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學複習

2021-03-04 09:36:02 字數 4397 閱讀 6372

(b) 正應力不為零,切應力為零;

(c) 正應力和切應力均不為零;

(d) 正應力和切應力均為零。

3. 應力-應變曲線的縱、橫座標分別為σ=fn /a,ε=△l / l,其中(a )。

(a)a 和l 均為初始值b)a 和l 均為瞬時值;

(c)a 為初始值,l 為瞬時值; (d)a 為瞬時值,l 均為初始值。

4. 進入屈服階段以後,材料發生(c )變形。

(a) 彈性; (b)線彈性; (c)塑性; (d)彈塑性。

5. 鋼材經過冷作硬化處理後,其( a )基本不變。

(a) 彈性模量;(b)比例極限;(c)延伸率;(d)截面收縮率。

6. 設一階梯形杆的軸力沿杆軸是變化的,則發生破壞的截面上 ( d )。

(a)外力一定最大,且面積一定最小;

(b)軸力一定最大,且面積一定最小;

(c)軸力不一定最大,但面積一定最小;

(d)軸力與面積之比一定最大。

7. 乙個結構中有三根拉壓杆,設由這三根杆的強度條件確定的結構許用載荷分別為f1、f2、f3,且f1 > f2 > f3,則該結構的實際許可載荷[ f ]為(c )。

(a) f1 ; (b)f2; (c)f3; (d)(f1+f3)/2。

8. 圖示桁架,受鉛垂載荷f=50kn作用,杆1、2的橫截面均為圓形,其直徑分別為d1=15mm、d2=20mm,材料的許用應力均為[σ]=150mpa。試校核桁架的強度。

9. 已知直杆的橫截面面積a、長度l及材料的重度γ、彈性模量e,所受外力p如圖示。

求:(1)繪製杆的軸力圖;

(2)計算桿內最大應力;

(3)計算直杆的軸向伸長。

拉壓部分:

1(a)2(d)3(a )4(c)5(a)6(d)7(c)

8σ1=146.5mpa2=116mpa<[σ]

9 (1)軸力圖如圖所示

(2)бmax=p/a+γl

(3)δl=pl/ea+γl2/(2e)

剪下1.在連線件上,剪下面和擠壓面分別(b )於外力方向。

(a)垂直、平行; (b)平行、垂直;

(c)平行d)垂直。

2. 連線件應力的實用計算是以假設( a )為基礎的。

(a) 切應力在剪下面上均勻分布;

(b) 切應力不超過材料的剪下比例極限;

(c) 剪下面為圓形或方行;

(d) 剪下面面積大於擠壓面面積。

3.在連線件剪下強度的實用計算中,剪下許用力[τ]是由( d )得到的.

(a) 精確計算;(b)拉伸試驗;(c)剪下試驗;(d)扭轉試驗。

4. 置於剛性平面上的短粗圓柱體ab,在上端麵中心處受到一剛性圓柱壓頭的作用,如圖所示。若已知壓頭和圓柱的橫截面面積分別為150mm2、250mm2,圓柱ab的許用壓應力,許用擠壓應力,則圓柱ab將( c

(a)發生擠壓破壞

(b)發生壓縮破壞

(c)同時發生壓縮和擠壓破壞

(d)不會破壞

5. 在圖示四個單元體的應力狀態中,( d )是正確的純剪下狀態。

(abcd

。6. 圖示a和b的直徑都為d,則兩者中最大剪應力為:b

(a) 4bf /(aπd2) ;

(b) 4(a+b) f / (aπd2);

(c) 4(a+b) f /(bπd2);

(d) 4a f /(bπd2

7. 圖示銷釘連線,已知fp=18 kn,t1=8 mm, t2=5 mm, 銷釘和板材料相同,許用剪應力[τ]=600 mpa,許用擠壓應力、 [бbs]=200 mpa,試確定銷釘直徑d。d=14 mm

答案拉壓部分:

1(a)2(d)3(a )4(c)5(a)6(d)7(c)

8σ1=146.5mpa2=116mpa<[σ]

9 (1)軸力圖如圖所示

(2)бmax=p/a+γl

(3)δl=pl/ea+γl2/(2e)

剪下部分:

1(b)2(a)3(d)4(c)5(d)6(b)7 d=14 mm

扭轉1.電動機傳動軸橫截面上扭矩與傳動軸的( a )成正比。

(a)傳遞功率pb)轉速n;

(c)直徑dd)剪下彈性模量g。

2.圓軸橫截面上某點剪下力τ 的大小與該點到圓心的距離成正比,方向垂直於過該點的半徑。這一結論是根據(b )推知的。

(a) 變形幾何關係,物理關係和平衡關係;

(b) 變形幾何關係和物理關係;

(c) 物理關係;

(d) 變形幾何關係。

3.一根空心軸的內、外徑分別為d、d。當d=2d時,其抗扭截面模量為(b )。

(a) 7/16 d3; (b)15/32 d3; (c)15/32 d4; (d)7/16 d4。

4.設受扭圓軸中的最大切應力為τ,則最大正應力( d )。

(a) 出現在橫截面上,其值為τ;

(b) 出現在450斜截面上,其值為2τ;

