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2021-03-04 09:49:22 字數 3590 閱讀 7809

到達上海博物館之前,對上海博物館沒有多少了解,對它一點都不感興趣,所以我是抱著一種為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的,只想著去稍微看看,拍幾張**回來再寫些感想應付一下作業,甚至給自己定好了時間2個小時要搞定來回路程和參觀,進入了展館以後,才發現自己一開始想得太簡單了。

離博物館還有幾百公尺的時候,就看到了矗立在不遠處的博物館,當看到那個建築的時候,雖然沒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卻能感受到那份穩重,感覺那兒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氣息,很親切的feel,開始有點迫不及待。(回來後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那個建築象徵「天圓地方」的圓頂方體基座構成了新館的視覺效果,整個建築把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巧妙地融為一體,在世界博物館之林獨樹一幟,整體相對來講是,高大時尚)。在靠近博物館的一路上,發現路邊停了很多旅遊大巴,陸陸續續有遊客,其中有很多外國人,才突然意識到,這是乙個國際化的博物館,裡面的事物肯定不是自己起始想得那麼簡單。

便抱著好奇的心態邊欣賞著廣場的花穠草綠走向博物館。

到了南入口,先看了建築前面的上海博物館的簡要介紹和空間排布,大致了解了不同館的位置。當進入門口的時候,可能是因為那樣的環境有些陌生,也沒想什麼就「鑽」進了第一展覽館,這是個臨時展覽館,現在展覽的是「毛利人的世界」。據了解,毛利人是紐西蘭的原住民,於大約公元13世紀這群開拓者登上了這片陌生又美麗的土地,他們走遍了這裡的每乙個角落,很快他們就熟悉了前所未見的植物、魚鳥和礦石資源。

毛利文化古老而神秘豐富而獨特:雕刻、編織、紋身、神話……每一樣都包含了毛利歷史的足跡。入門看到的是一塊生命石,毛利人相信乙個地方的山、水、森林的生命力可以凝聚石頭或其他物件中,生命石就是這樣乙個載體,它被毛利人看作是部落領土的守護神。

先附上兩張毛利的石器、玉石等總覽圖:

可以看出毛利有很多木器、骨器、玉器、石器、還有編織物。在這個展覽館裡,這種樣式的編織包是我最喜歡的,據了解,由於生活環境的影響,毛利編織匠們很早就能根據葉子的顏色、長度、纖維含量,以及精細度和柔軟度識別各種不同種類的亞麻,並加以配置、染色,有些還會編入鳥類羽毛,再加上精緻的做工,就有了各種漂亮的編織包。

由於毛利人的居住環境,他們將岩石礦石都利用得很好,製造出了各種石器和玉石,石器比較典型的有錛、鑿、石扁棍等,玉石則主要是飾品、玉扁棍等,據說,對毛利人而言,死在一柄玉扁棍之下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而玉石製作的飾品,吊墜是最典型的,當然,吊墜也有其他材質製成的。其中比較常見的是魚鉤型吊墜,有些甚至是用鯨魚骨製成的。

接下來就是比較精緻的各種木雕了,比如議事廳後牆木雕版、木雕面具、獨木舟的雕飾、還有一些精緻的小飾品,下面看幾張**吧,

魚形吊墜帶蓋碗

石扁棍錛

玉石棍玉石吊墜

獨木舟水瓢木雕板

刺青人面木雕船上雕飾

還有很多其他的**,就不一一展現了,有時候對一些事物感興趣似乎無法用言語表達,一些石器、玉石飾物、木雕、一眼看去就被吸引了,無論是質地還是做工,心中還是挺佩服毛利人在那個年代能製作出那麼多好看的東西。看完毛利人的世界,我便陸續參觀了一層的中國古代青銅館和雕塑館。 只要了解一些歷史的人就可以知道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是古社會文明的乙個重要標誌,去參觀了就可以知道青銅館是上海博物館裡最大的乙個分館,裡面的文物多不勝數,從萌生期到鼎盛期,再到轉變期和後來的更新期,經歷了將近14個世紀,青銅器一直經久不衰。

在青銅館裡參觀,可以很明顯地感覺自己是個實實在在的行外人,包括之後參觀的陶瓷、印章、繪畫、書法等館,都只能說是帶著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沒辦法深入解剖,對於青銅器,我只能說有些我看著就覺得喜歡,看著覺得舒暢,無論是從質地、雕刻的花紋等,喜歡有種說不出的理由,再秀幾張我比較喜歡的器物的**吧:

鑲嵌十字紋方斧青銅方罍

青銅觥 隨後參觀的是雕塑館,裡面基本都是佛像、觀音像等,雖然有些挺精緻的,但由於不太感興趣,只是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就附幾張**吧:

我最喜歡的展覽還是第二展館臨時展覽的亞歷山卓·佩里耶的畫展,看了他的畫,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當專注於他的畫中時,我感覺自己似乎融入了那些畫中,雲朵的飄逸、湖泊的平靜、夜晚的靜謐、山間的氣息,感覺自己的心靈頓時有種被淨化的感覺,剎那間似乎忘記了所有的煩惱。作為乙個風景畫畫家,日內瓦藝術家亞歷山卓·佩里耶將畢生的心血投入到日內瓦湖、薩萊沃山、勃朗峰和普拉得利峰幾個主題的創作,日復一日地描繪這些主題在不同季節中光影和氣氛環境的變化,這種對相同風景進行重複解讀的手法令人聯想到印象主義,但他得創作手法不盡相同。他最初採用的是點和線的繪畫技巧,後來逐漸摒棄了點描和色調分割的技法,開創出一種更自由的技法,即分離的顏色和線條,由此確立了他得原創性和現代性。

