緊密聯絡、協調社會力量及學生家庭都來關注參與耳聾學生的教育。

3、通過課題的研究,探索聾校開放性教育的目標和途徑,探索適合耳聾學生特點的開放式的各種教育教學方式,創設出一套開放式的聾校管理模式。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第一階段(2023年3月——9月)

1、我校在 2023年3月份正式成立了「聾校開放性教育的研究」課題組,確立了本課題的兩個子課題,同時積極向濟寧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申報本課題。在2023年8月份獲得濟寧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項,成為濟寧市中小學校本研究的專項課題。

2、2023年4月份,我們聘請了山東省濰坊幼教特教師範學校(原山東省昌樂特師)特教專家國家亮與嘉祥縣教科室主任張淑顯為本課題組的顧問。兩位專家向我們介紹了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調查研究等教育研究方法,為我們樹立了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六月份,我們分析了實驗班級的情況,提出了具體的研究方向與方法。

第二階段(2023年9月——2023年10月)

1、2023年10月份,我們在校內外展開了宣傳發動工作,讓全校師生及學生家長了解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及過程。對學校的教學環境進一步開放,同時加強學校文化建設,營造學校開放的聾人環境,同時積極與學校周邊社群、單位等進行協調,引導耳聾學生主動通過社會實踐交往,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積極組織教師加緊針對本課題的子課題的研究。徐長菊老師的《開放性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與張繼偉老師的《聾校數學開放題的研究》在2023年1月份通過嘉祥縣教育科研規劃領導小組的評審並成功結題。在2023年10月份,楚良友與胡秀紅兩位老師的課被評為縣級優質課。

第三階段(2023年10月——12月)

1、課題組對課題目標與效果進行全面總結。

2、2023年10月份,我們對聾校開放性教育整個體系進行梳理,初步拿出了自己的研究報告,並徵求兩位顧問的意見,對研究報告進行修改。

3、寫出課題工作報告,按時上交結題申請報告,做好專家組對課題成果鑑定的準備工作。

(三)聾校開放性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教育觀念上的開放

目前,在把殘疾兒童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和用怎樣的模式培養殘疾兒童方面人們還存在著許多模糊的認識和偏見。如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將來依靠社會福利,只要獲得一張「殘疾人證明」,就可以「靠牢」了,因此,對孩子學習漠不關心;有的認為他們無法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只能從事一些簡單勞動,能自食其力已不錯了。所以認為對特殊教育投資不合算:

94年在世界特殊教育大會通過的《薩拉曼卡宣言》中提出建立全納性學校,主張盡可能讓所有兒童在一起學習,要求建立能吸納所有兒童並確保每個人受到高質量教育的學校,但目前人們尚不能接受這樣的觀念,認為只有在專門的特殊學校裡才能接受教育。以上這幾種觀點只顧及特殊性的一面,忽視與正常兒童一致的共性的一面。「活教育」是從關心全部兒童包括殘疾兒童在內的角度出發的。

我們既要把他們看作是具有學習能力和學習需要的學生,同時也認識到他們由於聽力缺陷造成的特殊需要,並熱情幫助他們接受相應的教育。

陳鶴琴先生說:「儘管特殊兒童教育過程具有顯著的特殊性,而目標則仍然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這個觀點就是要求把聽障兒童培養成為符合社會需要的人,使他們成為具有愛國精神的、掌握一定勞動技能和生活能力的公民,同時還要能讓他們跟上時代的發展,具有現代意識。

也就是說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相信每個聽障學生都有潛能,不發展就會限制。根據「功能補償、用進廢退」的原理,處理好全面發展與揚長避短的關係,確立通過教育都能使殘障學生得到充分合理的發展的觀點,使他們在畢業後走上社會時不僅能自食其力,還能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人才。這是特珠教育的根本要求。

只有徹底更新教育觀點,才能使聾校教育符合時代的要求。

(二)聾校管理上的開放

傳統的聾校管理局限於本校的教學領域,忽視學校與市場經濟和社會需要之間的聯絡,在管理思想和教育觀念均是封閉型的。因此在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資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學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近期和遠期目標的實現都存在著挑戰。針對這個現狀,我們必須要注重開放型的教育管理,樹立「大特殊教育觀」。

1.建立學校、社會、家庭相結合的教育網路

建立學校─社群─家庭三位一體的管理,對學校的工作計畫,重大的改革專案,都邀請家長委員會和社群代表參加,使聾校辦學既能符合大多數家長需要,又能與周圍大環境同步發展。從而提高辦學效率。

2.加強普校與特校的交流和溝通

通過研究管理上的共性和個性,學習普通學校的理論和規律,從中獲得啟迪和借鑑。如本校已與嘉祥縣實小、世紀星雙語幼兒園建立協作。

3.加強國內外聾校之間的聯絡

通過國內外聾校的交往,可以互相學習,互通訊息,從中取長補短,加快改革步伐,同時又能擴大影響,提高學校的知名度。

(三)教育空間上的開放

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知識最重要的源泉存在於周圍世界和大自然中,聽障少兒與大千世界之間存在著障礙,影響交流,造成聾生空間概念的狹隘性。

學校教學侷限於課堂,拘泥於書本,學用脫節。大大加劇了他們學習上的困難。因此,現階段聾校教學課堂必須向生活開放,向社會開放,向大自然開放,建立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的空間體系,充分利用社會、自然資源,讓聾生到大自然大社會的實際環境中親身體驗感知,使他們對身邊事物的理解和認識得到不斷地增強。

建立和完善各種表象,促使他們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幫助他們有效、深切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四)深化聾校課程和教材的改革

聾校課程和教材的改革是實現開放型教育的重要策略。課程和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運用陳鶴琴「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課程論,和聾校教育的基本原則調整現行的學校課程計畫。

以建立校本課程為抓手,補充學科課程,完善活動課程,構建技藝課程。通過組織大量的自然考察、社會實踐活動,以及技藝訓練,解決因聽力障礙而使其受教育機會減少的問題,為其開發潛能,認識自我,創造合適的環境和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通過教育與生活實踐的緊密聯絡,以問題的解決為主線來組織安排教育教學活動,使聾童的學習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強化和鞏固。促使他們運用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和實踐活動,從中建立和完善各種表象,增加見識,以達到補償缺陷的最佳效果。

同時在大量的活動實踐中使聾童感受到學習語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聾兒童產生強烈的語言學習慾望,從而提高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在解決問題的活動過程中開發其潛能,使聾童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交往與合作,促使人格和身心的和諧發展。

「以校為本的師訓模式研究」研究報告

在今天,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國內社會變革和國外教育變革的雙重壓力,要適應人類教育變革大勢和未來人才實力競爭的需要,我國教育必須改變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盡快實現由知識型教育向科學教育的歷史轉變。作為一所職業中學,我校的育人目標 育人內容和中小學有著很大的不同,但同樣面臨著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科研...

小學自主學習的教育干預實驗研究報告

2008年4月 2009年6月,根據工作計畫和實驗班級的具體情況,我們在班級內主要開展了一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關於提高小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教育教學策略進一步 2 開設了學法指導課 3 實施了有關自我監控學習的策略。過程中實驗教師參與總課題組組織的研討會和實驗交流活動。2009年6月,採用同乙份測...

關於農村學前教育的調研研究報告

關於我縣農村學前教育現狀的 調研報告 2015年春季,我縣各類註冊學前教育機構507所,共計在園 班 幼兒33233人。在學前三年行動計畫 2011年 2013年 一期中,我縣新建鄉鎮中心幼兒園13所,改擴建小學附設幼兒園116所,一期計畫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二期三年行動計畫 2014年 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