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寺導遊詞

2021-03-13 18:52:04 字數 4829 閱讀 6036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現在我們來到了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爾寺。塔爾寺占地六百餘畝,它的數十座殿塔在幽深的蓮花山坳裡依山勢起伏,交相輝映。

雄距全寺中心的大金瓦殿,金頂輝煌,規模巨集偉,富麗堂皇,是塔爾寺的主建築。它與明柱素潔、氣象壯嚴的大經堂,以及各具特色、錯落排列的彌勒佛殿、金剛殿、釋迦殿、文殊殿、長壽殿,以及四大扎倉等,吸取了青海同仁熱貢木刻藝術的精華和甘肅河州磚,雕藝術的特點,並採用了青海居民建築布置的方式,及藏族固有的傳統風格,成為形式獨特、布局嚴謹、漢藏相結合的巨集大藝術建築群。寺內寶塔林立,古樹參天,景色十分壯麗。

所在的這個鎮在藏語裡稱為「魯沙爾」,漢語地名是「湟中」,意思是地處湟水的中游。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是發源於古印度佛教傳入**地區之後形成的乙個佛教支派,由於藏傳佛教寺廟中取得佛學學位的僧人在藏語中稱為「喇嘛」,所以喇嘛教這個稱呼就傳開了。「格魯」是藏語譯音,意思是「善規」。

佛教自7世紀傳入**到最後形成藏傳佛教,經歷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變遷和改革。格魯派是15世紀才出現的藏傳佛教的一支派別,因它的教規對僧人要求十分嚴格,故得名「善規」,又因該派僧人在做法事時戴黃色的帽子,所以更多的人稱它為黃教。雖然黃教在藏傳佛教中出現最晚,但是由於管理最嚴,深得信徒崇敬,因此規模越來越大,在藏族地區信徒居其他教派之首。

黃教寺廟更是隨處可見,其中最著名的6座是**的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甘肅的拉卜楞寺以及我們現在參觀的塔爾寺。塔爾寺的著名完全在於它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宗喀巴的故事我們隨後再講,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塔爾寺的第一組建築:八大如意寶塔。

和很多寺廟的情況相同,塔爾寺的各組建築建成的年代也不盡相同。我們眼前的這一組塔建築年代就比較晚,是覆缽式佛塔,建於公元2023年,是根據佛經中對佛祖釋迦牟尼的記載為紀念佛祖一生中的八大業績而建。從動向西,這第1座塔叫蓮聚塔,是為紀念釋迦牟尼的誕生而建。

傳說,佛祖釋迦摩尼是從他母親摩耶夫人的右肋下降生的,下地就會行走,共走了7步,每走一步均現出一朵蓮花般的雲彩,即所謂「步步生蓮花」,七朵祥雲烘托著剛剛誕生的靈嬰——佛祖,故名蓮聚塔。這第2座塔叫菩提塔,是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修行成佛而建。釋迦牟尼出生於帝王之家,父親期望他繼承大業,但王子天性聰慧,悟性極高,深感俗世的痛苦,最後終於棄家出走,經過艱難的苦修不得解脫之後,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靜坐,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思考,在天朗風清之際參悟了六道輪迴,終於成佛。

有些佛經中常以「菩提」比喻成佛。第3座塔是初轉**塔:是為了紀念釋迦摩尼大徹大悟成為佛陀以後,去尋找跟從他又中途離開他的五個侍從,找到他們後像他們宣講皈依佛法、修行解脫,待來生進入極樂世界的初次宣講佛法活動而建。

第4座塔是降魔塔:佛經中常將不同於佛理的見解和作為稱為「外道邪魔」。在佛教的形成發展過程中經歷了長期同各種反對思潮的鬥爭,佛教最終擁有了廣泛的信徒,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降魔塔就是為紀念這一過程而修建的,並有歡慶佛教獲得勝利的寓意。

第5塔叫做降凡塔,相傳釋迦牟尼出生之後3天,其生母即故去,他由姨母撫養長大,因此,他成佛後公升入天界,為了感激對他有養育之恩的姨母,又一次降臨人間,繼續弘揚佛法並超度其姨母,這座塔就是為紀念佛祖再次降臨人間普度眾生而修建。這第6座塔叫息諍塔,也叫和平塔,我們前面提到過,佛教在整個行程和發展過程中,教徒內部時常出現有關「正道」的爭論,而這座塔正是為了紀念佛祖釋迦摩尼以大慈大悲之心平息僧人內部爭端的功德而修建的。第7祈壽塔,也叫勝利塔,是為紀念佛祖在廣嚴城中測算自己的壽數,而信徒**祈願塔長生不老,佛法永存而修建此塔

這最後一座塔叫涅槃塔,紀念釋迦摩尼涅槃而修建的。釋迦摩尼得道後傳教45年,於80歲時在拘尸那袈城圓寂。佛祖圓寂前知道自己壽命將盡,泰然處之,告誡**們:

「有生必有死,精進五懈怠。」萬年俱滅,轉入涅槃,不生不滅。這8座如意寶塔均屬方形底座,圓身,尖頂的典型喇嘛塔,因其形狀像瓶,所以也叫「瓶塔」。

這種塔普遍見於藏傳佛教廟宇的進門部位,通常內部是空的,裝進成千上萬個小小的泥佛像,但是塔爾寺的這8個塔內埋著該寺歷代高僧的衣冠,各地信徒常來這裡繞塔參拜,虔誠有加,這也是塔爾寺佛塔具有特色的乙個方面。因為如此,著八座寶塔成了塔爾寺最具代表的建築之一,大家看在此留影紀念。

現在大家隨我去參觀校金瓦寺。這是小金瓦寺,又叫**神殿,是塔爾寺用以供奉保護全死僧眾和殿堂安寧的中**神的殿宇。大家請看殿頂為鎦金銅瓦頂,與對面大金瓦殿的金頂相應成輝。

進院之後讓我們首先看一看四周2樓迴廊上陳列的動物標本。大家請看,有野牛、岩羊,還有狗熊、猴子等。由於是用真的動物皮毛剝製,填充而成,所以形態逼真,它們象徵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惡魔。

大殿中神龕中供奉的是各種**神像,它們護佑著寺廟的安寧。其中引人注目的是這匹白馬標本,相傳,九世班禪曾騎著這匹白馬從日喀則趕往塔爾寺,近2000公里的路程1天1夜就到了,到了塔爾寺後白馬不吃不喝,最後死去。當地信徒為了紀念這匹有靈性的白馬,就將它製成標本保留了下來。

小金瓦寺內的壁畫具有藏傳佛教壁畫的代表性,不僅色澤艷麗而且形象奇特,外行人往往百思不得其解。其實這些壁畫很大一部分描繪了藏傳佛教在形成過程中佛教大師,如蓮花生,降服惡魔的故事。壁畫中的動作常被寺廟僧人在宗教節日中加以模仿。

而其猙獰的面目形象則用對犯規僧人在心裡上形成壓力,因為塔爾寺中處罰犯戒僧人的地方即在這個院落。出門之前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像筒一樣的器具。這叫嘛呢經筒,在藏傳佛教寺廟裡是最常見的,筒用木頭或金屬做成,中間是空的,裡面裝滿了經書。

筒的側面雕有文字,均是梵文髮間的「掩嘛呢叭咪哞」,即觀世音菩薩的6字真言。對這6個字有很多種解釋,從字面上來講並沒有什麼太深的含義。但藏傳佛教徒普遍認為常念這6個字,平時則可以消災免禍,死後即可以公升入天堂,免下地獄。

信徒和僧從用手按順時針方向轉動經筒,口中默念著6字真言,這樣既念了經書,佛祖又會保佑自己。藏族地區的牧民信徒很多從小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很難誦讀**,但為了表示對佛的虔誠誦經念佛又是必要的,所以他們採用了這種一舉兩得的辦法。各位朋友不妨也可試著轉一轉經筒,念一下吉祥的6字真言。

但請注意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轉,千萬不要轉錯了方向。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小巧幽靜的院落,它叫祈壽殿,但一般都叫它花寺,進門之前我們先看一看前山牆上的兩幅磚雕,左手的這一幅叫「鹿鶴同春」,右手的一幅是「老鼠偷吃葡萄」,都是寓意吉祥的含義,塔爾寺的磚雕藝術歷史悠久,而且以做工細膩而聞名,這兩幅即是明證。進門我們看到的這塊半人高的石頭,非常珍貴,傳說宗喀巴的母親生前背水途中常靠著它休息。現在成了信徒朝拜的聖物。

石頭上面貼著的錢幣是怎麼回來呢?原來是信徒對佛虔誠的一種表示,實際上是對寺廟的布施。都是信徒和遊人的乙份心意。

據說只有心中有佛的人才能夠將布施貼在石頭上,否則佛就不收你的。有心的人都可以試一下自己的誠意,我可以告訴大家這裡面有個小小的竅門,以後再告訴你們,好嗎?大家可以試試。

請各位集中一下,讓我們來看一下大殿中供奉的佛像,當中這一位是佛祖釋迦牟尼,和我們漢地佛教寺廟中的佛祖形象相去不遠。稍前左右兩位是佛祖的兩位大**迦葉和阿難。你們大概還要問最前面的這3尊小佛像是誰?

它們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即燃燈佛、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是從時間上體現佛的傳承關係,表示佛法永存,時代不息。

回過頭我們來看一看這滿院的濃陰。這種樹在青海並不常見,它叫旃檀樹,也叫菩提樹,據說這座祈壽殿是為給七世**喇嘛格桑嘉措祝壽而建。傳說**喇嘛為該殿開光時撒了一把吉祥公尺,便化作滿天的花雨落下。

這也是該殿又名「花寺」的來歷。但我以為這個美麗名字的來歷更多的是由於到了夏天,滿院的綠樹開滿了香氣襲人的白花,遮天蔽日、香菸繚繞,如入仙界,叫**連忘返之故。

現在我們來到這座頗似農家小院的院落,如果說剛才我們還感覺到廟宇的莊嚴,那麼現在一定有種重返世俗的輕鬆感。這就是塔爾寺的印經院。因為寺廟每年都要耗費大量經書,因此,負責印**的僧人便會整日忙個不停。

