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品職場智慧型

2021-03-18 19:25:58 字數 3699 閱讀 1372

人生有低谷自然有高潮,低谷時「演戲」是為了等待高潮的到來,為了更好的事業發展。你不覺得曹操是個優秀的「演員」嗎?當然,曹操是位好「演員」,劉備更是如此。

《三國演義》一直被中國人視為政治學啟蒙讀物,其中權謀和韜略,更被很多人奉為行走職場的行動指南。那麼,那些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的背後,到底藏著哪些職場智慧型?

一、曹操:膽識過人的「外企ceo」 曹操本紀: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

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即便幾百年解讀不休,一直到現在,曹操仍然是難以形容的乙個人物,曹操的扮演者陳建斌認為,對曹操最好的解讀是他自己的文字。新《三國》中的三個領袖人物中,曹操屬於魄力型領導,「**子弟」,以大政治氣魄稱霸。之所以在三國中,他的地盤最大,最大的原因所在是他會用人,而且這所謂的用字,他處理得相當靈活。

他曾下過「招賢令」,只要有一技之長,他就會用,不需要全才。在那個出門靠走的年代裡,這個前衛的「招賢令」,跟外企剛打入中國時的招聘啟事有何不同?一位在外企工作10年的hr經理lisir,在看過新版《三國》後感觸頗深,「我很小的時候看過《三國演義》,說實話對曹操沒什麼好印象,可是在外企磨練了這麼久後,我覺得曹操身上有很多外企ceo的特質。

」權謀一:集思廣益雖然《三國演義》給曹操打上了壞人的標籤,但是他的過人之處在書中也有體現,他深知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的道理,所以一遇到大事他就給謀士們開會,集思廣益,進而找到問題最佳的解決辦法。lisir說:

「在外企,大事小事都得開會,目的只有乙個,集思廣益,從這方面看,曹操算是外企ceo的祖師爺了。」

權謀二:權謀分離集思廣益能為曹操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為了達到最佳效果,曹操採用了權謀分離的辦法,即出主意的是乙個人,辦事的是另外乙個人,有時他連自己的敵人都敢用。攻打徐州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表面上是在幫助劉備奪回徐州,實則劉備就是他剷除呂布的乙個棋子,他的離間計用得十分巧妙。

lisir說:「權謀分離,這在外企的管理中是很常見的,比如乙個新店開業,我們要動用地產、公關、銷售等多方關係,每件事都是有關聯的,乙個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兒都做完吧,這樣做也能保證辦事的成果,畢竟在外企是成績論英雄的。」

權謀三:變無用為我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曹操的流傳千古之舉,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何當時劉備、孫權都覺得天子無用,而偏偏挾天子這招被曹操所用呢?今時今日,我們可以說曹操謀略過人,因為這一招為他統一天下找了個名正言順的藉口,正所謂變無用為我用。

lisir說:「如果放到現代,以曹操的謀略足以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的ceo,他想的永遠不是眼前,而是更遠的將來,為了這個將來,他會使出很多手段,的確這樣的領導者,不會像劉備那樣被人愛戴,但他締造的成績,足以讓人稱道。」

二、劉備:「國企」的領袖劉備給兒子劉禪的遺詔:「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英雄不問出處。歷史上的許多英雄豪傑起家時,往往都依附於某乙個軍事集團或政治勢力,大多數英雄都有過改換門庭的易主記錄。那麼,誰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

在早前的易中天品三國中,易中天將這頂桂冠給了三國時期曾經十易其主的劉備,他是一位羽翼未豐時韜光養晦、一旦時機成熟便一飛沖天的絕世高手。現在商界盛行的什麼「借雞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數,都是當年劉備玩剩下的。然而他最高明之處還不是這些,而是他的用人技巧,他不是靠意氣或者權術,而是靠性情,他的真性情雖沒讓他成就霸業,卻讓他千古流芳。

這幾天,記者接到很多讀者的**,其中一位國企老闆孫先生,就曾向記者感慨說:「如果國企老闆能當成劉備這樣,那企業定能長足發展了。」

權謀一:以德服人 《三國演義》記載,劉備經常痛哭,婆婆媽媽。事實上,劉備之所以能得民心,在於它能夠體恤百姓疾苦。

劉備在平原相上最有名的故事是,郡民劉平派刺客去刺殺他,結果劉備折服了刺客,刺客不忍心告訴他實情後離開,正所謂「其得人心如此。」孫經理說:「能讓別人死心塌地為你幹活,可不是件容易事兒,我就常遇到手下表面上服從,背地裡說壞話的情形,怎麼辦?

