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的藝術讀後感

2021-03-04 00:51:47 字數 1696 閱讀 8286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乙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說,愛是給予而不是接受。愛確實是內心強大的表現。當然,大多數時候,我們會說,愛情是弱者的感情,但是,過於脆弱的相互依賴的愛情可能也無法真正健康而長久。

我贊成說,乙個懂得並且能夠享受孤獨的人——獨處,而不求助於各種他者(包括人和物)的支援——才有著真正的去愛人的力量。真正的愛里,應該能夠同時成就自己和他人。無論是一味索取的愛,還是按照自己的臆想一味給予並且認為對方需要的愛,都是不健康的。

弗洛姆也大量**了現代社會是否有利於愛的培養的問題,他認為,西方社會導致了愛的潰散;其主要論據在於,現代社會的組織方式帶來了現代人與自身、與其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被異化了。我贊同,在工業大革命之後,「物」在人類生活中享有了從未有過的地位,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崇拜;但是我不敢肯定,在現代社會之前,愛是普遍的,而現代社會的到來,帶來了愛的潰散。可能確實現代對於人之間關係的抨擊很多,從文學到哲學的各個方面,但是更加可能是由於人的信仰變化——從崇拜愛與美到崇拜物而貶低人——而造成的。

我們甚至不能說,是資本主義社會之前,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時期,我們對自己的心靈更加敏感或者麻木。所謂協作精神和相互體諒對於相處的作用,我想不只是現代會這麼要求——人和人是不同的,相處之間摩擦就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同理心和讓步就是必要的潤滑劑,而非某個社會形態強加在於人身上的,只不過大眾**會不會這樣坦誠。

讓步假設說,現代社會確實存在愛的潰散,這也不能用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方式、美德標準帶來了這樣的情況來概括。如果愛——博愛、母愛、**,可以給人帶來愉悅,那麼人就不會輕易放手它們,不會因為社會崇尚協作精神,就貿然提議說,我們放棄相互之間的愛,用協作意義上的共生來替代吧。——人面對魚和熊掌的第一反應,不會是,兩者我該放棄哪乙個,而首先會是,我能不能同時占用兩者。

另外,如果我們談論這個話題的起意在於學會愛,獲得幸福感,那麼籠統而輕巧地把責任推於社會形態是一種既不負責任又無濟於事的行為——我們大可以把時間花在一部電影一桶爆公尺花,而不是嚴肅的思考上。

但是,我們確實注意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組織形式,或者說工業化的程序,確實改變了人的很多習慣、特徵;這樣特徵和習慣的改變可能最終改變了社會裡愛的現狀。

確實,現代社會裡更多幸福感**於消費——或者說,人的幸福感向來部分來自於消費,而在工業化之前,消費部分占有份額受到了消費品總量的限制,無法大幅擴張;而工業化帶來了這樣的可能性,於是人自然地轉向這部分更加容易增長的幸福**,從而形成了大眾逐利的場面;而這樣的情況有可能造成了大家對於精神層面替代性的忽視。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也許國際**裡「福利惡化型」增長的情況會出現。

同時,現代社會從根本上改變了人的習性。弗洛姆在「愛的實踐」裡所提到了幾種愛的基本要求:「自律」、「專注」、「耐心」、「極大的熱情」(discipline, concentration, patience, passion)。

但是現代社會的物質消費約束集確實不利於這些美德的培養,這些美德在社會中的地位也遠不如一兩千年前。我們可以說,人性的的進化是緩慢的,遠遠慢於意識形態的演化,更加慢於生產力的提公升——尤其是在生產力經歷了指數甚至更快的增長之後。不可能指望植根於人性的意識形態迅速地可以適應生產力的提公升,而同時保持了當初的種種堅韌不摧(或者至少在沒有外界衝擊情況下,表面的堅韌不摧)。

因此,愛成為一種需要學習、時時注意的能力——培養這樣能力之始,就是從努力靠近弗洛姆所提出的幾項要求開始。

愛的藝術讀後感

讀完了弗洛姆的 愛的藝術 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 另乙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 所以弗洛姆提倡 創造性的人格 通俗地說,愛是給予而不是接受。愛確實...

愛的藝術讀後感

這是這個學期馬原課上,我讀到的第二本書,與第一本 馬克思為什麼是對的 的風格確實有很大的區別,雖然都是將問題最後總結成一種高度,以全社會,或者是以人類的性格,社會的要求作為探求的物件,但是第一本書就像是一杯陳年老酒,在乙個黃昏中,坐在大海邊大口喝著,而 愛的藝術 則給人一種在清晨靜靜坐在花園中,外面...

愛的教育讀後感1

兒子今年公升初中了,其語文教師為孩子們推薦了一套初中生必讀書,其中 愛的教育 這本書讓我感觸頗深,且受益匪淺。愛的教育 這本書是以乙個小男孩 安利柯在一學年裡所寫的日記,來構成這本書的主要內容,這本書讓我之所以愛不釋手的原因並不在於其文學價值有多高,也不在於作者的寫作技巧如何獨具匠心,而在於書中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