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地力評價技術推廣應用專案實施工作總結

2021-06-26 03:52:16 字數 4744 閱讀 6603

近年來,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資源、糧食、環境」的結構性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球的普遍關注。

眾所周知,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耕地作為土地的精華,是發展經濟和農業生產最重要的資源,耕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農業生產的發展、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巨大的影響,甚至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農田生態系統還是消解城鄉生活、生產廢棄物、維持碳氮硫磷等物質迴圈最重要的基礎。我國耕地資源緊缺是不爭的事實,不僅人均耕地面積少(僅1.

4畝),而且由於人口多,許多不宜農用的土壤被開墾為農田,耕地土壤整體質量偏低,中低產耕地土壤佔65%,而且可供開發的土地資源嚴重不足,因此,保護耕地,提公升耕地地力,對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摸清我國耕地資源狀況,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國家農業部於下發了《關於做好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通知》(農辦農〔2007〕66號),部署全國結合測土配方施肥開展耕地地力評價工作,以便查清耕地基礎生產能力、土壤肥力狀況及土壤障礙因素,為制訂農村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耕地改良與利用、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防止土地退化、耕地改良利用、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糧食安全和農業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石門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邊陲、洞庭湖尾閭地區,該全縣常年糧食總產量33萬噸左右,是傳統的水稻、玉公尺、紅薯、馬鈴薯生產大縣,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湖南省旱糧生產重點縣,水稻、玉公尺、馬鈴薯納入了《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08—2023年)》,2023年成為國家新增糧食產能工程核心縣、湖南省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示範縣。自2023年開展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來,20多年沒有進行過全面的耕地地力調查,由於耕作和施肥(特別是不同農戶間的種植制度、肥料投入、產量)差異較大,土壤養分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應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資料已經無法指導當前的科學施肥,迫切需要開展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對耕地質量基礎資料進行全面更新,以此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實現節本增收、提質增效的目標。為此,石門縣農業局從縣域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局著眼,積極爭取上級支援,於2023年獲得省農業廳批准立項,石門縣被確定為測土配方施肥試點縣,並著手實施「耕地地力評價技術推廣應用」專案,經過5年的努力,專案實施進展順利,預定的各項計畫任務指標全面完成,產生了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一、專案實施的主要內容

本專案實施旨在根據國家農業部《關於做好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通知》(農辦農[2007]66號)及湖南省農業廳《關於印發《湖南省耕地地力評價工作方案》的通知》(湘農業辦肥[2007]108號)檔案精神,按照《全國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規程》的總體技術要求,結合《湖南省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培訓教材》及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耕地地力評價指南》的相關要求,應用「3s」技術等現代高新科技手段,以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剖面點為基礎,通過耕地立地條件、土壤條件、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礎性調查和土壤取樣測試工作,摸清縣域內耕地的質量、數量及其空間分布狀況,對普查空間資料和屬性資料進行數位化管理,建立縣域耕地質量和環境狀況基礎資料庫,對石門縣耕地地力與耕地環境進行質量綜合評介,構建石門縣耕地地力資訊管理系統,對耕地質量實行全程的實時、實地監控管理,為縣域耕地質量建設、農業發展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土壤改良利用提供科學依據,並對本次調查成果進行系統化管理,向社會開展查詢、諮詢等技術服務,全方位開展和推動縣域主要農作物的測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工作,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提公升耕地的綜合生產能力,為當地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國家農業部《關於做好耕地地力評價工作的通知》(農辦農〔2007〕66號)

本專案實施採用農業部統一提供的縣域耕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軟體, 採用 「3s」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運用mapgis(地理資訊系統軟體)產生耕地地力評價調查取樣點位圖,掛接屬性形成地力評價取樣點屬性資料庫,用kirging(克格插值計算軟體)空間插值法和以點代面的方法給每個評價單元賦值,形成耕地地力評價單元屬性資料庫,從而形成空間和屬性資料共同組成的基礎資料庫。

