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師流動制度重在合理有序參與

2021-06-21 15:54:00 字數 4739 閱讀 9661

調查報告:完善教師流動制度重在合理有序參與

——來自全國24個省份9萬名教師的調查報告

近年來,河南省鶴壁市鶴山區文教體局建立流動授課站,公開招聘「流動授課教師」,為鶴壁西部山區10餘所學校、1200多名孩子流動授課。圖為在鶴山區姬家山鄉施家溝村國研學校**課上,孩子們跟著城裡來的老師學唱歌。據悉,「流動授課教師」在評先、評優、晉職、晉級等方面均優先考慮。

(資料**)

為實施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地紛紛建立教師流動制度,促進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教師,作為這項制度的核心群體,他們的態度關係到這項制度的實施成效,推動教師流動的關鍵在於教師主體參與下的合理有序流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期問卷調查了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8個區縣11867所小學、初中及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在崗教師90115名,了解教師對當地實施教師流動政策的看法,為完善中國特色的教師流動制度提供決策參考。其中東、中、西部教師分別佔42.22%、33.

61%、24.17%;城鄉教師分別佔28.09%、71.

91%;男性教師佔45%。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1大多數教師認識到流動是大勢所趨

大部分教師認識到流動是大勢所趨。27.90%的教師願意參與政策要求下的強制性流動,52.

01%的教師希望流動是自願申請的,6.71%的教師希望滿足個人附加條件的流動,1.34%的教師對是否流動以及採取何種形式的流動無所謂。

只有2.04%的教師不願意以任何形式流動到別的學校任教。(圖1)

圖1教師流動意願

年齡大的教師更支援政策要求的流動。不同年齡比較,教師年齡與流動要求呈反比。50歲以上的教師對「出於自願申請的流動」選擇佔42.

32%,低於30歲以下教師13個百分點,而選擇「政策要求的流動」高於30歲以下教師9個百分點。雖然一般認為年齡大的教師不願意更換崗位,但調查發現50歲以上教師不願意參與任何形式流動的人數僅為2.75%。

(表1)

學歷越高對流動自主權要求越高。不同學歷比較,教師學歷越高對流動自主權要求越高。研究生學歷教師選擇「出於教師自願申請的流動」高於中等學歷教師17個百分點,選擇「無所謂」的則低於中等學歷教師8個百分點;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對「滿足個人附加條件的流動」選擇略高於其他學歷的教師,但不願參與任何形式的流動比例也最低。

說明學歷高的教師心態更開放,同時自主意識更強。(表2)

學校教學質量越高的教師對流動自主權要求越高。校際比較,教學質量高的學校的教師相比其他學校對流動的自主權有更高的要求。學校在本區縣的教學質量水平越高,教師選擇「出於教師自願申請的流動」比例越高,教學質量最低和最高的兩類學校相差10個百分點。

而教學質量最高的學校教師選擇「政策要求的流動」的百分比為25.06%,比教學質量最低的學校低5.64個百分點。

顯然,優質學校的教師更希望自主流動。(表3)

城市教師對流動自主權的要求較高。城鄉比較,城市教師對流動自主權的要求較高。在「出於教師自願申請的流動」選擇上城區教師高達60.

56%,比農村教師高出14.25個百分點;與此相反,在「政策要求的流動」上,農村教師比城市教師高7.74個百分點,農村教師群體更支援教師流動政策。

此外,不論學校處於何位置,教師都傾向於「出於教師自願申請的流動」,即使話語權較弱的農村教師也有46.31%的人希望換崗流動時能夠遵從其意願。(圖2)

圖2學校位置不同的教師流動意願

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更追求流動自主。不同地區比較,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更追求流動自主權。以農業人口佔當地人口比例作為乙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指標分析經濟發展水平與教師流動意願的關係,農業人口比例越低表示經濟越發達。

結果發現,在「出於教師自願申請的流動」選擇上,經濟發達的地區比不發達地區高近14個百分點;而在「政策要求的流動」選擇上,農業人口所佔比例低的地區比所佔比例高的地區低近9個百分點。在其他三類流動意願選擇上,農業人口所佔比例的高中低之間差異不大,均低於4個百分點。(表4)

2部分教師對流動心存顧慮

家庭是教師流動時首要考慮因素。在工作生活環境差距較大的情況下,推進教師流動,他們難免有各種顧慮:52.

