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塔合一技術的環保優勢

2021-08-24 23:46:32 字數 4379 閱讀 3875

0引言煙塔合一技術是將火電廠煙囪和冷卻塔合二為一,取消煙囪,利用冷卻塔排放煙氣,冷卻塔既有原有的散熱功能,又替代煙囪排放脫硫後的潔淨煙氣。此項技術在國外從70年代就開始研究,通過不斷的試驗、研究、分析和改進,已日趨成熟,以德國的shu公司和比利時的hmaonsobelco公司為代表。在德國新建火電廠中,已經廣泛地利用冷卻塔排放脫硫煙氣,成為沒有煙囪的火電廠。

我國的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濕法煙氣脫硫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新建機組大部分都採用了濕法煙氣脫硫工藝。濕法煙氣脫硫工藝的廣泛應用,其高脫硫效率使電廠排放的煙氣中so 2含量大大減少,使得煙塔合一技術的採用成為可能。利用冷卻塔排放煙氣,脫硫後的淨煙氣無需再加熱,不僅節省了煙囪的費用,還節省了煙氣再熱系統的投資和執行、保養費用,雖然冷卻塔排放低溫煙氣,增加了防腐蝕的費用,但節省了總的初投資和執行維護費用。

此外由於省去了煙氣再熱系統,還避免了未淨化煙氣洩漏而造成最終脫硫效率的下降。此外,一些城市電廠由於煙囪限高要求,只能採用新的排煙技術來達到特殊的外部要求和環境要求,這些,都為煙塔合一技術在我國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煙塔合一技術概述

煙塔合一工藝系統通常有2種排放形式,分別為外接式和內建式。

1.1外接式

把脫硫裝置安裝在冷卻塔外,脫硫後的潔淨煙氣引入冷卻塔內排放。

脫硫裝置安裝在冷卻塔外,淨煙氣直接引到冷卻塔噴淋層的上部,通過安裝在塔內的除霧器除霧後均勻排放,與冷卻水不接觸。國外早期當脫硫系統執行故障時,由於原煙氣的溫度和二氧化硫的含量相對較高,不適於通過冷卻塔排放,需經乾式煙囪排放。目前由於脫硫裝置執行穩定,冷卻塔外一般不設旁路煙囪。

1.2內建式

近幾年國外的煙塔合一技術進一步發展,開始趨向將脫硫裝置布置在冷卻塔裡面。使布置更加緊湊,節省用地。其脫硫後的煙氣直接從冷卻塔頂部排放。

由於省去了煙囪、煙氣熱交換器,減少了用地,可大大降低初投資,並節約執行和維護費用。

以下介紹的是內建式的煙塔合一工藝技術。

2採用煙塔合一技術對煙氣的影響

從環保角度來看,冷卻塔排煙和煙囪排煙的根本區別在於:

a. 煙氣或煙氣混合物的溫度不同(前高後低)。

b. 混合物的排出速度不同(前高後低)。

c. 混合處的初始濃度不同。

從圖1可以看出煙塔合一技術與傳統煙囪排煙有較大的不同。

2.1煙氣抬公升高度

2.1.1理論分析

從塔中排放出的淨化煙氣溫度約50 ℃,高於塔內濕空氣溫度,發生混合換熱現象,混合後的結果改變了塔內氣體流動工況。由於進入塔內的煙氣密度低於(煙氣溫度高)塔內空氣的密度,對冷卻塔內空氣的熱浮力產生正面影響。此外,進入冷卻塔的煙氣很少,其體積只佔冷卻塔空氣體積的10%以下。

故煙氣能夠通過自然冷卻塔順利排放。煙氣的排入對塔內空氣的抬公升和速度等影響起到了正面作用。

在排放源附近,煙氣的抬公升受環境湍流影響較小。大氣層的溫度層不是很穩定時,煙氣抬公升路徑主要受自身湍流影響,決定於煙氣的浮力通量、動量通量及環境風速等。這段時間大約為幾十秒至上百秒,這段時間內煙氣上公升路徑呈曲線形式。

煙氣在抬公升過程中,由於自身湍流的作用,會不斷捲入環境空氣。由於煙氣不斷捲入具有負浮力的環境空氣,同時又受到環境中正位溫梯度的抑制,它的抬公升高度路徑會逐漸變平,直至終止抬公升[1]。

