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反思

2021-07-11 13:10:45 字數 5623 閱讀 3811

第一單元《用字母表示數》教學反思

青島版四下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來表示數不像以前學習的內容那樣具體,它比較抽象,對於年齡才**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思維正處於以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所以他們對這些抽象的內容學習起來感覺很困難。僅就用字母表示數這一節內容來說我們分了兩課時來分散學習,但教學效果還一直不太理想。

學生心中的疑團之一:難以理解代數式的含義,解題困難。

例如:商店購進文具盒a個,購進的書包比文具盒多5個。如果每個書包36元,商店購進的這些書包一共用多少錢?

本題求商店購進的書包用的總價錢,用每個書包的單價36元乘購進書包的數量,表示為36(a+5)即可。如果題目單單求商店購進書包多少個,學生也能很快用代數式(a+5)表示,但問題稍一複雜學生理解起來就有困難。雖然他們明明知道購進乙個書包36元,購進兩個書包用2個36元,購進a個書包用36a元,但每每問到購進(a+5)個書包用多少錢時,學生便面露難色,他們一時難於理解(a+5)這樣的代數式表示的也是購進書包的數量,因為找不出購進書包的數量,所以就表示不出購買這些書包一共用的錢數。

學生心中的疑團之二:代數式不是最後的結果。

如:小明有a張卡片,小青的卡片比小明的3倍多2張,小青有多少張畫卡片?此題如果用代數式表示小青卡片的張數就是(3a+2)張。

但對於學生來說,他們短時間內不認為(3a+2)這個代數式表示的就是小青卡片的張數,總以為小青卡片的張數應該是很簡短的不帶加、減、乘、除符號的乙個字母或者乙個數。於是多數同學明明知道3a和2不能合併在一起,也「迫不得已」把它們合併成5a,或者10a,從而導致錯誤。

課下我正為學生難於理解這部分內容感到頭疼時,卻忽然想起自己當學生的時候。那是上初中的時候,剛一接觸物理、化學課,物理課上所有的公式以及化學課上所有的方程式都是用字母表示,我一時有點發懵,感覺編者是故意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放著具體的文字、數字不用,偏用抽象的字母來代替,這樣繞來繞去非把我們學生繞進圈子中。所以一時間,我對物理課,化學課學習的興趣不太濃了。

後來過了一段時間,不經任何人點撥,我自己漸漸感覺到,用字母表示物理上公式、化學上的方程式,比用文字簡單,記憶起來也很方便。所以又逐漸喜歡上了這兩門功課。……想到這些,我豁然開朗,學生接受一種新事物需要乙個潛移默化的緩衝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也會像我一樣對這部分內容逐漸領悟,清晰起來。

想到這裡我轉憂為喜,我要耐心等待,等待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頓悟

第二單元運算定律教學反思

已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乘法運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內容:學生對於加法和乘法的交換律掌握較好,可運用這兩個定律對一步加法和乘法進行驗算。基本能夠靈活運用。

然而對於加法、乘法結合律則運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則更為糟糕。細想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學生現在只是能夠認識,弄明白這三個運算定律,還不明白這幾個運算定律的作用和意義。

(除了少部分思維敏捷的學生之外)第二,學生能正確的分析算式,並正確的運用運算定律,對學生的已有基礎提出了不少的考驗,如42x25,運用運算定律計算這個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為20和5,這樣即使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這主要是因為學生還沒有完全角成25x4得100這個重要的因素造成的。這裡簡單的描述為數學「數感」吧,還有125和8得1000一樣。

第三,有的學生甚至運用運算定律折騰了一番又回到了原來的算式。

綜上所述,解決辦法只能是多講多練,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數感,在不斷的重複練習過程中,體會應該如何運用運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題。其次,等待講解了下節內容簡便運算之後,我想學生會得到乙個明確的回答,原來在計算的過程中運用運算定律可以使運算過程變得簡單,這樣,學生在計算的時候,自然就會去運用了,而且會十分的感興趣。不知教材的這樣安排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要是把簡便運算分開安排在各個運算定律新授後,或許學生會更感興趣,畢竟螺旋式的上公升符合小學生的現有心理接受水平。

第三單元《角與三角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近日教學了四年級三角形一節的知識,認為有很多知識點位可以進行**教學,如: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三內角的和等。但教師在組織學生**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準備好師生所需的**材料和演示材料,對學生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會影響**結果的不當的.

