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專題之二

2021-03-04 09:37:21 字數 4681 閱讀 8167

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專題之二:大平台大團隊大貢獻

新聞網訊(特別策劃/張艷文/記者團唐彩張碧玉黃運邱思捷武劍記者曉月)

前言 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不僅要求高校加強人才培養,注重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強調科技創新,要求學校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用科研成果推進地方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省委常委、校黨委書記龍超雲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也表示:「貴州大學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應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堅持服務人民,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學校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公升科技水平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能力為重點,狠抓科研隊伍,加強學科建設,改善科研條件,夯實科研基礎,加強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緊緊圍繞貴州發展方式轉變,建設大平台,組織大團隊,承接大課題,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傳統產業,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為響應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要求,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我校在著力加強本科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同時,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人才團隊。2023年,由貴州大學金道超教授領銜的「貴州省山地農業害蟲治理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宋建波教授領銜的「貴州省岩溶地質工程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曹建新教授領銜的「貴州省綠色化工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王嘉福教授領銜的「貴州省動物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喻理飛教授領銜的「貴州省退化植被生態系統修復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被評為我省第二批科技創新人才團隊。一年來,我校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圍繞國家和省、市社會經濟發展戰略需求和學校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需要,在新形勢下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產生原創性具有推廣價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極大地提公升了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繼上期推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專題之一《從「本本主義」到實踐創新》之後,本期推出系列專題之二《大平台大團隊大課題》,讓我們一起走近我校5大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感受科技這一第一生產力的無限魅力。

編者短評

隨著科技創新的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團隊這一組織形式,越來越顯示出對創新發展的重要作用。科技工作要實現可持續地創新、發展,不僅需要傑出的拔尖人才,而且還需要由拔尖人才主導的優秀的人才群體。這是現代科技發展趨向綜合化和整體化的需要,也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建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必須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平台建設為依託,以科技專案為紐帶,以凝聚優秀創新人才為主體,圍繞國家和省、市社會經濟發展戰略需求和學校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整合科技資源配置、培育團隊精神、凝聚優秀創新群體,這樣才能形成優秀人才團隊效應和當量效應,產生原創性具有推廣價值的重大科研成果,從而提公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

按照這種思路,今天,貴州大學5大科技創新團隊走出了堅實的第一步;明天,必將有更多的科技創新團隊脫穎而出,全面服務黔中大地!

在「小蟲」的世界裡做出大貢獻

——記貴州省山地農業害蟲治理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貴州省是農林有害生物災害較嚴重的地區之一。據統計,貴州省每年受災的水稻面積有140—147萬公頃、玉公尺53萬公頃、小麥47萬公頃、農田鼠害40萬公頃,每年因病蟲災害造成糧食損失13%,農林生物災害已經對地方經濟構成嚴重威脅。

本著為國家培養高技術專業人才和發展地方農業生產、穩固國民經濟的目的,我校成立了由金道超教授領銜的「貴州省山地農業害蟲治理科技創新人才團隊」。今年9月,學校以貴州山地農業病蟲災害省級重點實驗室和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省級重點學科為基礎,啟動了「農林生物災害治理」人才基地建設專案。

我校副校長、貴州省山地農業害蟲治理科技創新人才團隊領銜人金道超介紹說,「農林生物災害防治學科團隊現有2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0人,講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有19人,博士、碩士學位人員佔總人數的84.6%;近年來為貴州省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各層次的農林生物災害防治專門人才:包括博士研究生65人,碩士研究生236人,本科生2850餘人,並培訓了大量基層技術人員。

這些專門人才已在貴州省和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高技術科研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強大的資金保障和充足的裝置支援。金道超表示,「學校為人才基地的科研提供了充足的經費,擁有博士點建設經費200萬元、國家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經費80萬元、省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100萬元、省示範專業建設經費10萬元、學校品牌專業建設經費10萬元、**與地方共建實驗室建設經費100萬元等共計500餘萬元。」經過建設,農林生物災害防治人才基地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實驗條件,實驗室面積達到3500平方公尺,擁有總值800多萬元的先進儀器裝置,同時還備有一些開展分子生物學、化學生態學、生理學及毒理學等方面的儀器裝置。

這些先進的裝置不僅在貴州省內獨一無二,在全國範圍來說也處於領先地位。

良好的物質保障和勤奮的科研團隊一經結合就催生出優秀的科研成果。團隊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等兩個國家級獎勵和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30多個省部級獎勵。可以說,他們在自然科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少數方面甚至處於領先地位。

成果令人矚目,但科研仍需繼續向前發展。在談到該團隊未來的目標時,金道超表示:「未來團隊將通過基地建設和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研究專案,顯著提公升本基地的高層次人才培養能力和科學研究創新能力,將該人才基地建設成為貴州省乃至西南地區農林病蟲害高階專門人才及實用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重要基地,使其成為為我省經濟社會建設提供農林生物學以及植物保護和森林保護專業人才支撐的平台,最終將該基地建設成為持續為我省和國家輸送農林業生物災害防治理論與實踐的重要人才基地。

」情繫喀斯特,加強地質災害研究

——記貴州省岩溶地質工程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眾所周知,貴州處於世界三大連片岩溶發育區之一的東亞片區(即以貴州為中心,連線桂北、滇東、湘西及川東南等地形成的面積最大的片區)的中心,是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最集中連片的岩溶區,也是世界岩溶發育最典型、型別最複雜、景觀型別最齊全的片區。岩溶已經構成貴州全省自然景觀中最醒目的主體,並形成了許多影響和制約貴州社會經濟發展的岩溶工程地質問題和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開採沉陷等地質災害問題。

