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識培訓 2

2021-04-16 15:10:23 字數 5000 閱讀 8370

xx區鄉鎮計生服務所院感知識培訓

清潔《中華醫藥管理雜誌》報道某地區檢測資料示,在醫院滅菌後的728份器材中,有233份檢出了細菌,汙染率為32%,其中針灸的汙染率最高達82.3%。在524份曾經接觸血液的滅菌後器材中,檢出殘留血188份,陽性率為35.

9%,檢出hbsag15份,陽性率為2.86%。

醫療保健機構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經常接觸血液的醫療器械,染血後經過洗刷、消毒(滅菌)處理待用時殘留血狀況,以529件醫療器械進行殘留血檢驗試驗,結果總陽性率為61.87%,其中血紅蛋白吸管76.25%,**器械61.

87%,牙科器械47.75%

1.定義:

清潔:在消毒滅菌前,用物理方法清除汙染物體表面的有機物、汙跡,減少微生物的過程。

2.常用的清潔方法:水洗、機械去汙(超聲波清洗機)和去汙劑去汙(多酶清洗液等)。

3.重要性意義:

(1)保護患者,保護醫護人員,保證滅菌的徹底性,防止醫療用品的損傷;

(2)可以消除大量潛在的病原微生物,以保證接觸物品的安全性,減少接觸感染的機會。是最有效、最省錢和無化學汙染的基本措施。

(3)器械清洗不徹底造成的惡性迴圈,清洗後有機物殘留,熱力消毒時產生凝固,滅菌時產生凝固,再次清洗更加困難,殘留的有機物是主要的致熱源,此外殘留物對器械造成腐蝕,對精密醫療損害嚴重。

(4)有機物可以保護滅菌氣體(如蒸汽)的穿透力,從而影響滅菌效果,而且帶來熱力、毒力的作用。沒有適當的清洗大多數滅菌和消毒都將失敗。

4.步驟

(1)拆卸零件、關節,避免汙物凝固於關節處;

(2)浸泡:使用多酶清潔劑,可軟化溶解蛋白質、有機物;

(3)刷洗:以適合的刷洗物去除汙物;

(4)沖洗:去除汙物及清潔劑的殘留;

(5)乾燥:避免殘留水份腐蝕和損害器械,及影響消毒及滅菌的完整性。

(6)潤滑:石蠟油2023年《消毒技術規範》已被淘汰,目前應用的是水溶性礦物油。

(7)檢測:確保清潔的功能。

5.酶清潔劑

(1)效能特點:酶是生物性物質,有單酶和多酶清潔劑兩種;單酶可以有效迅速分解蛋白質,多酶可以分解所有人體生物性物質,如蛋白質、血、澱粉、糖、纖維素、脂肪、膽固醇等;酶能接觸物品的各個表面很快將汙物分解,脫離物品表面,難清洗的管道只有酶才能達到理想的清洗效果;酶ph值中性,對器械無腐蝕性,可用於各類器械清洗。

(2)使用方法:參照使用說明,常用酶製劑清洗作用時間5-10min,最適宜的使用溫度一般在45-75°c,使用濃度需根據產品說明使用。

(3)注意事項:用酶製劑浸泡已經乾枯汙物的時間不低於20min,採用機械清洗方法時選用低泡酶;手工清洗可使用高泡酶使用酶製劑,應檢查有效期;使用後酶可自動降解,直接排入下水道;配置用水無特殊要求。

(4)按照新的消毒技術規範:所有的手術室物品必須用酶洗滌劑浸泡清洗。

6.目前清洗時存在問題

(1)嚴重的重視不夠,思想觀念未轉變,認為只要高壓滅菌後都可使用;

(2)所有器械手工清洗均未認真清洗,有齒的地方均未嚴格刷洗,有的肉眼均可見有機物凝固殘留,生鏽加重這種殘留;絕大多數服務所的包布類均未每次清洗;

(3)不用酶或其他清潔劑。

(4)用消毒劑或熱源劑代替酶清潔劑等。化學消毒所帶來的問題:腐蝕性,尤其是含氯製劑,不要把金屬物品浸泡在漂白粉液中;用消毒劑後導致有機物凝固,汙物反而更難清洗,影響後續消毒、滅菌效果;使用大量消毒劑,汙染環境,增加費用;消毒劑殘留。

滅菌一.醫院消毒工作包括清潔、消毒、滅菌三個方面。為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我們必須正確選擇合適的清潔、消毒、滅菌的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二.消毒滅菌的原則:

