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環境概況及環境現狀評價

2021-06-26 23:34:49 字數 3915 閱讀 1189

3.1.5 氣候條件

吉安市屬中**帶丘陵山區季風氣候,具有冬春陰冷,夏熱秋燥,初夏多雨,伏秋乾旱,雲系多,光照少,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8.3℃;年極端最高氣溫達47.

2℃,年極端最低氣溫-8℃。無霜期年平均280天,多年平均日照時間1390小時,多年平均蒸發量1100mm。專案區域年平均降水量1462mm,實測最大年降水量2224.

4mm(2023年,賽塘站),最小年降水量887.7mm(2023年,上沙蘭站)。暴雨天氣一般出現在4~6月,降雨量約佔全年的47.

2%。全年主導風向為北風,頻率為24%,最大風速為20公尺/秒,年平均大風(大於8級)日為4.4天。

3.2 生態環境現狀調查與評述

3.2.1 專案區土壤型別及其分布

專案區位於江西省中西部腹地吉泰盆地,區域內自然土壤以紅壤為主,土層一般較深厚,呈酸性,缺乏腐殖質和鈣質,成土母質以第四紀紅色粘土、第三紀紅砂岩為主;另有由紫色砂頁岩發育而成的紫色土,植被覆蓋度低,沖刷嚴重,土層淺,常見基岩裸露。耕作土壤以水稻土為最主要且是分布最廣的農業土壤,其中以黃泥田、潮泥田居多,廣泛分布於丘陵紅壤地區以及河流沿岸的沖積平原,水稻土的形態特徵和基本屬性分為淹育型、瀦育型、潛育型和側滲型四個亞類;旱地土主要有發育於河湖沖積物的潮土,和由紅、黃壤耕墾而成的黃泥土兩大類,潮土主要分布於河湖沿岸的平緩地帶,土層厚,肥力較高,是江西省最好的旱地土壤,黃泥土廣布於紅壤丘陵區和低山坡麓,土壤結構差,通氣透水性不良,耕耙困難。

3.2.2 生物資源

3.2.2.1 植物資源

吉安市境內多為原生地帶性植被主要是常綠闊葉林,評價區域內受人為的影響,已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森林植被的組成和結構,已不具有自然的完整性和規律,多為次生喬木、灌木和草木群落及少數人工林。栽培植被主要有以馬尾松、杉木為主的用材林,以油茶、茶樹為主的經濟林,以及果樹、水稻、茶園和藥圃等。此外還有分布較廣的荒山灌木草叢和山地灌木草叢。

專案區周圍植物多為用材林、經濟林、果林,專案區內無天然林分布。

水生植物群落,主要分布於贛江水系湖濱河流地區、池塘及水田之中,組成種類有蓮、野菱、芡實、金魚藻、苔菜、浮萍等,其它水草均為重要飼料,又是魚類棲息和產卵的場所。但由於贛江吉安市區段河床裸露較為嚴重,水生植物群落已較稀少。

農業植被以水稻為主,旱地作物主要有紅薯、玉公尺、花生、油茶等,果樹以柑桔為主,也種植有桃、李、板栗、梨、柿、柚等。

3.2.2.2 動物

專案區周圍200m以內無野生動物分布。

贛江評價河段內魚類分為15科50多種,主要有鯉鯽亞科:鯉魚、鯽魚;青草亞科:青魚、草魚;鏈鱅亞科:

鏈魚鱅魚等;鰍科:泥鰍;鬍子鯰科;鯰科等,由於受頻繁的人類生產、生活活動的影響,無珍稀保護魚類及水生動物。

3.2.3 農業生態現狀調查與評價

2023年末,吉安市區擁有耕地面積12654公頃,其中水田11189公頃,旱地1465公頃。境內農作物總面積35294公頃,其中糧食作物21325公頃,油料6904公頃,棉花1公頃,麻類65公頃,甘蔗20公頃,中藥材4公頃,蔬菜、瓜果類5227公頃,其他農作物1748公頃。

根據對專案區的調查,**路所占用的農田中沒有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2023年各類農作物總產量詳見表3.2-1。

表3.2-12023年專案區各類農作物總產量一覽表單位:噸

3.3 水土流失現狀調查

近幾十年來吉安市區由於城市建設、人為砍伐,森林植被連年遭到破壞,水土流失狀況相對比較嚴重,區域性地區山荒嶺禿,紅土裸露;近年來,吉安市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積極運用生物和工程措施及農業耕作措施來改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土流失。

3.3.1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種,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貌、土壤地質、植被等,人為因素主要指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例如:亂砍濫伐,毀林開荒,亂挖山、亂鏟草皮等。

1、降水:氣候因素主要是降水。雨季、大雨和暴雨降水量大、強度大,雨水濺擊表土作用強烈,使飽和狀態的土壤受雨水濺蝕和徑流沖刷造成水土流失。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產生水土流失的潛在條件,地面坡度的大小、坡面的長短、坡形的不同等都對水土流失有很大的影響,凡坡度大於5度的地面會發生明顯的水土流失,當坡度大於15度時,水土流失現象就較為嚴重,大於25度水土流失就很強烈。