98%的教師擔心學校離家遠,48.41%的教師擔心無法照顧家人,24.65%的教師擔心兩地分居,24.

66%的教師擔心去新環境不適應。而擔心事業發展、收入待遇等方面的選擇比例均不到20%。只有17.

69%的教師擔心到新學校事業發展要重新開始,12.44%的教師擔心收入降低。

教師對流動有顧慮是共同的,在不同群體教師身上的反映有所差異:

已婚教師首要顧慮是擔心無法照顧家人。從婚否比較,已婚教師的顧慮較高。將教師婚姻狀況分為已婚、未婚和其他三類。

50.16%的已婚教師擔心無法照顧家人,分別高出未婚教師、其他婚姻狀況教師15.3和4.

95個百分點,已婚教師擔心收入待遇降低的佔11.85%,分別低於未婚教師、其他婚姻狀況教師5.4和4.

89個百分點。

教師學歷越高越擔心去新環境後事業發展要重新開始。不同學歷比較,學歷越高越有事業發展顧慮。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選擇此項的人數佔25.

49%,分別高於中等學歷、大專學歷和本科學歷教師12.87、9.69和5.

56個百分點。研究生學歷的教師中擔心去新環境不適應的比例最低,為18.34%,低於中等學歷教師以及本、專科教師8到6個百分點。

3大部分流動教師能夠適應新環境

流動教師以中青年、中初級職稱、本科學歷教師為主。流動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參與過和正在交流的教師調查結果顯示,流動教師以年富力強的教師為主,年齡在30歲以下、31-40歲、41-50歲、50歲以上的人數分別佔流動教師總數的23.

21%、49.72%、23.15%、3.

90%;學歷為中等、大專、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數分別佔流動教師總數的3.74%、30.28%、64.

98%、1.00%;職稱為未評職稱、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階職稱的人數分別佔流動教師總數的3.50%、35.

47%、48.86%、12.17%。

多數流動教師在流入學校主要承擔教學工作。教師在新學校主要承擔教學任務。參與流動的教師中95.

27%的人在原學校是授課教師。68.4%的流動教師在流入學校教授專業對口的課程,18.

3%的教師教多門課,只有不到3%的教師能夠參與學生和學校管理活動,1.6%的教師能夠指導流入學校教師。

小部分教師因流動在職稱職務培訓等方面發生變化。教師在流動後工作生活條件有稍許變化。84.

41%的教師報告流動並沒有帶來職稱職務的變化,獲得提公升的教師不到15%。47.7%的教師報告培訓機會沒有變化,18.

05%的報告培訓機會比在原來的學校大幅度減少。

部分流動教師工作中遇到不同的困難。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各有各的困難。31.

52%的流動教師報告工作上沒有遇到什麼困難,20%以上的反映工作中遇到新學校硬體設施落後、缺乏良好的辦公條件、學生學習能力不高、新學校可供利用的教育資源較少、新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水平不高、教學任務繁重等問題。有小部分教師反映缺乏教學機會、缺乏流入校教師指導、勝任本校教學要求存在困難,前者多來自辦學水平較好的學校,後者多是薄弱校派到優質學校學習的教師。

教師流動期間生活上的困難集中體現在家校距離遠、無法照顧家人和住宿困難等方面。流動教師生活遇到住宿困難。教師反映的生活困難集中體現在家校距離遠帶來的生活問題,分別有39.

