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全

2021-03-04 09:21:07 字數 5175 閱讀 1912

第一章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第一節道德

道德是一種社會現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其不同的特徵和職能。通過它,可以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氣氛,維護國家的穩定,促進國家的進步。我國正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乙個重要特徵就是依法治國,同時我國又是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統的禮儀之邦,以德治國同樣重要。

因此,法治和德治並重,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一、道德的含義

所謂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範的總和。即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規矩和規範。

道德的本質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的社會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它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但是,道德也具有一般的社會屬性。它規定了人們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哪些允許做,哪些不允許做。

道德是具體的和發展變化的。道德受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即經濟關係的制約,並隨著社會經濟關係的變革而發展變化。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人們,都會根據不同的社會經濟關係,形成與社會發展型別相適應的道德原則和規範。

原始社會的道德:主要是維繫氏族的整體利益.互助、平等、正義是原始社會主要的道德準則和觀念.

奴隸社會的道德:主要是維繫奴隸制社會關係的道德.維護奴隸制度、人身隸屬制度,如我國的患、禮、智、仁,西方社會的智慧型、勇敢、節制和正義.封建社會的道德:適應封建社會的經濟關係.如我國的「三綱五常」,西方的愛、信等宗教信仰.

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維繫資本主義的私有制.主要內容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自由、平等、博愛.

我國社會主義的道德:核心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原則是集體主義,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基本規範是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二、道德的特徵

(一)道德具有廣泛的社會性

道德的社會性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其一,在時間上,道德和人類社會共始終;

其二,在空間上,道德廣泛滲透於社會各個領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並廣泛干涉著人們的各種社會關係。在社會、單位和家裡都要受到道德約束。

(二)道德具有自律性

道德主要依靠社會**、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繫,具有較強的自律性,而非他律性。

(三)道德具有特殊性

公民道德包括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職業道德。前兩者,有的僅存在於社會輿訟、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之中,並無明確的表現形式。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

而職業道德一般具有明確的、成文的標準。如為人師表、救死扶傷等等。

(四)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

這種繼承性,有時是積極的,如「孝敬父母」等。有時是消極的,如一些封建禮教、資本主義社會的利已主義等。

三、道德的職能

道德通過對人們思想動機和行為的約束,來維護社會生活的相對穩定,調整人們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各種社會關係,進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高尚的道德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和抑制腐敗,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道德一般具有調節、教育和認識等職能。

(一)道德的調節職能

道德的調節職能是指道德具有調節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能力。調節職能是道德的最主要的職能,它通過各種方式來調節和協調人們之間的關係,使人們達到道德的高境界,以解決社會矛盾,緩解社會關係中的衝突,維持和穩定社會秩序。

道德的調節職能並不是單獨地、孤立地進行的,它與其他的社會調節職能,如法律、政治、宗教等相互結合、相互影響。

(二)道德的教育職能

道德的教育職能是指道德具有教育人們認識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應盡義務的能力。通過長期的教育,促使人們不斷地修正自己的道德觀念,調整自己的道德行為,喚起人們的道德自覺性。

(三)道德的認識職能

道德的認識職能是指道德具有教育人們正確認識善惡、美醜、是非的作用,並樹立行為模式和行為典範,幫助人們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人們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認識、選擇和掌握道德知識,通過反覆實踐,把客觀的道德知識轉變為個人的內心信念和良心,正確指導和支配自己的道德行為。各種職能的關係:

道德的各種職能,其功能不同,但三者之間密切聯絡、有機統一。教育職能來自個人的外部教化,認識職能是個人自身的修養,調節職能是對具體心理和行為的指導和糾正。三者的共同目標是全面實現道德的社會作用。

四、道德與法律的關係

道德與法律都是調整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的行為規範,兩者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又相互區別。1 .道德具有長遠性的特點。最初以風俗習慣表現的道德起源於原始社會,並貫穿於人類社會的各個社會形態。

而法律隨階級、國家的產生而產生,隨階級的消亡而消亡。

2 .道德具有自覺性特點,而法律則是強制性的。法律是代表統治階級意志的,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而道德行為本身是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

3 .道德有廣泛的社會性特點。它滲透於各種社會關係之中,啟蒙於社會各個領域,人們可以在不同場合,利用不同方式對違反道德的行為予以譴責。法律則是只有人們產生了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時才能干涉。

4 .表現形式不同。道德具有特殊的規範性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人們的意識和信念中,一般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而法律規範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表現形式具體。

5 .道德具有多層次的特點,在任何乙個國家,既有統治階級的道德,又有被統治階級的道德。此外,由於人們所處的經濟、政治地位不同,文化素質不同,道德觀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呈現多層次特點。而法律是只有統治階級的法,沒有被統治階級的法。

6 .道德具有穩定性的特點。道德比其他社會意識形態變化速度要慢,具有很大的穩定性。而法律是隨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改變而改變。

五、道德的作用

1 .能促進社會經濟基礎的形成和鞏固。

2 .是影響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種重要精神力量。

如通過宣傳李素麗的先進事蹟,可以使人們對職業、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重新認識,產生強烈的職業認同感。而腐朽落後的道德則把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視為「恥辱」,把不勞而獲視為光榮,從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 .有利於統治階級的政治統治。政治與道德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政治制約著道德,道德也影響著政治,它們是融為一體的。