為了解決複雜的岩溶工程地質問題和地質災害問題,2023年7月,宋建波教授作為高層次人才引進到貴州大學,負責組建貴州省-教育部喀斯特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立足貴州岩溶特色地質環境條件,致力於「岩溶工程地質學」研究,並組建了由他領銜,由劉巨集博士、王文俊博士、孫勇博士、向喜瓊博士等組成的岩溶工程地質學科研團隊。2023年該團隊正式命名為「貴州省岩溶地質工程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團隊緊密結合我國西南地區以岩溶為特色的地質環境條件,充分發揮我校地質工程、岩土工程、環境工程、採礦工程等傳統學科的優勢,對我國西南岩溶區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與能源開發、城鎮化建設中遇到的一系列岩溶工程地質問題和岩溶環境地質問題進行系統研究,並在「產-學-研」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具有貴州特色的岩溶工程地質學理論體系。

團隊主要致力於「岩溶區地質災害與防治」、「岩溶區重大工程岩土體穩定及其工程環境效應」、「岩溶區重大工程選址理論與方法」、「岩溶地下水動力特徵與淺表層岩溶作用」等4個方面的研究。

據了解,該團隊組建以來,已針對岩溶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開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共承擔專案75項,累計經費高達830萬元。共培養博士後科研人員3名,碩士研究生50餘名,出版學術專著7部,獲省部級獎勵3項,通過省級成果鑑定3項,公開發表學術**81篇。宋建波教授將團隊近幾年來最大的科技貢獻總結為兩個方面:

一是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落戶中國貴州建議了理想的候選台址。總投資高達7.27億元,已經正式建設的大射電望遠鏡(fast)專案,台址就是團隊歷時3年排名第一推薦的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窪地;二是出版了《岩體地基極限承載力》一書,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岩體地基極限承載力計算理論與方法體系,目前已經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談及團隊未來的發展時,宋建波教授說,「我們團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業績,但仍然存在科研總量小、科研隊伍年輕、缺乏領軍人物等不足。今後幾年,我們要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積極申請國家級重大專案;進一步拓展渠道,努力提高服務地方的能力;積極舉薦和培養人才,使科研團隊成員能夠在國內工程地質界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力。此外,我們還要多寫幾部具有學術影響的專著,以發展和完善岩溶工程地質學理論體系」。

看著宋建波教授自信的目光和他身後那支年輕而有激情的隊伍,我們堅信,岩溶地質工程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會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

發展綠色化工,支撐工業強省

——記貴州省綠色化工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由我校曹建新教授領銜的「貴州省綠色化工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以專案為紐帶,以凝聚科技創新人才為主體,按照國家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結合貴州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整合科技資源配置,主要在綠色化工關鍵技術開發領域進行研究。

「綠色化工技術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成員主要來自我校化工學院,團隊注重培養能吃苦、能適應、能創造、能奉獻的高素質「四能」人才,始終面對地方經濟建設需求,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已用於實踐,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為地方化工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團隊,記者採訪了該團隊的骨幹成員——我校化工學院副院長陳前林教授。作為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的一員,陳前林去年被評為為「貴州中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物件」,主要從事高效能無機材料和固體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方面的研究。「十一五」期間,他和團隊共同完成了濕法磷酸濃縮熱交換器除垢技術等八項科技研究,解決了化工生產中的部分技術難題,在服務地方、服務企業、服務農村中實施轉化,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獲得了眾多榮譽。

其中在氟矽酸除砷關鍵技術實驗研究中開發了一種氟矽酸脫砷技術,為氟矽酸的高附加值利用創造了條件,保證了國內唯一一套採用氟矽酸生產無水氟化氫工程專案的順利實施和投產,為無水氟化氫專案節省數百萬歐元的脫砷專利費用。該技術具有自主智財權,申請專利1項,並獲貴州省新產品新技術一等獎。濕法磷酸濃縮熱交換器除垢技術研究成功解決了濕法磷酸生產的「瓶頸」問題,生產能力得到提高,每年可新增產值五億餘元,研究成果獲得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磷酸二銨料漿改性與造粒技術實現了改善磷酸二銨顆粒產品外觀質量的目的,每年可為公司淨增產值9600萬元,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其餘幾項研究技術成果也都在實際生產中節省了能源,達到了「綠色化工」的目的,同時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貫徹落實縣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匯報材料

近日2014年度教育工作會議隆重召開。教育局領導對我縣2013年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總結,闡述了2013年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並對2014年教育工作作了部署,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 關注的教育突出問題,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端正師德師風,提高辦學質量,推動我縣教育事業和諧 ...

貫徹落實政法工作會議精神

暨法治城市建立活動動員大會會議精神情況匯報 全區召開了政法工作會議後,我場高度重視,當天下午便召集全場中層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了會議精神,要求場部機關及各單位結合 工作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全區政法工作暨法治城市建立活動動員大會精神,將與會精神傳達到每位職工。現將我場會議精神貫徹落實匯報如下 一 傳達精神...

貫徹落實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情況匯報

新密市白寨鎮楊樹崗小學 教育工作會議開過之後,我校認真貫徹落實了會議精神,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1 在學校德育工作實施情況方面 我校首先做好計畫和總結工作,領導統一認識抓好學風 班風和校風建設。學校對德育工作進行自我調節,調動教職工齊抓共管,力求做到思想認識 組織領導和工作措施三到位。在學校德育活動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