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究方法串講提綱

2021-03-04 09:58:11 字數 5723 閱讀 8291

第一部分:課程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敘述性的內容,請老師說明串講的目的;本次串講的參考教材;說明串講過程中所著重要講解的知識點(請列舉)。

一、全面把握《社會研究方法》的知識體系

1、 全課程知識體系

(1)重要性:---- 社會研究方法是一門知識體系,必須要全面地掌握

各個部分的知識和技術具有相關性,應該通過全面掌握知識體系還達到對各個部分的深入理解

(2)主要章節介紹

第一章社會研究導論

第一節社會研究的概念與特徵

第二節社會研究的目的、意義與原則

第三節社會研究方法概述

第四節社會研究的邏輯與過程

第二章社會研究的主要型別

第一節理論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

第二節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釋性研究

第三節普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第四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

第五節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

第三章選題與研究設計

第一節選題

第二節研究設計

第四章理論建構與理論檢驗

第一節社會理論概述

第二節理論建構與理論檢驗

第五章抽樣

第一節抽樣的概念與程式

第二節非概率抽樣

第二節概率抽樣

第三節樣本規模

第六章社會研究中的測量

第一節測量的概念與過程

第二節概念化與操作化

第三節測量質量的評估

第四節指數與量表

第七章問卷設計

第一節問卷的概念、型別與結構

第二節問卷設計的原則與步驟

第三節問卷設計的技術與標準

第四節問卷調查的優點與不足

第八章訪談法

第一節訪談法的特點與型別

第二節訪談的程式

第三節訪問員的選擇與訓練

第四節小組訪談法

第九章觀察法

第一節觀察法概述

第二節觀察法的基本型別

第三節觀察的實施過程

第四節觀察的信度與效度

第十章實驗法

第一節實驗法的概念和特點

第二節實驗法的原理和程式

第三節實驗的基本型別

第四節實驗法的優缺點

第十一章文獻研究

第一節文獻研究的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二手資料分析

第三節現存統計資料分析

第四節內容分析

第十二章研究資料的審核與整理

第一節資料的審核

第二節資料的整理

第三節資料彙總

第四節統計表

第十三章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

第一節統計分析的概述

第一節單變數統計分析

第二節雙變數統計分析

第四節推論統計

第五節常用統計分析軟體介紹

第十四章撰寫研究報告

第一節研究報告概述

第二節撰寫研究報告的步驟和要求

第三節普通研究報告的撰寫

第四節學術性研究報告的撰寫

2、 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

全部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關於社會研究方法基礎知識介紹(第1、2章)

(2)社會研究中的基礎方法(第3-6章)

(3)社會研究中收集資料中經常採用的具體方法(第7-11章)

(4)社會研究後期整理、分析資料及報告寫作的方法

二、重點把握《社會研究方法》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第二部分:內容串講

這部分內容,請老師根據課程的重點和考點來劃分課時,重點和考點部分又比較難理解的內容要求講透,講懂。容易理解的,記憶性的知識部分,請老師點明。

第一章社會研究導論

第一章的基本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介紹社會研究方法的入門知識。應重點了解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特徵和基本要素;社會研究的基本目標、基本原則和意義;在社會研究中採用科學方法的意義和作用;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及體系;以及社會研究方法的科學邏輯和一般過程。

第一章的重點內容

第一節社會研究的概念與特徵(重點)

一、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

「社會研究」的定義:「社會研究是通過採用科學的方法來系統地收集和分析關於社會現象的資料,並在此基礎上對相關的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做出科學認識的活動。

二、社會研究的特徵:目的性、經驗性、理論性和社會性等方面。

三、社會研究的基本要素:社會研究的主體、物件、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節社會研究的目的、意義與原則

一、社會研究的目的:為了獲得關於人的行為和社會的可靠知識。包括探索未知的事物、驗證不確定的知識和擴充套件已知的知識。

二、社會研究的意義

1、 理論性意義:主要指社會研究對理論發展做出的貢獻,

2、 應用性意義:社會研究的成果能夠直接應用於指導社會實踐活動。

三、社會研究的基本原則(重點)

客觀性原則、

價值中立與價值關聯的原則、

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

以及研究工作要遵守法律和社會規範。

第三節社會研究方法概述

一、社會研究方法的意義(兩個方面)

一是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而保證社會研究的客觀性,

二是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提高社會研究活動的效率。

二、現代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重點)

經驗性方法、理論性特徵、規範性特徵和多樣性特徵。

三、現代社會研究方法體系(重點)

社會研究的方**、基本方式、以及各種具體方法及技術。

第四節社會研究的過程

一、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是指社會研究過程中一般需要採取的各個步驟及其先後次序。

包括:確定研究題目階段、研究設計階段、收集資料階段、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研究報告的寫作及發表階段。

(二) 社會研究過程示例

通過「大城市貧困問題研究」的案例理解社會研究的過程及各個階段的主要任務。

第一章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社會研究;社會調查;社會研究的主體;社會研究的物件;分析單位;現狀調查、態度調查、因果分析和對策研究;社會研究方法。

第二節:事實判斷;價值;價值判斷;價值中立;價值關聯。

第三節:方**;研究方式;社會研究的具體方法和技術

第四節: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

第一章應用:結合例項理解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及各個階段的任務。

第二章第二章社會研究的主要型別

本章要求掌握社會研究的分類標準和主要型別,以及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描述研究和解釋研究、普查和抽樣調查、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橫向研究和縱向研究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第一節理論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