現在,讓我們進房間裡來看看他們是在怎樣工作的。佛教傳人**是從古印度和中國內地兩個地區同時傳入的,所以藏傳佛教經典同時受到二者的雙重影響,因此,藏傳佛教的典籍便浩如煙海。我們現在想得到漢文的某部佛經,也得想辦法從藏語佛經再翻譯過來塔爾寺的印經院至今仍然採用比較古老的雕板印刷法,經書的用紙是這種顏色稍暗,韌性極好的棉質紙張,經書開本都不大,多呈長條狀,翻閱方便頗具古意。

我們讀不懂的藏文本規範端莊,秀麗整齊,像是幀幀藝術作品,有種樸素的美感。

金剛時輪壇城是由十世班禪經師——塔爾寺第十三世嘉雅·洛桑丹貝堅讚於2023年緣起新建,占地面積1100平方公尺。壇城外部建築為三層大殿,系重簷歇山式藏漢相結合的建築風格,為佛教密宗四部本尊壇城。高15公尺,寬16.

24公尺,長19.4公尺。大殿內建圓形立體壇城,高5公尺,直徑13.

5公尺,內圓外方。內為身、語、意三城,外有土、水、火、風等環城圈,三城十二門;城樓造型別致,並有本尊金剛像、飛禽走獸,形象十分逼真生動;右側塑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左側是彌勒菩薩像,四壁繪有極樂世界、本尊金剛、**神等壁畫;壇城大殿環繞有嘛尼經輪。整個建築新老建築手法相結合,為佛教建築佳作。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依次參觀一系列最主要的殿堂,它們是塔爾寺的主體建築群,也是寺中僧人活動的主要場所,請大家先來看一看大經堂。

在藏傳佛教寺廟中大經堂是必不可少的,這裡是僧人誦經學習進修的地方,遇到活佛蒞臨的日子,更是僧眾聆聽介法的場所。進門之前我們先在正門這裡看一下這種特殊的工藝品,好像刺繡一樣,這種藝術品叫「堆繡」,它是在刺繡之前先墊上一層棉花或羊毛,以求立體效果。這兩幅「八仙人物」便是塔爾寺的珍藏品,雖為寺中僧人所製作,但很有民間情趣。

因為堆繡製作比較複雜,工藝要求又高,現在寺中已很少有人能製作了,這就更顯出這些珍品的可貴了。目前的大經堂曾經過多次重建和擴建,最後一次完成於**四年,就是公元2023年,建築面積2750平方公尺,是典型的土木結構藏式雙層平頂建築。(從側門進入大經堂內部)大經堂由這種藏式稜柱分隔成很多小的開間,柱子一共是168要,其中60根為暗柱,建在牆壁內,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有108根,柱身上包裹著的圖案精美的藏毯是蒙古王公的贈品,僧人們就在柱間的這些藏式毯子上,叫做「佛團墊」打坐念經。

大經堂的三面牆壁上都布滿了佛龕,這一尊是彌勒佛像,有關它的故事我們等會兒再講。這一尊是十一面觀音,在藏傳佛教中很多佛像都造型奇特,這主要是由於受到佛教密宗的影響。由於塔爾寺是班禪活佛的管轄範圍,他曾多次駕臨該寺居住,講經,所以大經堂當中最顯著的位置是留給他的。

還有這尊鎦金像,便是已故的十世班禪,還有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塑像,工藝精湛,形象逼真。這尊幼宗喀巴像在端莊中透出天真,不失兒童的可愛。

江蘇導遊詞 南京莫愁湖導遊詞

南京莫愁湖導遊詞 現在我們將去遊覽的是位於南京城西的一處名勝古蹟 莫愁湖。莫愁湖位於南京西郊的水西門外,總面積約700多畝,其中陸地面積為200多畝,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全國碧水盈盈 柳樹成行,亭台樓閣點綴其間,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 金陵第一名勝 的美譽,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以 ...

安徽導遊詞 環城公園導遊詞

環城公園導遊詞 今天凌晨6時左右,環城公園7盞景觀燈連遭惡意破壞。每個燈成本在580元,讓人痛心啊。4月7日上午,省 市 區 縣 環城公園燈飾辦向本報反映。記者趕到景觀燈遭破壞的環城公園環東景區現場,看到原本高出地面20餘釐公尺的草坪燈被弄壞,剩下了7個燈座,包上了塑膠袋,並壓有磚塊。據燈飾所的工作...

蒲松齡故居導遊詞 導遊詞 版

現在我們經過的地方就是昨晚大家下車的淄博火車站,昨天太晚了,可能大家都沒有注意到火車站的模樣。現在我們看到的火車站是在1903年德國人修建的車站基礎上於201x年4樂28日改建而成的,站房面積5714 年傳送旅客300萬人次,整個火車站廣場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矗立於廣場 的名為 齊之風 的雕塑了,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