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前句子翻譯

2021-05-01 11:58:56 字數 4985 閱讀 4240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譯文:況且孝道從奉養雙親開始,繼而侍奉君主,最終落到處世為人上。揚名於後世來光耀父母,這是最大的孝道。

2. 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弗敢闕。」

譯文:兒子雖然駑鈍,請允許我把您老人家所編撰的史實掌握完整地加以編輯,不敢稍有缺漏。

3.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

譯文: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見不會被採納,政治主張無法實行,便褒貶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是非,作為天下的標準。

4.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譯文:《春秋》這部書,上闡明夏禹、商湯、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別人與人之間的倫理綱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論定猶豫不決之事,獎善懲惡,尊崇賢能,鄙夷不肖,恢復已經滅亡的國家,延續已經斷絕的世系,補救偏頗之事,振興廢弛之業,這是王道的精髓。

5.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千。

譯文:撥正乙個混亂的社會,使它回歸正道,沒有什麼比《春秋》更切實有效,《春秋》不過數萬字,而它的要旨就有數千條。

6.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經事而不知其宜,遭變事而不知其權。

譯文:做人臣不可以不知道《春秋》,否則處理日常事務不知怎樣做才合適,遇到突發事件不知用變通的權宜之計去應對。

7.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後;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譯文:所以《春秋》是禮儀的根本所在,禮是在壞事發生之前加以防範,法是在壞事發生之後予以懲罰;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禮禁絕的作用難易察覺。

8.《春秋》採善貶惡,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獨刺譏而已也。

譯文:《春秋》褒獎好人,貶斥惡人,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頌揚周王室,不只是諷刺譏斥而已。

9.且士賢能而不用,有國者之恥;主上明聖而德不佈聞,有司之過也。

譯文:況且賢能的人事不被任用,是國君的恥辱,君主明聖而功德不能廣泛傳揚,是有關人員的罪過。

10.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

譯文:我所說的是綴述歷史舊事,整理歸納歷史傳聞,並不是所謂創作呀,而您拿它與《春秋》相比,這就錯了。

11.《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

譯文:《詩經》三百篇,大多是聖人賢士發洩憤懣而創作的,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憂鬱憤懣,不能實現自己的主張,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於後來人。

12.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

譯文:於是品學兼優的文學之士逐漸進用。《詩經》《尚書》不斷地被發現。

13.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

譯文:網路蒐集天下散失的舊聞,對帝王興起的事蹟推原它的本始,考察它的終結,既看到它的興盛,也留意它的衰亡,研討各代所行之事。

夏本紀1、當帝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

譯文:當堯帝在位的時候,洪水滔天,浩浩蕩蕩地包圍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都深陷在憂愁之中。

2、等之未有賢於鯀者,願帝試之。

譯文:比較起來,在他同輩人中沒有誰比他更能幹的了,希望陛下您讓他試試。

3、舜登用,攝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乃殛鯀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

譯文:舜被提拔中重用,**執行天子的政務,按時巡行視察各地諸侯所守的疆土。舜在巡視途中,看到鯀治理洪水幹得不成樣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天下人都認為舜對鯀的懲罰是正確的。

4、有能成美堯之事者使居官?

譯文:有誰能光大堯帝的事業,可以擔任官職的人嗎?

5、女平水土,維是勉之。

譯文: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把他幹好啊!

6、禹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出;亹亹穆穆,為綱為紀。

譯文:禹的為人,辦事敏捷而又勤奮,他的品德不違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親,他的言語誠實可信。他的聲音符合自然的音律,他的身體就是標準的尺度,他的教令幾經權衡方才發布,他如此勤勉肅敬,可作為人所共遵的綱紀。

7、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譯文:禹為父親鯀因治水無功而受嚴懲深感痛心,因此勞神苦思,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經過自己家門也不敢進去。他吃穿都很簡樸,但對祖先神明的祭祀卻很豐厚盡禮。

自己的居室極其簡陋,把資財都使用在挖溝修渠等水利工程上。

8、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

譯文:他讓伯益給民眾分發稻種,教群眾在低窪潮濕的土地上種植。又讓后稷在群眾難以得到食物時發放食物。

9、六府甚修,眾土交正,致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

譯文:掌收貢賦的六府可以很好地完成它的職責了,所有的領土上都可以徵收賦稅了。但徵收賦稅必須慎之又慎,要嚴格按照上中下三等土壤來確定賦稅的等級。

10、東漸于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於是帝錫禹玄圭,以告成功於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譯文:東面流入大海之濱,西面覆蓋到流沙地帶,從荒遠的北方邊陲直到南方天際,天子的聲威教化達到了四海的盡頭。於是帝舜賜給伯禹一具玄圭,用它向天下宣告大功告成。

魯周公世家

1、今我其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以其璧與圭歸,以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譯文:現在我通過占卜的大龜聽命於先王,你們若能答應我的要求,我將圭璧獻上,恭候你的吩咐。你們若不答應,我就把圭璧收藏起來。

2、王其無害。旦新受命三王,維長終是圖。茲道能念予一人。

譯文:您不會有災禍的,我剛接受三位先王之命,讓您只須考慮周室天下的長遠之計,別無他慮。這種方法能保佑您啊。

3、我之所以弗闢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譯文:我之所以不避嫌疑**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我們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4、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譯文:但我卻洗一次頭要三次握起頭髮,吃一頓飯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後,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於人。

5、及成王用事,人或譖周公,周公奔楚。

譯文:到成王臨朝後,有人說周公壞話,周公逃亡到楚國。

6、為人父母,為業至長久,子孫驕奢忘之,以亡其家,為人子可不慎乎

譯文:做父母者,經歷長久時期創業成功,其子孫驕奢淫逸忘記了祖先的困苦,毀敗了家業,做兒子的能不謹慎嗎?

