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綜合提公升練 一

2021-03-22 00:54:21 字數 4823 閱讀 8734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圓是中國文化中的乙個重要精神原型,它與中國人的宇宙意識、生命情調等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也是我們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視的因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圓有時是相對於缺而言的。我們通常所說的「圓滿」一語,原是中國哲學的乙個重要概念,其中也可看出中國人重視藝術生命的乙份用心。

司空圖《詩品·雄渾》中雲:「超以象外,至大不可限制;得其環中,理之圓足混成無缺,如太極然。」在這裡,圓即充滿、周備、具足,體現在詩性藝心就是渾全充融。

森羅永珍,一塵漚,一片葉,一縷雲,及至浩浩蒼天、綿綿大地,都可以大道涵括。

中國哲學中有乙個著名比喻「月印萬川」,最能體現充滿圓融的特點。這個比喻有兩層重要的含義。一是萬川之月,只是一月。

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湛然寰宇,月光朗照,天下萬千江湖,無處不映出它的圓影。然萬千個圓共有一圓,萬種之月,只有一月相照,一圓貫穿了萬川之圓,散在江湖各處的異在之圓聯成乙個整體,只有乙個生命。二是自此一月,可觀全月。

由於散在江湖的萬千之月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均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任何江湖的月都是乙個自我完足的生命世界。「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它強調了萬物都是乙個自在圓足的生命這一重要特性。

中國哲學的圓滿具足說散發著濃厚的藝術情調,它實際上是以審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儒道佛中的充滿圓融的生命哲學刺激了中國藝術家的創造精神。由於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中國藝術家總有一種自覺的超越意識,要盡廣大,極精微,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恆。

然而宇宙洪闊,天道蒼蒼,藝術要受到時空的限制,它總不能擺脫具體的實在,總在關注一人一事一時一物,這便制約了藝術家的綿綿長思。萬川之月自在圓融的生命哲學卻給了解脫這一難題的鑰匙。藝術家既關心「一」,認為「山川即道」「山水即天理」,萬事萬物均是道的化身,但更關心的是「一切」,因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都是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

《文心雕龍》雲「乘一總萬」,《二十四詩品》雲「萬取一收」,其意大致相同。

故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直接的觀照,更關心微觀,在藝術傾向上,兩漢時鋪排山川雲物的現象到了唐宋時越來越少,人們所創造的藝術世界更加精微、細緻。中唐以後,追求精微細緻的審美風尚漸漸瀰散開來。如在中國園林中,人們普遍追求「壺納天地」的妙處。

一灣清泉,幾條幽徑,幾處亭台,便儼然構成一自在圓足的世界。請看中國園林的命名:勺園,如一勺之大;蠡園,如一瓢之微;壺公樓,小得如茶壺一般;芥子園,微小得猶如一粒種子;一漚居,細微得如同大海中的一朵漣漪。

但是,在中國人看來,一漚就是茫茫大海,一假山就是連綿峰巒,一亭就是浩浩天庭。故人們常常將園林景區叫做「小滄浪」「小蓬萊」「小瀛洲」。「小」是園林特點,「滄浪」「瀛洲」等則是人們遠的心意,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這成了中國藝術家不言的秘訣。

在中國山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對山川無盡之妙的追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倪雲林的《疏林秀石圖》風格迥異,一是江山無限,一是片石只林,但所追求的卻是一致的,人們在他們的畫中無所憾,因為它們自身就是乙個自我完足的宇宙。郭河陽「有人悟得丹青理,專向茅茨畫山水」正謂此。

若要能演成乙個完整生命,「茅茨」也能成為靈區。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圓是中國哲學的乙個重要概念,它是揭示中國藝術生命秘密的重要因素。

b.圓即充滿、周備、具足、萬物之理、混成無缺,體現在詩性藝心上即渾全充融。

c.「超以象外,得其環中」,自然界中森羅永珍,一塵漚,一片葉,一縷雲……雖形態各異,但都一統於「道」的世界中。

d.「江流宛轉繞芳甸,何處春江無月明」,說明到處春江的月明均由一月相照,故自任何一月都可窺見萬千之月的內在生命。

答案 d

解析應該體現萬川之月的第一層含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藝術家的自有限而觀無限,由當下而觀永恆的觀念,是受儒道佛中圓通生命哲學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b.自在圓通的生命哲學是解脫藝術家受時空和具體事物限制的鑰匙。

