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師招聘考試高中政治說課稿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2021-07-14 17:53:58 字數 2554 閱讀 894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結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是高二哲學常識第三課第一節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證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從第二課"普遍聯絡"中引出矛盾的思想,著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個辨證法中起到乙個基礎作用,為後面所要學習的知識作好鋪墊。

2.教學重點及難點:正確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義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這是因為:矛盾概念是第三課最基本的概念,只有真正搞懂了什麼是矛盾,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和把握關於矛盾問題的一系列基本觀點,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而且,哲學上的矛盾概念高度概括和抽象,對於剛剛接觸這一概念的中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很大難度。因此,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對於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有著"奠基","啟蒙"的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學生對矛盾的概念有較為深入的理解,並能通過各種例項對矛盾的概念加以闡述;識記"對立","統一"的基本含義。

2.能力目標:應著重培養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要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初步了解和掌握"具體—抽象—具體"的科學方法。

3.德育目標:學生能夠明確,沒有一定的條件,矛盾雙方是不會轉化的,從而認識到無論在個人成長或是在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等各方面,都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條件,促使矛盾向著有利方向轉化。

4.美育目標:通過漫畫,經典古詩詞,了解既對立又統一的平衡美,提高審美趣味。

三、教學思想和方法

1.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始終把學生的主體性放在首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在課前收集材料和資訊,在課堂中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情境當中,在參與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出結論。

[page]

2.哲學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抽象的,這一點,矛盾的概念更為突出。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始終掌握教學直觀性原則,通過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表述,從具體現象著手,慢慢引導學生概括出抽象的哲學概念。

3.在教學手段上結合傳統教學和多**工具,通過多**創設大量的材料,資訊,輔助教學。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古詩詞對比

【古詩】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一鳥不鳴山更幽"

引導學生從語文角度對比,匯入課題(設定懸念,激發興趣)

(二)講授新課

先由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從我國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者老子和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表述中,讓學生體會一分為二的思想,並讓學生按照書中所述的"地分為高山和平原,水分為淡水和鹹水……氣候分為冬和夏,春和秋"用其他內容把這個句子排列下去,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大量的具體的事例中去引出抽象的矛盾概念—對立統一(這裡需要選擇其中乙個例子來突破)。

在同學們所舉的例子裡選擇乙個,比如:高山和平原

兩者既不同,又緊密聯絡,這就是哲學中所說的矛盾,即對立統一。

在得出矛盾的概念之後,關鍵就在於具體理解和把握這一概念,這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用設疑法,漫畫討論法,古詩詞比較法等,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想象,思考,來突破乙個乙個的難點和重點。

首先來理解"對立",這一點相對比較簡單,通過一組反義詞來理解對立的含義,學生比較容易掌握.這裡還有乙個注意點,即"鬥爭性"的理解:

設疑:哲學上講的鬥爭和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政治用語中的"對立","鬥爭"是不是一回事?

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這是"共性與個性的區別"。

其次來理解"統一",這一點應具體分兩個方面講(通過兩個情境)[page]

a.漫畫 "你敢剪嗎 " (適當在漫畫中新增有關資訊:如顏色,海洋或尖刀等,以增強漫畫的形象性,直觀性)

設問:多少人? 神態?動作怎樣? (新增畫外音)

某甲和某乙所處位置和神態說明什麼?

某甲敢剪嗎?為什麼?說明什麼?

得出結論: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依存。(適當地補充一些簡單的例子 ,如磁鐵的南北兩極)

b.故事情境 "盲人為什麼會領路" (英國倫敦——"霧都")

結合教材中的"議一議":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得出結論: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會相互轉化。

(這裡聯絡學生實際,加強德育教育)

講到這裡,矛盾的含義講得差不多了,為了加深理解和正確把握這一概念,還需指出幾個注意點:

1.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始終是不可分割的(這是乙個難點,教材只是通過舉例,沒具體分析,學生得出這一結論有點困難)

a.借助剛才的漫畫"你敢剪嗎" 設問:如果某甲離開自己這一邊,跳到對方一邊跟對方在一塊,行嗎,會導致什麼結果?(會否發生變化向什麼方向變化) 這又說明什麼?

學生討論,發言,得出結論,對立和統一不可分割(相反相成)。

b.再出示匯入新課時所用的古詩詞"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以及王安石對此句的修改:"一鳥不鳴山更幽",(讓學生自己來分析,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引導,鼓勵學生從兩句詩歌中體會辨證思想,運用辨證思想,這樣才能寫出千古絕唱來。

(體現對立統一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觀)

2.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關係,既存在於事物內部,又存在於事物外部。(簡要分析:事物內部與事物外部區分的相對性)

"這是乙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乙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乙個令人絕望的冬天,這是乙個充滿希望的秋天。我們面前什麼也沒有,我們面前什麼都有。

」再次體會矛盾的思想,進一步鞏固消化新吸收的知識,同時,還可補充時政資料: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既有對立,又有統一)。

2019陝西教師招聘考試 高中政治說課稿《量變與質變》

3.啟發式教學法 適時運用多 等手段創設情景,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師生 互動 交流,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 說學法 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理解並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原因為本框 事物發展的狀態做好了知識鋪墊。通過前三課的教學,...

2023年貴州教師招聘考試 高中政治說課稿《量變與質變》

一 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全書的結構體系來講,量變與質變闡述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從本課 事物發展的原因 狀態和趨勢 來說,本節 事物發展的狀態 是聯結 事物發展的原因 和 事物發展的趨勢 的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就本節 事物發展的狀態 而言,本框 量變與質...

教師招聘考試 高中政治說課稿《量變與質變》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從全書的結構體系來講,量變與質變闡述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 從本課 事物發展的原因 狀態和趨勢 來說,本節 事物發展的狀態 是聯結 事物發展的原因 和 事物發展的趨勢 的紐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就本節 事物發展的狀態 而言,本框 量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