甚至錯誤的**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預料,並在**前予以排除,這樣才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如在讓學生**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時,初上這節時我讓學生自己課前準備了三組**材料: 6、7 、84、5、9;3、6、10,課堂上讓學生根據這三組材料分別擺成乙個三角形,試一試,你有什麼發現?

結果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得出均能擺成三角形,課堂上我通過巡視發現這部分學生在擺的過程中操作方法出現了差異,他們在操作時是將每相鄰的兩根小棒的端點靠在一起,而不是將兩個端點重疊在一起,這樣由於這些學生操作方法的不當而造成了**結果的不同,藉此機會我適時的教育學生掌握和應用正確的操作方法在**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們要重視對科學的**方法的學習和掌握。第二堂在另乙個班上這節內容時,在**活動前,我提出了這樣乙個問題:同學們在用小棒擺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學生思考片刻後我請了一名同學展示自己的想法,讓全體學生達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識,再分組進行**,效果較好。

第四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思

本單元剛開始的教學效果真的是特別差,學生交來的課後作業錯誤滿篇,平時麻利的對號此刻卻再也難以畫上去。一節課時間過去了,作業沒批兩本,自己卻感到頭昏腦脹,哎,怎麼會這樣?

說實在的,對這乙個單元從思想上我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心想,小數對學生已經不是初次接觸了,他們有一定的基礎,學習起來應該沒有問題。哪知道,實際上原不是這麼回事。

本單元看似容易,實則難點一大堆。小數的意義、性質上是很抽象的東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問之知道,但運用缺乏靈活性。

變換練習題題型,學生馬上無所適從。

比如,學生知道: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有0.1、0.01、0.001……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是「10」。

練習題:1.04讀作( ),表示( )。

第二個括號學生幾乎都填的是1個一和4個0.01,而少有學生填104個0.01。

雖說學生填的不算錯,但也說明學生對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不像對整數部分幾個

一、幾個十等的理解那麼深刻。

又如,學習了小數的性質: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判斷題:

2.0與2大小一樣,意義相同。( ) 學生判斷正確。

說明對小數的意義還是沒有真正理解。2.0與2大小一樣,但計數單位是不一樣的。

所以意義不同。

生活中的小數出現問題更多。尤其是單位之間的換算,要根據進率來移動小數點的位置,學生不是進率記錯了,就是小數點的位置不對,要不就是數字不夠補0時,補在了中間。

接連幾次作業,效果都很差,這使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接下來的課我該如何進行?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呢?

通過和同事的交流,我們認為,首先要慢下來,給學生消化吸收的時間,不要急於求成。第二,針對問題,一點一點講清講透,有針對性地加強專項訓練。第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歸納整理,讓學生對本單元知識有乙個系統的認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找到問題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把問題乙個個消滅掉。

後來的幾次課,我依計而行。果然作業效果有了很大改觀。批改起來也順暢多了。單元檢測在即,我想對本單元的問題再做乙個小結,幫助大家突破難點,掌握重點。

1、小數的意義:

明白不同的數字上計數單位不同。數字不同,計數單位就不同。整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最小是一,小數部分的計數單位最大是0.1。

2、小數的性質(1):

區別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數點的後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數點的後面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會改變。如:2.4=2.40,不能寫成2.4=2.04

3、小數的性質(2):

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是和小數的擴大或縮小相聯絡的。歸納為:

小數點右移一位=小數擴大10倍=小數×10

小數點右移兩位=小數擴大100倍=小數×100,……

小數點左移一位=小數縮小10倍=小數÷10

小數點左移兩位=小數縮小100倍=小數÷100,……

4、求小數的近似數:

包括兩個內容,乙個是把較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改寫原則是不能改變原數的大小,所以除了末尾的0可以去掉,其餘都要寫上。