在專案具體實施工程中,通過收集縣域行政區劃圖、農業志、農業區劃、土壤志、土壤圖、土地利用現狀圖、農業氣象資料、歷年統計年鑑等基礎資料,結合耕地立地條件、土壤條件、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礎性調查和土壤取樣測試資料,根據省農業廳的統一要求,確定地形部位、耕層質地、排澇能力、灌溉保證率、障礙層狀況、剖面構型、有機質、有效磷、緩效鉀和耕層厚度等10個因素作為我縣耕地地力評價因子,實行專家打分,在石門縣耕地資源管理系統中建立地力評價模型,根據《全國耕地型別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ny/t309-1996)標準,確定地力指數分級方案,對石門縣耕地土壤進行分級,完成耕地地力等級劃分工作。

在完成耕地土壤分級和耕地地力等級劃分的基礎上,依據土壤檢測結果,根據農業部《全國中低產田型別區劃分與改良技術規範》標準,劃分出中低產田型別和面積,合理建立作物施肥指標體系,對不同型別的中低產田有的放矢的提出改良公升級方案,確保地理提公升和農業生產增產增效。

本專案由石門縣農業局牽頭組織,由石門縣土壤肥料工作站具體承擔實施,專案計畫實施期為5年,即2023年至2023年。本專案預定計畫任務指標為:

以2023年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剖面點為基礎,通過土壤理化性狀、農戶作物栽培種類、施肥情況、作物產量結構等基礎調查,合理確定土壤檢測樣點,採集土壤和農作物植株樣品,對鹼解氮、全氮、有效磷、緩效鉀、速效鉀等大量元素和硼、鋅、錳、鉬、鐵、銅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機質、酸鹼度等專案進行檢測分析,查清全縣耕地基礎生產能力、土壤肥力狀況及土壤障礙因素,對石門縣耕地地力與耕地環境進行質量綜合評介,建立縣域耕地質量和環境狀況數位化基礎資料庫和耕地地力資訊管理系統,為制訂農村耕地質量保護與建設、耕地改良與利用、農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等提供科學依據。

本專案實施期間,計畫採集土壤樣品7000個、植株樣品200個進行檢測分析。

合理運用縣域耕地地力評價成果,積極開展和推進低產田改良公升級及縣域主要農作物的測土配方與平衡配套施肥工作,通過應用測土配方施肥資料彙總軟體和縣域耕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軟體,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資料庫、肥料配方資料庫、測土配方施肥效果評價資料庫,向社會提供相關查詢、諮詢等技術服務,研究、完善主要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並在全縣普遍推廣應用,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控制環境汙染,有效促進全縣農業生產「高產、高效、優質」和農產品「環保 、安全」目標的實現。

本專案實施期間,以柑橘、茶葉、水稻、油菜、玉公尺、蔬菜、烤煙等縣域主導農作物為物件,累計實施測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370萬畝以上,確立當地適用的施肥配方10個以上,推廣使用配方肥4.8萬噸以上,專案區內農作物綜合增產率達5%以上,增收節支7800萬元以上。

二、專案實施進展情況

2023年1月,專案完成單位專門成立了專案實施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組,制訂了詳實可行的專案實施方案,至2023年10月,專案實施的籌備工作基本完成。

自2023年11月開始,本專案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專案完成單位通過成立領導小組和技術專家小組、制定實施方案 、依託技術後盾單位等措施,至2023年10月,專案預定的各項任務指標全面完成,專案實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專案計畫採集、檢測土壤樣品7000個、植株樣本200個,實際採集、檢測土壤樣品7289個(其中水田土樣3504個,旱地土樣4235個)、植株樣品205個,對鹼解氮、全氮、有效磷、緩效鉀 、速效鉀、ph值、有機質等5個大量元素專案和硼、鋅、錳、鐵、鉬等微量元素及ph值、有機質等其他專案進行檢測分析,完成計畫任務的113.2%;採集、植株樣本205個,完成計畫任務的102.5%,共計完成土壤樣品和植株樣品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檢測分析50301項次,並根據我縣實際情況,增加了大田土樣全氮和容重檢測分析,隨機抽樣檢測分析全氮大田土樣445個,選擇進行容重檢測分析有代表性的樣品85個。

