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人員的能力要求

2021-03-18 05:31:25 字數 3572 閱讀 4405

會計在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促進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對會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會計行業不斷進行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和理論創新,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

菸草行業近年來的改革與發展,同樣對財會工作和財會人員提出了新要求。財會人員必須全面掌握現代經濟學、會計學知識,在觀念、知識、能力上有乙個質的飛躍,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更好地迎接挑戰。

1、知識結構多元化

(1)縱橫交錯的法律法規

財會工作除了遵守《會計法》、《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或制度)以外,還涉及公司法、稅法以及其他經濟、金融、保險、巨集觀調控、環境保護、社會責任、企業管理等等法律法規以及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公約、雙邊或多邊協定等;同時還要執行股東會、董事會決議以及企業內部管理規定等。

不同法律法規的調整範圍和目的不同,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相關交叉法律法規的協調;講解不同法律法規的人員或者「為了簡化」、或者為了規避講錯的風險,往往「忽略」或「不考慮」其他法規,如稅收法規規定:「不管財務會計如何處理,都要......」;會計教材說:

「忽略稅收,應該......」。他們就像交警和城管,各自只管自己的事情,而財會人員就像駕車上街的司機,既不能「不管」、也不能「忽略」任何一項規定,既要遵守交通法規,也要遵守城管的規定。

所以,乙個好的財會人員應該是全能型的,全面掌握、了解與工作和業務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並綜合運用,可以回答和處理眾多專家教授不能回答的綜合型實際問題。

比如,企業為職工購買商業保險,涉及的法律法規及其規定如下:

保險法: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雙方的權利義務關係,企業作為投保人為職工(被保險人)購買保險完全符合本法。

企業財務通則:「第四十六條企業不得承擔屬於個人的下列支出:……(二)購買商業保險……等支出。」

會計準則:職工薪酬包括企業為職工購買的商業保險。

企業所得稅法: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可以稅前扣除,商業保險不得稅前列支。

綜合上述規定,企業是否可以為職工購買商業保險?如何理解會計準則規定與財務通則和企業所得稅法的關係?如果購買了,如何處理?

(2)經濟業務實質的判斷取決於會計以外的知識

財會人員要對經濟業務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僅有財會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有與經濟業務相關的生產經營、工藝技術、操作流程、商業慣例、企業管理等其他領域的豐富而紮實的知識,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做出真實、相關、可靠的判斷。

例如研究開發費用的會計處理,採用先劃分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研究階段費用全部費用化、開發階段費用有條件資本化的處理方法。 研究和開發階段的區分和開發階段是否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判斷,遠遠超出了財務會計知識的範疇,要求財會人員熟悉研究所涉及的技術的現狀、發展前景、市場預期以及本企業研發機構的研發能力、社會相關基礎研究成果、國家產業政策、競爭對手的策略及本企業的應對措施等等情況,綜合判斷並決定採用何種會計處理方法。

再如資產減值的計量,涉及相關未來現金流量(什麼是相關的?乙個縣公司辦公樓的相關現金流量是多少?乙隻母雞的相關現金流量是多少?

)及其現值、預計銷售**及銷售稅費、資產組的構成、總部資產的分配等,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會計」能處理的。

2、溝通協調能力

基於上述分析,財會人員需要有很強的溝通協調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通過與治理層、管理層和人力資源、生產計畫、研究開發、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內部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統計、稅收、財政、審計等外部部門的溝通,獲取資訊,提高處理經濟業務的準確性和正確性。

第二,將財會方面的要求和自己對經濟業務的判斷與處理及時向內部、外部相關部門通報(涉及秘密的除外),爭取理解與支援並聽取反饋意見,以修正以前的判斷、指導以後的工作。

第三,對可能有分歧的事項進行研討,取得共識。法律法規不可能窮盡所有的情況,對於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事項如何處理,有兩者觀點:「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就是可以做的」和「凡是法律沒有許可的就是禁止做的」。

不管財會人員自己認為哪種觀點正確,都要跟審計、稅務、財政等管理部門和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否則難免引發爭議。

例如,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了可以稅前列支的專案,也規定了不得稅前列支的專案。這就給既不在可以列支範圍、又不在不得列支範圍的支出的稅前扣除處理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即使在某一範圍內的專案,其具體內涵和外延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

