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研究方法

2021-03-04 09:32:19 字數 5253 閱讀 7810

1、社會研究指的是一種以經驗的方式,對社會世界中人們的行為、態度、關係,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種社會現象、社會產物所進行的科學的**活動。

2、社會研究具有三個方面的基本特徵:(1)研究的主題是社會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經驗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問題是科學的,而非判斷的。

3、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或部分,及方**、研究方式、具體方法及技術。

4、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是乙個有機的整體。方**與研究方式之間、研究方式與具體方法和技術之間,都存在著十分緊密的內在聯絡。

5、實證主義與人文主義兩種不同的方**主張在經驗研究中則代表著兩種不同的探求知識的方法。其一是科學主義的;其二是自然主義的。而定量研究方式與定性研究方式則可以說是這兩種方**的集中體現。

它們是我們在社會研究過程中可以採取的兩條途徑,兩者之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在社會研究者認識社會現象的過程中,它們發揮著各不相同的作用。社會研究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這就是:

(1)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2)設計研究方案和準備研究工具(3)資料的收集(4)資料的處理與分析(5)結果的解釋與報告。

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有哪幾部份構成?不同的方**、研究方式和具體方法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係?

答: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或部分,即方**、研究方式、具體方法及技術。

社會研究方法體系的三大層次是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方**是社會研究方法體系的基礎,其中哲學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方**決定和影響著在社會研究中如何去觀察研究社會現象,以及採用什麼具體方法和專門的技術工具。

同時,具體方法和技術、工具的發展將促進方**本身的發展。不同的研究方式與不同的方**之間存在某種內在聯絡,各種不同的具體方法和技術與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間,也存在著一種內在聯絡。比如,調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運用抽樣的方法、需要設計問卷的技術、需要運用計算機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別?如何理解二者之間不存在好壞優劣之分?請說明理由。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側重於、且較多地依賴於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定性研究則側重於和依賴於對事物的含義、特徵、象徵的描述和理解。

1.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二者基於不同的正規化。定量研究源於實證主義,接近於科學正規化;定性研究從屬於人文主義的自然正規化,力圖對社會生活的自然場景加以整體的理解和解釋。

2.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量研究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目標是確定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強調價值中立,常常是對已有理論的檢驗;定性研究基於描述性分析,注重現象與背景之間的關係,認為事實與價值無法分離。其邏輯方式本質上是歸納的過程,即從實地研究中所獲得的經驗材料中歸納出具有理論特性的命題和闡釋框架。

3.在理論與研究的關係上定量研究則用於理論檢驗;定性研究通常用於理論的構建。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側重於對社會事物的精確測量和計算,強調研究程式的標準化、系統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調查、試驗、文獻研究,獲得數量化的資料便於使用統計學方法分析變數的因果關聯;定性研究側重於對行為主體的意義以及行為過程的描述和闡釋。強調行為背景因素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強調研究程式、方手段的靈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實地研究,獲得具體的實地資料。

5.總的來說,定量研究在結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確性,但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獲得深入理解社會生活的豐富細緻的資料,但難以推及整體的社會執行狀況,這是研究過程的兩種途徑,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問題。

陳述社會研究的一般程式,畫出這一過程以及主要內容。

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認識活動,社會研究遵循著一套比較固定的程式。從大的方面看,我們可以將社會研究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選擇問題的階段:從程式上看,選擇研究問題是一項社會研究活動的起點,是整個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問題一旦確定,整個研究活動的目標和方向也就隨之確定。眾多的因素決定和制約著研究問題的選擇。

例如理論素養、生活閱歷、觀察角度、研究興趣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客觀條件等,選題方面的主要任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選取研究主題,即從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現象、問題和領域中,根據研究者的興趣需要和動機確定乙個研究主題。二是形成研究問題,進一步明確研究的範圍,集中研究的焦點,將最初比較籠統、寬泛的研究領域具體化、精確化。

