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考經濟類管理會計複習八

2021-03-04 08:15:10 字數 4605 閱讀 9666

短期經營決策**環球網校

短期決策是指企業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合理利用經濟資源,以期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而進行的決策,一般只涉及一年以內有關的經濟活動,不涉及新的固定資產投資。包括:生產決策、銷售決策、定價決策、存貨庫存決策、生產裝置最優利用的決策等。

(2003上全多選30涉及)

產品生產的決策分析

一、生產何種產品的決策分析(找利潤較大的一種)

1、要求企業必須根據現在的經濟資源條件,在這兩種產品間作出正確的選擇。(互斥方案)

2、其選擇的標準是看生產哪種產品在經濟上最為合算,能為企業提供較多的利潤或者是貢獻毛益。

關於教材144頁例題的簡便思考策略:

我們按照「單位貢獻毛益=單位售價-單位變動生產成本-單位變動銷售管理費用」這個公式為基礎進行討論,在這個例題中製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銷售與行政管理費中的固定成本完全相同,可以作為無關成本不予考慮。

那麼:甲產品的貢獻毛益=(20-16-2)*90000=2*90000=180000元

乙產品的貢獻毛益=(30-20-2)*30000=8*30000=240000元

由於甲產品的貢獻毛益比乙產品的貢獻毛益小了60000元,其實就相當於教材中甲產品的淨收益比乙產品的淨收益少了60000元,所以應該選擇生產乙產品。

推薦例題:教材188頁習題一(生產何種產品的決策)

由於生產能力已經限定了,首先應該根據其生產能力推斷如果單獨生產a產品或者b產品最大的產銷量。如果將現有生產能力全部用於生產a產品,則其最大產銷量為:10000/(1/3)=30000件,貢獻毛益=(20-16)×30000=120000元。

如果將現有生產能力全部用於生產b產品,則其最大產銷量為:10000/1=10000件,貢獻毛益=(30-21)×10000=90000元。顯然,a產品的貢獻毛益要大於b產品的貢獻毛益,應該選擇a產品進行生產。

二、產品增產的決策分析(菜單位小時中貢獻毛益最大者)

必須以每一機器工作小時用於生產不同種類的產品所能提供的貢獻毛益的多少作為選擇最優方案的依據。

首先,我們分析教材145頁的例題:

分析思路一:根據教材145頁**中單位固定成本分別為5、2、1一行,而且根據已知條件固定成本按照機器小時分攤,分配率為1元/小時,可以求出三種產品的單位產品生產工時也分別為5、2、1小時,由於產量都是2000件,所以已經利用的總機器小時為2000×(5+2+1)=16000小時,剩餘生產能力為2000機器小時。如果將剩餘生產能力全部用於生產甲產品,可以增加甲產品的產量為2000/5=400件,又由於甲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為10,可以實現的貢獻毛益為10×400=4000元;如果將剩餘生產能力全部用於生產乙產品,可以增加乙產品的產量為2000/2=1000件,又由於乙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為6,可以實現的貢獻毛益為6×1000=6000元;如果將剩餘生產能力全部用於生產丙產品,可以增加丙產品的產量為2000/1=2000件,又由於丙產品的單位貢獻毛益為5,可以實現的貢獻毛益為5×2000=10000元;可以看出,如果將剩餘生產能力全部用於生產丙產品,可以實現的貢獻毛益最大。

在銷售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應該增加生產丙產品。

分析思路二:(單位生產能力貢獻毛益比較法/單位工時貢獻毛益比較法),就是教材中的思路。見教材146頁。

推薦例題:江蘇省淮安市清江電機廠股份****尚有一定閒置裝置台時,擬用於開發一種新產品,現有a、b兩個品種可供選擇。a品種的單價為100元/件,單位變動成本為60元/件,單位產品台時消耗定額為2小時/件,此外,還需消耗甲材料,其單耗定額為5千克/件;b品種的單價為120元/個,單位變動成本為40元/個,單位產品台時消耗定額為8小時/個,甲材料的單耗定額為2千克/個。

假定甲材料的**不成問題。要求:作出開發那種品種的決策,並說明理由。

開發a品種時可獲得的單位工時貢獻毛益=(100-60)/2=20元/小時,開發b品種時可獲得的單位工時貢獻毛益=(120-40)/8=10元/小時,因為20>10,所以開發a品種比開發b品種更有利。決策結論:應當開發a品種。

三、停產何種產品的決策分析(虧損產品是否停產的決策分析)

1、虧損產品的「虧損」一詞是針對完全成本法而言的,它不僅考慮了變動成本,而且考慮了產品負擔的固定成本,所以是虧損的。

2、只需弄清虧損產品是否能提供貢獻毛益。若貢獻毛益為正數,說明該項虧損產品不應停產。

教材147頁的例題看起來比較長,它主要通過列表的方式比較了停產前和停產後的淨收益情況,解釋了虧損產品為什麼不一定停產的內在機制。但實際考試時如果考核類似的計算決策題目,只需要計算虧損產品的貢獻毛益就可以了。

推薦例題:教材第188頁習題二(虧損產品是否停產的決策)

由於生產產品c的貢獻毛益=150000-105000-15000=30000元》0.

