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有些小錯卻成了拒稿的理由輯文4013林先生

2021-03-04 07:57:04 字數 2674 閱讀 5310

sci有些小錯卻成了拒稿的理由

拒稿在sci寫作發表中是十分常見的結果,但是為什麼會被拒稿卻成為困惑許許多多作者的難題。其實,在拒稿信中,我們不難發現,有些拒稿的原因是因為一些小小的錯誤。諸如:

1、標題和內容不符合

本來想著是寫這個話題的可寫著寫著就變話題了,所以我們在寫sci**之前一定要看好標題,並找到相應的材料。如果實在擔心**撰寫過程中出現偏差,那麼可以在**的內容撰寫完成之後再根據**的內容確定**的題目。

要使**的標題引人注目的話,第乙個就是要做到形美。要做形美的話,這個與讀者的視覺效果和人的審美心理是有很大關聯的。在各個各樣的標題中,短小精悍、簡潔明瞭的標題是最能吸引人們的眼球的,它給人的感覺是很舒服的,主要是因為讀起來的時候不費力,我們也很願意通過短小的標題去分析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意思。

同時,一般的科學研究者在工作的時候是很講究效率的,他們一般會選擇標題很簡單的文章進行閱讀。如果文章的標題很冗長的話,讀者就不會有很大的耐心去閱讀。

第二個要注意的就是要做到題意美,這個與標題所傳達的內容是很有關聯的,標題的意美會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對於**而言,標題的意美會有獨創性,會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前沿的科技成果能夠通過新穎的文字表達出來的話,標題就會更加的精煉。

擬制標題的原則是緊密聯絡中心論點,或揭示、或啟示、或暗示、或限定中心論點。**標題要大小適宜,不可題目過大而表達不充分,或題目過小而論述有餘。學術**的題目要簡潔、醒目,既要概括**的中心內容,又能引人注意,為了更好地揭示論點,也常常用副標題,作為對正題的補充。

題名用詞應恰如其分地表述議題的新穎程度和研究內容的深度;避免用繁瑣、冗長的形容詞和不必要的虛詞;要選用不學科領域中最易概括、詞義單

一、通俗易懂、便於記憶和引用的規範術語。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和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代號等;為便於資料庫收錄,盡可能不出現數學式和化學式。

2、以摘要代替前言

摘要動輒幾百個字,充斥著各種實驗方法和資料。有些作者特別喜歡羅列數字,讓人看得頭暈眼花。而到了正文的前言部分,反倒惜墨如金,幾十個字了事。

這樣的前言作為摘要的背景部分還差不多。多數期刊要求摘要限制在250個單詞以內,作者必須以最簡潔的語句闡明文章的背景、主要內容和意義。而前言則應回顧研究背景,提出問題或假說。

很多中文作者對此沒有理解,只是簡單的說明研究目的,而對研究背景和問題不加理會。前言和摘要對於sci**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是對**課題背景的概述,意在說明研究課題,引出全文;後者則是對**主體內容的概述,意在概括核心內容、吸引讀者,所以不能簡單的用任何一部分去代替。

3、分組名稱隱晦難懂

實驗動物按照**方法分了幾個組,作者命名為a組,b組,c組,a+b 組,b+c組和a+c組。讀者需要記住這些代號的含義才能理解各組不同的**方法,讀到一半不小心忘記了,還要到前面再看一遍。其實直接用**方法來命名簡單又明白。

特別是當分組數量十分多的時候,代號只會讓**的內容看起來更加的繁複、雜亂。

4、試劑儀器單獨成段

很多作者喜歡把用到的試劑和儀器單獨寫成一段,這雖不能說錯,但並不通行。一般是在試劑和儀器出現的位置,以括號內容來介紹其廠商和產地資訊。

5、濫用縮寫而不予介紹

有些作者似乎以多用縮寫為榮,以此來顯示文章的高水平。而且使用了縮寫也不予以介紹其全稱,讓讀者去猜。其實應該儘量減少縮寫的使用。

特別是不要自己創造新的縮寫,除非的確非常有必要。即便使用了縮寫也要對縮寫的內容進行介紹,只需要的第一次出現的地方後面備註便可。

6、討論空洞無物

討論部分很多作者常見的問題是,要麼重複前言,要麼重複結果。總之就是不給你討論。討論部分應該把本研究的結果與他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發現異同並加以**說明。

臨床研究特別要注意是否有limitation,並進行充分討論。

7、沒有參考文獻

我們在寫sci**時沒有標明參考文獻,這樣**所有引用的內容不但不具有說明理念的能力,反而會更讓人懷疑文章的真實性。所以**索引要標準清楚,避免出錯。

sci**發表中經常被引用的參考文獻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關於具體的實驗的方法,二是支援性或者有衝突的證據,三是比較有用的類似的文獻,四是有歷史背景的和有意義的文獻。

其實歸根到底,你引用的sci的參考文獻必須對你的**發表有幫助,才可能引用。其中引用參考文獻還有原則呢,一般在引用參考文獻時要引用直接的相關的,特定的,清晰的文獻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有直接的引用參考文獻優於間接的引用的文獻,但是還有二個必須記住的原則︰

其一是要引用原始的文獻,千萬避免引用二手的文獻,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錯誤或衝突。其二要正確地引用自己看過的文獻,如果你是根據自己的記憶來引用文獻,常常會有出錯的可能性,所以文獻要經過心思的消化,引用要謹慎,畢竟這是學術創作,要知道對待學術必須是嚴謹的態度,千萬不可以馬虎,三心二意。

那麼對於參考文獻我們應該如何引用呢?sci**發表中參考文獻的引用又有什麼需要我們注意的呢?

1、盡量選用原始文獻。我們很多人也許有這樣的經歷,寫文章前,都會查閱大量與自己**研究相關的綜述。因此在寫文章時也會引用大量綜述**(這也是為什麼綜述文章被引用率都很高)。

其實我們在做研究看文獻時,都希望看到原始文獻。

2、參考文獻的數量。參考文獻的數量應該和**的資訊量成正相關。比如,一篇研究**只有很少的研究結果,卻在討論中引用大量文獻來進行解釋和假設,這樣不太好。

不過,有些雜誌對文獻數量有限制。最好奉行「少而精」的原則。

3、盡量選用較新的文獻。這點我想大家都能理解,更能突出本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自己科研的意義和價值。同時也能為sci雜誌的影響因子做點貢獻。

但是,有些自己領域很經典的文獻還是不能落下。