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怎樣才能寫好教育活動案例

2021-03-04 09:59:50 字數 2736 閱讀 2473

一)教育案例的由來

案例一詞由來已久,英文為case,又被譯為個案、例項、個例、事例,最早出現於律師與醫生行業。

20世紀40年代後運用至教育領域,教育案例是由案例發展、演變而來。引入教育界的案例概念的內涵具體是什麼呢?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教育案例是一種描寫性的研究文字,通常以敘事的形式呈現,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典型性事件。

曾有人這樣描述:乙個好的教育案例,就是乙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它敘述有趣,引人入勝。

二)幼兒園教育案例的界定

幼兒園教師撰寫的是教育案例,這種案例,我們不妨稱之為幼兒園教育案例,即在幼兒園這個特定場所中,教師通過觀察、反思等手段,對某一典型教育現象(這種教育現象是含有問題或者說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生的)進行詳細、如實地描述,並在描述的基礎上,經過分析,達到對所含問題的詮釋或解決。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教育現象不僅僅是指幼兒園裡的集體活動現象,如教學活動,還包括集體活動之外的,教師認為具有價值的個別教育現象,如某個幼兒行為問題等,這也常常被幼兒園教師稱之為「個案」。由於集體活動尤其是教學活動一般具有普遍性,因此,涉及這方面的案例成為目前幼兒園園本教研的主要內容。

簡單的來說案例是教師對某一真實教育情境發生後的描述和反思,一般是就事論事,類似於教育反思,其目的實際上主要還是為了解決自己當下教育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如對乙個幼兒的深入了解與幫助,或對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情景的反思。

二、為什麼提倡幼兒園教師撰寫案例?

幼兒園教師要明確撰寫案例對自身的價值何在,而不是為寫而寫,更不是被逼而寫。

首先,從幼兒園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經驗這個角度來說,通過撰寫案例,教師可以使自己解決具體問題方面的經驗以文字的形式加以積累,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常常會萌生出一些好的想法,有時教師會受到實際教育情境的激發,臨時發揮出獨特的教育教學策略,這些東西如果不及時進行記錄和整理,稍縱即失,作為教師智慧型的財富就這樣在無形中被忽視,甚至可以說是被浪費了;同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會遇到一些困惑,如果教師能及時捕捉這些困惑,寫出自己對存在問題的解釋和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解釋和方法必然會反映出教師的教育理念與專業水平,通過交流,教師一方面會從案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斷改進,做中學;另一方面,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將自己原有的認識、能力整合和提公升,從而獲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經驗。

其次,從幼兒園教師提高自身能力這個角度來說,撰寫案例需要教師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用文字清晰地表述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經常撰寫案例可以使自己成為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新世紀的幼兒園教師需要具備反思能力,由於幼兒園教師接觸較多是教育教學實踐,所以反思的前提是學會觀察,提倡教師撰寫案例,尤其優秀的案例,會促使教師提高自身的觀察力,學習捕捉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另外在撰寫案例的準備工作中,需要教師考慮如何進行觀察,以及怎樣的觀察才是有效的等這類問題,這些必然會促使教師尋找和學習有關科學觀察方法方面的理論知識,在實際運用中,真正理會到理論的作用,同時也提公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此外,撰寫案例是教師對實際存在問題的一種思考,這不是漫無目的的瞎想,而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合乎邏輯的思考,因此撰寫案例的過程還是訓練教師思維的過程,有助於教師形成規範性思維。

三、怎樣撰寫案例?

案例從何處來?並不是所有被描述出來的內容都可以稱之為案例。

一)案例的特點

第一、故事性。即展示與反映的是乙個現實的教育教學事例。它是根據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教學事實進行研究的,是生動事例的再現,要有乙個中心主題或觀點。

對這個事例的描述要具體、明確,能反映出事情發生的詳細經過,讓人覺得真實、可信,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第二、典型性。即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內容最好是大家共同關注的焦點,能反映時代的要求。並且通過這個事例可以給老師帶來許多思考,今後遇到同樣或類似事件,知道該如何應對。

描述要能清楚地說明乙個問題,表達乙個思想,蘊含一定的理念。

第三、問題性。即案例中要包含有乙個或幾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以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思考。

二)撰寫案例的基本形式

引言—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評析。

引言。即開場白,可以不必太多語言,主要用於描述案例大致涉及到的主題。

案例背景。即與案例發生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案例背景是否交代清楚,將直接關係到對案例中解決問題方法的分析、評判是否真正能把握事件背後所隱含的問題實質。案例背景介紹無需面面俱到,而應主要說明事件發生是否有特別的原因和條件。

案例描述。即整個事件的詳細記錄,在描述時注意把握能反映主題的內容,對於一些涉及主題的細節部分更要描述的細緻。

提出問題。案例是包含乙個或多個問題的實際情境的描述。幼兒園教育案例主要是揭示幼兒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發思考,因此,在撰寫案例時,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要明確提出存在的問題是什麼,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

解決問題的方法。撰寫案例的目的,不僅是發現問題,更需要解決問題。因此這個環節很重要,需要詳細敘述解決問題的步驟和過程。

評析。有時是反思或討論,一般來說,可以讓讀者深化對案例的認識。

三)撰寫案例的靈活形式

夾敘夾議式。即一邊描述性地記錄集體活動過程的真實情況,一邊對活動進行分析與點評。這種寫法的優點是面面俱到,對每乙個環節都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對活動過程作出全面的評價。

先敘述後議論。即先描活動的某一過程或片斷,然後根據典型事例,確定乙個主題展開議論。這種寫法往往能以小見大,便於突出文章中心,作者觀點鮮明,讀者很快便能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隨想式。即把自己在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以教學隨筆的形式記錄下來。內容既可以是活動過程中的某一問題,也可以包含解決問題的某些方法,或者敘述教學中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這種寫法的優點是形式自由,任作者發揮。

由於沒有過多的限制,作者可以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感想。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 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 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 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 感 字上。首要的一點是 讀 讀 是感的基礎...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 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 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 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 感 字上。首要的一點是 讀 讀 是感的基礎...

怎樣才能寫好讀後感呢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 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 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 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