溼煙氣也遵循以上抬公升規律,不同的是飽和的溼煙氣(煙氣中汽、液平衡)在抬公升過程中,會因為壓強的降低(對應飽和溫度降低)及飽和比濕的減小而出現水蒸氣凝結。水蒸氣凝結會釋放凝結潛熱,這會使溼煙氣溫度公升高(密度降低),浮力增加。在不飽和的環境下(非飽和空氣),溼煙氣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水蒸氣會凝結,因水蒸氣凝結所釋放的潛熱使煙氣的浮力增加不會很大。

然而,當飽和的溼煙氣公升入飽和大氣環境中,這種潛熱釋放會明顯改變抬公升高度,抬公升高度會成倍的增加。圖2是幹、溼煙氣抬公升高度的對比,可以看出同樣體積的溼煙氣的抬公升高度相當於將幹煙氣加熱了幾十度。幹、溼煙氣抬公升高度對比見圖2。

目前國內大型火電廠機組煙囪高度一般都在180~240 m,冷卻塔高度在110~150 m,高度相差較大。在相同條件下,溼煙氣的抬公升高於幹煙氣。

2.1.2實際抬公升高度分析

根據gb 132232003《火電廠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中推薦的煙氣抬公升高度計算方法[3],煙氣抬公升高度⊿h是正比於煙氣熱釋放率qh、煙囪高度hs的,反比於煙氣抬公升計算風速us;而熱釋放率正比於排煙率和煙氣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δt,即煙氣抬公升高度⊿h正比於排煙率和煙氣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δt 。

當qh≥21 000 kj/s,且δt≥35 k時, 城市、丘陵的抬公升高度:

hs——煙囪的幾何高度,m;

δt ——煙囪出口處煙氣溫度與環境溫度之差,k;

qh——煙氣熱釋放率,kj/s;

cp——標準狀態下煙氣平均定壓比熱,1.38 kj/m3k;

v0——標準狀態下排煙率,m3/s,當一座煙囪連線多台鍋爐時,該煙囪的v0為所連線的各鍋爐該項數值之和。

冷卻塔的煙氣量是煙囪排煙煙氣量的10倍左右,熱釋放率很大。相對來說,汽輪機排汽通過冷卻水帶走的熱量佔全廠的50%左右(按熱效率分攤),尾部煙氣帶走的熱量只佔5%左右,冷卻塔煙氣的溫度雖然較低(與環境溫度之差δt較小),但水蒸氣巨大的熱釋放率彌補了冷卻塔高度的不足,從而較低的冷卻塔排煙的實際抬公升高度不低於高架煙囪。這是在環境濕度不飽和的狀態下的情況。

在環境處於飽和狀態時,冷卻塔煙氣抬公升高度將大大高於煙囪排煙。德國科學家在volklingen實驗電站測得的煙氣抬公升結果也證實了冷卻塔排煙抬公升高度高於煙囪排煙,見圖3。

2.2so2落地濃度

德國某電廠冷卻塔與煙囪排放煙氣年平均落地濃度的比較見圖4,從圖中可以看出,對於高煙囪和低冷卻塔排放的煙氣,汙染物so2的落地濃度相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有時大氣邊界層基本處於近中性狀態,但有那麼一層或幾層是逆溫的。在逆溫情況下,低層空氣中上下交換受到阻礙,如果上下交換能夠進行,就要消耗能量。

電廠煙氣具有較高的能量和較大的浮力時,就可以比較容易的穿過逆溫層,如果煙氣全部都穿透了逆溫層,它就不再返回下部,對地面造成汙染。如果煙氣的浮力不足以穿透逆溫層,那麼它就被封閉在逆溫層以下,從而造成較嚴重的汙染。由於煙塔合一技術排放的混合煙氣含有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中的熱量大於空中煙氣漂走帶的熱量,具有較大的浮力,所以上下層交換就能夠進行。

因此在天氣不好的情況下,利用冷卻塔排煙優於煙囪排煙。

2.3不同形式的冷卻塔對so2落地濃度的影響

利用冷卻塔排放脫硫煙氣,按乙個面源來看待冷卻塔排煙,如果冷卻塔的高度和出口內徑對煙氣的落地濃度有影響,那麼冷卻塔的高度和出口內徑的選擇,不能只從冷卻方面考慮,還要從環保角度考慮選擇最佳方案。

德國h.damjakob等人對冷卻塔的變異體進行了研究。觀測出了變異塔的汙染物落地濃度。

研究變異塔就是改變乙個選定的基準冷卻塔的幾何形狀,觀測其特殊的熱力資料狀況。在下列假設情況下研究所有的冷卻塔:在揚程相同的情況下,將相同流量的水從相同的熱水溫度冷卻到相同的冷水溫度,基準冷卻塔高140 m,其基礎直徑約102 m,出口直徑為57.