乙個是求小數的近似數。一般會說明保留幾位小數(如保留一位小數,或精確到十分位、精確到0.1,精確到十分之一),原則是看保留位的右邊一位「四捨五入」。

如:把190070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後,再保留兩位小數

190070=19.007萬≈19.01萬

這類題最易出現的錯誤是小數數字寫對了,卻忘了添上「萬」或「億」。也有部分同學把改寫和求近似數混淆。

5、生活中的小數:主要涉及小數與復名數的相互改寫(也就是換算)。主要有長度單位、重量單位、面積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換算。

人民幣單位的換算學生基本不存在問題。長度單位除了公尺和千公尺的進率是1000以外,兩相鄰單位的進率都是10。兩相鄰重量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而兩相鄰的面積單位之間進率是100。

這是解決問題必須熟悉的。然後根據是擴大還是縮小進行小數點的移動即可。如:

2.05噸=( 2050 )千克,擴大1000倍,所以小數點右移三位。

470厘公尺=( 4.7 )公尺,縮小100倍,所以小數點左移兩位。

3.04公尺=( 3 )公尺( 4 )厘公尺,把其中的0.04公尺擴大100倍,即小數點右移兩位。

4千克70克=( 4.07 )千克,需要把70克縮小1000倍,即小數點左移三位,再與4千克合起來即可。

6平方分公尺5平方厘公尺=(6.05 )平方分公尺,需要把5平方厘公尺縮小100倍,即小數點左移兩位,再與6平方分公尺合起來即可。

本單元的教學真的是教訓難忘,我也希望自己吸取教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總結中提高。

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讓學生親身實踐,感受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觀察地點的改變所看到的物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的道理。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悟觀察地點的變化,所觀察的物體也會隨之改變,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我把學生帶到了操場,讓學生們運用不同的觀察方式觀察楊樹,邊走邊觀察楊樹位置的變化,通過實踐親身經歷觀察的過程。經歷了親身實踐的過程,書中的練習變得簡單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變得輕鬆了許多。

讓學生到戶外上課,要組織好學生活動,讓我的數學課上得更精彩,我覺得還需要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給學生留以思考的空間。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與減法》教學反思

t其實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和整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原理差不多。相對來冰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及掌握對這部分知識,但是從我這節課來說,源於學生的基礎差,可能收到的效果還是很好。下面就我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進行自己的教後反思:

數學**於生活,也將應用於生活。的確《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個單元的教材在安排時是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素材——購買學校用品入手的。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也貼近學生的生活。

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資訊,收集資訊並提出有關小數加、減計算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新的計算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採用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計算並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筆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學生都選擇利用整數加、減法的演算法進行計算。

在《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課堂小結時我提了個問題:為什麼你們都選擇採用整數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呢?通過比較你發現小數的加法和減法計算與整數的加法和減法計算有什麼相同點?

學生解決了這些問題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了。

最後我又強調了在計算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需要注意什麼。數字必須對齊,小數點也必須對齊。在練習中針對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設計了一些練習題。整體感覺學生在這部分掌握的還是不錯的。

四年級下冊數學《簡便計算》教學反思

簡便計算 教學反思 簡便計算是小學計算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理解是 簡便計算應該是靈活 正確 合理地運用各種性質 定律等,使複雜的計算變得簡單,從而大幅度地提高計算速度及正確率。近兩周時間我一直在教 算定律和簡算,開始時學生對簡算還挺感興趣,畢竟簡算可以擺脫那些繁瑣的四則混合運算了,也不用豎式計...

四年級下冊數學

2012年樂清市小學數學參賽試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時候了,只要你仔細審題,認真答題,把平常的水平發揮出來,你就會有出色的表現,放鬆一點,相信自己的實力!基礎知識 34分 一 學海無涯任我行 24分 1 1.72公尺 厘公尺 2740噸 噸 千克 2 在計算36 6 5時,先算 法...

四年級下冊數學

四年級下冊數學 小數部分 一 考一考你記憶力。1千克 克 1公尺 分公尺 厘公尺 1噸 千克 1公尺 厘公尺公釐 1平方公尺 平方分公尺 1平方分公尺 平方厘公尺 1公頃 平方公尺 1公尺 厘公尺 1分公尺 厘公尺 二 你對小數理解嗎?高階單位化成低階單位時乖以單位進率。如 1.4平方公尺 14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