(2)研究設計階段:研究設計階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為現實研究的目標而進行的道路選擇和工具準備,所謂道路選擇,指的是為達到研究的目標而進行的研究設計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體技術工具等各個方面。所謂工具準備,主要指的是對研究所依賴的測量工具或資訊收集工具,如問卷、量表、實驗手段等等的準備。

(3)研究實施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具體貫徹研究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設計中所確定的方式、方法和技術進行資料的收集工作,因而有的書中也稱為資料收集階段。(4)資料的處理與分析階段:

資料分析階段在有的書中也稱為研究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研究所所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系統的審核、整理、歸類、統計和分析。(5)結果的解釋與報告: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撰寫研究報告,評估研究質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2章社會研究的基本方式

1、理論檢驗的步驟:(1)詳細說明待檢驗的理論(2)由理論匯出一組概念化的命題(3)用可檢驗的命題形式即假設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題(4)收集有關資料(5)分析資料(6)評價理論。

2、理論是以一種系統化的方式將經驗世界中某些被挑選的方面概念化並組織起來的一組內在相關的命題。通常可將理論化分為三個層次,即巨集觀理論、中層理論和微觀理論。由於實踐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項具體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並不是巨集觀意義上的理論,而是那種相對簡單、相對具體、相對小型的理論,即那些中觀層次的理論和微觀層次的理論。

3、概念、變數、命題和假設是構成理論的基本要素。

4、概念是建構理論的「磚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邏輯地聯絡起來的概念形成理論。

5、在社會研究中,理論也可以是由變數語言構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變數及其不同屬性之間所存在的某種邏輯關係。

6、直接由概念構成的是命題,而理論則是由一組命題所構成的。如果把概念成為建築理論大廈的「磚石」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命題說成是建築理論大廈的「預製板」。

理論的結構要素包括哪些?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答:理論的結構要素包括:概念、變數、命題和假設。

(1)概念是構建理論的「磚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邏輯的聯絡起來的概念形成理論。(2)在社會研究中,理論也可以說是又變數語言構成的,如果把概念稱為建築理論大廈的「磚頭」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命題說成是建築理論大廈的「預製板」。(4)在社會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題形式是假設,即一種有關變數間關係的嘗試性陳述,或者說一種可用經驗事實檢驗的命題。

1、閱讀文獻時,應對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特別注意:(1)每一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研究背景。即了解各個不同的研究分別是從哪一點出發的,他們各自的目標是什麼。

(2)該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物件、研究方式、抽樣設計、樣本特徵、資料分析方法等等。(3)該研究的主要結果。

包括它在討論部分所提出觀點、所作的推論等等。(4)自己對該研究的評價。包括你所認為的該研究的特點和獨到之處,也應包括你所認為的該研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特別是在方法上、研究效度或信度上的不足。

2、研究問題的明確化,指的是通過對研究問題進行某種界定,給予明確的陳述,將最初比較含糊的想法變成清楚明確的研究問題,將最初比較籠統、比較寬泛的研究範圍或領域變成特定領域中的特定現象或特定問題。這是選擇研究問題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乙個環節。

3、縮小問題的內容範圍,清楚明確地陳述研究的問題,是使研究問題明確化的兩種方法。

4、文獻回顧指的是對到目前為止、與某一問題領域相關的各種文獻進行系統查閱和分析,以了解該領域研究狀況的過程。或者說,就是乙個系統地識別、尋找、考察和總結那些與我們的研究有關的文獻的過程。它可以幫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同時還可以為解釋研究結果提供背景資料。

第四章研究設計

1、探索性研究是一種對所研究的現象或問題進行初步了解,以獲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認識,同時為今後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礎和方向的研究型別。

2、描述性研究的目標是發現和概括總體在某些特徵上的分布狀況,它具有系統性、結構性和全面性等特徵。

3、解釋性研究的目標是回答「為什麼」,是解釋原因,是說明關係。

4、最常見的分析單位型別是:個人、群體、組織、社群、社會產品。它們都是社會研究中的研究物件。在做出研究結論時,要注意防止犯與分析單位有關的區群謬誤和簡化論錯誤。

5、社會研究在時間維度上可以分為橫向的和縱向的。縱向研究中還可以進一步區分為趨勢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組研究。