(c) 出現在橫截面上,其值為2τ;

(d) 出現在450斜截面上,其值為τ。

5.鑄鐵試件扭轉破壞是( b )。

(a)沿橫截面拉斷b)沿橫截面剪斷;

(c)沿450螺旋麵拉斷d)沿450螺旋麵剪斷。

6.非圓截面杆約束扭轉時,橫截面上( c )。

(a)只有切應力,無正應力b)只有正應力,無切應力;

(c)既有正應力,也有切應力; (d)既無正應力,也無切應力;。

7. 非圓截面杆自由扭轉時,橫截面上( a )。

(a)只有切應力,無正應力b)只有正應力,無切應力;

(c)既有正應力,也有切應力; (d)既無正應力,也無切應力;

8. 設直徑為d、d的兩個實心圓截面,其慣性矩分別為ip(d)和ip(d)、抗扭截面模量分別為wt(d)和wt(d)。則內、外徑分別為d、d的空心圓截面的極慣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t分別為( b )。

(a) ip=ip(d)-ip(d),wt=wt(d)-wt(d);

(b) ip=ip(d)-ip(d),wt wt(d)-wt(d);

(c) ip ip(d)-ip(d),wt=wt(d)-wt(d);

(d) ip ip(d)-ip(d),wt wt(d)-wt(d)。

9.當實心圓軸的直徑增加一倍時,其抗扭強度、抗扭剛度分別增加到原來的( a )。

(a)8和16b)16和8;

(c)8和8d)16和16。

10.實心圓軸的直徑d=100mm,長l =1m,其兩端所受外力偶矩m=14kn m,材料的剪下彈性模量g=80gpa。試求:最大切應力及兩端截面間的相對扭轉角。

11. 階梯圓軸受力如圖所示。已知d2 =2 d1= d,mb=3 mc =3 m, l2 =1.5l1= 1.5a,

材料的剪變模量為g,試求:

(1) 軸的最大切應力;

(2) a、c兩截面間的相對扭轉角;

(3) 最大單位長度扭轉角。

答案1(a)2(b)3(b)4(d)5(b)6(c)7(a)8(b)9(a)

10 τmax=71.4mpa, =1.02

11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1.在下列關於平面圖形的結論中,( d)是錯誤的。

(a)圖形的對稱軸必定通過形心;

(b)圖形兩個對稱軸的交點必為形心;

(c)圖形對對稱軸的靜矩為零;

(d)使靜矩為零的軸為對稱軸。

2.在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中,(d )的值可正、可負、也可為零。

(a)靜矩和慣性矩b)極慣性矩和慣性矩;

(c)慣性矩和慣性積d)靜矩和慣性積。

3.設矩形對其一對稱軸z的慣性矩為i,則當其長寬比保持不變。而面積增加1倍時,該矩形對z的慣性矩將變為( d )。

(a)2i; (b)4i; (c)8i; (d)16i。

4.若截面圖形有對稱軸,則該圖形對其對稱軸的( a )。

(a) 靜矩為零,慣性矩不為零;

(b) 靜矩不為零,慣性矩為零;

(c) 靜矩和慣性矩均為零;

(d) 靜矩和慣性矩均不為零。

5.若截面有乙個對稱軸,則下列說法中( d )是錯誤的。

(a) 截面對對稱軸的靜矩為零;

(b) 對稱軸兩側的兩部分截面,對對稱軸的慣性矩相等;

(c) 截面對包含對稱軸的正交座標系的慣性積一定為零;

(d) 截面對包含對稱軸的正交座標系的慣性積不一定為零(這要取決座標原點是否位於截面形心)。

6.任意圖形,若對某一對正交座標軸的慣性積為零,則這一對座標軸一定是該圖形的( b )。

(a)形心軸; (b)主慣性軸; (c)行心主慣性軸; (d)對稱軸。

7.有下述兩個結論:①對稱軸一定是形心主慣性軸;②形心主慣性軸一定是對稱軸。其中( b )。

材料力學複習

1 以下關於軸力的說法中,哪乙個是錯誤的。c a 拉壓杆的內力只有軸力 b 軸力的作用線與杆軸重合 c 軸力是沿杆軸作用的外力 d 軸力與杆的橫截面和材料無關 2 變截面杆ad受集中力作用,如圖所示。設nab nbc ncd分別表示該杆ab段,bc段和cd段的軸力,則下列結論中哪些是正確的?b a ...

材料力學複習

緒論1.各向同性假設認為,材料內部各點的 a 是相同的。a 力學性質 b 外力 c 變形 d 位移。2.根據小變形條件,可以認為 d a 構件不變形b 構件不變形 c 構件僅發生彈性變形 d 構件的變形遠小於其原始尺寸。3.在一截面的任意點處,正應力 與切應力 的夾角 a a 900 b 450 c...

材料力學複習

緒論1.各向同性假設認為,材料內部各點的 a 是相同的。a 力學性質 b 外力 c 變形 d 位移。2.根據小變形條件,可以認為 d a 構件不變形b 構件不變形 c 構件僅發生彈性變形 d 構件的變形遠小於其原始尺寸。3.在一截面的任意點處,正應力 與切應力 的夾角 a 900 b 450 c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