5 m,它是為一台容量590 mw的抽汽供熱機組設計的,冷卻水的流量為12 300 kg/s,在大氣溫度為10 ℃,溼球溫度為8 ℃,大氣壓力為101.3 kpa時,冷卻水溫度為18 ℃,可以冷卻1臺550 mw的發電機組,該發電機組的煙氣是由冷卻塔排放。

假設變異冷卻塔的條件為:

a. 改變冷卻塔的高度h,但保持全部淋水面積不變,即淋水面直徑dr=常數。

b. 改變冷卻塔的高度h,但保持冷卻塔出口直徑da與淋水面直徑比 da/dr為一定值,設 da/dr為0.5、0.6、0.7。

h.damjakob等人根據假設條件對變異體冷卻塔的汙染擴散進行了計算。計算是根據在自然大氣層10 m高處,平均橫向風速為6.

0 m/s進行的。採用迎風面的最大落地濃度作為代表值。計算得出不同的冷卻塔變異體的汙染物最大落地濃度曲線(/ cmax0),見圖5。

由圖5可知,cmax/cmax0不僅與冷卻塔高度有關,而且冷卻塔出口直徑也起著重要作用。高度越高,汙染物落地濃度就越小,汙染就越輕。出口直徑越小,使得出口處的煙氣流速增大,速度越高,煙氣上公升的就越高,環境汙染就越小。

冷卻塔出口直徑與淋水直徑比 da/dr的最佳值約為0.6。在同樣的直徑比和擴散水平情況下,當塔高為180 m時,在迎風面的最大落地濃度,cmax/ cmax0約為72%~75%;在冷卻塔高度為200 m時,cmax/ cmax0約為62%。

而冷卻塔高度為230 m時,cmax/cmax0約50%左右。

從以上分析可知,如果煙塔合一,不應只利用常規的冷卻塔,適當增加冷卻塔的高度,改變直徑比,可以更好的降低大氣汙染物的落地濃度。對常規的冷卻塔進行方案選型優化,是有明顯環境效益的。

3結論a. 由於環保的嚴格要求,我國將有一批濕法煙氣脫硫裝置建在冷卻塔閉式迴圈系統的電廠中,煙塔合一技術在我國應用的前景廣闊。

b. 不飽和的環境下,冷卻塔排煙的抬公升高度不低於幹煙囪。飽和的環境下,冷卻塔排煙效果大大好於幹煙囪。

c. 採用煙塔合一技術排放脫硫後淨化煙氣時,電廠汙染物so2的落地濃度與幹煙囪排煙中的相差不多。在大氣逆溫的情況下,冷卻塔排煙環保效果好於幹煙囪排煙。

d. 煙塔合一技術的冷卻塔的高度和出口內徑對煙氣so2的落地濃度是有影響的。冷卻塔形式的選型要從環保角度考慮,以期達到最佳環保效益。

統一技術措施範例

樓面荷載 覆土容重18kn m3 消防車通道 20 kn m2 16 kn m2 屋面 上人 2.0kn m2 不上人 0.5kn m2 屋頂花園 3.0 kn m2 隔牆荷載 標準層 12kn m3 250厚 12x0.25 20x0.04 x2.5 9.5 kn m 200厚 12x0.20 2...

建築統一技術措施

江南路二期統一技術措施 1 電梯井道取值暫如下 住宅1 2 3 15 5 6 井道按寬 深 2.2 2.25公尺,住宅7 12 樓井道按寬 深 2.4 2.4公尺,住宅8 9 10 11 樓井道按寬 深 2.35 2.2公尺,辦公及公寓c按寬 深 2.4 2.4公尺,公寓a b按寬 深 2.2 2....

結構專業統一技術決定

蘭荷楓橋住宅區施工圖結構專業統一技術決定 2011.04.20 一 依據 1 初步設計。2 規範規程 抗震規範 鋼筋混凝土規範 高層結構技術規程 建築荷載規範 地基基礎規範。3 標準圖 03g101 1 平法 02yg301 省標過梁 03g329 1 抗震構造 4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5 抗震設防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