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功能論

2021-06-18 17:37:33 字數 3508 閱讀 9744

【資料庫】馬列、哲學、政治、法律、社科總論2023年

【文獻號】3117

【原文出處】發展論壇

【原刊地名】濟南

【原刊期號】199512

【原刊頁號】49-50

【分類號】d0

【分類名】政治學

【影印期號】199602

【標題】政治制度功能論

【作者】洋龍/移山

【作者簡介】洋龍移山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

【正文】

政治制度是人們政治關係的規範體系。政治制度作為乙個歷史的範疇,它是人類社會政治現象出現之後的產物。隨著社會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生產能力的提高,社會內部的分工和分化不斷向縱深發展,人類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遏制個人本能和任意行為,用以維持社會群體完整性、穩定性和保證生產活動順利進行的社會規範的內容不斷增加,形式也不斷變化。

不同形式、內容和作用的規範,以乙個統一的既定目標為軸心形成了相互聯絡、以合力形式發揮功能的體系。政治制度正是人類在政治活動中為鞏固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維護生產活動和社會秩序,從根本上維護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利益,調節社會矛盾,緩解社會衝突,從而造就一種較穩定、持久的群體內部關係,以容納和推動生產活動及其社會活動順利進行應運而生的。政治制度主要蘊含權力的產生基礎和分配方式,確定各種利益群體在社會權力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間的關係,行使權力的合法原則、程式和機制,對越軌、違法行為的制裁以及社會對外關係等。

政治制度具有社會相關性、階級性、權威性和相對穩定性等特徵。

政治制度在社會政治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概括起來,其主要功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引導和保證社會發展方向。社會的發展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就總體而言,政治制度以其特有的結構形式和功能影響,制約社會其他社會制度發揮作用的程度和範圍,以其特有的權威,控制社會的發展方向。

一旦其他社會制度在某些方面甚至全域性背離其宗旨,政治制度便予以干涉,引導社會的發展有利於自己的本質要求,並利用各種手段,調動和組織全社會的力量,直接或間接地為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提供動力保障。

第二,實現社會整合。在社會財富相對短缺的情況下,各種利益群體總是處於不斷分化、組合之中,往往發生矛盾和衝突。為了不使這種矛盾和衝突對社會造成破壞,政治制度為社會成員提供政治關係的規範、行為準則,人們按照這些規範行事,就能使整個社會的政治關係表現得結構完整,活動有條不紊,各方面配合默契,整個社會機體運轉靈活。

社會政治關係一旦失調,社會機體失靈,就會造成社會的混亂。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乙個高度發展時期,社會成為乙個結構複雜的有機體,組織程度高,規模大,各個系統縱橫交錯,各種因素盤根錯節,政治制度的整合功能就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

第三,提供社會政治化的行為規範。歷史已將人類社會毫無例外地捲入政治生活之中,使社會化的人類與政治日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政治充滿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制度以它的規則體系告訴社會政治化時代的人們應當怎樣行動,以此培養理想的社會角色。

在以實現現代化為主旋律的新時代,政治制度作為現代化的政治前提和基礎條件,逐步改造整個社會結構,為政治現代化培育理想的現代社會秩序,完成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根本轉變。

政治制度這些功能能否正確發揮,取決於政治制度是否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政治制度不能正常發揮功能就表明社會政治關係失調,階級矛盾的加劇,發展的結果必然是政治制度的革新。

我國現行的政治制度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建設事業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具有自己鮮明的特色,更有利於在我國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發揮其功能。

第一,階級基礎的廣泛性。政治制度是社會階級關係的集中反映和體現。我國建立的政治制度,在階級結構上,工人階級不僅同勞動階級而且同非勞動階級結成聯盟。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後,隨著社會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轉變,在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兩面旗幟下,政治制度的階級基礎更為廣泛。

第二,領導力量的不可動搖性。在當今世界,任何政治制度的運作都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我國的政治制度是通過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這種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也是由黨的性質所決定的。政治制度的社會主義性質,也正是由共產黨的領導保證和實現的。中國共產黨在政治制度中的領導地位是神聖的,不可動搖的,無論哪個層次的政治團體都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共產黨的領導。

