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易錯題解題方法大全

2021-03-05 09:14:38 字數 5263 閱讀 5289

考點一:文言詞彙(實詞和虛詞)

【考點解析和**】

在考生眼裡,高考文言文閱讀歷來是一塊「硬骨頭」。數年的畢業班教學告訴我們,除了靠平時的積累外,考前梳理一下相關知識點,再輔以答題的思路分析和技巧歸納,文言文的學習成績是可以提高的。

文言文的詞彙(實詞和虛詞)是文言文閱讀的起點,因此,它們是高考的必考點,尤其是文言實詞幾乎是逢考必有。

一般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的考查採用以下兩種方式:(1)選出釋義正確或錯誤的項;(2)與對照項(多半是課內的)比對,釋義相同或不同的一項。

預計,2023年高考試題在減少題量,尤其是選擇題在減少題量的呼聲下,單考實詞(或虛詞)的可能性大增;虛詞會將課內與課外的對照起來考查。

例: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題。

忠臣者務崇君之德,餡臣者務廣君之地。何以明之?

陳夏徵舒弒其君,楚莊王伐之,陳人聽令。莊王以討有罪,遣卒戍陳,大夫畢賀。申叔時使於齊,反還而不賀。

莊王曰:「陳為無道,寡人起九軍以討之,徵亂,誅罪人,群臣皆賀,而子獨不賀,何也?」申叔時曰:

「牽牛蹊人之田,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罪則有之,罰亦重矣。今君王以陳為無道,興兵而攻,因以誅罪人,遣人戍陳。諸侯聞之,以王為非誅罪人也,貪陳國也。

蓋聞君子不棄義以取利。」王曰:「善!

」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後,諸侯聞之,皆朝於楚。此務崇君之德者也。

張武為智伯謀曰:「晉六將軍,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離心,可伐以廣地。」於是伐範、中行。

滅之矣,又教智伯求地於韓、魏、趙。韓、魏裂地而授之,趙氏不與,乃率韓、魏而伐趙,圍晉陽三年。三國陰謀同計,以擊智氏,遂滅之。

此務為君廣地者也。

夫為君崇德者霸,為君廣地者滅,故千乘之國,行文德者王,湯武是也;萬乘之國,好廣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驕,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韓、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為未足,遂興兵伐趙。

韓、魏反之,軍敗晉陽之下,身死高梁之東,頭為飲器,國分為三,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禍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

」此之謂也。 (取材於《淮南子人間訓》)

6.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忠臣者務崇君之德崇:使……崇高 b.牽牛蹊人之田蹊:踐踏

c.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後罷:罷免d.三國陰謀同計陰謀:暗中謀劃

【答案】c

【解析】「罷」應該是「撤掉、撤出」之意

【思路分析】資訊源「乃罷陳之戍,立陳之後,諸侯聞之,皆朝於楚」,譯文為「於是便撤走了戍守陳國的部隊,並立了陳國國君的後代作新的國君。諸侯們知道這件事後,都到楚國來朝拜。」據「陳之戍」可推知「罷」不可能是「罷免」的意思。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 申叔時使於齊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

b.田主殺其人而奪之牛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c.罪則有之,罰亦重矣入其舍,則密室垂簾

d.此之謂也夫晉,何厭之有

【答案】d

【解析】兩個「之」字都是助詞,起提賓的作用。其他三項,a項的兩個「於」字,前者表示動作行為到達的地點,譯為「到」;後者介進動作行為的直接物件,可譯為「和」「同」「跟」等。 b項兩個「其」字都是代詞,前者是指示代詞,相當於「那」;後者是人稱代詞,在這裡活用為第一人稱,相當於「自己」。

c項兩個「則」字,前者表示讓步關係,相當於「倒是」;後者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

【思路分析】a、b兩項據句子意思可推斷出來,難度不大;d項「之」後為動詞「謂」,前為名詞性詞語「此」,可判定為賓語前置的標誌詞。對照項分別出自課文《六國論》《遊褒禪山記》《促織》《燭之武退秦師》,熟悉課文的考生可將該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代入選文,可初步排除a、b、d三項。