通過對耕地立地條件、土壤條件、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及培肥水平等基礎性調查和土壤取樣測試工作,摸清了縣域內耕地的質量、數量及其空間分布狀況,形成了空間資料和屬性資料共同組成的石門縣縣域耕地資訊基礎資料庫;利用農業部統一提供的縣域耕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軟體,基於石門縣耕地資源基礎資料庫,野外調查與室內分析化驗以及質量評價結果,通過專家打分,建立了石門縣耕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

在省、市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根據《全國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技術規程》的相關技術要求和《全國耕地型別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ny/t309-1996)標準,建立了符合石門縣實際情況的地力評價模型,確定了地力指數分級方案,完成了全縣耕地分等定級工作,將全縣耕地分為1-7級,其中1、2級為高產地,3、4、5級地為中產地,6、7級地為低產地。

依據全縣耕地分等定級結果,按照農業部《全國中低產田型別區劃分與改良技術規範》標準,劃分出中低產田型別和面積,對不同型別的中低產田有的放矢的提出了改良公升級的技術方案,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柑橘、茶葉、水稻、油菜、玉公尺、蔬菜等縣域主要農作物施肥指標體系,為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平衡配套施肥提供了科學依據。

專案計畫實施測土配方和平衡配套施肥370萬畝次以上,確立當地適用的施肥配方10個以上,推廣使用配方肥4萬噸以上,專案區內農作物綜合增產率達5%以上。實際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387.6萬畝次(柑橘110萬畝次、茶葉15萬畝次、水稻 115.

1萬畝次、油菜82萬畝次、玉公尺46.5萬畝次、蔬菜7萬畝次、棉花10萬畝次、馬鈴薯2萬畝次),確立當地適用的施肥配方 33 個(柑橘4個、茶葉4個、水稻12個、油菜4個、玉公尺4個、蔬菜1個、棉花4個),推廣使用配方肥4.85萬噸,專案區水稻、玉公尺、油菜、柑橘、茶葉、蔬菜等作物上測土配方施肥比農民常規施肥增產率達6.

63%,增收節支20750.39萬元。

2023年石門縣農業局利用縣域耕地地力評價成果申報國家「新增糧食產能工程」專案,順利通過國家相關部委審核,2010—2023年實施規模達到41萬畝(其中:農業綜合開發10.8萬畝,**基建27.

9萬畝、國土整理2.3萬畝),其中2023年用於中低產田改造的**基建資金600萬元已到位,計畫在蒙泉鎮、夾山鎮、新鋪鄉改造中低產田1.5萬畝.

應用測土配方施肥資料彙總軟體和縣域耕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軟體,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資料庫、農戶調查資料庫、土壤取樣資料庫、土壤樣品測試資料庫、肥料配方資料庫、測土配方施肥效果評價資料庫和耕地資源管理資訊系統,對測土配方施肥資料、第二次土壤普查空間資料和屬性資料進行數位化管理。

精沖技術的推廣應用

2008 01 05 03 35 16作者 佚名 網際網路瀏覽次數 105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在各類機電與家電產品的結構零件中,大量採用料厚t 0.5 16mm的各種金屬材質 形狀複雜的板狀零件。由於其尺寸與形位精度要求高,特別是沿料厚方向要求光潔 平直。常規的傳統加工方法是由沖壓供坯,用車 銑 ...

翼城縣耕地地力調查與質量評價的成果應用

2.2不同時期人口 食品構成糧食需求分析 20世紀90年代初,我縣居民食品構成以糧食為主,到2009年,全縣人口增至32.3萬,居民食品構成中,糧食所佔比重明顯下降,肉類 禽蛋 水產品 奶製品 油料 水果 蔬菜 食糖占有相當比重。按國際通用糧食安全400kg計,按自然增長率以5.77 計,到2015...

建築業10項新技術推廣應用與標準規範實施手冊

建築業10項新技術推廣應用與標準規範實施手冊圖書冊數 六卷 1張可檢索光碟 出版社 鍾明祥 本書作者 哈爾濱地圖出版社 2008年 圖書 定價 1480.00元 680.00元 建築業10項新技術推廣應用與標準規範實施手冊詳細目錄 第一章樁基新技術 第二章地基處理技術 第三章深基坑支護及邊坡防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