是否應該繳稅的界限不是一條線,而是一條帶:徵稅與不徵稅之間存在乙個或徵或不徵的中間地帶。按照稅法規定,「有稅盡徵、無稅禁徵」,不僅少繳稅違法,多繳也是違法。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呢?學習與溝通。有人說與稅務部門打交道時「公關大於技術」。拋開其消極含義,這句話說明了溝通的重要性。與其他部門交往也是如此。

3、「翻譯」能力

會計資訊是格式化、專業化的商業語言。

之所以格式化、專業化,是為了簡潔、標準,便於理解和使用。

但格式化、專業化也導致了一些問題:必須具備相當的財會知識才能閱讀這種格式化、專業化的語言;對非財會人員來說,類似「文言文」,比較難懂。

不能苛求所有使用會計資訊的人都具備「閱讀」會計報表的能力。財會人員應當學會並靈活運用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的能力,以利於向領導匯報、與他人交流,提高會計資訊的使用效果。

比如,會計處理中的「資本化」,非財會人員要準確理解就比較困難,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記入「實收資本」或「資本公積」,而是記入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研發支出(資本性支出)、無形資產、存貨等資產類帳戶和成本類賬戶,與之對應的「費用化」則是記入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帳戶。如果不能準確「翻譯」,就可能產生誤解。

再如,會計上確認的「收入」和業務部門理解的「收入」在時點和口徑上都存在差異;會計上確認的「職工薪酬」和人力資源部門理解的「職工工資」以及職工本人理解的「個人收入」都不同,在不同的語境下要做出不同的「翻譯」。

4、會計哲學思維

會計理論與方法給了財會人員一套不同於其他人的思維方法。正確使用這些方法有助於財會人員的提公升。

首先,會計看任何資源、業務和事項都是「錢」。這並不是會計「拜金」,而是找到了乙個最具有綜合性和可比性的度量指標。財務會計管理是價值管理,以最少的投入產生最大的產出。

這啟示人們在生活工作中要善於抓本質、抓主要矛盾,存異求同,共同發展。

其次,複式記賬法把每一項經濟業務、事項都同時在兩個以上帳戶登記,啟示人們看問題要看正反兩面,辯證思維,去偽存真。

第三,資產負債表恒等式變形公式「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啟示人們,僅增加資產並不一定能使所有者權益變大,還有控制、管理好負債。否則,所有者權益可能變小。當有的通知晉公升職務或級別時,總有人憤憤不平:

我出力比他大,成績比他多,憑什麼提他不提我?或許,看一下兩人的「資產負債表」能找到答案:該人的「資產」(成績)可能確實比較大,但他的「負債」(缺點、錯誤)可能更大,而「所有者權益」(綜合評價)較低。

總之,要做好會計工作,做一名稱職的財會人員,僅有會計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熟知甚至精通公司法、稅法、財務通則、企業管理、業務流程等法律法規和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同時對國家產業政策、巨集觀調控目標及措施、國內國際經濟、外交甚至軍事形勢、地區歷史文化背景和傳統等等有敏銳的感悟力、洞察力和應對能力,還有具備良好的辯證分析問題、溝通協調能力。

只有優秀的財會團隊,才能將會計系統由核算系統提公升為決策支援系統;將會計工作由事後算賬提公升為全程參與;將會計人員由「賬房先生」提公升為價值管理者;將會計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係由資訊提供者提公升為戰略合作夥伴;將會計的職能作用由核算與監督拓展到價值管理和戰略支撐、決策支援。

財會人員與上司的溝通技巧

有人說財會人員每天30 的精力在做實務,70 的精力在做溝通。財務人員,特別是財務主管人員代表企業面對工商 稅務等諸多上級部門,在企業內部很多任務作需要牽頭面對相關科室和職工。但是需要請示 匯報溝通最多的還是自己的上司。如果跟一般人談得來固然很好,談不來,也不會對你個人生活產生多大影響,但是如果與上...

學校財會人員工作職責

教育會計實行集中核算後,為了明確財會人員的工作職責,進一步做好學校的財務工作,制定單位報賬員工作職責如下 甲報賬員 主管會計 1 協助領導搞好本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 負責本單位年度收支預算的編制和調整 負責本單位年終決算報表的編報工作 按要求定期向單位領導 教體局及財政局提供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2 負...

財會人員工作流程

4 最後根據總賬的資產 貨幣資金,固定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短期投資等 負債 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 所有者權益 實收資料,資本公積,未分配利潤,盈餘公積 科目的餘額 是指總賬科目上的最後一天上面所登記的數額 編制資產負債表,根據總賬或科目彙總表的損益類科目 如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投資收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