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者初級重點

2021-04-14 15:20:29 字數 3986 閱讀 2814

第一章通用過程(社會工作專業宗旨:助人自助)

1、工作實務過程:接案、預估、計畫、接入、評估、結案(不是每個案例都是從接案開始)

2、接案是社會工作者與潛在服務物件開始接觸,了解其需要,幫助其逐漸成為服務物件並接受社會工作服務的過程。

3、三種服務物件的**:①主動求助者;②他人介紹或機構轉介來的;③由社會工作者通過外展工作而成為服務物件的。

4、兩種服務意願:①自願型;②非自願型服務物件(由政法院或其他有全力的部門或個人(老師、父母等)將需要協助的服務物件轉介給社會工作的服務機構,以協助其解決問題。)

5、(1)現有服務物件,

(2)潛在服務物件:尚未使用或接受社會工作協助和資源幫助,但未來可能需要。

6、接案的準備工作:(1)服務物件資料。①事先研讀物件資料,了解其是否接受過服務。

了解其身體情況和精神情況。

走訪社群,通過社會網路了解物件個人社會情況。

了解物件是否有特殊事項而需要謹慎處理。

2)在資料準備和了解物件**和型別的基礎上擬定初次面談的提綱。

7、面談場所要求:舒適、安靜、又有私密性和安全感。

1)布置方面溫馨,不要裝飾太多,以免分散物件的注意力。

2)工作者與服務物件的位置在90°—130°之間,距離1—1.5公尺之間

3)社工要遵守約定時間,遇意外不能準時到達要**通知物件或由機構

同事幫忙進行適當安排。

8、接案面談的主要任務:(1)界定物件的服務問題;

2)澄清角色希望和義務;

3)激勵和促進服務物件進入角色;

4)促進和誘導服務物件態度和行為的改變;

5)初步達成協議;

6)決定工作程序。

9、面談技巧:(1)主動介紹自己;

2)溝通;**性溝通(通過人與人交往,達到乙個人對其他人幫助的目的。)

3)傾聽。(最重要的是理解對方傳達的內容和情感,不排斥、不歧視,把

自己放在對方的位置上來思考,鼓勵其宣洩,幫助其澄清自己的想法。)

10、資料收集的內容和範圍:(1)個人資料;(2)身體情況;(3)服務物件所處的社會環境;

4)服務物件的特點和能力(心理狀況、智力水平、情感個性

11、社會工作者獲得物件資料最基本的工具:會談、詢問。

12、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一對關係緊張的父子將他們的互動方式展示出來,藉此了解父親和

兒子各自的需求和感受,以及他們的問題在**。

13、接案注意事項:①決定是否需要緊急介入;(自殺、性暴力問題需直接進入干預程式。)

權衡是否有能力處理問題;

決定問題的優先次序;

保證服務物件所要求的服務符合服務工作的工作範圍

14、預估:根據既定情境中的事實和特點推論出有關物件問題含義的暫時性結論的邏輯過程。

15、預估主要任務:①識別服務物件問題的客觀因素;

識別服務物件問題的主觀因素;

識別服務物件問題的成因和問題延續的因素;

識別服務物件及環境的積極因素;⑤決定提供服務的方式和內容。

16、制定服務計畫的原則:①要有服務物件的參與;(要注意以服務物件為中心)

要尊重服務物件的意願;

詳細和具體;

計畫要與工作的總目的、宗旨相符

17、目標制定包括如下工作和程式:

①確定服務物件的需要和問題需要做什麼工作:

「我們已經對影響問題的因素和問題本身進行了分析,這些問題包括……和……的問題,你覺得這些問題是否就是我們下一步需要解決的?」

②向服務物件解釋設定目標的目的需要做什麼工作:

「我們大家對目的所在的問題已經有了很多討論,為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來督促你的行動,也讓我能知道應該怎樣幫助你。下面,我們討論一下,看看什麼是你認為最重要的目標,以及應該怎樣具體行動來一步步達到你所需要的目標。」

③共同選擇適當的目標需要做什麼工作:篩選目標+定義目標

少選目標方法:社工和物件一起把可能的目標寫出來,不確定目標時可使用1-10的變數給每個待定的目標打分,挑選出服務物件最希望和最迫切改變的目標。

④目標陳述要明白易懂,粗在促進服務物件的成長。

正向目標陳述:發現孩子的長處和優點,擇機正面語言鼓勵和標養孩子的次數;

坦誠、開放、及時並具有建設性的表達彼此間的意見。

18、社工的介入系統分為:個人、家庭、小組、社群、巨集觀社會系統。

19、選擇介入行動:(1)危機干預;(2)整合資源;(3)經濟援助;(4)安置服務。

20、介入:社會工作者為恢復和加強服務物件整體社會功能而又計畫、有目的行動。

21、介入的分類:(1)直接介入;