附:參考譯文

楚厲王有報警的鼓,和百姓約定用來作警戒。(有一次,厲王)飲酒,酩酊大醉,誤擊了它。百姓非常驚慌,(厲王)派人制止大家,說:

「我喝酒醉了,同身邊的侍從開玩笑擊了鼓。」(急忙趕來的)老百姓便都散去了。過了幾個月,(真的)有了緊急情況,再擊鼓(報警)時,百姓就都不來了。

於是,(厲王)重新發布命令明確訊號,民眾才相信了他。

忠誠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諂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領土擴充套件。怎麼證明這點呢?陳國的夏徵舒殺害了他的國君,楚莊王發兵討伐他,陳國人也聽從楚王的命令。

莊王討伐有罪之人以後,留下部隊駐紮在陳國,楚國的大夫們全都來表示慶賀。當時申叔時正出使齊國,回國以後卻沒有表示慶賀。楚莊王就問申叔時:

「陳國叛臣大逆不道,我發動大軍討伐他們,平息了**,懲處了罪人,群臣都來慶賀,唯獨你不慶賀,為什麼呢?」申叔時說:「有人牽牛踩踏了別人家的田,田主殺了那牛的主人又搶走了他的牛。

牽牛人的罪過倒是有的,但是這樣的懲處也太重了。今天您認為陳國弒君者大逆不道,發兵征討,已經誅殺了罪臣,卻還派兵駐紮在陳國不走。諸侯們聽到這件事情,認為你君王發兵征討的目的不在誅殺罪臣,而是在貪圖人家的國家。

我聽說君子是不拋棄道義來謀取利益的。」楚莊王說:「你講得好。

」於是便撤走了戍守陳國的部隊,並立了陳國國君的後代作新的國君。諸侯們知道這件事後,都到楚國來朝拜。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

張武替智伯出主意,說:「晉國的六大將軍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們內部又離心離德,現在正好可以討伐他們來擴充套件我們的領地。」智伯於是聽從張武的計謀發兵攻打中行、文子氏。

把他們消滅之後,張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韓、趙三家索要土地。韓家和魏家割讓了土地給他,而趙家不肯割讓。智伯於是脅迫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家,幷包圍晉陽達三年之久。

後來趙、魏、韓三家暗中聯合,秘密商議,一同進攻智伯,於是消滅了智伯家族。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領土擴充套件的結果啊。

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終於稱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領土擴充套件,君王最終被人家消滅。所以,千輛兵車的諸侯小國,只要實行德政就能稱王天下,像商湯王和周武王就是這樣;而萬輛兵車的大國,如果喜歡擴充套件領地,最終還是導致滅亡,像智伯就是這樣。過去智伯驕橫,攻打中行文子,並且戰勝了他們,又脅迫韓魏的君主,割去了他們的土地。

還認為不滿足,於是起兵伐趙,韓魏二君反戈一擊,智伯兵敗晉陽城下,身死高梁城東,頭顱被作為溺器,國家被分為三份,被天下人笑話,這都是不知足所帶來的禍患哪。老子說:「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到羞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這樣就可以保持長久。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練習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後面的6--7題

趙諮,字文楚,東郡燕人也。父暢,為博士。諮少孤,有孝行,州郡召舉孝廉,並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農陳奇舉諮至孝有道,仍遷博士。靈帝初,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者所誅,諮乃謝病去。太尉楊賜特闢,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

舉高第,累遷敦煌太守。以病免還,躬率子孫耕農為養。

盜嘗夜往劫之,諮恐母驚懼,乃先至門迎盜,因請為設食,謝曰:「老母八十,疾病須養,居貧,朝夕無儲,乞少置衣糧。」妻子物餘,一無所請。

盜皆慚嘆,跪而辭曰:「所犯無狀,幹暴賢者。」言畢奔出,諮追以物與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徵拜議郎,辭疾不到,詔書切讓,州郡以禮發遣,前後再三,不得已應召。

