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申論名言警句背後的哲理之孔孟篇

2021-04-26 20:21:05 字數 2203 閱讀 8119

申**章寫作過程中,很多人習慣於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一般可以歸入說理論證,而這些「理」,有很多是哲理。在一些情況下,如果能在引用名言警句時揭示其背後的哲理,這樣既增加了名言的說服力,又比單純引用哲理更生動,讓名言警句和哲理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孔孟名言是很多人經常喜歡引用的,下面,梳理部分孔孟名言背後的哲理。

一、孔子部分名言及哲理

孔子(西元前551年~西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被後世尊為孔聖人,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的名言及其背後的哲理:

㈠、人生觀

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背後的哲理是:人是要有遠大的志向。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背後的哲理是:人要學會自省,揚長避短,才能不斷進步。

3、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

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意思是要尊重、包容他人,講誠信,講效率,有社會責任感。背後的哲理:個人與他人、社會的關係,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4、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子曰:「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意思是:要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有憂患意識。背後的哲理: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5、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要注重實踐,不能空談。背後的哲理: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6、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意思是要仁德,增長知識,要有勇氣。背後的哲理:內因起決定作用。

7、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子曰:「不遷怒,不二過。」意思是面對錯誤,敢於面對,勇於擔責,善於改正。背後的哲理:尊重客觀,發揮主觀能動性。

㈡、價值觀

1、子曰:「見利思義……。」

2、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3、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說,要有正確的義利觀,要見利思義,不能見利忘義。背後的哲理:全面看問題。

㈢、辯證法

1、子曰:「……欲速,則不達……。」意思是速度和質量要協調。背後的哲理:全面看問題。

2、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子曰:「聽其言而觀其行。」背後的哲理是全面看問題。

㈣、學習態度和方法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意思是要端正學習態度。背後的哲理:積極的人生觀。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意思是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背後的哲理:科學的方**。

㈤、人際關係

1、子曰:「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意思是,要善待他人,不要苛責他人。背後的哲理: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意思是,要學習他人的優點,對於別人的缺點要引以為戒。背後的哲理: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二、孟子部分名言及哲理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軻,字子輿,魯國人。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有「亞聖」之稱,著有《孟子》一書。提出性善論,其主要主張有「仁政」、「王道」理論。

孟子部分名言及哲理:

㈠人生觀

孟子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孟子倡導的也是一種積極有為的人生觀。背後的哲理:積極有為的人生觀。

㈡價值觀

1、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背後的哲理:人生價值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

㈢方**

1、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背後的哲理:聯絡的觀點看問題。

總之,對於一些在申**章寫作中引用的名言,有時把它背後的哲理指出來,會加深論證的可性度,加強論證的效果。

公考申論名言警句背後的哲理之孔孟篇

2 子曰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3 子曰 飯疏食 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4 子曰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說,要有正確的義利觀,要見利思義,不能見利忘義。背後的哲理 全面看問題。辯證法...

公考申論名言警句背後的哲理之荀子篇

class txt 國家公務員 事業單位 村官 選調生 教師招聘 銀行招聘 信用社 鄉鎮公務員 各省公務員 政法幹警 招警 軍轉幹 黨政公選 法檢系統 路轉稅 社會工作師公考申論名言警句背後的哲理之荀子篇 引用名言警句是很多人在申 章寫作過程中的常見做法。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引用名言警句會顯得寫作的人...

國考申論名言警句

16 新的研究表明,智慧型包括大量的使普通人也能大顯神通的技能。17 知識本身不會使乙個人具有創造力。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活用知識。活用知識和 經驗來尋找新點子 新創意,就是培養創造性思考所需的態度。18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達於真理。19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20 創造力是每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