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題

2021-03-04 09:39:16 字數 3482 閱讀 2060

八年級上冊物理複習題

第一章機械運動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2、長度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 (m),其他單位有1km= m;1dm= m;

1cm= m;1mm= m;1μm= m;1nmm。

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標尺的

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讀數時視線要尺面,並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時間的單位還有

1h= min ,1min= s。

4叫做誤差,我們不能誤差,但應盡量誤差。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減少誤差方法:

多次測量求 、選用工具、 測量方法。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 ,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

二、運動的描述

1、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物理學裡把物體叫做機械運動。

2、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乙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物體運動的快慢用表示。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在物理學中,為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採用的方法,也就是將物體運動的路程除以所用時間。這樣,在比較不同運動物體的快慢時,可以保證時間相同。

計算公式:

其中:s——路程——公尺(m);t——時間——秒(s);v——速度——公尺/秒(m/s)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 ,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1m/s= km/h。v=,變形可得:s=vt,t=。

2叫勻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我們把叫變速運動,變速運動的快慢用平均速度來表示,粗略研究時,也可用速度的公式來計算,平均速度=總路程/總時間。

四測平均速度

1、實驗原理: 2、實驗器材

3、實驗時用測出小車通過的路程,用測出小車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在用公式計算出小車在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小車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具體測量過程和記錄**:

得出的結論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一切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叫聲源。人說話,唱歌靠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其振動頻率一定在赫茲之間。

2、聲音的傳播需要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振動,人就聽到聲音固體都能發聲,空氣能傳播聲音。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合 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頻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

二、聲音的特性

1、樂音是物體做時發出的聲音。

2、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 。音調跟發聲體振動有關係,頻率音調 ;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叫頻率,物體頻率越高。頻率單位

超聲和次聲:人能感受聲音的頻率有一定的範圍,多數人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大約從 hz~ hz。人們把hz的聲叫做波;把 hz的聲叫做波,它們都統稱為聲,但人們都聽不見。

蝙蝠、海豚發出的聲常為聲;**、海嘯、颱風,還有大象發出的聲是聲。動物的聽覺範圍比人的聽覺範圍 (廣、窄)。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

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

減小聲音的發散。

(1)聲音是由產生的;(2)聲音的大小跟發聲體有關。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5、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來判定;高聲大叫——指 ;高音歌唱家——指

三、聲的利用:可以利用聲來傳播和傳遞 。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汙染: 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

2、物理學角度看,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的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 、學習和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的聲音。

3、人們以分貝(db)為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雜訊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50db。

4、減弱雜訊的方法:在減弱、在減弱、在減弱。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 1、定義:溫度表示物體的

2、單位:

①國際單位制中採用溫度。

②常用單位是規定:在乙個冰水的溫度為0℃, 的溫度為 100℃。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攝氏度某地氣溫-3℃,讀做

③換算關係t=t + 273k

3、 測量——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

①溫度計構造:下有玻璃泡,裡盛水銀、煤油、酒精等液體;內有粗細均勻的細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勻地刻有刻度。

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進行工作。

③分類及比較:

④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並認清溫度計的 ,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

溫度計的玻璃泡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或容器 ;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

數後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被測液體中,視線要 ,不能

或二、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義:物體從叫熔化。

晶體舉例非晶體舉例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熔化特點

熔點熔化的條件:(12

凝固:定義:物質從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凝固特點

凝固點凝固的條件

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三、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叫汽化。

蒸定義:液體在溫度下都能發生的,並且只在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1第三章1 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2 攝氏溫度的規定 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為100 3 體溫計的溫度範圍 35 42 分度值是0.1 4 熱力學溫度與攝氏溫度的轉換 t t 273k t t 273 5 物態變化及其吸放熱情...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第一章聲現象 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舉例 人靠聲振帶動發聲 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靠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靠鐘振動發聲等。2 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解釋 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上冊物理實用知識點 第一章機械運動 一 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 測量某個物理量時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量叫做單位。為方便交流,國際計量組織制定了一套國際統一的單位,叫國際單位制 簡稱si 2 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公尺 m 其他單位有 千公尺 km 分公尺 dm 厘公尺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