17%、28.96%和18.52%的教師存在上班要花更多的時間、無法照顧家人、住宿困難等問題。

流動期間住宿由流入學校解決(提供宿舍或租金)的流動教師佔34.06%,由原學校解決住宿的佔1.72%,自己解決住宿問題的佔11.

43%,回自家住的佔52.79%,其中有一部分教師因無法解決住宿問題而不得不回家住。還有15.

10%的教師反映經濟負擔加重。收入方面,75.10%的流動教師收入狀況基本沒有變化,13.

43%的教師收入下降。

4七成多教師支援流動政策

(一)教師對流動政策的看法

70%以上的教師贊同教師和校長全面流動。大多數教師贊同教師流動是解決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調查顯示,分別有76.

94%和78.06%的教師認為縣(區)域內學校之間教師流動、校長流動是促進學校間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多數教師支援建立全體教師流動、校長流動制度,但有20%以上的教師明確反對教師全面流動和校長流動。大部分教師認為教師交流時關係應留在原來的學校,26%的教師反對人事關係留在原來的學校。

農村教師更支援全面流動制度和流動時帶走人事關係。城鄉比較,農村教師最支援流動政策。支援建立全體教師流動制度的農村教師佔76.

59%,比城市教師高8個百分點;69.28%的農村教師認為,交流時人事關係應放在新學校,也高於城市教師8個百分點,說明農村教師更希望通過流動改變處境。在校長全面流動制度建立方面,城鄉教師表示同意和完全同意的百分比相當,分別為77.

61和79.96%。(圖3)

圖3城鄉教師對教師流動政策的看法

辦學水平低學校的教師更支援全面流動制並希望流動時人事關係流轉。辦學水平較低的學校教師更支援全面流動並希望流動時人事關係流轉。調查顯示,辦學質量較高的學校教師支援全面流動的百分比為68.

44%,低於辦學質量較低的學校9.37個百分點。辦學質量越高的學校教師越希望流動時人事關係留在原校,百分比為78.

07%,而辦學質量較低學校教師則希望通過流動改變處境,支援人事關係留在本校的教師佔67.18%,低於優質學校近11個百分點。(圖4)

圖4教師對教師流動政策的看法——分學校質量

一半左右的教師認為,校際間辦學條件和發展機會的差距是阻礙流動政策貫徹落實的關鍵因素。教師流動的阻礙主要來自非經濟因素。有58.

8%和45.53%的教師認為校際之間辦學條件差距、教師發展機會的差距是阻礙本地教師流動政策貫徹落實的重要因素。還分別有28.

59%、25.14%和23.39%的教師認為校際間校長管理水平的差距、學校所在社群環境的差異、生源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影響教師流動政策落實的關鍵因素。

這種狀況說明教師更看重學校的軟硬條件和發展機會等因素。

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法律制度的構思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流動人口規模持續擴大。流動人口的迅速增多為繁榮經濟 豐富人民生活 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流動人口的增加也給社會治安 城市建設 文化教育 社會管理等方面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尤其是城市流動人口的管理問題顯得特別突出。筆者認為只有從建立健全流動人口管理的法律...

優化教師評價制度完善學校內部管理

優化教師評價制度 完善學校內部管理 摘要 現代學校管理改革中,教師評價制度的實施與完善越來越受到重視,成功的教師評價制度有助於提高教學的質量 有助於確定教師是否需要及需要接受怎樣的培訓 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師生和教師間的交流關係等等。合理完善的教師評價制度既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措施,又是糾正缺點 發...

優化教師評價制度完善學校內部管理

教師是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最寶貴的資源 人的資源。在思想觀念上,行使教育管理權力的人,應該把教師看成是辦學最大的 最具活力的資源,教師的思想境界 工作質量 潛在能力的調動 運用和發揮,可以轉化為較高的辦學效益。教師能夠勝任社會賦予他們教書育人的職責,學校就能夠存在和發展,反之學校就會衰落。從這個意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