佩里耶從未試圖把風景最美的一瞬精確地畫下來,而是向人們傳遞他內心所看到的風景,正如他本人說的:「如果有人看完我的展覽,帶著這片在大自然中帶給我的快樂的光線和氛圍離開,那麼我就能心安理得地在寧靜中充分享受生活。」是的,他的畫達到了他所要的效果,看完他的展覽,也許無法記住他每一幅的內容甚至是標題,但是看完後的那份感受始終留存在內心,安然、平靜。

不過很可惜,這個展館不允許拍照,只偷偷地拍了幾張張,由於角度不好,可能拍攝的效果不是很好:

隨後參觀了陶器館,陶器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接觸較多的物品之一。展館從新石器時代原始先民從泥土製作的器物到商代出現原始的瓷器、到東漢前期的青瓷、隋唐以後的白瓷、到13世紀的黑釉、青白釉和彩瓷,以及後來元代又有景德鎮的成熟的青花瓷,再到了明、清景德鎮不斷有名品迭出成為舉世公認的「瓷都」。那時景德鎮是中國制瓷業的中心,製作了五光十色的各種彩色釉器。

由於當天去的時間限制,陶瓷很多都沒有看得很仔細,相對於青銅館、印章館等其他館,我對陶瓷還是頗感興趣的,確實有很多好看的陶瓷製品,不過我最喜愛的還是唐三彩以及景德鎮燒造的各類陶瓷了,加上因為景德鎮是江西(我的家鄉)的城市,感覺頗為親切,所以在景德鎮陶瓷那塊展覽區域停留了較長的時間,景德鎮的陶瓷無論從質地、花紋圖案、雕刻等方面來說,它馳名於海內外是當之無愧的。

接下來是書法館,從甲骨文看起,金文、秦小篆、隸書、草書、到楷書的書法。這書法也是中國特有的古代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展出的作品展示了中國文字形態的演變過程,以及人們在記錄書寫這些文字時對美的探索。

看書法展就想起我小時候看著爺爺寫的一手好的毛筆字,我也吵著說要學毛筆字,先描紅後學大字,結果沒幾天就放棄了,現在想想,覺得書法真的可以從小學起,不僅可以練一手好字,還可以修身養性。

印章館也粗粗地看了。可以知道,私章是個人的憑證,公章是執政的權力象徵。還知道文人書畫上有了印章會更具收藏價值。

通過展覽館的展品介紹,了解了印章術語、篆刻藝術、印章質材等知識。甚至自己也有想要去刻乙個精緻的小印章的衝動了。

接著就參觀了繪畫館。介紹說,中國的繪畫有著深厚的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

而西洋畫注重寫實,以透視和明暗方法表現物像的體積、質感和空間感,並要求物體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現的色彩效果。這就是中國畫與西洋畫的最大區別。

欣賞了館藏珍品及介紹,至少是增長了一點基本常識。我以前只知道國畫最出名的是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其實還有院體畫、文人畫、丹青、寫意等。我特別喜歡幾本花卉冊和山水冊:

隨後便走馬觀花依次參觀了四層貨幣館、玉器館、明清家具館、少數民族工藝館。玉器館有幾樣展品挺喜歡的,其他館便是大概看了一下。

從入館到離開,持續了將近四個小時,但還是很多東西並沒有看得很仔細,後面的幾個館都是匆匆得看完的,不過總的來說,收穫還是挺大的,不過只參觀一次只能了解到一些很淺顯的東西,還停留在外表,覺得以後有時間還是要多去幾次,每次可以專注於某乙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展覽館,去深入了解某一門藝術。想起參觀前,一直抱怨著老師還布置作業參觀什麼展覽館,參觀後,覺得這份作業很值得,不過由於時間沒計畫好,可能整篇觀後感停留在很淺顯的外表賞析,以後自己還會去多加了解的。

參觀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此次我們所前往的,是位於黃浦區人民大道201號的上海博物館。眾所周知,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陳列面積2800平方公尺。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 陶瓷器 書法 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 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建館以來,上海博物館舉辦了各種展覽115個。其中有的是反...

電影博物館觀後感

來到二樓,這是一層體驗樓,我們在此觀摩影視作品的生產創作流程,而且還看到了在工作室 有叔叔阿姨在 平板電腦上 認真的畫著動畫。我們還看到了錄音室等。那裡還有手搖放映機 各種演員的服飾。突然聽到了莊嚴國歌的我們急忙沖下,哇,左邊的一面櫃子上大概有幾百個獎盃吧,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輝煌。時間也在不經...

武漢博物館觀後感

武漢博物館觀後感 機關服務中心組織黨員活動參觀首都博物館,看到一對對的小學生在館前合影留念,武漢博物館觀後感。多麼熟悉的一幕,不禁喚起兒時的回憶,中心的全體參展人員也展開黨旗在首博館前合影。此刻我感覺到時間變得之快,幾十年前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情形,歷歷在目,有生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