從研究的直接目的上看,社會科學研究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和應用性研究。

一、理論性研究

1. 什麼是理論性研究

定義(重點):理論性研究是以發展有關社會的知識為基本目標的社會研究。

特點和目的

理論研究的層次(重點)

巨集觀理論:對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行學術**,如社會執行和發展的一般規律,巨集觀社會結構的一般狀況等;

微觀理論:關於人的行為、家庭、小群體等微觀層次的理論研究;

中程理論:在理論層次上運用實證方法研究社會現實問題,如社會階級階層、貧困問題、犯罪問題等。

2. 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與哲學和歷史學研究的區別

(1)社會科學理論研究與哲學研究的區別

(2)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與歷史學研究的不同主要在於:

社會科學研究與歷史學研究也有關聯

3. 社會科學理論研究的應用價值問題

可概括為「發展知識和指導實踐」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應該提倡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理論研究應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應該重視社會科學理論知識的普及和傳播。

二、應用性研究

1. 什麼是應用性研究

定義:應用性研究是指針對現實社會問題,旨在提出解決問題方法的經驗研究。

應用性研究的目標:通過了解現實社會問題而有針對性地提供各種政策建議等。

2. 應用研究與理論研究的區別和聯絡(重點)

(1)理論性研究與應用性研究的區分主要在於其研究目標的不同。

(2)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聯絡

---- 應用研究與理論研究密切相聯。

---- 應用性研究要應用一定的理論來指導研究。

---- 應用性研究是理論性研究的延伸。

---- 在應用性研究中也要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理論分析。

2. 應用性研究的主要型別和領域

第二節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釋性研究

從研究的具體目來劃分,社會研究可分為探索性、描述性和解釋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

1. 什麼是探索性研究

2. 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內容:初步的實地調查、請教專家、查閱資料。

3. 探索性研究的意義

(1)通過探索性研究工作可以獲得相應的階段性成果

---- 提出關於所研究現象或問題的初始命題或假設;

---- 試驗並確定正式研究應採用的方法;

---- **進行正式研究的可能性。

(2)探索性研究主要是一種先導性研究,它對正式的研究在探求因果關係、建立理論假設、探索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3)對探索性研究的只能得到「探索性」的結論,其研究範圍比較小,研究方法也不太嚴格,因此得出的結論只是下一步研究的參考。

4. 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點(重點)

(1)探索性研究也要採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但相對來說其方法比較簡單,要求也不太嚴格。

(2)探索性研究通常採用的收集資料方法包括:

---- 觀察法(包括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 訪談法(主要是無結構式訪談)等;

---- 小規模的問卷調查;

---- 典型個案的調查。

(3)探索性研究調查資料中得出的結果一般不用來推論總體。

(4)探索性研究一般也不用來檢驗某種理論假設,而是為提出理論假設提供初步的根據和其他相應的資訊。

二、描述性研究

1. 什麼是描述性研究

定義:描述性研究是對社會現象的狀況、過程和特徵進行客觀準確的反映(描述)。

目的、特點、意義

2. 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 準確性

---- 概括性

3. 描述性研究與探索性研究的差別

首先,描述性研究比探索性研究更明確具體。

其次,在研究在方法有明顯的差別:

三、解釋性研究

1. 什麼是解釋性研究

定義:解釋性研究就是對於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因果關係的研究。

解釋性研究要說明社會現象及事件發生的原因,並**其發展的後果,也即要**社會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絡。

2. 解釋性研究的方法特點

---- 解釋性研究要在描述性研究的基礎上對變數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以確定它們之間是否存在相關,並進而判斷它們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 解釋性研究要求的方法更加嚴格和細緻,其研究程式更複雜,方法更精緻、更嚴謹,針對性也更強。

3. 解釋性研究中的因果模型(重點、難點)

解釋性研究的理論假設一般是一種因果模型,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方式:

一是根據現有的理論,或依據日常經驗或探索性調查的成果而列出某一社會現象可能的原因或後果。

二是對各種因果變數的關聯強度提出理論假設,即提出某種社會現象的主要原因(或後果)和次要原因(或後果);

三是建立複雜的因果模型,以反映社會現象之間複雜的因果關係。

4. 解釋性研究與描述性研究的差別(重點)

解釋性研究在內容上往往更加集中,更具針對性。

在分析方法上,解釋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論模型,通過相關、回歸、對數線性模型等高階統計方法來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間的關係強度,從而達到檢驗理論模型的目的。

社會研究方法串講筆記

1 p1社會研究方法的概念?2 p2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徵?3 p4社會研究的基本要素?4 p5社會研究的主體?5 p6社會研究的物件?6 p7區分類別概念 集合概念?7 p8以偏概全 簡單還原各指什麼?8 p9社會研究的內容?9 p9社會研究的內容可以分為現狀調查 態度調查 因果分析 分析及對策研究等...

03350社會研究方法考前重點串講

8.重點 社會研究的一般過程?200901簡答 201010簡答 201101簡答 答 1 確定研究題目階段 2 研究設計階段 3 收集資料階段 4 整理和分析資料階段 5 研究報告的寫作和發表階段 9.記憶 社會研究的物件是指被研究的個人 群體或組織,或者是研究所指向的其他社會單位。1.記憶 簡述...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複習提綱

名詞解釋 1.定性研究 是通過參與觀察,深入訪談,文獻分析等方法進行深入的調查,並採用分類,比較,歸納,矛盾分析等方法對調查資料進行加工分析,從而獲得對該社會現象的總體有較深入認識的一種研究型別。特點 a 從哲學基礎上看,是基於人文主義,重視人的主觀性,強調投入理解 b 研究目標,注重在複雜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