(1).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消毒。

(2).根據物品效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毒滅菌,首選物理方法。

(3).汙染的醫療器材和物品,均應先消毒、後清洗,再消毒或滅菌。

(4).使用中的消毒劑必須保持其有效濃度,並定期檢測消毒效果。

(5).對已消毒滅菌的醫療器械應妥善包裝儲存,防止再汙染。

三.壓力蒸汽滅菌的物品選擇

1. 可採用的種類:棉織品、金屬、陶瓷、玻璃、橡膠、耐熱塑料、水溶製劑;

2. 不宜高壓滅菌的物品:油劑、粉劑、膏劑。

四、 滅菌過程的質量保障

1. 滅菌敷料包重量5kg以下,金屬包7kg以下;體積:下排氣鍋不超過30cm*30cm*25cm,預真空鍋不超過30cm*30cm*50cm。

2. 包裹不宜過緊或過鬆,每包**放化學指示卡(劑),外面應用化學指示膠帶封口,以鑑別是否進行滅菌處理了。

3. 滅菌櫃內敷料包要豎放,各包之間至少有2.5cm間隙;採用隔架擺放,大包放上面,小包放下面;金屬放下面,織物放上面;物品不能貼靠櫃壁,使蒸汽容易進入,空氣易排出。

最上層的包裹與櫃頂板之間應在7-8cm的距離,確保上層蒸汽的流動置換和均勻滲透。

4. 下排氣壓力蒸汽滅菌器的填裝量不超過櫃室內容量的80%,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滅菌器裝填量不超過90%。最好的是用不鏽鋼金屬筐放擬滅菌物品,以利於蒸汽穿透。

5. 敷料包一般不得與彎盤、碗、血管鉗等較多器械混合包裝在乙個包內。應將敷料與器械分開包裝滅菌,以免影響滅菌效果。

6. 盒口、罐口、桶口、盤口等布包裝時,應將蓋與口之間放以紗布隔開;多個盤、碗時,兩盤或碗之間應以墊紗布或紗墊隔開;裝鍋時垂直放在櫃架上;針筒和枕芯分開;市場售的飯盒和搪瓷盒不能用於裝待滅菌物品,應用帶通氣孔的器具裝放。

五、 橡皮手套滅菌要求

1. 橡皮手套二層橡皮之間填以紗布隔開,以利蒸汽進入;

2. 兩隻手套應分別平裝於布套內,不得將兩支手套重疊在一起包裝,更不得將兩支手套重疊在一起滅菌。

3. 滅菌時,橡皮手套應放在鍋的上層。因上層基本不存在空氣,不致使橡皮手套在空氣中產生高溫氧化作用,以減輕其損傷程度。

4. 滅菌時間應縮短為20min。

六、 滅菌物品的包裝材料要求

1. 布:一般使用雙層平文細布,新布應洗去漿後再使用;

2. 方盤、搪瓷盒均要帶孔方可使用,無孔的無論加蓋與否,均不得使用。

七、 滅菌物品的發放貯存

1. 檢查包裝的完整性,若有破損不可作為無菌包使用;

2. 滅菌物品取出時手感乾燥,水分不超過3%,如有潮濕和明顯水漬的包不能作為無菌包使用;如掉落在地或誤放不潔處或沾有水液,均視為汙染。

3. 檢查化學指示膠帶變色情況,未達到或有可疑點者,不可作為無菌包發放科室使用;

4. 液體類物品待自然冷卻後至60°c左右後開門取物;有篩孔的容器應立即關閉蓋板;橫放的物品應扶正放好;

5. 每批滅菌物品處理完成後,應詳細記錄滅菌處理過程,包括滅菌日期、時間、鍋號、物品種類、滅菌溫度、作用時間、物理、化學監測情況,操作者簽名等;有溫度、時間記錄裝置,應將記錄紙歸檔備用;

6. 貯存物品的櫃櫥應距離地面20-25cm,距天花板50cm,距牆5cm,並離開水槽、水管,以免受潮濕汙染。

7. 滅菌物品應標明品名,並按滅菌有效期先後順序發放;

8. 已滅菌物嚴禁與非滅菌物品混放;

9. 有效期:對於棉布包裝和開啟式容器,一般建議,溫度25°c以下10-14d,雨季或潮濕應縮短為7天。

10. 運送滅菌物品工具應每日清潔消毒,保持清潔乾燥。

八、 滅菌效果的監測

1. 重要性

(1) 通過檢測了解滅菌裝置運轉是否正常,滅菌是否有效,方法是否合理,有利於及時修正滅菌方案,改進滅菌方法,保證滅菌效果;