儘管黨對它們的領導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但這些政治團體不管怎樣完善和發展,都必須有利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不能有絲毫的削弱。這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本質特徵和內在要求。

第三,其宗旨的人民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都有自己的宗旨和目標。我國的政治制度不僅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而且整個制度體系的建立和調整,都必須依照人民的意志進行,並以有利於維護和實現人民利益為根本標準,把人民的利益和意志置於至高無上的地位。

制度的執行必須保證人民的意志和願望得到充分表達,並保證對於一切違反人民利益和願望的行為給予及時有效的懲罰。任何層次的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制度的每乙個環節、執行規則都不能與人民的意願相悖,都要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憲法與法律賦予人民的權利不受侵犯,並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參政議政的能力和水平。開闢各種途徑,採取各種形式,拓展人民大眾的政治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參與質量。

第四,本質的優越性。政治制度是否優越,主要是看能否與其他社會制度體系的功能相適應,能否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使其充分發揮內在潛力。我國的政治制度從本質上講與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要求相一致,對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鞏固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保證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性質,並能夠自覺地調整與其他制度之間的關係,為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創造條件。

同時中國的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在一定範圍內容納其他活動的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翁地位,保證人民群眾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因而能夠激發他們的熱情和主動精神,充分釋放其潛能。這種優越性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五,變革的自覺性。政治制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觀察問題,在原有的政治制度無法容納代表社會發展方向的社會政治活動時,當政治制度不再適應其他社會制度,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對政治制度提出變革的要求的情況下,賴以存在的一套政治規範系統,也必然相應地或早或遲發生變化,創造一套新的具有更大容量的政治制度。

中國的政治制度基本上與社會其他制度相適應,能夠吸納較廣泛的社會政治力量和進步的政治活動。然而勿庸置疑,它們也有相矛盾和不太適應的地方。政治制度的某些具體環節和具體形式因諸種原因,還有不夠完善和成熟的地方,特別是有些具體和專門的政治制度帶有許多舊社會的痕跡,沿襲了戰爭年代的一些做法。

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一些弊端暴露了出來,與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的發展,與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強的民主意識形成了矛盾和反差。這就對政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全社會絕大多數的成員的根本利益和目標是一致的,政治制度的健全與完善完全可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科學理論領導下,通過有秩序有步驟的改革來實現,不需要通過暴力推翻現行的政治制度。

以中共十四大為標誌,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乙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的現代化是乙個全面的歷史發展過程,既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經濟現代化,又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政治現代化。為此我們必須堅持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充分發揮其功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議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同時又要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不斷地予以完善和發展,使其充滿活力,保證其優越性的充分發揮。

當代政治制度感想

當代政治制度學習心得 政治是門深奧的學問,因為牽涉的人群很廣泛,或者說跟每乙個中國人都有關係。學習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讓我對國家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沒什麼高深的見解,就說一下我自己的心得。當代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是人民民主 的政權組織形式。我國是人民民主...

政治制度史作業

皇帝諡號略論 諡號,就是王 公 卿 大夫 自漢代起則是皇帝 大臣 親貴 士大夫 死後依其生前事蹟給予的稱號,是對其一生事蹟的總結,有蓋棺定論的意味。按傳統說法,諡號起始於周,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於周室,死後獲諡,這是諡法之始。周禮 說 小喪賜諡。逸周書 諡法解 維周公旦 太公望,開嗣王業,建功於牧之...

比較政治制度複習

西方 1.普遍選舉權原則 2.平等選舉權原則 3.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 4.秘密投票原則 10 選舉程式 1.設立選舉組織機構 2.劃分選區 3.選民登記與選民資格審查 4.候選人資格與候選人提名 5.選民投票 6.選票計算 7.選舉結果的確認 8.選舉的訴訟 11 中西方選舉制度的差異 1 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