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教學測量與評價

2021-03-05 09:14:30 字數 3747 閱讀 9935

第一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基本概念

1.教學評價:一種系統化的持續的過程,包括確定評估目標、蒐集有關的資料、描述並分析資料、形成價值判斷以及做出決定等步驟。

2.教學評價與測量及測驗的關係:測量主要是一種收集資料資料的過程;測驗是測量乙個行為樣本的系統程式,是一種工具。

測量和測驗是對學習結果的客觀描述,而教學評價則是對客觀結果的主觀判斷與解釋。測量和測驗是評價的依據,評價是測量、測驗的具體體現。

二、教學評價的分類

1.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

通常在教學過程中實施,一般是由學生完成一些與教學活動密切相關的測驗,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自我評估,或者憑教師的平常觀察記錄或與學生的面談。目的:在於確定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各項要求,以及學生沒有達到目的的原因或困難所在,以便及時調整教學,採取適合個別差異的矯正手段,進行個別補救工作或改變教材教法。

總結性評價,或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乙個單元、章節、科目或學期)結束後進行,是對乙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目的:在於評定所規定的教學目標達到了何種程度,檢查教材教法是否得當,並確定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等等。

總結性評價一般要把學生的成績記入成績報告單,從而作為某種資格認定或公升、留級的依據,總結性測評有**作用。

2.常模參照評價和標準參照評價。常模參照評價:

指評價時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準(即所謂常模),根據其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或名次)來報告評價結果。標準參照評價,是基於某種特定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對與教學密切關聯的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標準參照測評對差生的幫助尤為明顯。常模參照則對優等生具有一定的激勵效果。

3.配置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配置性評價(準備性評價),一般在教學開始前進行,目的在於用以摸清學生的現有水平及個別差異,以便安排教學。

診斷性評價,有時與配置性評價意義相當,指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個體差異;有時指對經常表現出學習困難的學生所做的評價,多半是在形成性評價之後實施。

4.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正式評價指學生在相同的情況下接受相同的評估,且採用的評價工具比較客觀,如測驗、問卷等。

非正式評價則是針對個別學生的評價,且評價的資料大多是採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觀察、談話等。

【真題點晴】單項選擇題

1.由特定團體的相對標準決定最終成績的測驗是( )。(2023年4月)

a.標準參照測驗

b.常模參照測驗

c.描述性測驗

d.團體測驗考試大網校試題解析: b 常模參照測驗是通過測量團隊的平均值,按照個體在團隊中所處的位置來最終決定成績的。

【真題點晴】填空題: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後進行的評價叫做( )評價。(2023年4月)

【答案】總結性總結性評價,也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乙個單元、章節、科目或學期)結束後進行,是對乙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真題點晴】填空題:根據教學評價的( ),可將其分為配置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2023年10月)

【答案】功能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有配置性評價與診斷性評價之分。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功能

(1)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直接影響著教學評價的觀念,而教學評價又制約著辦學的方向,所以教學評價具有導向的功能,能夠為師生調整和改進教學提供充足的反饋資訊;(2)是學校鑑別學生學業成績、家長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式;(3)是教學過程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4)可以作為教育評價和決策的依據。

第二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一、標準化成就測驗

1.標準化成就測驗: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

2.特點:測驗是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按一定的測驗理論和技術,根據全國或某一地區所有學校的共同教育目標編制的;所有受試人做的試題、時限等施測條件相同,計分手段和分數的解釋也完全相同。

具有客觀性和可比性的突出優點。

3.標準化成就測驗的優越性:客觀性。計畫性。可比性。

二、教師自編測驗

1.自編測驗: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2.測驗前的計畫:確定測驗的目的;確定測驗要考查的學習結果;列出測驗要包括的課程內容;寫下考試計畫或細目表;針對計畫測量的學習結果,選擇合適的題型。

3.自編測驗的型別:客觀題(選擇題、是非題、匹配題和填空題);主觀題(**題、問題解決題)4.

