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網凝聚力建設的技術要求

2021-08-10 07:32:14 字數 4670 閱讀 6013

多元文化使人們能夠更加自由的選擇價值觀,追求自己的理想。高校內部的文化和價值觀更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不可避免地給受教育者群體帶來一些客觀上的消極影響,部分受教育者在真善美與假惡醜的判斷標準方面出現了混亂,出現了信仰危機、情感淡漠、道德行為失範等問題。在信仰危機方面,高校部分受教育者主要表現為過多的追求物質享受和時尚,對人生目標和意義的反思較少,生活感到無聊和空虛;在情感淡漠方面,部分受教育者在家裡對父母關心較少,在學校對班集體利益支援和參與度較低,在社會上「明哲保身」缺乏同情心;在道德行為方面,暴力文化、網路遊戲等對高校大學生行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本文從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載體、教育環境和情景方面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和對策,對於增強高校的凝聚力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深入發展,國際關係更加複雜,作為培養未來國家主體力量的高校需要加強凝聚力觀念的培養。在經濟方面,加入wto之後我國與國際社會的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入,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是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機制尚處於進一步適應的階段,某些弱勢產業會遭受衝擊,尤其是金融危機期間,西方國家紛紛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的空間,西方壟斷資本以其科技優勢占領我國市場;在政治方面,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如西方國家加緊以各種形式干涉我國內政問題;朝核、南海爭端、釣魚島問題依然存在;在文化方面,處於強勢地位的西方文化以各種形式加緊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和「和平演變」。

當前我國正處於政治、經濟、文化全方位的社會轉型中,改革開放全面深入的展開,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方式的日益全球化,價值觀念的衝擊著人們的頭腦,中國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凝聚力受到衝擊。因此,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研究,對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在傳統教育方法中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受到忽視,受教育者積極性受到壓抑。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傳統的忽視受教育者主動性的教學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批判。學術界對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有了新的認識。

沈壯海等認為在教育者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育者居於主體地位,在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佔主體地位。在強調發揮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的發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體意識不能放鬆。首先,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

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要求、學校安排、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規律來制定具體的教育教學計畫,並負有直接執行教育教學計畫的責任。其次,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樹立與受教育者是民主平等的觀念,同時又要明確自身負有教書育人的地位,發揮主導者的作用。

第三,教師是受教育者學習效果的檢測者。教育者可以通過作業、考試或者活動等方式檢測教育效果,以進一步改進工作。

彭曉薇在《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就是教育者自身所具有的穩定的,通過自己的言行在青少年面前所展示出來的,具有榜樣效應的,高尚的或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包含的內容有堅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責任感、內心深處的教育情感和尊嚴意識。要從理論學習、實踐培養和創造良好環境方面培養教育者的人格魅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整合的軟權力,是社會群體團結統一的粘合劑,促進社會群體凝成一股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發揮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載體、環境等的影響,主要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一) 外部因素

其一,價值觀念的複雜性對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全球化程序的加快,社會利益關係、社會結構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複雜化衝擊著我國的一元化社會。多元價值觀念的現實與我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不相契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功能不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人心的效果甚微。

其二,社會文化的複雜性對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新中國成立後,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社會的指導思想,思想的統一性保持了社會的穩定性和大一統的局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揮凝聚力作用的是單一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價值觀念。改革開放以後,各民族的文化在中國的碰撞和交流增多,多元文化衝擊著中國傳統的一元文化。

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觀念、平等思想、自由意識、強調發揮個體主體性,並且在資訊化社會人們選擇和接受資訊的向度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很大的平等性,這些多元文化都衝擊著我國傳統的思想觀念。高校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有效發揮、凝聚力和親和力功能作用下降。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凝聚力功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二) 內部因素

,獲取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並內化為自身的認識,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科學的方法,傳授給受教育者,並使之內化為受教育者意識的過程。因此,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影響高校凝聚力建設的主要內部因素。

其一,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領導者角色,教育過程中居於主導性地位,發揮主導性作用。影響領導者凝聚力的因素包括權利因素(人們的傳統觀念、職位因素、自利因素等)和非權力因素。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同於一般的領導者,其非權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發揮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非權力因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意識素質、人格情感素質、政治理論素質、能力素質四個方面。

其二,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發揮依賴於思想政治教育諸因素的有效性和受教育者對於教育活動的積極性。高校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大學生群體活動和聚居集中地。

蘇霍姆林斯基說「集體是教育的工具」,大學生群體凝聚力是隱性教育資源,有利於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滿足大學生「歸屬感」的需要,對大學生個體的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激勵作用,有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和諧校園建設。

黨的十五大報告把對凝聚力的要求提高到祖國的和平統一與綜合國力的新高度,在新階段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有利於凝聚人心和團結力量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向新的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陣地,高校教育者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受教育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未來先鋒軍,是凝聚力承擔者;同時凝聚力的建設需要良好的環境。