7、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譯文:為政不簡便易行,人民就不會親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歸附。

8、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敬復之。無敢寇攘,逾牆垣。

譯文:馬牛走失,奴隸逃跑,軍士不得擅離職守去追捕,他人的馬牛奴隸如果跑到自己處要恭敬地歸還。不許劫掠盜竊,不許翻越牆垣。

9、魯人三郊三隧,峙爾芻茭、糗糧、楨幹,無敢不逮。

譯文:魯國西、南、北三方近郊遠郊之人,備辦糧草楨幹,不許缺少。

高祖本紀

1. 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

譯文:高祖每次去買酒,在店裡暢飲,買酒的人就會增加,店裡售出去的酒就是平常的幾倍。等到看見了有龍出現的怪現象後,到了年終,這兩家就毀掉了高祖的欠據,不再向他討帳。

2.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譯文:單父縣人呂公(平時)與沛縣縣令很要好,他為躲避仇人到沛縣縣令家做客,於是把自己的家遷到沛縣安了家。

3. 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譯文:高祖做亭長時,,一向看不起這幫官吏們,於是在進見的名帖上詐稱「賀錢一萬」,實際上他乙個錢也沒帶。

4. 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

譯文:高祖也趁機戲弄眾多賓客們,他乾脆就坐到上座去,一點兒也沒有不安的感覺。

5. 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

譯文:這時候,沛公站起來,整理衣服,向他道歉,並把酈食其請到上座 。

6. 南攻潁陽,屠之。因張良遂略韓地轘轅。

譯文:沛公又向南攻打穎陽,**了穎陽城的人。又憑藉著張良終於奪取了南韓的轘轅山關險道。

7. 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

譯文:沛公以為其中有詐,就用了張良的計策,派酈生、陸賈去遊說秦將,並用財利進行引誘,並趁機襲擊武關,攻了下來。

8. 與秦軍戰於藍田南,益張疑兵旗幟,諸所過毋得掠滷,秦人憙,秦軍解,因大破之。

譯文:在藍田南面與秦軍交戰,增設疑兵旗幟,命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秦地的人都很高興,秦軍鬆懈,於是大破秦軍。

9.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繫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軹道旁。

譯文:秦王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帶繫著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璽和符節,在軹(zhǐ,紙)道亭旁(向沛公的軍隊)投降。

10.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

譯文:沛公召集秦地各縣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對他們說:「父老們受秦朝的苛虐法政的苦已經很久了,(秦朝統治時)非議朝政得失的要滅族 ,相聚談話的要處以死刑,

11.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譯文:再說,我之所以把軍隊撤回駐紮在霸上,是想等著各路諸侯到後,共同制定乙個規約。

12.可急使兵守函谷關,無內諸侯軍,稍徵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

譯文:您應當趕快派軍隊把守函谷關,不要讓諸侯軍進來。再逐步徵集關中的兵來增強自己的實力,以便抵抗他們。」沛公認為他的話有道理,就依從了他的計策。

13.會項伯欲活張良,夜往見良,因以文諭項羽,項羽乃止。

譯文:正好項伯要救張良(免得他與沛公一起被殺),(於是項伯)連夜來到沛公軍營見張良,(項伯會見張良後返回楚營)用不能攻殺劉邦的道理勸告項羽,項羽這才作罷。

14.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

譯文:懷王,是我家叔父項梁擁立的,他沒有什麼功勞,憑什麼能主持定約呢!

15.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

譯文:漢王的軍隊過去以後,就把架在陡壁上的棧道全部燒掉,以防備諸侯或其他強盜偷襲,也是向項羽表示沒有東進的意思。

16.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居南鄭,是遷也。

項羽封有功的將領做王,卻偏偏讓您到南鄭去,這分明是流放您。

《史記選讀》重點句子翻譯

史記 選讀翻譯 高祖本紀 1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高祖 常有遠大的抱負,不做普通百姓所從事的謀生職業。2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單父人呂公與沛縣縣令要好,為躲避仇人投奔到縣令這裡來作客,於是就在沛縣安了家。3 於是沛公起,攝衣謝之,延上坐。於是沛公站起身來,整理衣服,向他道...

翻譯句子Unit

翻譯句子unit 1 2 1.多好的一匹馬呀!2.它是我最好的朋友。3.在那邊有一匹馬寶寶。4.在英語裡我們不叫它一匹馬。5.在英語裡面你們稱它為什麼?我們稱它為小馬。6.這個用英語怎麼說?它是一頭母牛。7.那邊是一頭母牛嗎?8.那真有趣。9.你喜歡小動物嗎?10.我非常喜歡他們 11.那附近有一頭...

《勸學》句子翻譯

翻譯下列句子 字字落實,一一對應 1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翻譯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線,用火烤使它彎曲把它製成車輪,它的曲度合乎圓規。2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翻譯 所以木材經過墨線測量就直了,金屬刀具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鋒利了,君子廣泛地的學習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