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時提問技巧和注意事項

2021-03-05 09:14:14 字數 3386 閱讀 2518

**採訪中如何提問

採訪是新聞工作者的一項最基礎的活動,是我們從事新聞寫作取得新聞素材的主要手段。好比一位畫家,要繪一幅畫,首先要構思,方能動筆。當記者首先要學會採訪。

採訪,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嫻熟掌握的一種基本功,它是新聞寫作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使採訪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採訪前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

諸如採訪內容與步驟、提問重點與方法、觀察範圍與場景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時還需要同時進行多種採訪方式,如動態採訪,就是記者深入現場,深入基層,尋求和接近新聞源所從事的一切調查研究與訪問活動。這種採訪活動,一般應包括尋找新聞物件、發掘新聞背景、提問觀察與驗證事實。

各種採訪形式要綜合運用,不可偏廢。實施採訪活動的具體形式,要因人因事而異,手法要不斷變換,不拘一格。諸如個別訪問、現場觀察、蹲點解剖、查閱資料等均為常用的採訪形式。

怎樣做好採訪前的準備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針對不同採訪物件,應如何提問?堅持以人為本,增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這是記者所應具備的最基本職業素養。

提問得當會使採訪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還可融洽雙方關係,創造一種良好的採訪氣氛。相反,如果記者不耐煩、死板生硬,東拉西扯,不著邊際,勢必給採訪帶來阻力,甚至會使對方產生厭煩情緒,緘口不語。要取得採訪的最佳效果,記者必須循序漸進。

採訪前要對採訪工作做好安排、謀劃等一系列準備工作,然後再去進行交流,觀察與現場分析。在記者的諸項採訪活動中,提問是一項最基本、最常見的採訪形式,也是最能反映記者功底的一項藝術。

提問的技巧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正面提、二是側面問、三是反面激。提問採訪的基本形式大體分兩種。

一種是開放式提問,這種形式範圍比較廣泛,被採訪者說此曰彼不受拘泥,可以泛泛而談。比如,某記者採訪時政新聞時提問:「請你談談關於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若干重大問題的學習活動體會好嗎?

」或者,採訪某企業時提問:「你對你們的企業在發展上有什麼新的見解?」這兩例提問形式都是開放式的。

對方所回答的內容可多可少,範圍比較廣泛,回答者可以無拘無束,脫口而出,這樣可以使採訪的氣氛活躍、協調,既可說此,又可曰彼。這種採訪形式的不足之處是,記者要獲得實質性內容的難度較大,採訪所花費的時間也比較長。另一種是閉合式提問。

又稱定向式提問或限定式提問。記者的提問比較具體、單

一、一針見血。被採訪者的回答只能是記者提問所限定的內容,往往形成一問一答的形式。比如,這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和學習實踐的重點是什麼?

首期學習實踐的範圍?哪些屬於首期學習實踐物件?這種提問比較明確,一般都能回答出你所需要的實質性內容。

這種提問形式往往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一般來說,採訪提問多是綜合運用這兩種提問形式。前者多用於緩和氣氛,融洽感情,啟發對方。

後者多用於採訪中突破問題,追溯情節和驗證事實。從開放式提問開始,這樣可以溝通感情,盡快造就一種和諧氣氛,然後直接切入,進行閉合式提問,這樣可以提高採訪速度,盡快了解和掌握新聞素材。既能及時地抓住事物特點,又可以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

用這樣的素材寫出的新聞才會準確,生動,有個性、有深度,甚至可以成為社會影響較大的新聞精品。

採訪過程,是對新聞記者或通訊員思想水平、業務水平,政治立場、社會活動能力的綜合鍛鍊和檢驗。採訪提問中的語言與方式是否規範,是關係到採訪成敗的重要環節,因此,新聞工作者需高度重視。新聞採訪提問是一種藝術,筆者認為採訪中記者發問技巧應該是:

首先要把握主題。記者的每次採訪都具有一定目的性。在採訪之前都要擬定乙個主題,這個主題,一般來說就是這次採訪的目的。

為了確保採訪的成功,記者要始終遵循採訪目的的預定範圍進行發問,讓對方在回答中儘量減少題外話。凡游離於主題之外的回答或談話都應巧妙及時地加以制止,不要形成「問」不對題的局面。其次要巧用啟發。

記者在提問中要達到預期的目的,甚至形成線索與素材豐收的效果,記者的發問就顯得尤為重要,需巧啟發、少追問,越是咄咄逼人連續發問,急於求成,其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是事與願違。為了在短時間內捕捉到完整的新聞素材,提問時的啟發、方法得當,有時可以在乙個被採訪物件那裡同時獲得多條新聞。可見,巧用啟發是新聞提問中必不可少的乙個重要手段。