c.「乘一總萬」「萬取一收」與中國藝術家更重視當下的直接觀照、關心微觀等都體現了「山川即道」的哲理,都符合宇宙中的自在圓足的生命整體的哲學觀點。

d.中國山水畫中有許多以「溪山無盡」為名的畫,它反映了中國山水畫家追求在一山一水中去創造乙個圓滿自足的世界。

答案 a

解析範圍擴大,應該是「受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影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川之月」所透析出的哲學內蘊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反映了物物均有其內在之理,而內在之理又是共通的道理。

b.「壺公有天地,芥子納須彌」中,「天地」和「須彌」是人們遠的心意。

c.兩漢鋪排山川雲物的現象到唐宋越來越少,因為用精微、細緻表現「涵蓋乾坤」較鋪排渲染更能體現所要追求的生命的博大精深。

d.畫道之理體現哲學上的圓通之說,故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如同有靈光耀現,形成自我圓足的世界。

答案 c

解析無中生有,文中沒有出現比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氣候特點。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

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已經對節氣有所記述,西漢劉安著的《淮南子》一書裡就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記載了。

我國古代用農曆(月亮歷)記時,用陽曆(太陽曆)劃分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我們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為72候24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西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與中國古代哲學體系有密切關係,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兩個。其中,每月第乙個節氣為「節氣」,它們是: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它們是: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反映了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了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的寒熱程度。

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了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二十四節氣為中國大眾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二十四節氣的影響,一些節氣和民間文化相結合,已經成為人們的固定節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節日的氛圍,夏至、暑伏也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以至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說法。在這些節令中,往往伴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二十四節氣內涵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因而成為中國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4.下列對「二十四節氣」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春秋時期,人們已經能用土圭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並確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

b.我國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為一氣,稱節氣,全年分72候24節氣,這種用農曆劃分的二十四節氣,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記載。

c.二十四節氣由我國勞動人民獨創,不僅反映了季節的變化,還具有指導農事活動的功能,對人民生活有廣泛的影響,是重要的文化遺產。

d.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知,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開始。

答案 b

解析張冠李戴。「用農曆劃分的二十四節氣」錯,應是「用陽曆劃分」。

5.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陽沿黃經每執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乙個節氣」,一年共經歷24個節氣,「節氣」「中氣」交替出現,現在人們把它們統稱為「節氣」。

b.二十四節氣的制訂經歷了不斷改進和完善的過程。西元前104年,鄧平等人在《太初歷》中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並明確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節氣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節氣反映了氣溫在一年中的公升降變化。

d.「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諺語講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個節氣的順序,民眾對此耳熟能詳。

答案 c

解析無中生有。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現象,不是氣溫的變化。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二十四節氣為中國大眾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影響,這些節氣和民間文化結合緊密,已經成為人們的固定節日。

b.民間「冬至餃子夏至面」「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等說法說明夏至、暑伏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許多民俗活動也在這些節令裡開展。

c.「驚蟄」用天上初現驚雷和地下蟄伏的蟲子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而在我國南方蟲子根本不蟄伏,所以無法有「驚蟄」一說。

散文閱讀考點針對練一

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背水的日子 桃花懷念背水的日子。一路咕咚 咕咚揹回來的水多甜啊!水井為一林老樹掩映,水井沿上常年綠樹蔥蘢。初夏時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風中搖曳飄香。秋天黃昏,那一樹一樹的黃連樹葉,宛如天邊的晚霞,紅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寧靜。冬天下雪時,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積雪彷彿百合...

古代詩歌鑑賞考點針對練 一

古代詩歌鑑賞 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過楊伯虎即席書事 張鎡四面圍疏竹,中間著小台 有時將客到,隨意看花開。拂拭莓苔石,招攜瑪瑙杯。昏鴉歸欲盡,數個入詩來。注 這首詩是作者過訪友人楊伯虎居所的即興之作。小台 小樓。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楊伯虎的形象特點。答答案疏竹圍樓台,顯示了居所環境的幽...

高考數學三輪複習 考點專練 一

a b c d 解析 因為a2 1,所以a 1或a 1,當a 1時,b 與集合中元素互異性矛盾,所以捨去,故a 1,此時b 所以b 1,所以a b 答案 c 二 填空題 7 已知集合a b 則a b 解析 a,b都表示點集,a b即是由a中在直線x y 1 0上的所有點組成的集合,代入驗證即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