3、土壤地質:土壤的抗蝕能力也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土壤抗蝕、抗衝的能力與成土母質有很大關係。花崗岩風化物抗衝抗蝕能力最弱,其次是砂岩風化物、紫色砂礫巖或紫色砂頁岩風化物,石灰岩風化物抗蝕力較強,第四紀紅土土質粘重,易板結,透水性差,地面徑流係數大,抗蝕能力也差。

4、植被:植被是自然因素中影響水土流失的決定性因素,植被覆蓋率越大,水土流失越少。植被好的地方降雨時樹冠截流,枯枝落葉層及地面植物保護,使得大部分降水慢慢滲入地下,同時植物根系的吸收也有助於減少水分的侵蝕,固結土壤。

一旦植被破壞,不易恢復,地表裸露,便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3.3.2 水土流失現狀評述

吉安市區水土流失面積已達23.47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30.75%,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吉安市區水土流失情況詳見表3.3-1。

表3.3-1吉安市區及江西省水土流失情況一覽表

吉安市區年平均降水在1462mm,降水量在季節分布上也很不均勻,4-6月份降水量佔全年的47.2%,而且多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現,強大的降雨侵蝕力,導致表層土壤沖刷特別嚴重,沖刷量佔全年總量的75%以上,水土流失嚴重。紅壤和紫色土抗侵蝕能力較弱,而專案區域內的紅壤占該區域土地面積的60%,其中第四紀紅土具有「板、酸、瘦、粘、蝕」的特點,許多專案在開發利用時不注意水土保持,也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一些花崗岩和砂岩紅壤區,土壤a層早已被侵蝕殆盡,露出大面積的b層和c層,區域性地區甚至基岩裸露,使土壤喪失了生產能力。

另外由於人為長期不合理的採伐利用,使土壤原生植被面積不斷減少,發生植被逆行演替,現狀植被主要是經人工營造或自然恢復的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和次生林,造成許多地方已經出現裸地,甚至基岩裸露,土壤侵蝕較嚴重。

3.4 地表水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3.4.1 地表水監測斷面設定

在專案區贛江河段設5個監測斷面,分別是瀘水入口下游100m處、贛江大橋下、陽明水廠(中山碼頭)、白鷺洲和河東水廠,具體位置見附圖二。每個斷面距兩岸10公尺處、河流中心處共布設3條垂線,採表層水樣(0.5m),混勻後分析。

3.4.2 監測專案

地表水監測專案為:ph、ss、codcr、石油類。

3.4.3 監測時間、取樣頻率和分析方法

監測時間:2023年1月上旬

取樣頻率:連續兩天,每天各一次。

分析方法見表3.4-1。

表3.4-1水質監測分析方法

3.4.4 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

3.4.4.1 評價標準

根據贛江水質現狀及其功能要求,本次地表水環境現狀評價執行ghzb 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其中ss指標執行gb5084-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一類標準,即水作標準),詳見表3.4-2。

表3.4-2水環境評價執行標準限值(摘錄) 單位:mg/l(ph值除外)

3.4.4.2 評價方法

採用單因子指數法進行評價,其表示式為:

pi=ci/coi

式中:pi——i類汙染物單因子指數;

ci——i類汙染物實測濃度;

coi——i類汙染物的評價標準值。

根據汙染物單因子指數計算結果,分析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其是否滿足功能規劃的要求,為工程實施後對水環境的影響**提供依據。

3.4.5 監測結果及評價結果

地表水水質監測統計結果見表3.4-3。

表3.4-3水質監測統計結果及評價表

從表中的統計結果來看,5個斷面的水質評價因子濃度值均未出現超標情況,各類汙染物標準指數均小於1,符合所執行環境標準,表明監測斷面水環境現狀質量良好。

3.5 聲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3.5.1 聲環境現狀調查

3.5.1.1監測布點

根據現場踏勘,擬建工程陽明大橋在贛江西岸接陽明路,在贛江東岸與規劃中的上海路平交、接規劃中的金竹大道,附近聲環境質量現狀較好。為了更好的掌握專案區域內聲環境質量現狀,本次評價在贛江西岸的工農兵電影院和贛江東岸的金竹村外進行監測,監測點特徵詳見表3.5-1。

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電磁環境和雜訊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1.監測專案 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 工頻磁感應強度 0.5mhz頻段的無線電干擾場強值,某變 某變各測1個分頻 0.15mhz,0.25mhz,0.5mhz,1.0mhz,1.5mhz,3.0mhz,6.0mhz,10.0mhz,15.mhz,30mhz頻...

環境現狀調查與評價

環境現狀調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 收集資料法 現場調查法和遙感的方法。1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 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調查是環境影響評價的組成部分,要清楚專案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必須要對專案建設之前,專案建設所在地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進行調查。1.1 地理位置 應包括建設專案所處的經 緯度,行政區位置和交...

校園環境現狀評價

1總論 1 1.1評價目的 1 1.2 編制依據 2 1.2.1 法律 法規依據 2 1.2.2 技術規範依據 2 1.3 評價內容和重點 2 1.3.1 評價內容 2 1.3.2 評價重點 3 1.4評價工作等級與評價範圍 4 1.4.1 評價等級 4 1.4.2 評價範圍 4 1.5環境保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