三要和藹求教。人常說記者是「無冕之王」,有少數記者認為自己高高在上,採訪中常常以審問的口氣進行發問,其實持這種態度的人在採訪過程中常會造成被動局面。記者在採訪時就座也很重要,首先明確採訪物件是知情者,是當事人,而記者僅僅是個問路人,求知者。

所以,在採訪發問時必須以和藹的語氣,求教的態度向被採訪物件發問,認真而耐心地恭聽對方的介紹,只有這樣對方才能配合並認真回答你提出的問題。四要積極引導。新聞採訪中經常會遇到被採訪者有顧慮、有隱私和記憶不清的時候,記者萬萬不可產生急躁情緒,要以巧妙的引導藝術來開啟被採訪者思想顧慮的閘門,喚起清晰的記憶,對方才會把內容和盤托出。

五要形式靈活。新聞採訪的提問形式要靈活多樣,「一句話百樣說」。問話時要隨時揣摩對方當時的思想、情緒、顧慮,習性與愛好,以靈活多變的形式發問。

不要死追硬逼,讓對方產生厭煩情緒,更不要盲目追問對方不知情或不在場的問題,而使對方為難而產生反感。六要語氣平和。記者提問的語氣非常重要。

同樣的問題,問話態度過於嚴肅冷淡,提問生硬呆板,容易使對方產生反感,甚至形成敵對情緒而影響採訪。為使採訪得以順利進行,記者在提問時注重語氣的平和,首先與對方造就一種自然隨和甚至親密無間的氛圍,對方才會回答乾脆,暢所欲言。七要驗證求實。

在採訪中常常遇到一些把握不准的事實或情節,這時就需要記者在提問中核實驗證。但這種驗證必須自然、巧妙,最好在對方不知不覺中進行,不要把一大堆問題一下子都擺出來讓對方無從答起。有經驗的記者遇到這種情況時自己心中有數,根據提問的程序、氣氛與環境,恰到好處地逐一進行驗證。

這就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萬萬不可盲目、急躁,死板生硬。八要態度熱情。新聞採訪中,記者與被採訪物件之間,要努力營造一種友好合作而又相互支援的氣氛。

這樣才會及時切入正題,採訪到較多的新聞素材。

其次怎樣去觀察呢?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作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必須要全面真實地掌握事實的真相,必須調動多種手法展開全面進攻。觀察採訪則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採訪形式。觀察採訪包括社會環境觀察和自然環境觀察兩種。

對這二者的觀察採訪都必須具有頑強的探索精神。社會環境的觀察要求有三點:一是觀察它的特徵,二是觀察它的細節,三是要抓住它實質性的東西。

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基礎的東西,則必須注意它的特徵點,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質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對於自然環境的觀察範圍就更廣闊了,諸如花草樹木、建築設施、生活什物以及臨時發生的**、海嘯等等無奇不有。

但觀察的方法和重點一般不外以下三種:一是觀察形態。無論是天然的風景,還是人工的靜物都有一定的形態、一定的大小、一定的氣勢,這些都是首先映入眼簾的觀察重點。

二是觀察自然環境中靜物的質。這裡包括靜物的質地和質感。質地是指靜物的結構性質,大樓是鋼筋水泥結構,辦公桌是木質結構等等。

再就是要注意觀察靜物質感,比如鐵是涼的,棉花是軟的,石頭是硬的等等。只有全面觀察並掌握了靜物的質地和質感,描摹出來的靜物,才會逼真,猶如伸手可觸到實物一般。這樣的作品會更形象、更生動,甚至賦靜物以感情,讓靜物現出精、氣、神,達到「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之效。

面試時應注意的禮儀技巧和注意事項

在求職面試時,禮儀是畢業生呈給招聘單位的 名片 是一個人修養 道德的外在表現。因此,畢業生應該把握面試的基本禮儀,給對方留下良好的 第一印象 以下幾點通用性原則可供同學們參考 1 參加面試特別要注意遵守時間,一般要提前到達,不要遲到,以表示求職的誠意,給對方以信任感。2 大多數面試同時會有數字畢業生...

面試技巧和注意事項

1 面試中的基本禮儀 1 一旦和用人單位約好面試時間後,一定要提前5 10分鐘到達面試地點,以表示求職者的誠意,給對方以信任感,同時也可調整自己的心態,作一些簡單的儀表準備,以免倉促上陣,手忙腳亂。為了做到這一點,一定要牢記面試的時間地點,有條件的同學最好能提前去一趟,以免因一時找不到地方或途中延誤...

面試技巧和注意事項

面試是重頭戲,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這部分的最開始一半就是面試禮儀問題。面試禮儀 1.禮儀問題其實是很重要的。俗話說的好,久病成良醫,hr面的人多了,其實也相當於半個算命瞎子了,見到你的前15秒,基本就已經對你這個人做出了判斷,後面15分鐘的交談基本就是對這個判斷的強化認定。或者你太優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