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通訊電路課程設計報告

2021-03-14 02:54:37 字數 4641 閱讀 2377

引言混頻器在通訊工程和無線電技術中,應用非常廣泛,在調製系統中,輸入的基帶訊號都要經過頻率的轉換變成高頻已調訊號。在解調過程中,接收的已調高頻訊號也要經過頻率的轉換,變成對應的中頻訊號。特別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機中,混頻器應用較為廣泛,如am 廣播接收機將已調幅訊號535khz-一1605khz要變成為465khz中頻訊號,電視接收機將已調48.5m一870m 的圖象訊號要變成38mhz的中頻圖象訊號。

常用的振幅檢波電路有包絡檢波和同步檢波兩類。輸出電壓直接反映調幅包絡變化規律的檢波電路,稱為包絡檢波電路,它適用於普通調幅波的檢波。通常根據訊號大小的不同,將檢波器分為小訊號平方律檢波和大訊號峰值包絡檢波兩訊號檢波。

目前, 在應用較廣泛的電路**軟體中, pspice是應用較多的一種。psp ice 能夠把**與電路原理圖的設計緊密得結合在一起。廣泛應用於各種電路分析,可以滿足電路動態**的要求。

其元件模型的特性與實際元件的特性十分相似 ,因而它的**波形與實驗電路的測試結果相近,對電路設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由此可見,混頻電路是應用電子技術和無線電專業必須掌握的關鍵電路。

目錄引言 2

一.概述 3

二. 方案分析 4

三.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 6

1.lc正弦波振盪器 6

2.模擬乘法器電路 8

3.諧振電路 9

4.包絡檢波 12

四.電路效能指標的測試 14

五.課程設計體會 15

參考文獻 17

1.1 混頻器和振盪器的定義

混頻器是頻譜線性搬移電路,能夠將輸入的兩路訊號進行混頻。具體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振盪器輸出一頻率為=10mhz、幅值0.2v<<1v的正弦波訊號,此訊號作為混頻器的第一路輸入訊號;高頻訊號源輸出一正弦波訊號,=10mhz、幅值=200mv,此訊號作為混頻器的第二路訊號,將這兩路訊號作為模擬乘法器的輸入進行混頻。選頻放大電路則對混頻後的訊號進行選頻、放大,最終輸出2mhz的正弦波訊號。

圖1 混頻器原理框圖

1.2調幅波的解調

調幅波的解調即是從調幅訊號中取出調製訊號的過程,通常稱為檢波。調幅波解調方法有二極體包絡檢波器、同步檢波器。不論哪種振幅調製訊號,都可採用相乘器和低通濾波器組成的同步檢波電路進行解調。

但是,對於普通調幅訊號來說,它的載波分量被抑制掉,可以直接利用非線性器件實現相乘作用,得到所需的解調電壓,而不必另加同步訊號,通常將這種振幅檢波器稱為包絡檢波器。目前應用最廣的是二極體包絡檢波器,而在積體電路中,主要採用三極體射極包絡檢波器。同步檢波,又稱相干檢波,主要用來解調雙邊帶和單邊帶調製訊號,它有兩種實現電路。

一種由相乘器和低通濾波器組成,另一種直接採用二極體包絡檢波。

調幅波訊號是二極體檢波電路的輸入,由於二極體只允許單向導電,所以,如果使用的是矽管,則只有電壓高於0.7v的部分可以通過二極體。同時,由於二極體的輸出端連線了乙個電容,這個電容與電阻配合對二極體輸出中的高頻訊號對地短路,使得輸出訊號基本上就是am訊號包絡線。

電容和電阻構成的這種電路功能叫做濾波。

對於混頻電路的分析,重點應掌握,一是混頻電路的基本組成模型及主要技術特點,二是混頻電路的基本原理及混頻跨導的計算方法,三是應用電路分析。

混頻電路的基本組成模型及主要技術特點:

混頻,工程上也稱變頻,是將訊號的頻率由乙個數值變成另乙個數值的過程,實質上也是頻譜線性搬移過程,完成這種功能的電路就稱為混頻電路或變頻電路。

混頻電路的組成模型及頻譜分析

圖a是混頻電路的組成模型,可以看出是由三部分基本單元電路組成。分別是相乘電路、本級振盪電路和帶通濾波器(也稱選頻網路)。當為接收機混頻電路時,其中us(t)是已調高頻訊號。

ul(t)是等幅的余弦型訊號,而輸出則是ui(t)為中頻訊號。

混頻電路的基本原理:

圖2中,us(t)為輸入訊號,uc(t)為本振訊號。ui(t)輸出訊號。

分析:當, 則= =

其中:對上式進行三角函式的變換則有

:從上式可推出,up(t)含有兩個頻率分量和為(ψc+ψs),差為(ψc-ψs)。若選頻網路是理想上邊帶濾波器則輸出為.

若選頻網路是理想下邊帶濾波器則輸出:.

工程上對於超外差式接收機而言,如廣播電視接收機則有ψc >>ψs.往往混頻器的選頻網路為下邊帶濾波是混頻器,則輸出為差頻訊號,為接收機的中頻訊號。衡量混頻工作效能重要指標跨導。規定混頻跨導的計算公式:

混頻跨導g:輸出中頻電流幅度偷入訊號電壓幅度。

該電路由lc正弦波振盪器﹑高頻訊號源﹑模擬乘法器以及選頻放大電路組成。,然後通過選頻放大器選出有用的頻率分量,即頻率2mhz的訊號,對其進行放大輸出,最終輸出2mhz的正弦波訊號。混頻器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混頻器電路圖

本次設計採用lc電容三點式反饋電路,也叫考畢茲振盪電路。利用電容將諧振迴路的一部分電壓反饋到基極上,而且也是將lc諧振迴路的三個端點分別與電晶體三個電極相連,所以這種電路叫電容三點式振盪器。

三點式lc振盪器的相位平衡條件是,在lc諧振迴路,,與﹑性質相反,當﹑為電容,就是電感;當﹑為電感,就是電容。

在lc三點式振盪器電路中,如果要產生正弦波,必須滿足振幅平衡條件:即滿足。

由相位平衡條件和振幅平衡條件可得:

選取,故選用2n2222a三極體。2n2222a是npn型三極體,屬於低雜訊放大三極體。本電路的三極體採用分壓偏置電路,為了使三極體處於放大狀態,必須滿足:電流

電壓由此可以確定r1=5.1k,r3=2.2k,r4=2k。

正弦波的輸出訊號頻率=71mhz,電路連線如圖4所示

圖4 lc正弦波振盪器

r1﹑r2﹑r4組成支流偏置電路,r5是集電極負載電阻,l2﹑ct﹑c﹑c4構成併聯迴路,其中r6用來改變迴路的q值,c1﹑c3為耦合電容,l1﹑c6﹑c5構成了乙個去耦電路,用來消除電路之間的相互影響。

根據設計要求,正弦波振盪器輸出頻率為10mhz,故由此可以大概確定l2﹑c4﹑ct的數值,再通過**進行除錯最終確定其引數。電路的諧振頻率為

,靜態工作點為,基本符合設求。

用模擬乘法器實現混頻,就是在端和端分別加上兩個不同頻率的訊號,相差一中頻,再經過帶通濾波器取出中頻訊號,其原理方框圖如圖6所示:

圖6 混頻原理框圖

若則經帶通濾波器後,取差頻

為所需要的中頻頻率。

圖7 混頻器原理圖

通常討論的併聯諧振電路如圖1所示 。 圖1(a)所示r、l、c併聯電路諧振時具有下述特性 :

(1)電路的阻抗最大 ,電流最小 。

(2)電感元件的電流與電容元件的電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相互抵消,電路總電流等於電阻元件的電流 。

(3)電感元件吸收的感性無功功率等於電容元件吸收的容性無功功率 ,兩者相互補償,電路的總無功功率等於零。

以上關於圖1(a)所示 r、l、c併聯諧振電路特性的描述是正確的,毫無疑義的。

圖 1(b)所示電路諧振時是否也具有上述特

性 ?一些人認為(一些教材中這樣敘述 )圖1(b)所示電路諧振時具有和圖1(a)所示電路完全相同的特性。筆者認為,圖 1(b)所示電路諧振時具有上述特性 (3),這是毫無疑義的特性 (2)稍作修改也是成立的,即改為 :