2)間接介入;(個人、家庭、小組、組織和社會以指更大的社會系統為關注物件,由社工代表服務物件採取行動,通過介入服務以外的其他系統簡介幫助他們。)

3)綜合介入。(「人與環境」互動的視覺出發,「非適應性契合」)

22、介入行動的原則:(1)以人為本、服務物件自決; (2)個別化;

3)考慮服務物件的發展階段和他們的特點;

4)與服務物件相互信賴; (5)瞄準服務目標;(6)考慮經濟效益。

23、驗證社會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以「證據為本」的社會工作實務

24、評估型別:(1)過程評估(重點:工作中的各個步驟和程式怎樣促成了最終的介入結果;)

方法: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動的內容,回答服務過程中發生了什

麼,以及為什麼發生。) (2)結果評估

25、評估方法:(基線測量評估:在介入開始時對物件的情況進行測量,建立基線作為對介入行動效果進行衡量的標準基線,以評估介入前後的變化,以此判斷介入目標實現的程度。)

26、介入期:建立基線後就開始對服務物件實施介入,並對基線點所測所量的各個目標行為和指標進行再測量,作為資料比較之用。

27、對服務物件影響的評估:

(1)服務物件滿意度測量

(2)差別影響評分:結構性評估方法,首先由服務物件對介入影響進行自我陳述,報告自己有哪些變化,然後分析區分哪些是介入本身帶來的變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帶來的變化。

28、評估應注意的事項:(1)注重社工的自我評估和反思

2)調動服務物件的積極性、讓其積極參與評估過程

3)評估方法要與社會工作的價值吻合並注意保密

4)要切合實際

29、結案階段的主要任務:(1)總結工作;

2)鞏固已有改變 ①回顧工作過程

強化服務物件已有改變

給服務物件積極支援

3)解除專業工作關係

4)撰寫結案記錄

30、結案的型別:(1)目標實現;(2)因服務物件不願繼續接受服務而必須終止專業關係;

3)存在不能實現目標的客觀和實際原因;(4)社工或服務物件身份發生變化

31、服務物件負面反應:否認、倒退、依賴、抱怨、憤怒、討價還價、憂鬱

32、結案反應的處理方法:

(1)在結案前和服務物件回顧一下介入工作的過程,以確定結案的時機已成熟;

(2)提前讓服務物件知道結案時間,早些做好心理準備;

(3)在結案階段社工要逐漸減少和物件的接觸;

(4)社工要估計一些困難會破壞和改變成果的因素,預防問題產生;

(5)安排正式的結案活動,讓服務物件分析各自的收穫。

33、跟進服務的實施方法:

(1)**跟進;(2)個別會面;(3)集體會面;(4)跟進服務物件的社會支援網路

第二章:兒童社會工作:助人及自助,兒童早期重點「助人」

1、1989聯合過大會:兒童為18歲以下任何人;

中國《未成年人保**》:未滿18周歲公民;實際工作:0—14歲定義為兒童

均以生理上生命存續的時間為依據來辨識兒童的身份

2、人腦部發育的關鍵期:3—4歲,處於兒童期。

身體兩次發育的高峰期:嬰兒期(全部處於兒童期)、青春期(部分屬於兒童期)

3、心智年齡:當社工面對乙個14歲但有多年流浪經歷的兒童,和乙個患有重度智力障礙

18歲的青年時,不能簡單應用他兒童社會工作方法。

4、兒童心理特點:(1)發展性;(2)依戀性;(3)可塑性

5、兒童的需要:(1)生存;(2)愛;(3)學習;(4)被保護;

5)社會化(在社會化過程中學習社會角色,掌握道德規範)

6)遊戲的需要(由天性決定,兒童的活動目的——獲得快樂)

社會工作者初級實務題目

實務題目 題目 1 社會工作者不能單槍匹馬地採取介入行動,要依靠服務物件,與他們緊密配合,雙方共同合力參與介入行動。這體現了社會工作介入行動的 原則。a.考慮經濟效益 b.以人為本 服務物件自決 c.個別化 d.與服務物件相互依賴 答案 d 題目 2 九歲的小麗在一次 中受重傷,之後常因做噩夢而哭醒...

社會工作者

第二章兒童社會工作 第一節兒童社會工作概述 一 兒童的概念與界定 1 兒童的概念一般意義上指未成年的人類。在有的國家將人在性成熟以前均稱為兒童。兒童概念的表述1989年11月20日在第44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的 兒童權利公約 中規定 兒童係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 第二條規定,未...

社會工作者

關於做好2011年度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江西考區考務工作的通知 資訊 江西省人事考試中心瀏覽次數 1976發布時間 2011 01 12字型 大中小 列印文件 關閉視窗 贛人社字 2011 9號 各設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省直有關單位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 關於2011年度專業技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