所以該產品不應該停產。

如果你學習教材中的做法求出停產以後的淨收益也可以。思路如下:如果停產c產品,那麼原來由產品c分攤的那部分固定成本,就會轉為由其他產品分攤,但是固定成本總額保持不變,具體指標如下表顯示:

專案合計

銷售收入 1050000

銷售成本

變動成本 630000

固定成本 240000

銷售成本合計 870000

銷售毛利 180000

銷售費用

變動費用 70000

固定費用 60000

銷售費用合計 130000

淨收益 50000

停產以後,企業的淨收益減少為50000元,所以不能停產c產品,原因就是c產品能夠提供貢獻毛益,可以彌補一部分固定成本。

四、虧損產品轉產的決策分析

說明轉產是核算的兩個條件:

1、只要轉產的新產品是利用虧損產品停產後騰出來的生產能力,不需占用其他產品的生產能力;(固定成本是無關成本)

2、同時新產品提供的貢獻毛益大於虧損產品的貢獻毛益。

五、接受追加訂貨的決策分析

當企業利用現有剩餘生產能力來接受追加訂貨時,只要對方出價略高於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並能補償專屬的固定成本,便可以考慮接受。(1999下全單6、2000下全單4涉及)

推薦例題:教材190頁習題五(是否接受追加訂貨的決策)

運用差量分析法進行決策分析,差別收入=20000×7.50=150000元,差別變動製造成本=20000×(650000-250000)/80000=100000元,不考慮變動銷售費用的情況下,差別收入超過差別變動製造成本,同時未超出該廠的剩餘生產能力,可以接受訂貨。

換個思路:由於客戶訂貨20000件,沒有超過剩餘生產能力,所以無須追加專屬固定成本。比較客戶的出價和單位變動成本就可以,而且變動成本無須考慮變動銷售費用。

因為,產品單位變動成本=(650000-250000)/80000=5元,小於客戶**,所以接受訂貨。

六、零(部)件自製或外購的決策分析(差量分析法)

該類決策是計算類決策題目的熱點考核物件。

自製的差別成本在無需增加專用固定裝置的情況下,只包括變動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不必考慮固定成本。

外購的差別成本一般包括買價、運費、保險費、定貨費、驗貨費等。

幾種情況:

1、有一定的生產能力,且只能自製一種產品:比較外購價與自製的差別成本。

推薦例題:教材190頁習題六(零件自製還是外購的決策)

方法一:

比較自製差別成本和外購差別成本的大小

自製差別成本:

直接材料(10000×0.9)       9000

直接人工(10000×1.6)      16000

變動製造費用4600

合計29600

外購差別成本:

購價(10000×330000

差異400

上述計算專案中,每月的變動製造費用為:

變動製造費用=間接人工+物料+動力=3000+500+1100=4600

計算結果表明:每月的自製差別成本比外購差別成本低400元,故應該選擇自製。

方法二:

比較外購單價和自製單位變動成本

製造費用中的三個變動專案,計算其單位人工小時對應的金額:

單位人工小時的間接人工=3000/2000=1.5元

單位人工小時的物料=500/2000=0.25元

單位人工小時的動力=1100/2000=0.55元

合計:單位人工小時的變動製造費用=1.5+0.25+0.55=2.3元

單位產品對應的變動製造費用=2.3×0.2=0.46元

自製產品單位變動成本=2.5+0.46=2.96元

外購單價=3元

顯然:自製產品單位變動成本小於外購單價,所以選擇自製。

2、如果剩餘生產能力還可以用於生產其他產品,應該將生產其他產品喪失的貢獻毛益作為選擇自製零件的機會成本。(教材152頁例題一的後面部分)

3、自製一種產品需要追加固定成本:計算決策臨界點產量。

決策臨界點產量=追加固定成本/(外購單價-追加前的自製成本)

如果零件需要量大於臨界點,應該選擇自製零件;如果零件需要量小於臨界點,應該選擇外購零件。

分析教材152頁最下方的例題二:假設外購成本方程:y=20x;自製成本方程:

y=20000+10x.聯立方程:可以求出x=2000,y=40000,就是教材中所強調的決策臨界點,產量為2000件。

超過臨界點,自製核算;低於臨界點,外購核算。(利用方程求解,可以迴避記憶決策臨界點的公式)

4、由於採購批量的不同產生幾種採購**:採用成本平衡法。

分析教材154頁的例題三:假設外購成本方程:y=1.55x(x<=6000)或者y=1.30x(x>6000);自製成本方程:y=3000+x.

2023年自考經濟類管理會計複習十三

四 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是企業推行全面質量管理中提出的乙個新的成本概念。質量成本總和 內部質量損失 外部質量損失 評價質量費用 質量預防費用 注意各種質量成本的組成情況以及變化規律 最佳質量成本 當質量成本總和達到最低時。第四節利潤 比例法是指根據各種利潤率指標來 計畫期產品銷售利潤的一種方法。利潤額...

2023年自考經濟類管理會計複習十三

3 大中取大決策法 樂觀決策法 最大最大原則 最大的最大收益法 從各方案中找乙個收益最大值,在收益最大值中找乙個最大的,與對之相對應的方案即可。這種決策方法有較大的冒險性。推薦例題 資料 假定某廠擬生產一種新產品甲,經過市場調查,提出三種不同的產量方案可供選擇,它們能提供的貢獻毛益資料如下 銷售情況...

2023年自考經濟類管理會計複習九

2010年自考經濟類管理會計 一 複習資料九 第三節利潤 中的敏感分析 目標利潤 目標銷售量 預計單位售價 預計單位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 1 單位 變動的影響 2 變動成本變動的影響 3 銷售量變動的影響 4 固定成本變動的影響 5 多因素同時變動的影響 6 稅率變動的影響 以下總結的有關規律不要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