諧振時電感元件所在支路的無功分量電流與電容元件的電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相互抵消,電路總電流等於電感元件所在支路的有功分量電流。至於是否具有特性 (1),即諧振時電路阻抗是否最大,電流是否最小 ,這一問題是需要深入討論的。下面我們對調節電容c、電感l和電源

角頻率∞三種情況分別進行分析。

1. 調節電容c

圖1(b)所示電路的輸入復導納(可簡稱為電路的導納)為

由諧振的定義可知,諧振條件為

由上式可求得諧振時的電容為

調節電容使電路達到諧振時電路的導納為

在電阻r、電感l和電源角頻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 ,電路的導納隨電容c變化而變化為判斷諧振時電路的導納y0是否為最小值 ,我們先求出導納模|y0|的最小值。

因為 所以

令  ,即

解上述方程,求得函式|y|=f(c)的駐點,即

圖2 諧振電路

輸出時域圖:

輸出頻域圖:

另一種**圖

頻域圖:

4.包絡檢波

1.1  包絡檢波原理

從高頻調幅波中取出調製訊號,可以直接利用非線性器件實現相乘作用,得到所需的解調電壓。目前 ,幾乎所有的 am 接收機都採用二極體包絡檢波電路,經典的電路形式如圖 1 所示。這是乙個串聯型包絡檢波器的電路,它是乙個二極體和 rc 低通濾波器串聯而成 。

其工作原理 : 當載波正半周時 ,二極體導通 ,給電容器充電 ,由於充電時間常數小 ,很快充電到輸入訊號的峰值 。當輸入訊號下降時 ,電容器上的電壓大於輸入訊號電壓 ,二極體反向截至 。

電容器通過電阻 r 進行緩慢放電 ,當下乙個正半周到達時 ,從輸入訊號電壓大於電容器上的電壓時 ,開始二極體重新導通再一次對電容充電 ,直到新週期的峰值為正 。

1.2  電路選擇

設計的任務要求特別是在包絡下降時:

a) 輸出訊號緊跟輸入訊號的包絡變化 ,檢波時延較小 ;

b) 檢波後的波形紋波足夠小 , ,不能有過大紋波 ;擇的重要一點是在包絡下降過程中 ,不能出現如圖 (b) 所示的過大波動 ,這一特性對高低溫狀況下惡化留有一定的餘量 ,選擇如圖 (a) 的 opt 最優曲線 。

圖a經典二極體放大檢波電路

圖b經典二極體放大檢波改進電路

在pspice**環境下的**圖:

**結果:

根據設計方案,應用計算機pspice軟體進行了模擬**。觀察lc正弦波振盪器的輸出,輸出波形如圖9所示。

通訊原理課程設計報告

目錄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 systemview動態系統 軟體簡介 5 2.1 systemview系統特點 5 2.2 systemview 步驟 5 第三章課程設計內容 6 3.1 設計要求 6 3.2 2dpsk系統組成及原理簡介 7 3.3誤位元率簡介 9 第四章 模型的建立及結果分析 10...

《通訊原理》課程設計報告

報告 二 二 學年第學期學號姓名 班級電子工程系 設計任務書 設計題目 16qam調製與解調系統的設計 設計目的 通過此綜合設計,加深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加強理論聯絡實際,增強動手能力,提高通訊系統 的設計技能。設計內容 1.設計任務 利用所學通訊知識,設計乙個16qam調製與解調系統,並用syst...

通訊原理》課程設計報告

報告題目16qam調製與解調系統的設計 二 一四 二 一五學年第二學期 學號 12160110 姓名王晶晶 班級通訊q1241 指導老師田浩 資訊工程學院 一.設計指標要求 2 1.1設計任務 2 1.2設計要求 2 二.設計原理 2 2.1 16qam調製解調原理及其框圖說明 2 三.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