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徵:信度(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的程度)、效度(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區分度(測驗專案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分程度或鑑別能力)。

4.效度分類:效度是指測量的有效性程度,即乙個測驗對它所要測的特性準確測量的程度。效度分為內容效度、構想效度、**效度等。(1)內容效度是測

測驗題目對**的內容或行為範圍取樣的適宜性程度。(2)構想效度是指心理學理論所涉及的抽象而屬假設性質的概念或特質,如智力、焦慮等。構想效度表示乙個測驗是否達到了對某一理論概念或特質的測量。

如果乙個智力測驗測得的結果與該測驗所依據的智力理論或假設相符合,那麼,就說明該測驗具有較高的構想效度。(3)**效度又稱效標關聯效度,是指乙個測驗對處於特定情境中的個體的行為進行**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對我們所感興趣的行為能夠**到什麼程度。

【真題點晴】採用性格量表測量學生,如果他們這次測量得到的結果與六個月前、三個月前的結果相當,那麼我們認為這一測量具有較高的( )。(2023年10月)

a.效度

b.信度

c.區分度

d.難度考試大網校試題解析: b 信度是指測驗結果的穩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多次測驗分數的穩定、一致的程度。能夠表明測驗的結果是否真實、客觀地反映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它既包括在時間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內容和不同評分者之間的一致性。

【真題點晴】簡答題:一般將效度分為哪幾類?(2023年4月)

【答案】效度是指測量的有效性程度,即乙個測驗對它所要測的特性準確測量的程度。效度分為內容效度、構想效度、**效度等。(1)內容效度是測驗題目對**的內容或行為範圍取樣的適宜性程度。

(2)構想效度是指心理學理論所涉及的抽象而屬假設性質的概念或特質,如智力、焦慮等。構想效度表示乙個測驗是否達到了對某一理論概念或特質的測量。如果乙個智力測驗測得的結果與該測驗所依據的智力理論或假設相符合,那麼,就說明該測驗具有較高的構想效度。

(3)**效度又稱效標關聯效度,是指乙個測驗對處於特定情境中的個體的行為進行**的有效性程度,也就是對我們所感興趣的行為能夠**到什麼程度。

三、非測驗的評價技術

1.案卷分析:其內容主要是案卷一——學生作品的合集,即按照一定標準收集起來的學生認知活動的成果。

如家庭作業或課堂練習、**、日記、手工製作的模型、繪畫等各種作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考查分析,並形成某種判斷和決策的過程就是案卷分析。

2.觀察:非正式觀察蒐集到學業成就的資訊。不只限於智慧型的發展。(1)行為檢查單:使用檢查。(3)等級評價量表。3.情感評價

四、教學評價結果的處理與報告

1.評分:用分數或數值來報告。評分的標準可分為絕對標準和相對標準兩種。絕對標準是以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為依據,學生的分數和其他同學的回答情況沒有關

系。相對標準是以其他學生的成績為依據,對應於常模參照評價。常存在問題計分主觀性問題。

2.合理的評分過程應包括以下步驟:①蒐集有關學生的資訊。

②系統地記錄下評價的結果,並隨時保持最新的結果。③盡量將蒐集的資料量化,用資料來表示學生的學習情況。④為了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最終的學習成就上,教師需要加大最後測驗得分的權重。

⑤評價應該以成就為依據,而其他特徵的評價,不要和成就的評價混雜起來。

3.報告分數時,明確分數所代表的意義:它是學生的學業成就還是學生的努力程度,是只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是包括學生參加社會活動的情況。4.培養學生對分數的正確看法和認識。

第十四章教學測量與評價

測驗結果的不當使用。二 教師自編測驗 一 自編測驗的含義 教師自編測驗是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二 自編測驗的型別 1.客觀題 客觀題具有良好的結構,對學生的反應限制較多。這類題目包括選擇題 是非題 匹配題和填空題等。2.主觀題 主觀題則要...

第十四章教學測量與評價

一 判斷題 1 教學評價是指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2 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徵包括信度 效度和區分度。二 選擇題 1 如果將期末考試結果的解釋視為總結性評價,那麼對教學過程中實施測驗的解釋就是 a 形成性評價 b 定性評價 c 考查性評價 d 定量評...

14第十四章教學測量與評價

一 單項選擇題 1 有系統地收集學生學習行為的有關資料 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是 a.教學計畫 b.教學設計 c.教學評價 d.教學過程 2 根據某種標準和一定的操作程式,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結果確定為一種量值,以表示學生對所測問題了解的多少是 a.評價 b.測量 c.測驗 d.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