道德對社會,既可以起到積極作用,也可以起到消極阻礙作用。當一定的道德所反映的經濟基礎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所代表的階級為推動社會前進而努力的時候,這種道德對社會的發展就起積極推動作用,反之,則起到消極阻礙作用,如男尊女卑。

第二節職業道德

一、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職業道德含義:即人們在從事各種特定的職業活動過程中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的總和。職業道德是隨著社會分工的出現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是必要條件。

而職業道德與職業聯絡在一起,各種職業利益和職業關係是職業道德產生的充分條件。

長期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們由於生活在同樣的職業環境中,有著共同的勞動方式、活動條件,受過相同的職業訓練,往往使他們產生相同的職業興趣、職業情操,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風格和作風、特殊的職業責任心、職業榮譽感和職業紀律,以維護本職業的信譽和尊嚴。就是在這種實踐和認識的基礎上,逐漸建立了職業人員都應該遵守的職業道德規範。隨著職業實踐活動規模的擴大,職業道德內容不斷補充和擴大,如市場經濟商業信用要求「誠信」。

職業道德分類:我國傳統的職業道德,大體分為八大類,即:官德、醫德、師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藝德。

如我國古代的「智、信、仁、勇、嚴」為將之德,不分老幼貴賤,一視同仁,對待病人為醫之德等。

二、職業道德的特點和基本內容

(一)職業道德的特點

職業道德是道德在職業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體現,也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特點有:

1 .職業道德具有職業性。且易懂、易記、易操練。如軍人的服從命令、不怕犧牲,帶有很強的職業特點。

2 .職業道德具有繼承性。同樣一種職業道德因服務物件、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範。如醫生的「救死扶傷」,教師的「為人師表」等,都是公認的世代延續的職業道德準則。

3 .職業道德具有實踐性。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係,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範,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衝突。正是由於職業道德總是與具體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絡,因而使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實用性使得職業道德更容易成文,甚至納入法律規範。

(二)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不同的職業道德內容有所不同,但是各種不同職業的職業道德都有其共同的基本內容。我國《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提出了以下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1 .愛崗敬業。它是職業道德的基礎。從業者要充分地認識到自己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2 .誠實守信。它是職業道德的精髓。指從業人員說實話、辦實事、不說謊、不欺詐、守信用、表裡如

一、言行一致的優良品質。

3 .辦事公道。是指從業人員廉潔公正,不僅自己清正廉潔,辦事公正,還要秉公執法,不偏不倚。

4 .服務群眾。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聽取服務物件意見,了解其需要,改進服務措施,提高服務質量。

5 .奉獻社會。奉獻是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時,要求從業人員把社會利益放在首位。

第三節會計職業道德

一、會計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會計職業道德的形成是隨著會計職業的產生而逐漸形成的。早在遠古時代,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後,會計逐步成為一種專門的工作,會計職業道德也開始萌芽。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對會計職業活動要求逐漸明確,會計關係日益複雜,促進了會計職業道德的發展。

我國春秋時期,思想家孔子說過,「會計當而已矣」。其中的「當」字的意義之一是:會計必須按照財制的要求行事,當收則收,即不可少收或多收。

當用則用,即不能少用或濫用。總之要力求適中、適當、適可而止。可見,早在那個時代就滲透著依法理財、客觀公正的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

在我國封建社會,經濟對職業道德有了進一步要求。早在我國秦代,就已把廉法公正作為財計官吏品行修身的標準。要求公家款項不得私用,否則就是盜竊。

1996 年財政部頒發的《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專門以一節的篇幅,明確提出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條款,實現了在會計制度中使會計職業道德的表現形式單獨成文和單獨規範。

1999 年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39 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和特點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

會計職業道德與其他職業道德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

1 .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法律具有強制性,道德一般不具有強制性。但是,由於會計工作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會計職業道德是一種「思想立法」,它已經超出了「應該怎樣做」的界限,跨入「必須這樣做」的範圍。

因此,會計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強制性。通常對那些最低限度的要求賦予強制性。當然,會計職業道德的許多非強制性內容仍然存在,而且也在發揮著作用。

如提高技能、強化服務、參與管理空盤

下才。2 .較多關注公眾利益。要求會計人員客觀公正,在會計職業活動中,發生道德衝突時要堅持準則,把社會公眾利益放在第一位。

三、會計職業道德的作用

會計職業道德

摘要 會計職業道德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具有重要的作用,現代管理觀念以及市場經濟的高度競爭都需要會計行業具有高度的職業道德。本文通過對會計職業道德內容的分析以及在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缺失的危害性分析,提出完善會計人員以及整個會計行業職業道德的建議。關鍵詞 會計職業道德 道德缺失 建議 會計在現代社會具有非...

會計職業道德概述

一 職業道德的特徵與作用 一 職業道德的特徵 1.職業性 行業性 2.實踐性 3.繼承性 4.多樣性等 二 職業道德的作用 1.促進職業活動的有序進行 2.對社會道德風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 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徵 一 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 體現會計職業特...

會計職業道德認知

會計職業道德,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 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 調整會計職業關係的各種經濟關係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範。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 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 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係的社會規範。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