(一) 教育者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的主導力量

首先,要增強教育者的意識素質。教育者要樹立崇高的職業意識。愛崗敬業,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責任感、榮譽感、成就感和細心、耐心、愛心的品質,同時要有豁達的胸懷,有雄心而不脫離實際,有幹勁而不急功近利,保持積極向上、淡泊寧靜的精神境界。

其次,要增強教育者的人格情感素質。教育者的人格情感素質是教育者的價值追求和職業道德素養的外在表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育者作為一般人所具有的個人修養,二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職業道德人格修養。

教育者的人格情感素質作為一種自然影響力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具有無限的張力。

第三,要增強教育者的政治素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意識形態功能。從本質上講,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就是對受教育者灌輸統治階級所認同的主流價值觀念,自覺地開展意識形態教育促進受教育者社會化的過程。

教育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主流價值觀的主導地位,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方法指導,從實際出發,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的同時,加強理論研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第四,要增強教育者的能力素質。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素質是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凝聚力發揮的重要力量。

(二) 受教育者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凝聚力重要力量

首先,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堅定主流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意識形態功能,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研究和宣傳工作,揚棄非馬克思主義社會思潮,使高校大學生群體樹立主流價值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高校文化中的「主心骨」作用,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群體的凝聚力。

其次,樹立共同的奮鬥目標。共同的目標是高校學生在集體活動中所具有的的責任,與群體的每乙個成員都有利益相關性。目標是凝聚力建設的核心,只有樹立共同的奮鬥目標,才能凝聚力量,確定奮鬥的方向。

第三,建設積極的班集體文化。優秀的班級文化能夠反映高校大學生群體的理想和目標,具有粘合劑的作用,能夠激發大學生個體對群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優秀班集體文化的建立需要廣大學生的參與和支援。

第四,構建網路資訊交流平台。資訊交流的頻率、及時性和準確性直接關係到高校大學生群體凝聚力的高低,很難想象資訊交流少而凝聚力高的群體的存在。網路成為人們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大改變了人們資訊交流的方式。

進入21世紀,便捷的資料通訊使得網路成為人們生活中重要的資訊**和接受教育的方式之一,正因如此網路深受廣大學生的青睞,網路現已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中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深深的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網路拓寬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域,充實了思想教育的內容,打破了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拉近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而校園網作為學校師生提供教學、科研、管理及綜合資訊服務的寬頻多**網路,可利用先進的技術構架、便捷的傳輸網路、成熟的綜合管理系統,為學校提供教學、管理和決策所需要的三個不同層次資料、資訊和知識,是乙個覆蓋全校管理機構和教學機構的大型網路系統。

建設數位化校園、提公升高校教學與科研能力,是校園網建設與發展面臨的重要任務。校園網的建成和發展給思想政治教育進校園網工作提供了網路基礎,為校園凝聚力建設提供了技術保障。

網路具有高資訊量、高傳播速度、高互動性以及高影響範圍的特點。網路為我們提供了及時發布生動的超文字資訊的途徑和互動的資訊交換機制, 使我們的宣傳教育在理論上可以獲得更寬的受教育面和更好的宣傳效果。網路獲得知識的方式與傳統的從教師、書籍獲得的方式相比, 具有明顯的便捷性和廉價性。

大學生作為時代先鋒, 對網路的知曉度、熟悉度、利用度要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次的群體。網路的開放性、平等性和互動性迎合了大學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 深受大學生的歡迎。由於大學生對於網路的熟知與了解, 許多教師也選擇利用網路與學生溝通, 通過網路平台及時了解學生對自己的評價, 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網路給凝聚力建設搭建了乙個好的平台, 給思想政治教育進校園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網路基礎,建設好、完善好這個平台可以有效的凝聚、吸引、影響廣大青年學生。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提公升高校班級凝聚力

作者 王娜 課程教育研究 學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04期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9 04 0243 01 文化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影響人們的世界觀 人生觀 價值觀,也影響人們日常的學習 生活 人際關係等。從社會的大文化到乙個集體 乙個組織的...

高校校園網的安全管理及測試維護對策

2.2 校園網安全管理的模式不科學 現在有部分高校由網路中心或宣傳部門承擔 資訊保安工作,這樣的管理不到位,在面對突發性事件時難以有效處理,日常管理有阻 還有學校採取多部門聯合管理的方式,但是極不科學,分工不明確。各部門有自己的規章制度,在涉及本部門的管理中對工作分塊進行管理,使得不良資訊擴散加重。...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網建設介紹

在如火如荼的教育資訊化建設中,高等院校的資訊化建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深遠的意義。從高校資訊化的進展來看,第一階段,高等院校已基本完成教學 科研 圖書館等部門的主幹網建設 第二階段,隨著擴招 資訊化應用的公升級,原有網路的擴建以及宿舍網的建設成為新的熱點。由於從集中化的資訊中心轉為更加離散的學生宿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