(2) 法律、法規的需要: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求舉證倒置;

(3) 日常工作質量控制的需要,防止出現偏差;

(4) 說明消毒滅菌過程;

(5) 可追溯性,為醫療安全提供檔案。

2. 裝置監測:即滅菌器效能監測。

下排氣式滅菌器,必須在安裝時及安裝後定期生物測試,以確保其滅菌功效;嚴格制定滅菌器的年檢制度和管理(安全檢查),建立滅菌裝置檔案:包括年檢專案和情況登記,日常維修登記,每2年安全檢查一次;安全閥、減壓閥每年校檢一次;儀表半年校檢一次;

3. 物理監測:又叫工藝監測、程式監測,是最基本的滅菌質量監控。

4. 化學監測:已成為醫療機構進行滅菌質量控制的質量手段之一

(1) 包外化學指示膠帶:屬過程指示劑;只監測包外滅菌質量;指示是否經過壓力蒸汽滅菌處理;不能指示滅菌效果;使用時應貼在監測包或滅菌物品外;要求每個包外都應該貼;具有封包的作用,記錄作用,註明有效期;每次滅菌後、使用前都要檢查;不能放在滅菌包內作為指示卡用。

(2) 包內化學指示卡:包內指示劑屬於多引數化學指示劑,用於核查每個包內部的滅菌情況;使用方法是將化學指示卡放在包的**,滅菌後觀察指示卡顏色變化,應放置在包裹裡蒸汽穿透最難接觸的地方,每次滅菌要使用、每包必用,滅菌後指示色塊達到標準顏色為合格,一次滅菌如果有乙個包內指示卡不合格,認為該次滅菌不合格,應查出原因,重新滅菌處理。

5. 生物指示物監測法:是直接進行滅菌效果的方法。常用指示菌為嗜熱脂肪桿菌芽胞(atcc7953)

(1).監測頻率:我國為每月一次;

(2).監測時注意除按要求進行定期監測外,大多數情況只用於新的裝置投入使用前和裝置檢修後;

紫外線空氣消毒

一、 空氣消毒要求

1. 每立方公尺≧1.5w,即每10-15m3面積應裝30w紫外線燈管1支;一般照射消毒時間﹥30min。一般每天2-3次,每次1小時,累計記錄,定期紫外線強度卡測試。

2. 正確認識紫外線消毒作用:經試驗證明,紫外線對空氣消毒後20-30min,室內含菌量能回公升到消毒前的50-70%。

採用紫外線照射進行空氣消毒,只適宜醫院中人員流動小、空氣保潔程度高的少數重點部門。對大部分仍提倡以自然通風、減少人員密度達到空氣消毒的目的。

自然通風

一、定義

不採用任何消毒儀器,將室內門窗開啟,直接與室外空氣進入對流,使室內汙染嚴重的空氣得到置換,含菌得到稀釋而達到消毒的目的。

二、除菌效果

自然通風每換氣一次(即相當於房間容積的空氣完全更換一次),可清除原菌數的63.2%。但在颳風的天氣、室外空氣塵埃較多時,不宜進行自然通風。

手術室的空氣和地牆、檯面消毒

醫院室內空氣的消毒

一.環境分類

本節規範適用gb15982-1995中規定的ⅰ、ⅱ、ⅲ、ⅳ類環境室內空氣的消毒。

ⅰ類環境包括:層流潔淨手術室和層流潔淨病房。

ⅱ類環境包括:普通手術間、產房、嬰兒室、早產兒室、普通保護性隔離室、**室潔淨區、燒傷病房、重症監護病房。

院感知識崗前培訓

一 院感的定義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於醫院感染。二 醫務人員在院感管理中的主要職責 1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2 掌握抗生素的使用原則,做到合理應用...

要求掌握院感知識

2014年6月份全院醫務人員需掌握的院感知識院感科下科室培訓及抽考內容 一 什麼是醫院感染 指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無明確潛伏期的,一般48小時後發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2023年院感知識培訓試題及答案

重症醫學科2015年二季度院感知識培訓試題 姓名 分數 一 單項選擇 共10題每題5分 1 在有效期內使用的手消毒劑 易揮發的醇類產品開瓶後的使用期不超過 a 10天 b 20天 c 30天 d 40天 e 60天 2 在有效期內使用的手消毒劑 不易揮發的產品開瓶後的使用期不超過 a 10天 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