第五章測量與操作化

1、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法則,將某種物體或現象所具有的屬性或特徵用數字或符號表示出來的過程。測量的四個要素是:測量的客體、測量的內容、測量的法則、數字或符號。

2、操作化就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具體指標的過程。它是對那些抽象層次較高的概念進行具體測量所採用的程式、步驟、方法、手段的詳細說明。操作化是社會研究中由理論到實際、由抽象到具體這一過程的「瓶頸」。

3、操作化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意識澄清與界定概念;二是發展測量指標。

4、測量層次分為四種,即定類測量、定序測量、定距測量和定比測

量。四種測量的層次由低到高,逐漸上公升。高層次的測量具有低層次測量的所有功能,它即可以測量低層次測量可以測量的內容,也可以測量低層次測量所無法測量的內容,同時,高層次的測量還可以作為低層次測量處理。

5、測量的效度即準確度。它是指測量工具或測量手段能夠準確測出所要測量的變數的程度,或者說能夠準確、真實地度量事物屬性的程度。測量的效度具有三種不同的型別,即表面效度、準則效度和構造效度。

舉例說明操作化在社會調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含義:操作化就是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觀察的具體指標的過程。比如,將抽象概念「同情心」轉化為「主動幫助盲人過街」、「主動給討飯者錢物」、「主動向災區捐款」,就是操作化的乙個例子。

操作化在社會研究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存在於研究者頭腦中的各種概念、意識,研究者用以構建其理論大廈的各種基本變數,都只有經過了合適的操作化之後才會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社會中顯現出來。從另一方面看,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會研究的關鍵一環。

尤其是在解釋性研究中,若要對任何有關社會現實的理論假設進行檢驗,操作化往往是不可迴避的前提。這就是說,只有通過操作化的過程,將思辨色彩很濃的理論概念「轉變成」、「翻譯成」經驗世界中哪些人人可見的具體事實,假設檢驗才成為可能。

因此,可以說操作化是社會研究中由理論到實際、由抽象到具體這一過程的瓶頸。從理論思維的天空,到經驗研究的大地,有著相當的距離。而這種操作化的過程,就是溝通抽象的理論概念與具體經驗事實的一座橋梁,它為我們在社會研究中實際測量抽象概念提供了關鍵的手段。

第6章抽樣

1、抽樣指的是從組成某個總體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選擇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過程。或者說,抽樣是從總體中按一定方式選擇或抽取樣本的過程。抽樣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過這些樣本值去估計和推斷各種總體值。

抽樣作為人們從部分認識整體這一過程的關鍵環節,其基本作用是向人們提供一種實現「由部分認識總體」這一目標的途徑和手段。

社會研究方法

第三章涉及的是貫穿本書的一對主題 研究的倫理和政治問題。本書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在關注社會研究的科學問題。通過本章的學習,我們可以發現研究這是受到一系列的倫理約束的,而這些倫理又是反映了一套幫助他人 而非危害他人的價值和理念。我個人覺得,這些倫理政治方面的限制或者看法,很大程度上取決對當地社會的開放程...

社會研究方法

第一章社會研究導論第十章實驗法 第一節社會研究的概念與特徵1 第一節實驗法的概念與特點214 第二節社會研究的目的意義與原則11 第二節實驗法的原理和程式217 第三節社會研究方法概述16 第三節實驗的基本型別227 第四節社會研究的程20 第四節實驗法的優缺點232 第二章社會研究的主要型別第十一...

03350社會研究方法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全國統一命題考試 社會研究方法試題 課程 03350 考生答題注意事項 1.本卷所有試卷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答在試卷和草稿紙上的無效。2.第一部分為選擇題。必須對應試卷上的題號使用2b鉛筆將 答題卡 的相應 塗黑。3.第二部分為非選擇題。必須註明大 小題號,使用0.5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