復拜東海相。之官,道經滎陽,令敦煌曹皓,諮之故孝廉也,迎路謁候,諮不為留。皓迎至亭次,望塵不及,謂主簿曰:

「趙君名重,今過界不見,必為天下笑!」即棄印綬,追至東海。謁諮畢,辭歸家。

其為時人所貴若此。

諮在官清簡,計日受奉,豪黨畏其儉節。視事三年,以疾自乞,徵拜議郎。抗疾京師,將終,告其故吏朱祗、蕭建等,使薄殮素棺,籍以黃壤,欲令速朽,早歸后土,不聽子孫改之。

朱祗、蕭建送喪到家,子胤不忍父體與土並合,欲更改殯,祗、建譬以顧命,於是奉行,時稱諮明達。(范曄《後漢書·趙諮傳》有刪節)

6. 對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州郡召舉孝廉,並不就就:到任

b. 詔書切讓讓:責備

c. 躬率子孫耕農為養躬:親自

d. 所犯無狀,幹暴賢者幹:干預

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紅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 ①諮乃謝病去 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b. ①令敦煌曹皓 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c. ①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宦者所誅 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d. ①使飾巾出入,請與講議 ②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練習二、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l0題

孫權.字仲謀.兄策既定諸郡.時權年十五.以為陽羡長.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權,權哭未及息,策長史張昭謂權曰:「孝廉.此寧哭時邪?

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1.非欲違父。時不得行也。況今奸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袁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範等為將率。

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建安十三年)荊州牧劉表死,魯肅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觀變。肅未到,而曹公已臨其境,錶子琮舉眾以降。劉備欲南濟江,肅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

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

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

備、瑜等復追至南郡。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2。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

(《三國志·吳主傳》)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周公制定的禮法制度,他的兒子、受封於魯國的伯禽卻沒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釋,伯禽在服喪期間。

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數民族)作亂,伯禽就停止服喪而率兵討伐,平定了徐戎。 ②濡須塢:修建在濡須口的堡塢.夾濡須水而築。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權哭未及息息:停止b.領會稽太守領:兼任

c. 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表:任命 d.故委心而服事焉委:託付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師而曹公已臨其境

b.以為陽羡長因傳權旨,為陳成敗

c.待張昭以師傅之禮錶子琮舉眾以降

d.使丞之郡行文書事惟瑜、肅執拒之議

考點二:文言文句式和斷句、翻譯

【考點解析及**】文言文的句式一般不會單獨考查,除北京卷等少數地方外,一般不會單獨考查文言文的句式和語法。文言文句式和語法一般放在文言翻譯中考查。

文言文的翻譯以主觀題為主,分值4-10分不等,2-3小題。評分時一般要求考生採分點翻譯正確。而採分點的設定往往選取那些考生容易誤譯、漏譯、錯譯的語法點。

文言文的斷句越來越受到重視。它比翻譯難度小,但讀懂文句是其前提。

高考語文易錯題解題方法大全古詩鑑賞

5 古詩鑑賞 例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第四橋蕭立之 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前語夜深。綜觀全詩,你看到了乙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並結合句簡要分析人物的心情。答 題型分析 這是一道鑑賞意象型的題型。這種題型最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你從詩中看到了乙個什麼樣的形象?作...

語文易錯題解題方法大全5古詩鑑賞

高考 語文 易錯題解題方法大全 5 古詩鑑賞 例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第四橋蕭立之 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前語夜深。綜觀全詩,你看到了乙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並結合句簡要分析人物的心情。答 題型分析 這是一道鑑賞意象型的題型。這種題型最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你...

高考語文易錯題解題方法大全古詩鑑賞

5 古詩鑑賞 例1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第四橋蕭立之 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無人管,柔櫓風前語夜深。綜觀全詩,你看到了乙個什麼樣的人物形象?並結合句簡要分析人物的心情。答 題型分析 這是一道鑑賞意象型的題型。這種題型最常見的提問方式有 你從詩中看到了乙個什麼樣的形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