我看過很多企業管理方面的書,都沒有劉備給我的觸動大,那就是用真性情服人。」

權謀二:越挫越勇歷史記載,劉備命途多舛,在他47歲之前幾乎品嚐失敗之果,算算他投奔過的人就有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妻室兒女被他人俘虜,就有4次之多,可以想象劉備的前半生流離失所不為過。然而直到他請出諸葛亮,並把之前人生的失敗扭轉為自己的能量之源後才成就一番事業,千古留名。

孫經理說:「男人的胸襟都是用委屈撐大的,人對於失敗有與生俱來的恐懼,而作為一位國企領導者,對上對下都要負責,擔子更重,不能遇見失敗和錯誤就撒手不管,應該找到癥結並努力解決才是好領導的素質。」

權謀三:破格提拔人才定軍山一戰,黃忠臨陣斬殺曹魏主將夏侯淵,當時劉備不顧諸葛亮勸阻,提拔黃忠為後將軍,與關羽、張飛齊名。又如劉備在漢中正式稱王後,準備迴轉成都,行前選鎮守漢中的主將,大家都以為會用張飛,但結果劉備卻將資歷、軍職都低於張飛的魏延提拔上來,讓全軍驚訝不已。

孫經理說:「在外界看來國企不如私企靈活,不看實力看關係,如果領導者能夠學會破格提拔人才,才能讓那些有才能的人覺得有奔頭。就像劉備去請諸葛亮,前者47歲,後者不過27歲,前者是左將軍官銜,後者一介平民,能夠謙卑地去請賢一位晚輩,應學劉備。

」三、孫權:「私企富二代」 陳壽評價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19歲孫權從哥哥孫策手中接管家族基業,成為江東之主,開始長達52年的政治生涯。不同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和劉備的以皇族後裔自居,孫權的家族算是自力更生、自主創業。正因此,孫權更懂得從投資到回報的有效手段,一出手就直達目標,不受太多規矩和人情的羈絆。

私企老闆杜先生每天守著電視看新《三國》,對於炒得沸沸揚揚人物選得不好、歷史不對等他並不關心,他看中的是裡面的智謀,「孫權拿到今天就是成功的富二代,我的兒子現在就是富二代,如何能有膽識又有智慧型地撐起家族企業,從孫權身上就能學到。」

權謀一:少謀也深算出名要趁早,孫權做到了,和他作對的曹操按資歷是他父輩,小小年紀足智多謀,多次和曹操玩心眼:當關羽丟了荊州丟了性命時,孫權想把關羽頭顱獻給曹操,期待製造假象,把劉備復仇的矛頭引向曹操,難怪曹操自嘆,自己有25個兒子,若論詩詞歌賦,都比孫權強(例如曹植、曹丕),但論忍辱負重、縱橫捭闔,都難敵孫權。

杜先生說:「都說老謀深算,但少謀也可深算,現在社會發展快,年輕人比起年長者更容易適應快節奏,但要運用智慧型,到關鍵時刻能想出辦法,作為企業領導者更應如此,畢竟聽完眾多建議後,最後敲定的是你。」

權謀二:「面子」即利益真正有自信的人對他人是寬容的,對於很多人在乎的面子問題,孫權卻看得很淡,在攻擊關羽時,為了探軍情,他還打算自降級別,與關羽聯姻。當他知道東吳與劉備將有大戰時,提前與曹操拉關係,不惜極盡阿諛寫信,「上書稱臣,稱說天命。

」他的大臣們都覺得自己的君王太沒面子,但為了各方利益,孫權還要講道理、做工作,安撫大臣們。杜先生說:「無奸不商,雖然有點諷刺的意味,但裡面仍有為人處事的大智慧型,經營私企可以為了利益把自己的個性拋到一邊,更何況有些虛偽的面子問題。

丟掉面子不僅是胸懷,更是乙個人的強大氣場。」

權謀三:人無完人用其長孫權會拉攏人心,而且他也相信人無完人,他這個領導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長處集合起來為他所用。他對有用的人才如周瑜、魯肅等敬如兄長,又為了穩定自己的團隊,將自己家族和部下結成蜘蛛網似的緊密關係。

例如,周瑜是孫策的好朋友,魯肅和周瑜是好朋友,呂蒙是孫策好友鄧當的小舅子,陸遜是孫策的女婿。

讓部下愛幹活的領導是一等領導,讓部下不愛幹活的領導是某等領導,私企不同於國企的大鍋飯,要讓你的員工幹活,就要建立自己與員工的關係,打造團隊感,老闆自己輕鬆,員工也覺得掙到錢自己有價值。當然這個前提是知道員工的長處,並怎樣去發揮和利用。如果年輕人能從《三國》中學到智謀,為自己的事業服務,那麼不知道中國會出現多少個世界500強企業。

讀三國演義有感

開啟 三國演義 裡面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意思是當時社會,分離久了就會統一,統一的形式久了就會分離。我覺得我們班裡的同學有時也是這樣,幾個人好好的在一起,會因為矛盾而分開來,過了不久,關係好起來,又重新團結在一起,反反覆覆,周而復始。因此,第一句話就激起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

諸葛亮是我在 三國演義 中最欣賞的乙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 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 乙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 草船借箭 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

讀《三國演義》有感

三國演義 是由明朝文學大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紹東漢末年,群雄四起,爭霸天下的野心為背景,故事是由魏 蜀 吳這三國交織而成,其中,以蜀漢為主體,所以,作者對蜀漢中的主角包括劉備 關羽 張飛 諸葛亮等人則是讚賞有加,對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 則是以貶居多。三國演義 是我國的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